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式“父教”,到底“缺失”了什么

上古时期,“父”所指的便是一个家族或部落当中最具有威望的人,而这种威望在先辈造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体现。由于原始社会棍棒类的东西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兼武器,所以甲骨文的“父”字很像一只手握住棍棒的样子。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父”字当中所握的不是棍棒,而是代表威望的权杖。《说文解字》中云:“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手举杖。”

这里所说的便是“父”在家庭当中的精神引领、安全保护、经济供给和垂范训导作用。

不过,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经济压力增大,男性的角色主要转移到了外面,在家庭当中父亲的角色则变得越来越淡,孩子的教养重任基本都转移到了母亲或者祖辈的身上。一生致力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塞尔基于自己的研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所以,“父教”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孩子良好身心的塑造,而且有可能为孩子的成长埋下巨大的隐患。

1. 现状: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父教缺失”

我国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否缺失“父教”,缺失到何种程度,“父教”

的缺失又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下面的数据会告诉我们答案。

在一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虽然 94.0 %(日本为 88.4 %,韩国为 91.7 %,美国为 93.9 %)的中国高中生觉得父母非常关心自己,这一比例超过了其他三个国家;但觉得自己的烦恼无处倾诉的比例在四国当中仍然最高(美国 8.4 %,韩国 17.2 %,日本 19.4 %,中国 21.0 %),并且表示自己平时跟父母沟通的比例却最低(日本 82.0 %,美国 73.8 %,韩国 70.1 %,中国 54.8 %)。

另外,在“烦恼和心事的诉说对象”的调查当中,日、韩、美三国的高中生都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排在了前五位当中,而中国高中生所列出的前五位当中只有母亲,父亲甚至排在网友之后。

在一个家庭当中,父亲往往意味着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是权威和值得信赖的代表,如果在儿童成长的过程当中,父亲的角色缺失,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参照,遇到问题的时候也难以找到可以寻求帮助的人,就有可能走弯路。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家庭当中“父教”的缺失会直接开启两条生产线,一条通向社会,输出的是有问题的个体;另一条通向监狱,输出的则是各种各样的罪犯。

根据美国父道组织的一项调查: 80 %的未成年强奸犯的犯罪动机与家庭当中缺少父亲有关; 75 %的染上毒瘾的青少年来自缺少父亲的家庭; 90 %的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缺少父亲的单亲家庭……

而根据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的研究,当家庭当中父亲的角色出现问题时,孩子更容易形成瘾性人格。根据对机构网络成瘾案例的分析,高达 87 %的个体认为受到的最主要的伤害是缺失父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我国的家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家庭结构以及责任分工等逐渐瓦解,家庭伦理越发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而在这个剧烈的变化过程当中,家庭当中父亲的角色似乎也跟着减弱了,儿童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教”的缺失,成了我国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父教”缺失的原因不同,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影响也有差别,比如:

父亲过于“主外”,忙于事业,忽视家庭和对子女的教育;广大农村地区,父亲作为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儿童处于留守或半留守状态;家长离婚后,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父亲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管教,等等。

2. 溯源:“父教”缺失的根源在于父道观念的衰落

1 )父道观念受传统思想“掣时”

我国的传统思想认为“男主外,女主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当中父亲的教育观念。虽然,随着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这种思想有减弱的趋势,但家庭当中与孩子教育有关的工作仍然主要由母亲承担,部分父亲仍然认为“带孩子”不符合自己的男性角色。

2 )父道观念被生活压力“压垮”

虽然很多父亲本身有承担家庭教育的意愿,但巨大的生活压力仍然使得广大的父亲们忙于事业和生计而无暇他顾。在一项关于“父教”缺失的原因调查当中, 69.2 %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是“解决家庭经济压力”。虽然已经有更多的女性投人到各行各业当中,但由于生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男性在很多行业当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也就必然导致了男性关注家庭和子女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减少。

3 )父教观念受传统理论思想“误导”

早期,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曾有一种观念,认为与父亲相比,母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更为关键。这主要是由于孩子自出生后,母亲就承担着喂养孩子和陪伴孩子的主要工作,使得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了一种依恋关系。实际上,近期的研究已经可以说明,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4 )父教权威受教育方法不当“威胁”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父亲空有一颗火热的心,对教育孩子有满腔热情,但由于方法不当,踏入了教育孩子的误区。

误区一:以分数论“英雄”。很多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容易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上,不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心想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当孩子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时,便会心花怒放,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而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对孩子严加斥责,甚至大打出手。

误区二:重身体锻炼,轻心理建设。父亲由于性别的原因,容易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恰恰容易忽视健康的心理对孩子的影响,以致令人扼腕叹息的未成年人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

误区三:惯用惩罚,疏于表扬。在很多家庭当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分工,即父亲唱红脸,母亲唱白脸。于是,为数不少的父亲习惯通过比较强硬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责骂和体罚。

这一方面容易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另一方面也容易加深孩子对父亲的抵触情绪。

误区四: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教育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父亲往往因为不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而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孩子入学之前给孩子大量灌输纯记忆性的知识,这样有可能短期内会有一些收效,但这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5 )母爱过剩“滋生”父爱缺失

很多家庭当中,母亲出于母性的本能不仅主动地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而且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注到了孩子身上。在一些家庭当中,一些母亲由于“爱子心切”,甚至不让其他人碰孩子。加之过去的严父观念越来越被推翻,很多父亲会觉得自己找不到教育孩子的入口。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母爱跟父爱并不冲突,由于各自的性别优势,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母亲可以着重于对孩子生活的关心,父亲则可以偏重于对孩子品格的培养。

3. 呼吁:中国需要塑造新时代的父亲角色

1 )“父教”对孩子的发展有怎样的价值

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证明,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①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已有的多项研究得到了一个非常相似的结论: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对孩子的陪伴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耶鲁大学一项长达 12 年的跟踪研究证明:在父母双方均有参与,而父亲更多承担抚养和教育责任的孩子的智商更高,并且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往往更强。

②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由于性别的原因,母亲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往往不希望孩子有太大的活动强度;而父亲则恰恰相反,会更倾向于带孩子进行较大强度的活动,并频繁地更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而这也更容易养成孩子积极的个性品质。

③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如果婴儿在 5 个月之前与父亲有较多的接触,那么当他面对陌生人时,更加不容易退缩,而有更多的回应。另外的一项心理学的研究也指出:在 5 岁之前有父亲照顾和陪伴的孩子,长大以后社交能力更强,并且更容易体贴和同情他人。

2 )如何树立新时代的父教观念

①树立无法替代的父亲角色。不管教育学界还是心理学界,已有的研究都已证明,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母亲更为细腻,与孩子有更多的身体接触,能够安抚孩子;而父亲往往通过游戏和榜样作用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形成更勇敢、积极、坚定、自信的个性。

②父亲的影响自孩子出生起就开始了。父亲的角色不仅是无法替代的,而且自孩子出生起就已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了。凯文·努琴特研究发现: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如果父亲较多参与婴儿的抚养工作,那么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水平更高。而德国心理学家苏埃斯的研究则指出:父亲在孩子 12 18 个月的阶段内与孩子的相处,会影响他成长过程中的同伴关系。

③父教对男孩女孩同样重要。早期的研究基于性别认同的角度,往往认为父亲的陪伴和教育对男孩的影响更大,更有利于其男性角色的建立和良好性格的培养。实际上,根据后期的一些研究:父亲对女孩成长的作用也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父亲会影响女孩对异性的认知,如果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处于缺失的状态,那么,她面对异性时更容易焦虑,并且两性关系容易混乱。 BZz/t0ao41dG813sLqhwvshTz3EzhVhBXQ6mh0wG9rTjHbdk/dob8jtnb9ppW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