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戴目”释义辨正

《汉语大词典》(5卷248页)“戴目”条下注曰:“犹侧目。戴,通‘载’。”并引杨树达先生《汉书窥管》对《汉书·贾山传》“戴目而视”的解释:“‘戴’‘载’通用;‘载’‘则’亦通用,‘戴目’即侧目也。”杨树达先生又说:“戴目当求之于声,不当求之于形,盖戴目即侧目也。”(《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瞯戴目释义》)

今按:杨树达先生认为“戴”“侧”辗转通假,较为迂回,而且古书未见“戴”“侧”通借之他例者;“戴目”当解释为“眼瞳上翻而视”,并非杨树达所说的“侧目”;《汉语大词典》不辨杨氏之误而引之,可商。

“戴目”即“瞯”,《说文》:“瞯,戴目也。”“瞯”指一种眼病,《仓颉篇》:“瞯,目病也。”《广韵》:“瞯,人目多白。”“瞯”亦可指马一目多白,《尔雅·释畜》:“一目白,瞯;二目白,魚。”邵晋涵《尔雅正义》:“马目欲得黄……若目小多白,则惊畏;惊畏,马之病也。”“瞯”指马时也写作“ ”,《玉篇·马部》:“ ,马一目多白。”《集韵·山韵》:“瞯,或作 。”“瞯”这种眼病的症状是“戴目”,即目上视,露白眼。“戴目”,《素问》称“戴眼”。戴者,上也,《说文》段注:“凡加于上皆曰戴。”眼,即眼瞳。《素问》“戴眼反折”王冰注“戴眼,谓睛不转而仰视也”,《医宗金鉴》“阳绝戴眼”注“目上直视,谓之戴眼”,即《说文》段注所说的“目上视而多白”,而不是杨氏所说的“侧目”而导致的“眼多白”。徐锴《说文系传》:“戴目,目望阳也。”方以智《通雅》:“目望阳曰望视,见《春秋传》。今曰羊眼人。”丹波元简引张文虎曰:“瞳子高者目上视也,戴眼者,上视之甚而定直不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戴目,目上视,所谓望羊。”

“瞯然”意为自得貌,《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瞯然马生,傲若有余。”张铣注:“瞯然,自得貌。”谭嗣同《仁学》二:“中国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则有余。自屠割其民,而方受大爵,膺大赏,享大名,瞯然骄居,自以为大功者,此吾所以至耻恶湘军不须臾忘也。”盖因自得者目中无人,举目上视,故称“瞯然”。

“痫病”(中医称癫痫)发作或临死时亦有戴目之状,《督脉经穴》:“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戴目上视不识人。”“痫”“瞯”是音义同源词(同属匣母元部),一种小儿癫痫病发作时即有戴目上视之状,故又称“瞯病”,《汉书音义》:“瞯,音閒,小儿痫病也。”

“戴目”由眼病的上翻症又引申为人平日的仰目而视,如祖无择《祈雨祝文》:“不然,何当雨而不雨,使千里之内戴目而望?”有一成语“举首戴目”,意谓抬头仰望,这里“举”“戴”对文。

《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唐颜师古注:“戴目者,言常远视,有异志也;倾耳而听,言乐祸乱也。”颜注谓“远视有异志”不是很准确。“戴目”当指天下之人由于不满暴政而呈现出的怒目上视之状,吴恂先生《汉书注商》:“戴目而视,言举目仰视。”施丁先生《汉书新注》深得其旨:“戴目:言举目仰视,乃怒目而视之义。” SkJ9/6zGVARV6HtNxewW15OT5+UBYuXjWBERI8EsZ6Sxbvxaxg4HNluzxHTu6e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