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2 踏踏实实的个人投资

我经常碰到神人,吹嘘自己投资回报率多少倍。起初,我汗颜,因为我虽然科班出身,在外国投资银行混了将近20年,但是从来没有投资过赚十倍的股票。后来我发现,他们不过是内幕交易的好手,其中几位还受到了监管当局的强烈关注。

我还认识另外一些神人,几年不见,他们突然身价百倍,叫我好不佩服。时间长了,大家才发现,此君不过是“白手套”。最近几年,我认识的有几位神人还“进去了”。

投资需要平静

我觉得做老百姓最实在。实在人也可以过得不错,只是不要随波逐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反正我经常有。我时常感觉到市面上热门的投资话题很多,大家在沙龙、博客群、微信群里讨论热烈,摩拳擦掌,而我常常被隔绝在外。

我到现在也拒绝使用微信,我实在不需要它。我也没有脸书(Facebook)或者推特(Twitter)账户。博客和微博呢?我也只是发表意见而已,但很少参与讨论问题。我会不会错过大量的交友机会,错过投资理念的切磋,错过投身新生事物的机会,以及赚大钱的机会?管它呢!无论如何,我宁可我行我素。

我看大家太忙了。除了日常工作,每天还要免费为互联网公司打工几个小时。我不愿意那样。我主张大家安静下来,想想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1) 我需要把上班的本分工作做好。

(2) 我需要花时间陪家里人。

(3) 我需要足够的休息。

(4) 我需要锻炼身体。

(5) 我要简化生活:朋友圈子小一点,应酬少一点。

(6) 我要留下大量的时间关注我的业余爱好:国际政治。我喜欢读关于印度、非洲、欧洲政治方面的书。我喜欢写文章,主要是英文的财经文章,以文会友。这都需要时间。

(7) 我要投资。但是,跟一帮像无头苍蝇一样的人一起整天到处窜来窜去、海聊,这是投资致富的路吗?我很怀疑。

我认为,我找到了平静,宝贵的平静。阿里巴巴到美国做IPO,或者某个社交网站在香港股市被热炒,某大佬加盟某电商平台,某电影很热闹,政府又出了文件,大力支持环保、农业和软件,等等。我从网上稍微看一看标题,知道了!仅此而已。

我不再像多年以前那样,焦躁不安,生怕错过了机会,如饥似渴地找角度。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错过大把机会,难道不是吗?

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观

对于股市和投资,我形成了自己的几个观点,感到很适合自己。我不见得都正确,不过,我的看法是从书本和实践中来的,愿意随时修改。

(1) 过去36年,中国的通胀非常严重。从现在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率(年增长率14%左右)来看,未来5~10年的通胀也会很高。我们必须用稳健的投资,跑赢通胀。

(2) 中国市场到处是地雷,我作为一个老百姓必须提防。部分地方政府有时会在上市公司行将倒闭时施以援手,在土地、资金和环保方面“照顾”企业,让企业运营下去,但是这并没改革企业制度,没有改善企业的运营能力,因此,这种企业会继续坑害股民。

(3) 中国的股市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严格审查”IPO是寻租的根源。它和动不动叫停IPO加起来导致了股市价格高企。过去22年,我没有碰过A股,未来我还是不会碰A股。错过好机会,没有关系,我必须留足安全边际。我的投资市场依然是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

(4) 中国的A股还是太贵。虽然贵的东西可以更贵,但是,我的投资哲学不允许我涉足。

(5) 私募股权投资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博傻”的游戏和拉关系的游戏。我已经做了一些投资,但以后还是避开为好。

(6) 国内人们讨论的“T+0”毫无意义。我认为,股市就是一个产权交易所,每个星期开市半天足够了。当然,任何其他国家的股市也一样。

(7) 继续把自己的投资圈划定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

(8) 坚持不投机,不打听消息,不玩侥幸。主要关注上市企业的四个内容:管理层的诚信、利润率、利润增长率和现金流。

跟过去几年一样,我依然关注如下我所熟悉的行业。

(1) 银行业。银行业比租赁、小贷、典当、证券、基金、信托一类的资产管理公司更优越。我在书中有详细讲解。

(2) 燃气。一旦获得城市的特许经营权,它们不需要竞争,长期经营有保证。

(3) 工业。有巨大成本优势和“护城河”的工业企业不容易寻找,不过还是有的。在这方面,我的观点跟过去相比有点变化。

(4) 地产。非常有安全边际的地产公司。

(5) 少量的消费品企业,不需要狂轰滥炸打广告的消费品企业。它们中的多数其实就是工业企业。

(6) 医药企业。

股票市场的规律

谈起个人投资,自然会谈到股市预测,其实,任何规律都有例外。不过,两个“小规律”很有趣。

(1) 我在投资银行当分析师的时候,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销售部同事Gooding先生。某日,他对我说:“你看我们销售员每天打交道最多的都是基金经理中不那么特别聪明的。他们天天问,该买哪只股票,为什么,等等。其实,最聪明的投资者很少交易,很少问你的意见,很少关心天底下在发生什么事,很少关心政府出了什么政策。”我当时不太明白,不过后来我到投行部,某智者告诉了我一个类似的现象。

(2) 有位关先生对我说:“最优秀的公司很少跟投行打交道。为什么?它们生意不错,现金流稳定增长,不需要老是发行债券,不需要(也不愿意)配股或者增发。投资银行几乎很难找到跟它们做生意的机会。你看香港中华煤气(0003.HK)、香港电灯(0006.HK,后来改名为电能实业)、恒生银行(0011.HK)、恒安国际(1044.HK)、康师傅控股(0322.HK)、康哲药业(0867.HK)、贵州茅台(600519.SH),等等。”

我强调,规律可以有很多例外。不过,我经常回想起这两个人的话。 n+3HVkcHIpy4rJ/CXlOHxx/pjhNa8b7+/DNma/hBsES/hoV29UX6pe2IhBgQEs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