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你的艰难岁月,我的艰难岁月

虽然已经有了3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从某些角度看,咱们中国确实还是很穷。而且,考虑到自然资源(包括水和新鲜空气)等因素,咱们未来还会有段比较艰难的日子。

发牢骚很容易,但是,我这本书不准备那样做。我只是想分析,咱们为什么会如此。究竟是谁偷走了本来属于咱们的财富?

说实话,我认为,其实咱们还是应该反思自己。我们的国家、做决策的部门,都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组成的。20世纪80年代,我本人就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过三年。后来,我又到国有大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当然,决策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反映了民意,但民意经常是错的。有些政策开始是正确的,但是,时过境迁,政策就需要调整。有时候,民意可能会阻碍改革、阻碍进步。

本书分析了部分经济决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咱们自己的无知。本书的落脚点是,作为一个老百姓,我和你如何看到咱们自己的问题,以求尽量少犯错误。虽然我们无力强迫别人改变看法,但独立思考和实现财务自由,总可以吧!

年轻时的艰难与幸运

我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是,今天的年轻人可能没有我那时候幸运。因为你遇到的挑战更大。

我已经52岁。1979年,我从湖北省荆门县的农村考进湖北财经学院读大学本科。虽然当时的中国和当时的我都非常贫困,但是,空气是清新的,空气中流动着希望。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而且因为他们是老上中农成分,所以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

在大学里,我们几乎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或者技能。因为,师资在当时非常差,课程安排和现在也不能比。我记住的仅有的两个东西,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大学生在那个时候是天之骄子,学费全免。生活费也有救济,我家贫困,所以我每个月可以收到12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父母再补贴3元,足够了。衣服和其他消费大约每个月6元。

1983年,我们顺利地毕业了。当然,我们的脑子里还是空空的,所学到的财经知识极少。但是,我们有担保分配。我被分配到了襄樊市税务局。不过,我还没有来得及去襄樊报到上班,就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专业知识很少,但是我的数学和英文还算不错。我考到了在北京市五道口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部。这里的学制和师资跟武汉市差不多。三年又顺利地过去了,我依然头脑空空。

在五道口,我的月薪46元人民币,再加上副食补贴5元,交通补贴3元,日子也能过得去。虽然当时北京的国营企业工人的平均月薪也不过40多元人民币,但是人家还要养家糊口。我的学长跟我强调,我每个月至少要存15元才能保证五年以后成家!所以,我必须开始储蓄。

我那样一个农村的穷学生可以顺利读完七年大学和研究生,靠的是政府支持。而且,当时的城乡相对平等,大家生活条件差不多,物价也很低。我并没有感受到城里来的同学有太严重的优越感。

中国的巨变

到了30多年以后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30多年前比,你的名义收入比我当时增加了很多倍,你的财富增加了很多倍,也许你还买了好几套房子。但是其实很多人还是会担心,我们的退休真的有保障吗?我们的房子会不会因为环境恶化而贬值许多?我们的子女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吗?他们会遇到何种竞争?

这30多年来,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变化是:

(1) 房改+利率管制。十多年前“房改”导致的巨大财富聚集。一大批本来的公共性房屋突然间变成了私有财产。拥有房产的人象征性地付了一点钱,但是这些钱还是大大低于公平价值的。随后年复一年的经济发展以及通胀推高了这些房产的价格,使房产拥有者的财富迅速升值,造成了与无房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一个资产价格持续膨胀的环境里,你必须有资产,才能跟市场保持一致。如果你的资产多于平均数,你就会跑赢大市;否则,你会被大市甩在后面。就是这样残酷。

(2) 股市。这20年来的股市伤害了大量股民,养肥了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者和内幕交易者。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把企业上市当成了“扶贫”,以及国有企业的“脱贫”。当然,这种特权不能太多太泛,因此,政府严格控制了上市企业的数量,其结果是股票价格的长期被高估。在企业上市数目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股价就处于长期下滑趋势中。

其次,每次遇到股市大跌,股民便“勇敢地”当起了炮灰。同时,股民看到了四面八方在给我们鼓劲儿:报纸的社论、电视演说、降低印花税、停止IPO(首次公开募股)。

(3) 城乡差距。多年来,中国的城乡差距在迅速扩大。

2014年,政府开始下决心逐渐缩小这种城乡差距。不过,我不知道真正取消户口还要多长时间,因为毕竟这涉及多方面的利益。

让人十分担忧的一点是,即使农民可以自由进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也没有经济能力住在城里。他们的医疗、教育、文化、经济和政治地位在短期内还是会有巨大差距。30多年来的通胀和资产价格升值使他们离开家乡的难度增大了。而农村的土地在萎缩,河流被污染或者干涸,森林在消逝,他们的生计受到了根本性的威胁。

(4) 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国有企业,比如石油、石化、铁路、电力、交通、水务、银行等行业的参与者占领了有利的地位。他们的报酬越来越高,越来越高于其他行业,因此现在调整也渐渐开始,以免出现报酬与付出脱节的情况。毕竟,我们不能以“多劳多得,激励机制”为理由,将国有资产本来就应该有的回报当成员工们的劳动回报。如果不尽快调整,在以上这些行业之外,我们很多人会越来越被甩在后面。

英国是如何转型的?

过去一年多,我住在伦敦,处于半退休的状态。我的主要兴趣在研究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变迁。

我经常问自己,英国为什么国富民强?它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江苏、浙江和上海之和,人口相当于江、浙、沪的一半。但是,它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为什么那么高?环境保护得为什么那么好?

我想起咱们的榆林地区、大同地区和其他类似地方的命运,不禁有点黯然。咱们何时才能转型?转型做什么?怎么转型?100年前,英国曾经也是一个煤炭大国,但是到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它的煤炭资源开始枯竭。当撒切尔夫人的政府强制关掉一些奄奄一息的煤矿时,全国的大罢工充分反映了民众的迷茫和恐慌。今天,那些旧时产煤地区的经济仍然比较脆弱,但是,英国的经济转型总体还算成功。

过去,英国曾经侵略和掠夺过很多国家和资源,罪大恶极。今天,这样一个小国依然有大量的公民在世界各地谋生和发展。海外“英侨”占英国总人口比重的排名可能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这本身就是开放和进取的标志。除此之外,虽然国土面积很小,但是从英国对外来人口和外商投资的开放程度看,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有时坚持这样做也相当不容易。

开放与富有密切相关

2014年年初,我亲身感受了一件有趣的事,这件事足以证明英国的政策稳定性和了不起。十年前,东欧几个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加入了欧洲共同体。当时的条约是,十年后,这些国家的公民可以随时到欧洲共同体的任何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就业和定居。2014年年初,十年的限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可是,欧洲经济整体还在萧条之中,只有英国经济稍微好一些,而且,作为欧洲唯一的英语国家和(也许是)最开放的国家,英国对于东欧公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从2013年起,许多英国人就开始担心东欧的劳工蜂拥而至,抢他们的饭碗,导致英国的住房、车站和医院等基础设施无法应付。

英国的一份报纸《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甚至组织了万人签名运动,呼吁政府紧急采取措施,要么撤销当时的条约,要么增设对外来劳工和移民的限制(其实也是撤销承诺)。英国政府虽然遇到来自选民的极大压力,但是承诺就是承诺,条约就是条约。所幸的是,东欧的移民并没有像潮水一样涌入英国。

在整个抗议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把英国换成中国,情况又会如何呢?说不定,我们会找无数个理由,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武断地撤销承诺。英国今天的富有当然跟它的开放密切相关。我问自己,咱们能否认识到这一点?

在伦敦,我经常碰到中国的企业家到这里来考察、旅游、经商,大家都说英国的法律制度透明和容易遵循。这就是英国成功的关键,也是它未来继续繁荣的根本原因。它在外国人中的口碑,给外国人的消费者体验实在是金不换。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非要把外国人折腾得死去活来才善罢甘休,伤害的当然是自己。

我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时,已经有大量的外国银行在中国成立了代表处。但是差不多30年以后的今天,外国银行还是受到诸多限制,它们在中国的银行业务也一直在寒风中哆嗦。我们多年来奢谈监管和限制,受伤害的当然只能是中国人自己。

有时候,我们可能还有一些心理障碍,导致了我们的贫困。在本书中,我希望通过各种话题,谈谈咱们公众所需要的心态调整,也试图对一些经济政策和咱们老百姓的反应做一些评论,发表我的建议。

今天我们遇到经济问题时不能归罪于别人,不能归罪于政府,只能反思自己。咱们自己的错误和无知是最大的敌人。如果我们想朝着美好的方向改变,最大的障碍往往是不能及时意识到或者改正咱们自己的错误。

本书前面几篇文章是新写的,后面多数是在我的博客文章基础上整理的。得罪人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希望讲出实话。

张化桥 5DYgb30H3mHj8nHEfYbICz25ZjJFDNkePqDept3sM9jYBmF9Csz+AUZLBZSgI6o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