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螮蝀”释义辨正

《汉语大词典》“蝃蝀”条下注:“亦作‘螮蝀’。①虹的别名。”并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虹》:“带孳乳为螮,螮蝀,虹也……虹形横而长似带也。” 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述林·释虹》中云:“余初谓螮之从带无义也,既明虹字受声之说,乃悟螮之以其形似带也。……虹形似带,故谓之螮,又谓之虹也。” 又在《积微居小学述林·释蝀》中云:“蔡邕《月令章句》云:‘虹见辄与日相互,率以日西见于东方。’此蝀字从东声之故也。……蝀即以见于东方为义。”

今按:螮蝀是一联绵词,杨氏拆骈为单,认为螮、蝀之声符“带”“东”均含有意义,属望文生训,误;《汉语大词典》“蝃蝀”条不辨杨氏之误而引之,失当。

螮蝀即虹,《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虹始见”郑玄注:“螮蝀谓之虹。”又省作蝀,《说文·虫部》:“蝀,螮蝀也。”虹可能是螮蝀的合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短言之曰蝀,长言之曰螮蝀。”也有人认为可能和方言有关系 。虹、蝀同义,二者可组成连文双音词,唐殷尧藩《寄岭南张明甫》:“瘴雨出虹蝀,蛮烟渡江急。”

螮蝀是一双声联绵词,杨氏谓“虹形如带,故谓之螮”“螮之以其形似带”“蝀即以见于东方之义”(按:螮蝀并不一定都出现在东方),泥于字形,望文生训,割裂了双声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得之:“螮蝀,双声连语。”《联绵字典》定一按:“蝃蝀,双声端纽。”魏茂林《骈雅训纂》:“螮蝀,挈贰,虹霓也。”

螮蝀作为联绵词,并不拘泥一形。《集韵》:“螮,或作蝃、 、蚳。”陆德明《释文》:“蝃,本又作螮。”螮蝀《毛诗》作蝃蝀,《诗》马瑞辰通释:“蝃蝀,通作螮蝀。”螮蝀亦作 蝀,如明屠隆《昙花记·士女私奔》:“慕君才 蝀。”

螮蝀是虹或绛 的别名,虹之得名即是螮蝀受名之故。螮、蝀、虹都以虫为偏旁,和古人对虹的认识有关。虹字甲骨文作 ,象两端有首的龙或蛇,且有巨口,以其能饮也,《甲骨文合集》:“王占曰:‘有崇!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宦毋。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山海经》即有“虹虹在北,各有两首”的神话,后世也有“蛇虹”的说法(叶廷珪《海录碎事》:“蛇虹见弥天。”)。《说文》云虹状似虫,甲骨文龙或作 ,正与虫形近,遂变易从虫。于省吾《殷契骈枝》:“ 系虹之形,为虹之初文也。” 象半圆形或拱(弓)形,《徐霞客游记》:“一山横跨而中空,即石桥也。飞虹垂蝀,下空恰如半月。”拱桥似虹形,故名虹桥。螮蝀当受义于虹之“拱形、半圆”之义,杨树达谓“虹形如带,故谓之螮”,误。于省吾先生《释虹》亦明之:“虹与古玉璜形亦相似。《太平御览·十四·天部》引《搜神记》:‘孔子修《春秋》,制《孝经》,既成。孔子齐(斋)戒,向北斗星而拜,告备于天。乃有赤气如虹,自上而下,化为玉璜。’此虽事属演义,然而推知古来有璜似虹形之观念。《说文》:‘璜,半璧也。’按半璧正象虹形。近年来出土之商周玉璜,两端多雕成龙首,蛇首或兽首形,尤与传记所称虹有两首之说相符。”

黄侃先生《尔雅音训》云:“(薡蕫犹言停僮也,与螮蝀声亦近)螮蝀犹言带重也。”所谓“带重”,就是“各色之带重叠排列”,黄氏之误与杨氏同。 MbcBLtzC8heEa/D86WhZyLtWmcn/yzYxFhjwWvSnv4yyPSLEvAKOHvdAi7fY5F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