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过寒过热都会生病: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体内的正气与邪气相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不调来解释。所谓阴阳不调,是指体内的阴阳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如果阴阳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身体就会表现出虚证。阴气不足则会阴虚生内热;阳气不足则会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同时出现或出现阴阳两虚。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盛指的是阳邪过盛,导致机体机能亢奋,体内阳气过多的一种情况。阳气主动,一般是上升而温热的,所以阳气偏盛的时候机体常处于活动亢奋、代谢亢进、热量过剩的状态,一般表现为口渴、发热、脉搏跳动快等症状。阴盛是指阴邪过盛,导致机体的机能受到阻碍,体内阴气过多的一种情况。阴盛多由外感风邪湿寒,或过食生冷,造成体内寒湿过多,阳气不能温熙阴气,从而引起阴寒内盛。阴盛一般表现为手足发冷畏寒、脉搏跳动慢等症状。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在很多情况下,阳亢或阴盛是相对的。因此,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不生病,就要保持体内阴阳的平衡。一个人身体的各个方面只有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生命才会有活力,生理功能才会好。

调阴阳的方法:寒则温之,热则寒之

一个人感觉不舒服时,常常会想:“我是不是受寒了?”“我是不是上火了?”确实是,体内有了寒会生病;同样,体内有了热也会生病。体内有了寒邪,调理的方法就是寒则温之;体内有了热,相对应的调理方法就是热则寒之。

人很容易受寒,寒冷的季节或者夏季开空调温度过低,容易感受风寒;在凉水里戏耍久了,脚部受凉了,下肢就容易受寒;喝多了冷饮,吃多了生冷的食物,自个儿把寒邪灌进了身体,肚子就会受寒疼痛;穿得太少或晚上盖得太薄受凉了,胃脘就容易受寒。人被寒邪伤到脾胃后,一般都会肚子疼或胃疼,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经常能看到年轻的姑娘们,在早春或晚秋时节穿露脐衫,腹背都露在外面,这样会非常容易致使宫寒。姜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疗材料,生姜可以发散风寒,感冒轻症用生姜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干姜可以温脾胃之阳而除里寒,脾胃虚寒导致的呕吐泄泻、脘腹冷痛,可以用干姜煎汤,或者熬粥、炒菜等;也可以用生姜做穴位贴敷。此外,针对脾胃虚寒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调理。附子是中药里热性很强的药材,不仅能驱散脾胃至寒,而且温补肾阳的能力也很强。 但是附子是有毒性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接下来以鼻炎为例子,具体介绍一下调阴阳的方法。之所以以鼻炎为例,是因为鼻炎一开始大部分是寒邪导致的;但时间长了,它就会入里化热。也就是说鼻炎有两种情况:体内有寒或体内有热。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寒邪在身体里停留很久也不化热,这种寒邪与人体正气共存的情况,往往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不能将寒邪驱散出去。本来正气和外邪还能够维持平衡,但随着天气转凉,正气往往抵御不了外寒,于是鼻涕横流、喷嚏不断。

生姜可以发散风寒,用生姜煎汤加红糖乘热服下,可用于感冒轻症。

鼻炎是身体阴阳失调造成的气机升降失调。如果鼻炎患者流出的鼻涕是清的,说明他体内处于寒的状态,也就是阳气不足,此时可以选用辛温的中药,将寒邪祛除出去,寒邪没有了,阳气自然就可以恢复;如果鼻涕是黄色的,说明体内有热,也就是邪气过盛了,使体内的阴液受到了损耗,阴气不足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将体内的热邪驱散出去,这样体内的阴阳就又回到了平衡的状态。

附子性热、味辛甘、有毒,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 vvZ8zoYrGacHLbBKu3nJMn862VvJCjBaE/sxzecSALq3iYEhK+HJuJhwOWc2Ch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