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致命侵袭:反坦克弹药的分类

在反坦克作战领域,有3个常用概念:机动力破坏、火力破坏和完全破坏。机动力破坏是指使坦克丧失移动能力,例如破坏坦克的履带,这时坦克虽然无法移动,但其武器系统可能还能正常使用;火力破坏是指使坦克部分或完全丧失开火能力;完全破坏则是指使坦克彻底丧失继续战斗的能力,例如彻底摧毁坦克或使坦克上的全体乘员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在这些概念的指导下,诞生了多种类型的反坦克弹药。

1. 反坦克炮弹

反坦克炮弹是指各类反坦克武器发射的炮弹,主要包括高爆弹、穿甲弹、碎甲弹和破甲弹等。

高爆弹(High Explosive,HE)是最普通的炮弹,又被称为榴弹。其多为钢质外壳内填装高爆炸药与雷管。炸药被雷管引爆后,炸裂的外壳变成许多高热锐利的弹片以高速四散。高速弹片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依据目标的不同,高爆弹可以经由雷管的设定来控制引爆高度,例如地表、空中或是在炮弹穿透目标到达某一深度后引爆,以达到最大的破坏效果。

穿甲弹(Armor Piercing,AP)是以炮弹材料的硬度与形状,加上装药在射击时传递的动能,在与坚硬的目标接触时穿透表面而达到破坏的效果。早期穿甲弹弹头的外形为简单的尖锥状流线型,但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简单的流线型已不能保证弹头的射击精度,因此为了稳定弹头的弹道,风帽开始出现在弹头前端,这类穿甲弹被称作“被帽穿甲弹”(Armor Piercing Capped,APC),于二战中开始应用。二战后期,随着坦克车体正面装甲的倾角越来越大,尖锥状的普通穿甲弹已不能保证将其击穿,而各国在这个时期都发现了所谓的“转正效应”——钝头弹药在接触大倾角装甲的时候可以从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从而有更大的概率击穿装甲。二战后期开始出现钝头被帽穿甲弹。

碎甲弹(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HESH)是现代一种主要由英国使用的弹种,美国称为“塑性榴弹”(High Explosive Plastic,HEP),它由塑性炸药与延迟信管构成。碎甲弹碰撞目标后,塑性炸药会因为冲击而附着在目标表面上,由炮弹底部的延迟信管引爆塑性炸药,爆炸产生的震动波会在目标体中传递,在目标内侧产生向内碎裂的破片,达成杀伤内部人员、破坏装备的效果。碎甲弹用来对付二战坦克的轧制均质装甲比较有效,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作为普通高爆弹使用。

破甲弹(High Explosive Anti-Tank,HEAT)是基于“门罗效应”开发的化学能反装甲弹种。其原理为:将锥形中空的装药在距离装甲一定高度的位置起爆,以聚焦的高温高速射流击穿装甲并对人员与设备进行杀伤,因此这种装药也常称为“锥形装药”“成型装药”“中空装药”“聚能装药”。通过合理设计装药形状和爆炸高度并加装金属药型罩,现代破甲弹的静破甲深度通常可达药型罩直径的5倍以上。

figure_0020_0026

美军士兵正在搬运穿甲弹

figure_0020_0027

美军装备的多种反坦克炮弹

2. 反坦克枪榴弹

二战中的主要国家都研制了反坦克枪榴弹,使普通步枪手也可以有效攻击坦克。反坦克枪榴弹通常采用空心装药。早期的枪榴弹普遍存在气动外形不佳和威力不够等问题。战争后期出现的几种枪榴弹性能有了提高,但此时各国都装备了更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因此枪榴弹沦为一种辅助的反坦克手段。通常枪榴弹需要通过安装在步枪或卡宾枪上的枪榴弹发射器来发射,有效射程不超过100米,只能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在每个步兵连中,一般都有数名配备枪榴弹与发射器的步枪榴弹手。除了发射反坦克弹之外,枪榴弹发射器还可以发射爆破弹、发烟弹和信号弹等。

3. 反坦克手榴弹

反坦克手榴弹是一种用于攻击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手榴弹,其重量与威力都大于普通的手榴弹。早在一战末期,德国步兵就开始使用集束手榴弹来摧毁协约国的坦克,这可以看作是反坦克手榴弹的雏形。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时间里,反坦克手榴弹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是高爆弹,反装甲能力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反坦克手榴弹用于近距离作战中炸毁敌方坦克的履带,或者投掷到发动机舱的顶部以破坏坦克的发动机。二战爆发后,部分反坦克手榴弹采用了空心装药原理。为了确保手榴弹在击中装甲时空心装药的圆锥面能正对着装甲板,大多数手榴弹都装有各种稳定装置。由于反坦克手榴弹很重,因此其投掷距离只有15~25米。

figure_0021_0028

二战期间英国生产的反坦克手榴弹

4. 反坦克地雷

反坦克地雷(Anti-tank mine)是一种用于破坏或摧毁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等车辆的地雷。一战时期,出现了用普通炮弹改装的反坦克地雷,而专用反坦克地雷的设计和装备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著名的反坦克地雷有M1A1(美国)、M15(美国)、TM-35(苏联)、TM-46(苏联)、Riegel mine 43(德国)、Topfmine(德国)、Tellermine(德国)、MPB(波兰)、L9 Bar Mine(英国)和九三式(日本)等。

反坦克地雷主要是用来炸毁敌方坦克的履带,重型反坦克地雷也能击穿坦克的底部装甲。与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拥有更多的炸药,引信也被改造成只会被车辆触发。通常,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是混合布置,这样可阻止工兵排雷。雷场布置在坦克的必经之路上或反坦克阵地的火力范围内;如果将真假雷场混合布置,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加大排雷的难度,很多反坦克地雷都安装了反排除装置。

figure_0022_0029

苏联TM-46反坦克地雷

5. 反坦克火箭弹

火箭弹(Rocket projectile)是依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非制导弹药,主要用于杀伤、压制敌方有生力量,破坏工事及武器装备等。火箭弹按对目标的毁伤作用分为杀伤、爆破、破甲、碎甲、燃烧等火箭弹,按飞行稳定方式分为尾翼式火箭弹和涡轮式火箭弹。

火箭弹通常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稳定装置3个部分组成。战斗部包括引信、火箭弹壳体、炸药或其他装填物。火箭发动机包括点火系统、推进剂、燃烧室、喷管等。尾翼式火箭弹靠尾翼保持飞行稳定;涡轮式火箭弹靠从倾斜喷管喷出的燃气使火箭弹高速旋转,产生陀螺效应,保持飞行稳定。火箭弹的发射装置,有火箭筒、火箭炮、火箭发射架和火箭发射车等。由于火箭弹带有自推动力装置,其发射装置受力小,故可多管(轨)联装发射。单兵使用的火箭弹轻便、灵活,是有效的近程反坦克武器。

figure_0023_0030

正在操作RPG-7火箭筒的美军士兵

6. 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是用于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导弹,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热潮。反坦克导弹武器涵盖单兵肩射式、需要小队运输及开火的三脚架组装式以及架设在战车和战斗机上的导弹系统。

反坦克导弹主要由战斗部、动力装置、弹上制导装置和弹体组成。战斗部通常采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型;有的采用高能炸药和双锥锻压成形药型罩,以提高金属射流的侵彻效率;还有的采用自锻破片战斗部攻击目标的顶部装甲。目前,世界各国的反坦克导弹型号众多,最著名的有BGM-71“陶”式导弹(美国)、AGM-114“地狱火”导弹(美国)、FGM-148“标枪”导弹(美国)、9M14“婴儿”导弹(俄罗斯)、9M131“混血儿-M”导弹(俄罗斯)、“米兰”导弹(法国、德国)和“霍特”导弹(法国、德国)等。

figure_0024_0031

美军士兵为武装直升机安装反坦克导弹 hsX49DAdoHLORfU77nDmTHsZogKtl4yhJ/6DBiJ+miFuLtiD1KhWtdShEAbik7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