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铁腕女强人卡特琳娜与其夫亨利二世

中国跟欧洲同样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时代,君临天下是早期人类文明社会的一种形式,有所不同的是,西方的君主政治并不像东方这样牢固,教会也是主导着社会的重要力量。

正因为此等因素,君主作为权力象征的时候就少了那么一些绝对权威性,因此女性也能登上这个宝座。我们的国家几千年来只出过那么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而西方的国家里,女王其实是家常便饭。

虽然他们的女王跟我们的女皇帝在质量上不是一个级别,但是也并不妨碍在这众多的女王当中出现真正了不得的女性。

在这里我们要提到这样的一位女性,她就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女王卡特琳娜,而这位卡特琳娜,可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则天”式的人物,不过从某些方面看,她也可以说是法国历史上的“慈禧”。

要说这卡特琳娜,就得先从她的先夫亨利二世说起。这亨利二世属于那种在欧洲王朝里特有的奇怪国王,这类事情在我们东方人的眼里看起来会比较奇怪。

亨利二世出生在法国,也是在法国去世,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竟然连一句法语都不会说,而且就是这个不会说法国话的家伙,居然当上了这个国家的国王。

这位非常奇怪的人物原系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一世的次子,他的母亲则是法兰西的克洛德。亨利二世出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耳曼昂莱,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如果他是在这个地方长大还不会讲法语的话,那就有非常大的问题了。

事实上亨利二世并没有在法国接受他的启蒙教育,因为在他出生不久,就被当作人质,去交换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弗朗索瓦一世。就这样,这位小王子跟另外一个倒霉的小家伙,他的长兄弗朗索瓦太子一同被送到了西班牙。

看来质押太子的风俗不光在中国有过,全世界都是通用的,这样确实能够很有效地在两个对立的家族王朝之间建立起一种带有威胁性的条约关系。

那些曾经被当作人质送到敌国的太子公子们,虽然生来衣食无忧,但总是要背负着两国之间关系破裂就要被撕票的危险。

这些贵族公子们本来就有着一出生就享受荣华富贵的富二代命运,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家族换些政治条件,这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家族王朝来说,都是一种另类的巨大贡献。

身负着如此巨大的贡献,总是要有些回报的,因此只要这些作为人质的公子们有幸能够活到被放回家去的那一天,那么就基本上会被确立为王。更何况,把敌国的王位继承人当作人质捏在手里,总算是一个不小的筹码。

这位亨利二世自然是很有幸地活到了回家的那一天,很自然地,他被加冕为新一任的法兰西国王。就这样,一个在外国长大的公子哥儿国王带着翻译回到了家乡,每天要从第三个人的口中才能明白自己家乡话的意思。

巧的是,亨利二世登基的这段时间刚好与诺查丹玛斯大显神威被世人所知的活跃时期重合,作为一个社会名人,一个能够预言未来的先知智者,被召进宫里几乎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诺查丹玛斯在这个时期也有了一份宫廷的清闲差事,若是达官贵人们感觉生活哪里无趣了,就把先知给叫过去,讲讲人生哲理,顺便预测一下未来解解闷,真是一件再有趣不过的消遣了。

虽然诺查丹玛斯此时成了皇宫里的客人,但是他并不太讨国王的喜欢,一者是因为国王难免会嫉妒那些有着优秀才能的人物,二者是因为诺查丹玛斯所预言出的景象都是国王亨利二世不太想看到的,他甚至预言出了这位国王的死期,要命的是,这个日期似乎离得还不是特别远,也就是说,在诺查丹玛斯的眼里,这位国王只是一个短命鬼。

身边放着一个号称是预言家的老头,结果只会报丧事,这让国王亨利二世的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要不是女主人叉着腰把持内政,恐怕诺查丹玛斯早就被卫兵给踢出皇宫了,就算被砍下脑袋也不是不可能。

女人跟男人就是有些不一样,男人碰到能干的男人很有可能会变成敌人,但是女人,特别是能干的女人,碰到了有能力的智者时往往会产生难以言喻的好感,卡特琳娜正好就是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女性,她跟诺查丹玛斯就成了好友。

虽说国王不甚喜欢这个先知,但是无奈有个能干老婆的男人多少都是有点妻管严的,因此亨利二世也只能默认诺查丹玛斯留在皇宫里的事实,反正没事不听丧门星说话就行了,而诺查丹玛斯也落得个清静,养尊处优地继续写他的预言诗集就行了。

亨利二世是一位非常顽固的天主教徒,他对于新教徒的态度可以用残忍来形容,任何他所看到的不顺眼的新教教徒都会被他无情地下达迫害命令。为此,他还特地在巴黎高等法院设立了一个被称为火焰法庭的机构,用来审判新教的异端分子。

有着这么一个严酷的国王,国内的教派争斗怎能不激烈?宗教战争就这么浩浩荡荡地打了起来,除此之外,就算把国内矛盾放到一边,法国跟西班牙之间关于意大利的势力争抢也已经相互争斗了很多年,这位亨利二世自己不也是这场国家纷争当中的牺牲品之一吗?

早在两国相争开始之前,诺查丹玛斯就通过他的预言诗准确地做出了对于西班牙即将变得强大的预测:

强大的国王,即将在西班牙诞生,

镇守在南方的强者,平定了天空、海洋以及陆地,

让新月下的人们臣服,压制了所有民众。

在这几句诗里,诺查丹玛斯预言了西班牙即将诞生出的一位强大国王,而那个国王出乎意料的却是一名女性——伊莎贝拉女王。这位女强人并不以美貌著称,却以强力的手腕以及摧毁一切的军事力量纵横天下。

在伊莎贝拉的驱策之下,西班牙曾经强大一时,将使得欧洲人步步退缩的穆斯林从伊比利亚半岛上彻底地赶了出去。在此之后,伊莎贝拉延续了穆斯林的那种不宽容,甚至在这一基础上变得更加残暴。

她设立了恐怖的宗教法庭,数千人在这个不近人情的法庭里被判死刑,被残忍地绑在火刑架上烤成了黑炭。紧接着,这个冷血的女王又赶走并虐杀了数十万犹太人,唯独一名叫作哥伦布的家伙受到了例外待遇。

了解世界史的人都知道,这名叫作哥伦布的航海家后来带领着西班牙的船队开始将领土向海洋上扩展,不久之后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将整个欧洲带到了世界的前端,也为西班牙建立起强大的帝国达到历史的顶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西班牙迅速崛起的同时,诺查丹玛斯也看到了曾经强大的法国此时却在腐朽当中没落,他对于法国王室的描写是这样的:

各个怒发冲冠,整日进行着毫无意义的争斗,

在餐桌拔出宝剑,即使是兄弟也相互嘶吼,

男人不断受伤,在看似文明的决斗中,

法兰西王国,已经在没落中无法回头。

法国贵族当中,这种动不动就决斗的热血风尚其实已经风靡已久。这似乎可以看成是尚武精神的举动,但是这种动不动就为了小事情动刀动枪的小性子其实有害无益。在这种有些鲁莽的决斗风潮当中,大批的法国精英人士纷纷倒毙于决斗的血泊中,这样的后果,自然是使得法国人才迅速凋零,庸才当道。

即使后来国王发现这样的事情确实太傻,太不值得,甚至下达了旨意,规定所有想要决斗的匹夫勇者们必须先经过国王的同意,否则就视为浪费生命。然而人的血气一旦上了脑门子,哪有这么冷静,先去报告国王一声再下刀子的?决斗风潮依旧在社会上盛行着,这一现象使得本就停滞不前的法国显得更加衰落了。

或许是诺查丹玛斯看到了这一点,才特意写出了这些诗句来,他是真的热爱这片土地啊。

除了西班牙的崛起,以及法国的衰落之外,诺查丹玛斯对于两国之间的交火也是早就了然于眼前,他曾经写道:

席埃娜的暴君占领了萨窝拿,

然而他却陷入了低谷,开始控制海上舰队,

在飘舞的安科纳军旗之下,军官只能提心吊胆,

两个军团开始集结,

军官们战战兢兢地询问,然而始终没有答案。

这几行诗句所指示的,正是在1494年所发动的法国入侵意大利的战争,即意大利战争。这本是那些热血好斗的法国人对于可怜邻国意大利的武力炫耀,然而,在另一边早已做强做大的西班牙王国也耐不住性子了。

意大利可是一块肥肉,虽然经济富庶,商业发达,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使得整个王国四分五裂,力量薄弱。法兰西早就觊觎这块肥肉久矣,只待一口吞下。西班牙自然不会坐视另外一个强大的对手在饱食一餐之后再过来扑杀自己,他们要先下手为强,把对手的食物抢先吞掉再说。

在上面诗句的第一行,里面提到的“席埃娜”,正是西班牙的一个城镇,用以代表在这场战争中西班牙的势力干预,而“却陷入了低谷”则预示了法兰西大军在意大利即将遭受到的惨败。

这场预言当中惨败的法军,非常凑巧的正好是正在集结当中的“两个军团”。在吃到了败仗之后,军官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询问”,茫然却始终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终究还是法国占到了劣势,西班牙乘势扫平了一切障碍,在弄走了穆斯林之后开始大肆迫害犹太人,正如诺查丹玛斯诗中所写的那样:

犹太教简直一无是处,

异教徒必须被连根铲除,

孩子被残酷地杀害,而母亲只能悲痛地哀嚎,

这般凄惨的景象,简直不像是在人间。

西班牙的冷血女王伊莎贝拉从1550年开始下足了力气来驱逐其国境内的犹太人,在驱逐犹太人的同时,还禁止他们携带任何财产,离开家园的时候只能是两手空空不着一物,简直是要将人逼向绝路。

没办法,在刀枪的威胁之下,犹太人只能就范。貌似这就是犹太人的命运,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都没有自己的国度,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然而,即使栖息在其他民族的土地上,他们的智慧也让他们在经济上过得比其他人好,招人嫉妒。

在自私的民族利益驱使之下,犹太人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被驱逐,在西班牙被女王驱逐的犹太人只是众多背井离乡的可怜犹太人当中的一批而已。随着这批社会精英以及大量技艺高超的手工艺者的离去,西班牙的社会也失去了优秀的生产力,为日后逐渐衰落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清理了两种不同的异端教派之后,玩上兴头的西班牙人开始向邻居法国人开刀了,谁叫他们的国内正在闹新教呢。正如诺查丹玛斯所描述的那样:

瓦朗斯布尔罗德,

嘎斯孔人点燃战火,

徒步战斗展开了大反攻,

西班牙人血流成河,

罗纳山前风景依旧,

圣古恩特独自坐于此。

这里所描写的,正是那场著名的圣康坦圣战。这场爆发于1557年的战争,起因正是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起义。这些人公然违抗教皇,教皇当然毫不犹豫下令镇压,可是无奈这场宗教运动声势浩大,光凭法国国内的教会力量还不足以轻松搞定。

正当教皇烦恼的时候,手心痒痒的西班牙人早就跃跃欲试了,他们乘着这个机会提出了提议,让他们过来帮教皇顺顺气,顺便教训一下这些讨厌的法国人。

一票装备着最精良盔甲刀剑的西班牙武士们就这样踏着高昂的步伐挺进了法国的领土。他们的原意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结实的肱二头肌以及锋利的刀刃,看看一刀下去能削掉几个法国人的脑袋,但是不曾想过,爱好决斗的法国人在打架上根本不会输给任何人。

大战一触即发,正如诺查丹玛斯所写的那样,“西班牙人血流成河”。本来想来削人的西班牙人自己变成了被削的对象,在一阵砍杀之后留下遍地的鲜血便灰头土脸地溜回老家去了。

法国人在这场大战当中大获全胜,狠狠地教训了一番他们早就看不顺眼的西班牙家伙,这是他们多少年来总算遇到的一件可以让心情变得好一些的喜事。然而常言道,酒后常误事儿,或许是在庆功宴上喝得太多,法国人的头脑有些发热,开始干起了一些发昏的事情。

战争染指圣康坦,

在森林的附近被人欺骗,

佛兰德人闯进了寺院,

两人被蒙上眼挨打,

大兵踢破了修道院的大门,

可怜的卫兵,他们被撕成了碎片。

在打败了西班牙人之后,已经杀红了眼的法国人竟然狂性大发,奔着修道院这种清修之地杀了过去。这样的行为本来就已经够野蛮的了,他们竟然还将修道士的眼睛蒙上,一群人围着用棍棒殴打,甚至连那些把守大门的卫兵都不放过,一刀一个,毫不留情地割断了喉咙。

这等丧尽天良的事情实在不该是一支战胜之师该干的,他们之所以会犯下这样不可饶恕的罪行,诺查丹玛斯为他们找出了原因:“在森林的附近被人欺骗”。至于是谁用什么借口让这群糊涂的法国大兵做出这等残忍之事,抱歉,就连先知也未曾明说。

对外有敌国西班牙,对内有到处兴风作浪的新教胡格诺教派,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1557年,任重道远的倒霉蛋外语国王亨利二世登上了王位。

对于这位新国王,诺查丹玛斯似乎并不是特别喜欢,凡是有关于亨利二世的诗句看起来全都不像是好事情。

兄弟姐妹皆成囚徒,

却在各等一方的君主,

额头鼻梁还有下腭,

到处都伤痕累累血肉模糊,

子孙们充满了同情心,

然而此时乱兆却早已显露。

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就说人家有乱象的预兆,显然是非常不看好这位新君的,这还不算,还有更夸张的,诺查丹玛斯更是在自己的预言诗里暗示了这位亨利二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戴上了绿帽子。

伟大的国王实在无知,

旷世奇书横遭禁止,

夫妻之间同床异梦,

老婆背着他偷人浑不知,

双重角色夫与妻,

安之若素无异意。

这要是在今天,一定是个可以让所有狗仔队疯狂的劲爆猛料,但是在当时,没有人敢去犯这个险探视一下皇室贵族的私生活。敢说王后王妃们有外遇?敢说皇帝戴了绿帽子?还不如自己挖个坑把自己给埋了。

在当时无人敢去问津,后人也就更加无从得知这件事情的真相了。史学家们通过各种记录档案都没有让这件隐晦的事情得到有力的证实,或许有一天,某位无聊的导演会拍出这么一部剧:《亨利秘史》,在参考文献上完全可以标注上这本旷世奇书——《诸世纪》。

黑过了国王之后,诺查丹玛斯当然也不会单黑一个,万事的发生总是要有其根源的。国王为什么会戴绿帽,而且还戴得如此安然自如,其实原因就在于这位国王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

三个小娼妇之间互相争风吃醋,

男人在一旁故作镇定,

看起来安之若素冷眼旁观,

实际上火焰已然烧到了盾牌却无人来看护。

在这里,诺查丹玛斯已经明确地指出了,原来让亨利二世戴绿帽子的人并不是他的妻子卡特琳娜,而是他那不为人知的几个小情人。这样看来,那些看到国王戴绿帽的观众们恐怕要多多少少地跌一下眼镜了。

这位亨利二世在西班牙待了那么多年,很多好的东西没有学到,倒是学会了一手风流成性的好功夫,私生活更是一塌糊涂,背着老婆养了一圈小情妇。俗话说,两个女人五百只鸭,国王同时把那么多不合法的小情人放到一块儿藏起来,她们在一起不闹翻了天才怪呢。

这一点,我们的皇帝就做得好多了,管他后宫几千妃嫔,全都是受过训练不敢造次的,就连后宫里负责各项事宜的服务人员,但凡男性,也都是经过了特殊处理的有男性功能却没有男性危险的特种人群。

没办法啊,制度不一样,这方面的优越性西方人可比不了,亨利二世每天就只能看着这些小情人们你争我打,闹得不亦乐乎。作为一个大男人,女人之间打架是最难搞的事情,帮哪一边都不是,帮哪一边都有错,都会受到埋怨。

亨利二世在这个问题上倒是非常聪明,堪称高手,他干脆谁也不帮,每天乐得看个笑话,管他情妇们挤成一堆龙虎斗,他权当看斗鸡了。久而久之,这帮情妇发现这么下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了报复一下这个冷酷无情的男人,她们用了她们所能用到的最强力的手段——自己去找别的男人私通去。

至于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大胆,连国王的女人都敢偷,且看诺查丹玛斯的预言:

伟大的主子不在家中,

副王用甜言蜜语让她迷惑,

山盟海誓如流水一般宣泄,

让她哪能不心甘情愿。

在这几句诗里,诺查丹玛斯又爆出了一个劲爆的猛料。到底是谁敢和国王的女人偷情?“副王”啊,也就是摄政王吉斯公爵,大名鼎鼎的天主教同盟领导人。这家伙在外大肆镇压新教徒,搞得沸沸腾腾,作为国王的亨利二世只能外出处理。乘着这个空当,没人在家了,公爵大人哼哼一声淫笑便敲开了美人们的房门……

这一段依旧是没有人能够考证的影视剧情节,到底是真是假,看来也只有天知道,或许还有那能看通天地时空的先知们。

在写下这些隐晦诗句的时候,诺查丹玛斯还是在王宫里混得很不错的,因为他对于局势的预测出乎意料地精准,就算他写了一些国王见不得人的小段子,也因为没有人能看得懂而免予遭罪。

1549年的一天,倒霉催的亨利二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灵感,忽然把诺查丹玛斯给叫了过来,提了一个最欠扁的问题:你预测一下我什么时候会死吧。

常看童话或者预言故事的朋友们大概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向聪明人发问自己什么时候会死的皇帝非傻即呆,不出几个回合就会笨死。亨利二世小时候一定很少读童话,他就这么向诺查丹玛斯发问了。

一般来说,这种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伴君如伴虎啊,说你永远不会死吗,皇帝一想,这不是明摆着扯淡,当我傻啊,拖出去砍了;说你离死不远了,皇帝一想,这不是明摆着咒我吗,居心何在,拖出去砍了。所以说,这个问题不好答。

诺查丹玛斯显然不是混宫廷的料,他的答案很不标准,却是正确答案,而他也只会用真实的正确答案来回答问题。这个答案就是:

十年之后的今天,

你的眼睛将被利刃穿透,

你的头颅将被打破,

而你也将会因此而死去。

本来会问出生死问题的人,就算觉着不靠谱,心里也还是多半想要对方往长命百岁的方向去回答,谁知道来了个不识相的,说自己的寿命只剩十年,还死得特别难看,而且不偏不倚,是在十年后的今天,这不是明摆着找碴儿吗?

知道了真相的亨利二世眼泪没有掉下来,他只是把杯子一摔大唤一声“来人,把这神棍给拖出王宫”。其实他早就看这个诺查丹玛斯不顺眼了,就跟诺查丹玛斯看他不顺眼一样。亨利二世最终没有赐予这位先知死刑,已经展示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宽宏大量了。

诺查丹玛斯虽然从此失去了在王宫里的优越生活,但是他手下的预言诗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下面便是他那首震惊整个欧洲的致命预言:

年轻小狮子击败了不堪一击的老东西,

一对一的较量在花园里上演,刺激无比,

一剑划过,防护的盔甲轻易贯穿,

藏在黄金之后的眼睛还有那头颅,

两处的伤害加在一块,带来了疯狂的死亡。

这首诗被收录在《诸世纪》第一版当中,在这首诗问世的时候,亨利二世还能每日在王宫里享乐,还能突发奇想地去问预言家自己的死期。或许他只是问问而已,完全没有去考虑过真正的死亡,又或许他只是想找个借口把讨厌的诺查丹玛斯赶出去,因此在诺查丹玛斯宣布了他的死期之后,他竟然完全没有在意。

转眼十年过去,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在十年前的这一天曾有一个无聊的国王问起过一个无聊的问题。十年后的这一天,国王依旧很是无聊,他无聊到忽然又想起一个作死的点子,非要证明一下自己的英勇,下令让自己的侍卫长蒙哥马利拔出宝剑来跟自己比试一番。

迫于无奈,侍卫长只能从命,最多小心一点不要弄伤了国王就行,同时他也不能放水得太过严重,免得这个倒霉国王自尊心受挫又说自己不尊重他不用全力。

比试就这样在尴尬的状况下开始了,地点正是王宫里的花园,正如预言里所写的那样“一对一的较量在花园里上演,刺激无比”。

蒙哥马利原本打算让这场比试至少要看起来刺激无比,绝对不能让国王丢面子,不然这位侍卫长的下场要比死还悲剧,但同时也不能放水得太过明显,不然让国王看出来会认为是在藐视他。

带着这样小心翼翼的心情,侍卫长与国王在经过了一场看起来还真是刺激无比的对决之后,两人战成了平手。蒙哥马利擦擦额头的冷汗,心想总算结束了,就笑嘻嘻地向国王提议结束,结果这位傻乎乎的国王竟然没看出来实力差距,以为自己还真的能打赢自己的侍卫长一般,居然要求继续比下去。

没办法,蒙哥马利侍卫长只能硬着头皮应战。他本来还想再继续表演下去,为国王带来又一场精彩的平局,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在他一次漂亮的刺击之后,剑锋的保护套忽然滑了下去,而国王也刚好没有躲过这一招。

只听扑哧一声,锋利的宝剑一下子就穿透了国王中看不中用的黄金盔甲,直破国王的眼睛。这一剑实在太准,很可能是侍卫长明明是往偏了扎,结果国王一个躲闪错误,正好迎到了正确的位置上。

这一下可好,亨利二世的脑袋上原来就受过伤,两处伤势真的重合了,还伤害到了神经系统,使得垂死的亨利二世还哇哇乱叫地发了一阵疯才肯最终闭眼,真是“两处的伤害加在一块,带来了疯狂的死亡。”

自此之后,那些铁杆倒诺查丹玛斯的质疑者们也不得不信这个邪了,因为这一次的预言实在是精准得有些夸张,并且都是有据有实的记录的,《诸世纪》可是已经出版了好多年了。

为了配合这次事件,诺查丹玛斯也特地写下了悼念词,其实也是他早就预料到而写好了的,用以悼念这位可爱的倒霉国王亨利二世:

伟大的国王啊,

在最后的仪式里,

人们在他死亡之时自发聚集,

所有的人前来为他的逝世哀悼,

威严的十字与尊贵的王冠,

这一切都来源于雄狮。

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就算是误杀,也是那种不光随随便便砍个头就能了结的超级重罪啊。蒙哥马利可是个机灵的人,在花园里的时候他就知道大事不好,闯了大祸,立即撒开丫子往外就奔,哪管这倒霉国王的死活。

然而,他最终还是不可能逃得掉,对此诺查丹玛斯也看得了然:

手中握着长矛与人搏斗,

就连老板的性命也被他夺走,

在夜深人静之时,六个人突然闯入,

纵然彪悍,也难敌众敌手。

就在蒙哥马利一路奔逃,逃得筋疲力尽在路边一座茅屋里歇息休整,熟睡之际,六名大汉悍然闯入,踢破那茅草屋子的大门,将这名末路猛虎生擒活捉了。

是谁对这位倒霉的侍卫长如此恨之入骨,当然就是亨利二世的遗孀卡特琳娜喽。即使他是个不靠谱的花心大萝卜,但终究还是一国之君,作为王后要是不拿出些手段来惩处凶手,那以后王室的威严何在?

在按照律令将蒙哥马利处死之后,法国政坛正式迎来了卡特琳娜的时代。诺查丹玛斯自然早就把这一切都已经看在了眼里,他早就作诗佐证:

毒蛇被供奉上了祭坛,

西班牙被打得没皮没脸,

特洛伊人很生气,于是战争接踵而至没有休止,

国王被打得四处乱窜,

只能在沼泽地里度残年。

这位刚刚上任的新女王一开始就想展示其强硬的手腕,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卡特琳娜一上台,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改革,将国徽改成了一条奇怪地咬住了自己尾巴的傻蛇。诺查丹玛斯对此点的态度是非常不喜欢,因此他采用了“毒蛇”这个明显带有贬义的词汇。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亨利二世死于意外之后,卡特琳娜慈禧的一面显露了出来,她把自己的儿子弗朗索瓦二世扶上了王位。对于此举,诺查丹玛斯完全不看好,他预言道:

名誉注定扫地,营救只是无益,

王位易主,大门紧紧关闭,

身处于险境之中,只有无理的建议,

人们面面相觑,苦思却无良计。

其实诺查丹玛斯不看好这个新皇帝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过于明显,就算是别人来看,也同样不会看好。

原来这个弗朗索瓦二世不是常人,他是一个畸形儿,在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斗大的脑袋,嘴角永远都会有口水流出来。由于他的脑袋太大,所以营养供给不足,弗朗索瓦二世的头顶上头发稀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蹩脚的怪物娃娃。

这些都还只是外表上的表现,并不算什么,丑一点就丑一点吧,更要命的是,这个弗朗索瓦二世还天生具有通灵的体质,能够白天在屋子里看到阿飘,也就是幽灵,真是要命至极。

这个具有阴阳眼的怪小子十三岁的时候就被老妈子推上了王座,本来是件人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然而这个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在加冕的时候他忽然尖叫了起来,哇哇地喊,快把这破东西扔了,我的脖子都快被压断了!

可怜的小细脖子,不光不能担负起这顶王冠,更不能担负起整个国家的管理重任。

卡特琳娜有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她偏偏就找了一个看起来最弱智的来继承王位呢?是她最爱这个孩子吗?别开玩笑了,哪个母亲会最喜欢长得最丑的孩子呢?她选中了弗朗索瓦二世的唯一原因正是因为他傻。

想想看,卡特琳娜可是要当慈禧的人物啊,当然要选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傀儡来作为自己操纵这个国家的工具。别的孩子都太聪明,在这么大的权力诱惑面前难免会脱离自己的控制,想来想去,当然得找一个最不容易背叛自己的人物来继承王位喽。

弗朗索瓦二世正是这样一个适合的人选。可惜的是,他虽然适合于做傀儡,却不适合做国王。在没有一定权术手段驾驭臣下的情况下,整个国家的权力开始慢慢被吉斯公爵兄弟侵吞了去。

这时,诺查丹玛斯还指出了这个女王掌权之后的日子并不会好过,还有接二连三的战事在后面等着她呢。别以为三两下就可以完全打发了西班牙那帮饿狼,那可是一个新兴的强国啊。

即使做了这样不好的预测,卡特琳娜也丝毫没有怪罪诺查丹玛斯的意思,看起来他们之间的交情还不是一般的好啊。之前在王宫里,亨利二世如此地不喜欢诺查丹玛斯,但他还是能一直赖在宫里不走,这也全都仰仗着卡特琳娜的从中保护。

像这样的朋友关系,诺查丹玛斯自然不会吝惜自己的预言,当卡特琳娜向其询问起自己孩子们的命运时,诺查丹玛斯作出了诚恳的回答:

七枝小树枝啊,折断了四枝,

年纪大的长者会遭遇到死神,

暗杀大公之时,两人丧命,

从此一睡不起,真是心狠手辣。

这当然明显指的就是卡特琳娜那七个孩子,第一句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其中四个会由于意外而死去。

这句话很快在1757年的那场大瘟疫里得到了应验,死神藏在无形的黑色云朵里,一次性地夺走了卡特琳娜四个乖孩子的灵魂。

剩下的三个孩子里面,比较大的马勒古里算是比较老实善良的,不会犯什么事儿,而他的兄弟弗兰森就不一样了,这小子以狠毒著称,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阴狠货色。

还记得那对惦记着国家权力的吉斯兄弟吗?弗兰森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了,这个狠毒的小子买下了杀手,在某个早晨将还在睡梦当中的死对头吉斯公爵兄弟蒙杀在床上。

像这样狠毒的角色,放在哪儿都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更别说是诺查丹玛斯这样的大善人了,他对这个狠毒的小鬼简直不屑一顾。然而他最有意见的还是这狠货的母亲,跟他交情不错的卡特琳娜女王,所谓有其子必有其母,这狠性子还能继承自谁人那里呢?

圣洁的未亡人啊,

她时常会听说孩子的坏消息,

也因此被痛苦所折磨,

自己的足迹便是行进的方向,

哪怕是尸骨成山,血流成河。

子女在外面闯了祸,家长当然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就连国王也不例外。话说在卡特琳娜这个乖儿子弗兰森买凶杀人之后,贵族们开始有意见了。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如果杀的是什么命不值钱的贱民也就算了,这小子杀的可是身份同样高贵的王公贵族啊。如果今天他能杀了这对公爵而不受惩罚,那他明天就能杀到自己的家里,这让身份高贵的贵族们怎么可能心安呢?

这件事情在整个法国贵族圈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一定阶层以上的高阶人士都站了出来,说要么弄死这兔崽子以正国法,要么就等着起义推翻这倒霉的王室政权吧。

卡特琳娜毕竟不是一般的女人,这个一上台就把西班牙人狠狠踢出地盘的铁血悍妇面对众人的恐吓一点放软的意思也没有,她一开始就没打算接受这帮家伙的条件。

所有站出来反对女王的贵族们在同一时间都接到了一封通知信,让他们聚到一块儿讨论一下到底应该如何处置这个杀了人的小公子。这看起来像是个好的信号,原来女王这么快就服了软,想要处理这件事情了,贵族万岁,吾王万岁,这帮傻子就真的聚到了会议室里讨论了起来。

就在这帮贵族们讨论得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溅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又发生了,会议室的大门砰的一声被踹开,凶猛的士兵带着刀就冲了进来,见人就砍,杀得热火朝天。这群养尊处优又手无寸铁的贵族,哪里是这些杀人成性的武士的对手,顷刻间便被杀得一个不留,而卡特琳娜也就此完全解决了自己儿子杀人之后造下来的烂摊子,只不过,她用的是一种如预言中所说的“血流成河”的手段。

此举一出,法国社会依旧是一片哗然,不过不同的是,这次只是哗然而已,已经没有任何人敢站出来公然反对这位心黑手狠的女王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卡特琳娜处理事情的手腕彻底被世人所认识。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所有试图用强权暴力或者武力来屈服众人意志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秦始皇是这样,蒙古人是这样,这位铁血的卡特琳娜也是这样。

且不说欧洲国家的王权要相对弱一些,在欧洲那种贵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足够让任何一个当权者头疼不已。卡特琳娜虽然为了护犊子选择了一条最简单最干脆同时也是最残忍的道路,很快地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是,她却没有想过以后,没有想过自己这样做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七名子嗣啊,全都是人质,

三流的人物前来讨命,

两人魂断当场,

指向热那亚的进攻已然发起。

这是诺查丹玛斯对于卡特琳娜孩子们后续命运的预测。虽然这个凶狠的女人用凶狠的手段使得自己孩子使用暗杀这种下流手段免受惩罚,但带来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出来。既然你能用,为什么别人就不能用呢?

法国那些有实力的贵族们仿佛忽然学到了一招,纷纷开始效仿起同样的方法来。暗杀风潮开始在法国宫廷圈里流行起来,今天你骂了我一句,晚上杀手就到你家里问好。

卡特琳娜对于那些傻乎乎跑去开会的贵族们干的事情要比骂一脸唾沫星子严重得多,那么她所得到的答复当然也要激烈得多。不就是暗杀么,这等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只要有钱有权就能干,那么干吗不干呢?

卡特琳娜的一场大屠杀,惹毛的人太多,仇家海了去了,这么多的仇家纷纷展开报复,这就不是几个能弄死国王的皇家卫兵能应付得来的了。正如诺查丹玛斯诗里所写的那样:“三流的人物前来讨命,两人魂断当场”。

别看只是三流的人物,买来的杀手可不分等级。在这帮杀手的轮番攻势之下,卡特琳娜迎来了一场血的洗礼,她的三个儿子,弗朗西斯、亨利三世以及查理九世全都被带到了地府。在我们赞叹这位强悍的女士怎么这么能生的同时,也要哀叹一下就算她生得再多,也活不到有用的时候啊。

所以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暴制暴从来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卡特琳娜用一场屠杀换来了自己一个儿子的苟活,然而却失掉了更多的儿子。在这场血拼暗杀的争斗过后,卡特琳娜的权力日渐削弱,王权最终被波旁家族窃取,开创了另一番伟业。 Fxm3Qgy2E8cjyHOlcZjtBebdAIKr4a1TvWbcjRsKO+XxIsXs71dV+0NfEsPoGJx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