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诚”和“敬”怎样培养?我这里提个建议,从鞠躬做起。“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表达“诚”和“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是中国人表达敬意最常用的方式。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开公司,在读了有关礼的书之后,他明白了一个人要改变自己、改变社会,就必须落在行动上。“让文明成为习惯”,如果只是贴个标语,只是街头口号,谁都不去做,怎能成为习惯呢?现在最应该做的是鞠躬。那位开公司的朋友提出,公司的同事互相见面要鞠躬,结果有位员工说,那是日本人的做法,然后愤然辞职。难道真的只是日本人才这样吗?“鞠躬”,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记载。《论语》提到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躬也不肯鞠,能做到对国家很忠诚吗?鲁迅在《自嘲》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俯首”就是把头低下来,做人民大众的牛。鞠个躬,怎么会成日本人?不学之过也。

2005年启功先生去世后,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回忆他的文章。说“文革”期间,启功先生落难,有位朋友常去他家看望,与他闲坐聊天,那时启功先生很潦倒,住在一个破房子里。每次谈到快要吃饭时,那个朋友就告辞。每次告辞时,启先生总是抢先一步走到门口,向他鞠躬,并且目送他远去,非常真诚。这位朋友永远忘不了这一幕。

有次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的谈话节目,谈话嘉宾是来自东北的民歌演唱家郭颂。郭颂是自学出身,后来有机会在北京唱歌,被著名歌唱家王昆看中。他跟王昆说:“王老师,上海有一个歌唱演员学习班,我想去但不够资格,因为没有学历,不知老师是否可以帮忙?”王昆积极帮忙联系,使他如愿以偿。郭颂非常感激,认为王昆在各方面都是他的老师,直到现在,见到王昆老师都要鞠躬,而且是九十度鞠躬,说他特别感谢王昆老师,永远不能忘记她,见到她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敬意。现在有些同学看见老师时平起平坐,甚至有时还拍拍老师的肩膀,这是一种不敬的行为。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走到报告席时,首先向台下人大代表两鞠躬,然后转过身朝着主席台上的人鞠躬。报告作完之后,他又是这样三个有礼貌的鞠躬。等他回到座位坐下来,代表们掌声依旧,他再次起立两次鞠躬表示答谢,不料代表们热情的掌声依然响彻全场,他再一次向台下鞠躬。一共九次鞠躬,令在场人大代表、与会人士为之动容。这种真情让大家感动。

我们再看胡锦涛主席。2005年胡主席访美,纽约侨团组织五千余人前往欢迎,侨胞的热情令胡主席深受感动,他以深深地一鞠躬致谢。胡主席平易近人、诚恳待人的表现,令所有华侨华人感动万分,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对海外儿女的关心和尊重。在更早些时候胡主席访美时,华侨们凌晨冒雨等候数小时,他曾两次近乎九十度深鞠躬,他的亲民作风早已深入侨胞人心。

2008年3月6日,胡锦涛在会见港澳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先行鞠躬礼。《星岛日报》评论说,身为国家元首的他向平民鞠躬,并非首次,说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他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医护人员鞠躬;2005年8月和9月,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中,他先后在山西和北京,向抗日老战士鞠躬;2007年8月,在中南海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深深一鞠躬。在他未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前,1997年去江苏徐州探望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重要典范”的渠务工人,向他们鞠躬。

2007年胡锦涛同志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胡锦涛同志起立,正身,垂手,目视代表,先向右前方鞠躬,再向左前方鞠躬,又转身向主席台,鞠躬,全场掌声雷动。同时,温家宝同志再次当选国务院总理时,全场同样响起经久的掌声。温家宝同志起立,正身,垂手,目视代表,先向右前方鞠躬,再向左前方鞠躬,又转身向主席台,鞠躬,全场再次掌声雷动。十分经典,十分自然,十分真诚,十分亲切!两位领导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以中华民族最传统、最经典、最真情的礼节向代表致意,让人感慨万分、感动不已。这些行为告诉我们,中央领导人都十分注重礼,难道在场诸位的身份比主席和总理还要高,放不下这个架子?所以,我们不仅要学礼仪,而且要做一个实践者、传播者。

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有一则报道让我们极为伤感。2007年7月4日晚,巴蜀小学举行毕业典礼,天气闷热,校长廖文胜站在台上,始终面带微笑。486名学生在《感恩的心》乐曲伴随下鱼贯上台,校长先是右手做出“请”的姿势,再双手捧上毕业证书,然后鞠躬祝福同学。面对校长如此礼遇,绝大多数孩子神情淡漠,接过毕业证书转身就走,连一句“谢谢”都听不到。毕业了,给校长行礼这种起码的尊重都做不到,这样的孩子还有希望吗?应该怎么办?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希望大家能够敢为天下先。先知先觉者是引领时代向上的,先觉觉后觉,如果连知识精英都耻于做出行动,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很可悲。

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我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每人每天行礼至少三次:早上上班时,看见邻居行礼一次;中午去食堂吃饭,看见同事行礼一次;下班回去时行礼一次。每天礼让三次:开车时、乘电梯时、吃饭时,不和他人争;每天说敬语三次。希望借这个机会逐步养成好的习惯,进而逐渐形成好的风气。一个学校这样做了,这个学校就会被改造;一个城市这样做了,这个城市就会得以提升;全国人民这样做了,风气就形成了。

然而,响应我的呼吁者寥寥无几,仅一位东莞朋友,说他已出钱在东莞的民间,号召大家都来礼让,并且印了很多张贴纸,发起万人签名,“开车不要抢,要礼让”,做过此承诺的人到他那里签名,签名后贴在汽车上。他说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叫《一位孤独的火炬传递手》,说奥运火炬在全世界传递得热火朝天,而彭老师高举着的这个人文中国、人文奥运的火炬,却是如此孤独,我们能否加入这个行列,一起来传递这个“文化”的火炬?

我现在是在奔走呼号。作为一介书生,一名学者,我只能把中国的文化告诉大家,让大家意识到,文化一定要体现在人的身上,那才是鲜活的。文化要传承,就要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体的一部分。明白道理之后,要把它内化成人生的一个信念。这样,中国文化的传承才是有希望的。否则,我们这一代对不起历史。现在,不再是穷得只能考虑吃饭问题的时候,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物质文明发达起来后,精神文明要和它配套,并驾齐驱。说到根本上,关系到我们的文化能不能站住,能不能向全世界证明:它是一种不比其他任何文化差,甚至更为优秀的文化,人类社会按这种模式走,可能前景更美! zLKKjItxWsPFOWAc6xOD5ZrMzIJ6bEAofD5WGrJS0Y8wEiX7kNjpiUYTg+YgfJ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