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追溯陈雪月这皮影之路的起源,不得不提她的姥爷。当年,陈雪月姥爷是辽南地区有名的皮影艺人,家传丑角唱腔和皮影雕刻技艺。而在当时的村镇上,只要听说哪儿有皮影戏,几乎各家各户都会集体前往,犹如盛事一般。
姥爷共有六个子女,但凡外出有表演,全家大小都要帮忙搭台,或是上台表演。今天大哥唱,明天四弟演,样样活儿大家都得轮流着来。提起姥爷,陈雪月总爱说一个故事。小时候她家经济比较困难,周边的小朋友都有家长买的玩具,唯独她没有。自己心里不是滋味也就罢了,可在小孩的世界里还是会受到同伴的排挤。实在憋屈极了,她就回家和姥爷说,“人家都有玩具,为什么我没有?”姥爷便问,“你喜欢她们拿的什么东西?能在地上走的小汽车?姥爷给你做一个最好的。”
灵巧的双手是老天赠予的礼物,姥爷二话不讲就能用废纸壳,轻易地剪出一个小汽车,而且车轮和车门都能动。拥有别样“高级”小汽车的陈雪月,一下就成了伙伴间的焦点。或许是小孩的虚荣心作祟,或是基因里就有着对皮影的那份痴迷,总之在那之后,其他小女生都开始学舞蹈、画画的时候,陈雪月就一直伴在姥爷身边学习皮影。
陈雪月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姥爷去接她。有好几次都已经过饭点了,爷俩还是一直没回家,直到听见哼哼唱唱某出戏的唱词,才知道他们又是跑出去看戏、唱戏去了。
之前家里有辆手摇车,姥爷常载着陈雪月一起去农村里演出。某次有人委托他去唱一个白活,陈雪月当天也随着一起去了。接近晚上10点才收工,爷孙俩急忙忙地往家赶的路上,途径沈阳大桥时,陈雪月在颠簸中从车上掉了下来,可姥爷完全没有发现。庆幸有人路过,瞧见了坐在路上那个哇哇大哭的孩子,立马赶上前去叫住姥爷。
可即便爱看皮影戏的人多,这项手艺处理工序复杂,可挣的钱却很少,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皮影确实是个枯燥的活儿。所以在那个年代还愿意认真去学习皮影的人已经不多,但由于家中的手艺是老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无论如何也得坚持着做下去。
运虽有,但命却同归途。90年代时,姥爷患上了胃癌晚期,当时医院已经明确说无法治愈。可弥留之际的姥爷关心的却不是寿命的长短,而是手艺的存亡。可当时陈雪月的五个舅舅,因为各种原因都不愿意接这门手艺。或是出于对姥爷的不舍,或仍旧是因为骨子里对皮影的痴迷,当年即便拿下了高考状元,陈雪月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门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
其实,当时的陈雪月也不无挣扎。毕竟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以高分考入复旦大学,对很多人来说就等于拿到了金边饭碗。可换个思路想,苦读十二年,即便之后念上了博士,毕业后也只是一个和大家一样需要找工作的人。倒不如手上有一门技艺,再不济自己还是能靠手艺生活,更重要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没有掉在地上,还是稳稳地被握在自家人手里。所以陈雪月撕毁了高考成绩单,不让其他人得知她的高分事实。
“传男不传女”在很多手艺行当里都是存在的,戏曲、相声届也有,这置于现在社会便是一种陋习,而放在过去却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认知。毕竟在过去“重男轻女”是一种普遍现象,加之也不想女孩子抛头露面。再者皮影传给女性也很难成事,因为过程实在过于苦累,很多女生容易中途放弃。而当时陈雪月的父母都在农村里下乡,回家之后所在的单位情况又很紧张,所以完全无法抽出时间去阻止陈雪月的决定。
可若要说不曾后悔做这个决定,那便是欺骗自己。在学艺阶段有一件事就曾让陈雪月在技艺和学历上有了一次新的认知。当时要选一批人去加拿大参加皮影戏的研讨大会,主办方要求学历在大专以上,并从事皮影戏行业超过三年。比较手艺,她能比其他任何人都刻得更快更细,但仅仅因为差个大专学历,错失了那次出国学习的机会。
但对于现在的陈雪月来说,若能给她重新选择的一次机会。她表示,还是会选择皮影。她说:“往小了说,拿再高的学历也只是赚一口饭吃,但是有一门手艺才是真正的本事。同时,我不仅为自己,也是为了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所以如果能重来,我还是会选择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