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学英语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

本课题通过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把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分为语言互动和组织形式互动两大方面来研究。语言互动主要描述并分析了课堂提问、课堂讲解、课堂讨论中的师生互动语言的有效性,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教师情绪对课堂互动的影响,以及中学师生对课堂互动的理解。组织形式互动主要是对现有师生互动的六种形式(A.师—个,B.师—组,C.师—班,D.个—个,E.组—组,F.个—班)进行行动研究,论证其有效性。最后通过课堂反馈和教学的再设计,总结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并通过学生成绩的检测结果对中学英语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进行探讨,提出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评价原则和策略。

一、研究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最终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外语能力的发展,达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英语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英语知识,培养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师生互动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外语教师,笔者认为,学生学到了什么,比教师讲授了什么更重要,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也是笔者在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当前的课堂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与改善,但变革中的课堂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课堂上,有时师生互动频繁,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学生之间也有讨论,但是缺乏有效性,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机械地应答,师生之间没有形成平等、和谐、有效的互动。笔者在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过程中发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确存在一些“无效互动”或者“低效互动”现象。 有时形式多于实证,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有的公开课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因此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无效或低效的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反而会延误教学的时间,影响教学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做一番调查,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现象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现状及其有效性,找到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和最佳方案,为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实效性课堂提供启发。

二、师生互动行为类型

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

(1)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具有预期目的与明确对象的师个互动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这种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或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学生此时认为自己对教师行为的反应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不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这种互动常见于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过程中。

(3)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群体而进行的讲解、辅导、评价等。

三、师生互动特征

有学者从理论层面分析,认为师生互动的本质特征是:师生互动的理解性、师生互动的形成性、师生互动的反思性。从实践的角度考察,师生互动有如下三个突出的表现:知识传输上为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在操作训练上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创新;在组织管理上为教师的监控与学生的自律。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师生互动既具有人际互动的共性,也具有区别于一般人际互动和同伴交往的一些特性。他们将师生互动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育性: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情感、期望与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社会行为,也影响师生互动及其教育效果。

(2)交互性和连续性: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同样,学生的行为也会对教师产生很大的影响,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师生间这种双向、交互影响不是一时的、间断的,而是连续的、循环的,不但对互动双方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对其以后的互动产生影响,从而表现为一个链状的循环过程。

(3)网络性:师生互动不仅仅限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对教育中的其他人及其互动产生影响。

(4)非一一对应性:师生互动在更多的时候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

(5)系统性和综合性:师生互动不仅是师生双方交往或各自个性、特征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成分在内的综合网络系统。

四、教师的情感、态度与期望研究

在对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中,国外研究者还从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期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情感投入是成为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有人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表明,好的教师能把深切的感情和自己的学生以及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同时,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影响,有学者在评述一些有关教师行为与学生成绩的研究时,列举了四种态度变量: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认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间接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和蔼态度。此外,自“罗森塔尔效应”提出以来,人们对“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观点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它对于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早期将“期望效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往往是把期望看成一种简单的由教师单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方式。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不能将与期望有关的环境看成简单的社会两分体,除了研究教师外,还应研究学生。研究者认为产生期望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所寄予的期望;②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期望;③师生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寄予的期望。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可能激发学生情感互动;教师表扬和接受学生的观念,被视为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的积极成分,而批评则被视为消极成分;师生相互指向对方的期望对课堂互动的影响,等等。

(1)外语学习要通过交际才能学得和习得,才能提高。

乔姆斯基把人类学习语言的才能叫作“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具有一种天赋的学习语言的质体,人脑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儿童学习语言,学得又快又好,主要是因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语言才能。幼儿从有意识的第一天起,就不停地学习周围人的说话方式,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从而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等。儿童在讲话的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观察,另一方面进行记忆,通过思维,慢慢得出一些规则。儿童学习说话的实践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就是要进行创造性的模仿,要从小在交际中不断运用、磨炼,才能学到。为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遵循外语学习心理机制的特点,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要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外语环境,在情景中进行学习。②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学习英语能像幼儿学说话那样由不自主到自主。③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教学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容易受到鼓励和强化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2)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要有所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

少年儿童可塑性强,不害羞,性格外向,模仿力强,爱说好学。教师要利用这些特点,抓住有利时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完善这个基础阶段的教学对今后学习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内容增加,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也随之变化。他们对于学习上的机械模仿以及直观讲解的兴趣逐步减弱,学习自觉性和独立钻研能力逐步建立,理解记忆强于机械记忆。这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意义性和交际性的操练,在实践中感知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对比,去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结构,培养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

(3)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知识结构论和发现法,认为教学应兼顾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在目的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在目的。从生理学角度看,能力是智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表现,智力则是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等。在现代教育里,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智能。发展智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外语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能的活动必须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要在外语情境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练习内容要新颖、生动,形式要多样、灵活,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而不是“填鸭式”地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通过认知、加工、创造、运用,提高语言水平。

(4)在注意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

运用社会心理的归因理论,即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活动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激发学习动机就要提高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学,利用感情色彩浓厚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自觉兴趣表现为求知欲;潜在兴趣表现为情感、意志、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信心,产生学习动机,并培养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精神。

(5)注意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协调,提高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这是由英语教学交际化这一基本原则所决定的。虽然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问题。而情感是教学中的心理条件之一,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且是伴随着感情的交流。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保持饱满的热情;另一方面要以情动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以达到加快双边活动进程的目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创造宽松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就需要:① 师生明确教学目的。师生都要围绕目的进行讲练活动。② 课堂教学要注意直观性和游戏性。③ 多用启发式,多提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④ 师生关系要平等、互爱,团结合作,互相促进。总之,教师要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做到动之以情,寓教于情,教与学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五、实践课例

本课例通过在写作训练中运用不同的名词性从句,提升课堂语法教学效果。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提问方式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用学过的不同类型的名词性从句造句。学生分小组合作,想出尽可能多的句子,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普遍的语法错误,最后给出范文供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气氛热烈,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Possible version

①Our class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last Friday on what gifts we should give to our classmates and friends.②Sixty percent of our classmates thought that they would buy gifts from a shop(60% of our classmates hold the opinion that it was better to buy gifts from a shop),because it was polite and could show good social manners that they buy such delicate and pretty gifts.③While 40% of them were for the idea that they made the gifts by themselves,for the reason that it was a good way to show their personal outstanding skills and help them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to do things themselves/by means of DIY.(The reason why the others preferred to make the gifts by themselves is that it was a _____ good way to show their personal outstanding skills and help them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to do things themselves.)④In addition,they could use old materials from home to make gifts,which can strengthen their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saving.⑤ My opinion was that it is a better way to express our feelings by giving gifts made by ourselves.

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堂上限时训练。教师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及时评价学生的作文并打分,点评语法错误和注意事项。其他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互评互改。

假设你是中学的学生,你校学生会组织一次主题为“中学生是否可以在校使用手机”的辩论赛,以下是你的主要观点:

写作要求:①根据表格内容,用五句话写出你的观点。②写作时,尽量使用名词性从句。

Possible version

①The reasons why students use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are as follows:For one thing,it is convenient that students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parents and friends with mobile phones.②For another,they may feel/consider/think that it is fashionable and modern to use them.③Although mobile phones benefit students in many aspects,some schools restrict or ban the use of them.④Because som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playing phone games or sending messages at self-study class.⑤My suggestion is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hould not use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for the reason that we need to focus on our study.

(课题名称:中学英语学科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研究——高一年级课堂师生口语互动研究;课题类别:青年专项课题;学科分类及代码:040102课程与教学论;主持人:冯秋玲;笔者为主要课题第一负责人) dn8sc3UxwiE2cYNyWO9PW1YLUPIJoyfIVxnBJVIcAOTNF5yPP8kFgSRahSbSaz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