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谁是特工组织的幕后操纵者

在普通人看来,美国的特工组织五花八门,而且有很多部门在职能上都有重叠、冲突,很有滥竽充数的味道。但是话说回来,这样将工作细分也是严谨合理的,因为在美国人心中,执行任务的特工是人类中的精英,他们无所不能,只有将这些任务具体细分清楚,才是一个明智选择。这样一来,在庞杂的美国特工机构中,大家各司其职,就诞生出了带有顾问性质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总统提供贴身保镖的财政部特工处、专门处理邮件犯罪的邮政部特工……

1.美国国防部存在一个秘密的特工组织

1972年,权倾一时的胡佛归西,在他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48年时间里,一共有8名总统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16名总检察官交接过权杖,但是这期间却没有一个人敢去质疑胡佛的权威。在他死后,有人还悄悄地说,还好胡佛是死在了任上,要是他提前退休或者交出大权,那么他肯定会被别人谋杀!由此可以看出,素来标榜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它的内部政治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如此也就不难衍生出国防情报局这样一个机构了。

早在罗斯福时代,总统就将美国的特工机构全权委任给了联邦调查局、陆军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但是这样依然不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权力欲望,为了拓宽总统和国会的视野,杜鲁门总统又设立了直接为总统服务的中央情报局。这让胡佛非常不满,和中情局对着干就成了他的乐趣,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闭塞了总统的视野。

在1961年8月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成立国防情报局。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削弱胡佛以及他的联邦调查局。

在最初建立的时候,美国军方的想法是了解死对头苏联的导弹研发水平,但很快,这一方向就转化成了对内服务:领导者拨动了自己的方向,决意把它的主要职能转到国防武器预算上去。而这一变化也无疑削弱了国防情报局原本的攻击性。其实,从国防部的本意上来说,这一点也确实无可厚非,因为国防部的建立主要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如果是本末倒置的话,那就不合适了。

国防情报局的最初任务比较简单,这其实是为了平息胡佛大人“愤怒的抗议”。在最开始的时候,国防情报局只是负责收集、管理军事情报和资料,监督各个军事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整合情报资源,协调各个部门,满足国防部各部门的情报要求等比较琐碎的任务。如果只是这些工作,那么不用特工,一些大学毕业的初级生也完全有能力胜任。于是在1964年之后,当胡佛的怨气稍稍缓和了一点,国防部又延伸了自己下辖的这个工具的职能范围,第一点就是授权国防情报局涉足国家军事图像管理系统。

在此之前,比如军事图像的采集、处理、释译,都不在国防情报局的触及范围内,而到1964年之后,这个担子渐渐地就放到了它的身上,同时国防情报局还承担了国防系统内的图书馆特工机构的建立。

国防情报局的第二个职能延伸很有些新闻传媒的意思,它被赋予了情报传播的任务。到最后,遵照上级的指示,国防情报局可将自己手头的初级情报和已经处理好的情报,拿来与整个国防系统进行交流。不仅如此,其他一些合法的非国防机构和国际组织,也是其宣传交流的对象。

此外,国防情报局还负担起了国防部所有自动化数据处理项目和特工机构的相关任务。比如情报有效期时长的确定、数据处理任务的分配和工作重点的确定;还有为一些有潜在价值的数据制定政策和进行指导、规划;把制订好的计划下放到陆、海、空军的执行单位去。

国防情报局的第四个重大附加职能是“负责秘密的特种军事行动计划”,这给了国防情报局更为重要的舞台,让以往一直待在逼仄一隅的国防情报局和一线军事行动有了直接性的联系。显然,这对于国防情报局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扶持。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都建议取消国防情报局。理由是这个部门不断向外扩张延伸,而从它的实际效果和情报质量来看,这里也都没有持续开办的必要。由于这一观点最后没有被采纳,所以国防情报局终究被保全了下来。但是它不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么贪心了,现在它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四个方面:危机处理、科技情报、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及搜索管理。根据国防部的要求,国防情报局应该建立一个能对“显示器和预警情报”进行即时分析的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都可以看做是美国国防部急需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科技数字化前哨的标志。为此,国防部不惜向上申请了巨款。而一伸手,就要来了70亿美金,可谓财力雄厚。

国防情报局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防情报计划部,由计划部主任管理本部,他需要在军事部门和中央情报局的配合下起草一份国防情报计划的预算,并且监督下属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情况。

在综合国防情报计划部之外,还有四个独立部门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个就是情报与外国事务处。这个部门主要扮演的是一个纽带角色,桥梁两端一边站立的是美国国防情报局,另一边是国家外国情报计划办公室、情报界的其他机构。双方谈判的焦点往往就集中在“限制战略武器”、“战略武器的裁减”和“互相均衡裁军”这三个方面。

四个独立部门中的第二个叫做资源和系统处,这一部门主要管理并协调国防部的特工系统计划和情报界以及国防部系统之间的关系,像研究成果的传播、保存、恢复等,也都是由资源和系统处负责掌管的。在这个部门还设有人员资料科、通信科、技术服务和支持科,后两者主要负责国防安全通信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管理和图像加工、处理等等。

第三个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它的下面还下设有四个小分部:现实情报科、显示和预警科、国家军事情报中心行动科,还有参谋长联席会议办公室情报支持科。其中,责任最重的还要属参谋长联席会议办公室情报支持科,其主要职责是保持与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联系,并且将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意见传达给国防情报局,而在必要的时候,这里还需要为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提供人才!

现实情报科不仅为国防部提供确切完整的情报、资料,并且起草国防情报通告和每一周的情报摘要;显示和预警科主要是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信息分辨、归类,最后传达出去;国家军事情报中心行动科,其负责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内国家军事情报中心的管理工作。

四大独立部门中最后一个是管理与行动处,下设有三个小分部,即搜集管理科、武官与训练科、计划与政策科。第一个小分部的主要任务是将国防部所需要的资料搜集整理,然后加以分析识别,最后如实上报。另外,保持同联合侦察小组及其他侦察机构的联系也是这个分部的任务之一。

武官与训练科负责国防情报局的训练和教育项目,因为国防部武官都是经过任命的外交官,所以他们被派驻美国在各地设立的大使馆当中。

计划与政策科的组成单位分别是计策与政策办公室、国家情报与战术情报计划办公室,更多的意义属于后方单位。

总体而言,美国国防部情报局的诞生对于美国特工组织是又一次细分的结果,而这也是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可以说,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不可能将一应事务都揽到自己名下。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既然在专横的胡佛时代,国防情报局都挺了过来,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机构从根本上讲是合理可行的,在将来的日子里依然会对整个人类社会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2.谁是被美国雪藏多时的秘密特工组织

说美国国家安全局被政府雪藏多时,一点也不为过,就如同它的名字“National Security Agency”一样,“Security”也有机密的意思。1952年11月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下令,创建了这样一个特工组织,由于这在当时是高度机密的事情,所以杜鲁门将它的总部秘密设在了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在创办之初,国家安全局主要负责收集那些对外发出的情报和外国信号,而很多时候,破译密码就是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的重点任务。其实,国家安全局一方面要攻击外国信号,一方面它也需要保护自己国家的政府密码通信和系统不受侵害。

从原则上来说,国家安全局的情报搜集是针对国外信息的,但是一心只瞄准国外信息的研究人员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所以很多时候国家安全局也会悄悄地搜集本国信息,以备对比研究。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电台、广播、互联网等等,因而其工作人员常常在这些平台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军事和外交的秘密通信,是他们最关注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发现国外局势的发展变化和动态,美国政府为国家安全局聘请了许多“高人”。在专家数量上,可以说国家安全局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虽然国家安全局的数学博士和电脑专家,是眼下各个特工机构之中最多的,然而数量似乎并不能完全决定一切——国家安全局里的这些专家办事效率太低,花费又高,致使整个安全局一年的预算达到了100亿美元。据说,光是坐落在马里兰州的总部,一年交出的电费就上了2100万美元,绝对是所有情报部门的“烧钱状元”。而这就引来了其他部门的不满,而且这还为国家安全局NSA博得了这样一个不怎么中听的雅号:“No Such Agency”,即“无此机构”的意思。

为了保证出行方便,国家安全局专门在巴尔的摩到华盛顿之间的高速公路上给自己开了一个特别出口,上面标明“NSA雇员专用”几个字。

在具体的操作阶段,由于国家安全局惯用的手段就是收听各种信息、情报,但这一点却颇遭人权主义者诟病,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政客为了获取信息,往往不择手段。虽然有时候是为了国家大事可以不拘小节,但是更多的时候,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危急时刻”。所以在各方的压力之下,国家安全局在自己颁布的指令当中第18条这样说道:“没有得到最高大法官的书面授权下,工作人员不得收集、监听美国公民、注册公司的通话、邮件等信息。”其实,话虽然是这样说了,但是为了工作,在这里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将自己需要调查的目标对象交由其他的特工机构进行调查,然后再将得来的信息共享,而这样就做到了原则、工作两不误。

为了保证部门的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局工作的人,都是需要持有认证卡的。这里的认证卡,即出入证被分成了三种颜色——持有红色证件的人是受限制的来访者,他们在这里没有任何正式职务,只能在允许的地方参观;持有黄色证件的人可以进入办公大楼的底层,活动范围稍微比第一类持红色证件的人大了一些,但是依然会受到很大约束,而他们在身份上和特工机构也有一定的联系,大多是国防部或者中央情报局的有关人员;最后一类持有绿色证件的人属于内部工作人员,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地游弋于各个办公区。

以上几种出入证上面都载有持证者的详细资料,如果有必要,这里的保卫人员会要求来人将自己的证件放到电子识别仪器上,以此来辨别该证件的真伪。这个证件是不用担心被伪造的,因为设计师已将指纹识别系统注入了该证件当中。这就是说,没有正式的合法渠道,外来特工就是花样再多,也进不了国家安全局。

在国家安全局成立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当局将此作为一个国家机密来对待,外人很难得知国家安全局的运转以及动态,而在里面工作的员工对此也是三缄其口,甚至连自己在国家安全局工作这一事实都是极力回避的。在“冷战”结束以前,甚至知道这一机构存在的人都很少。其实,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国家安全局的功能和职责。当有人问到联邦调查局或者中央情报局时,美国佬一定会夸夸其谈,就像自己以前在里面任过职一样,但是要说起国家安全局,就几乎没有人能接得上话了。这个现状直到最近才被打破——美国政府出人意料地将这个机密公之于众,而且当权者还得意扬扬地设置了开放日,将自己负责印制核武器作战密码书的印刷厂和测试窃听天线的无回声室等秘密机构对外开放。对于类似的对外开放,国家安全局高层的意思是“宣扬国家安全局的宗旨”。当然,对外开放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随便什么人想入内参观都畅通无阻。一般的来访者都是政府要员以及其他机构的一些情报工作人员,而普通老百姓想要进去观摩一番,依旧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3.谁是美国总统的幕僚司

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总统的幕僚司,这一点也不为过——与其他委员会不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政治地位都是非常高的。1947年,在美国通过《国家安全法》正式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后的几十年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议说取消这一机构,而类比其他的一些相似机构,或多或少都遭到过指责,而国防情报局还在派克委员会的指责下差点被取消。但是到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身上,却没有几个人多嘴。其实,这一点和这个机构本身的组成人员有很大关系。

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之初,条文就明确规定:由美国总统出任委员会主席,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为法定会议成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担当军事顾问,中央情报局局长担当情报顾问,而且后两者也必须入场参加会议。显然,这些人都是国家顶尖人物,足以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保驾护航。通常,美国总统还可以指定一些相关人物出席会议。这个规定看起来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实际上却是非常科学的——往往在发生大事或者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坐在白宫里的总统就需要一个能够从实际出发、深度解析并且能够化解问题的人来协助。一般,这个时候总统选定的人不是专家就是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将,而有的时候,他们在政治地位上可能根本不能和总统、国务卿相提并论,但是在处理实际问题上,却是最让人放心、最科学合理的。

国家安全委员会平时的日常工作是交给总统身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全面主持的。一般情况下,国家太平,总统也就没有必要整天拉上一大帮人搞机密活动了。而在工作职责上,国家安全委员会需要将一切有关国家安全的政策统一、协调处理,并且向总统提出一些关于国家安全的方针建议。此外,在总统制定、协调和审查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内政、外交、军事政策的时候,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是需要协助的。

从这个机构本身的运行特点上来看,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说是担当了总统的特别顾问这一角色。在需要的时候,美国总统就会发下指示,召集政府高级官员,一同研讨眼前出现的问题。当然,这些出席会议的人只能是提提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因为从根本上讲,还是总统自己来拍板下令。而且,在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时候,总统就会把它交给自己的助理,让他负责打点。这就很像将军和他的幕僚。战争时期,每个将军都会为自己供养一些用来出谋划策、商讨敌情的幕僚,这些人需要将自己的见解提供给主人,供其参考,而在听取了多方意见之后,这些将军会最后作出一个判断,得出结论。在美国总统身边,国务卿、副总统、国防部长这些人可以划分为一个层次,他们其实和总统一样,都是需要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这一阶层就和一线靠近了一步,他们的手头都有自己相关情报部门分析整理的翔实资料,完全可以作为探讨问题的依据;到了最后由总统亲自指定出席的那些人,他们的目标就更为细化了,完全是聚焦在了所讨论的问题本身上面去了。可以说,他们就是为了这些问题而准备的那个答案。

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世界其他一些重要国家当中也都出现了,只是随着国别的不同,国家安全委员会具体的职能和权限范围也就不一样了。但是从大的方面上来看,是所谓异曲同工而已。除了美国以外,苏联也有自己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不过苏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最早是从一个反特工机构改造出来的,所以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谍派”的味道,而像巴西、马来西亚、智利、南非、泰国、土耳其等国家,也都专门设有自己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门为自己的国家元首或者国会提供有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建议,以确保危机来临之际,政府最高层不是孤军作战。

4.美国财政部里的特工竟然是总统的保镖

为什么堂堂美国总统,需要从财政部特工处来给自己抽调保镖呢?当很多人发现布什、奥巴马等人身边站着财政部特工的时候,都忍不住要问一句为什么。其实,这些特工隶属于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叫什么名号,并不重要——在美国历史上,总共发生过11次精心策划刺杀总统的事件,而其中有7次被这些保镖成功阻击,看起来成功率不高,只有64%,但是想想那些谋杀案的杀手,个个都是绝顶聪明、有备而来的匪中翘楚,所以能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总统的性命,实在是难能可贵了,要是再算上一些政治因素,那么这成功率还要更高一些。

美国财政部特工处成立得比较早,距今已经超过了140年。虽然在近些年爆出了部分特工在退出总统保镖这一耀眼职务之后迅速堕落,整日纵情烟酒、赌博等丑闻,但是人们对于“总统保镖”这个光荣的群体依然推崇备至。

由于承担了总统保镖这样一个任务,财政部的特工选拔也就需要严格控制了。按照历来的标准,凡是想要担任总统保镖这一重任的人,都必须是热爱祖国的美国公民,年龄需在21到35周岁之间,体格健壮,举止得体。在满足了一系列的外形要求之后,负责选拔的官员还要看这个人的智商以及应变能力。目前在财政部特工处工作的特工有一半是退伍军人、军队尉官、校官,还有一半则是拿到大学证书,修读过心理学、犯罪学、治安管理学的高校毕业生。

如果这些人生理条件和智力都达到标准的话,考官还会对他们进行一个深度调查,看看他们有无家族遗传病、精神病史等等,在周围人群中的形象如何。一旦这些全部通过,那么基本上就没有多大问题了。财政部特工处会专门安排一个为期50周的训练,所有被选中的初级特工将被带到马里兰州一个叫做贝尔特维斯的小村庄——财政部特工处在这里专门圈出了500英亩的面积,建起了一座培训中心。所有的新手都要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军事化培训管理。训练的主要项目有体能、水中生存、场面控制等等。这些训练是非常艰苦的,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有些残酷,只有那些在军队中服役过的战士才不会抱怨,但即便如此,大家依然将留下来看做是无上光荣。

在训练中心,财政部特工处的领导还是要时不时地对今后的这些下属进行认证、识别。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所有人都需要进行各种审查,包括一些药物测试和测谎等等,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保证,将这些特工送到总统身边之后,特工会全力保证国家元首的安全。

训练中心另外一个重点培训的方向是保安技能,因为这些人或许对专业知识有很多掌握,但是细化到如何做一名一流的保镖,就不是那么专业了。保安技能训练的第一步,就是驾车技能。这一点千万不能小看,因为在任何时候,保持机动性是掌控战场主动权的先决条件,不管是追击疑犯,还是脚底抹油,都离不开驾驶。直道驾驶没有多少实战意义,这里的训练项目大多都是如何在弯道急速驾车,很多做过总统御驾的车下岗后都会被带到这里,供学员学习。

此外,特制武器的使用也是这些人的必修课。可以说,全美国最尖端的新式武器,在贝尔特维斯的训练营里都可以见到。比如一些口径9毫米的半自动手枪等等。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如何熟练使用这些功能各异的武器,是保证总统个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训练课上,教官还会将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重大谋杀要人事件剪辑成影像,不断播放给学员看,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工一定要有“定力”,不能因为身边的因素而发生太大的喜怒变化——不少杀手都是在对方心态发生变化的那一瞬发出致命一击的。当年肯尼迪在总统选举时成功击败对手,连身边的保安也陷入了狂喜状态,从而在总统车队经过埃尔姆大街时,给了杀手可乘之机,开枪击中了总统。

实际上,很多特工在保护总统的工作上都是隐性的,如我们看到的那些西装革履的保镖,实际上都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特工都身着便衣,扮成普通人掺杂在了人群中,密切关注着周围的“一草一木”。按照财政部特工处的规定,这些保镖需要在总统出行前48小时赶到目的地,对这里进行一个严密的排查,务必保证这里的安全性。随后,他们需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拥有全套保密通信设备的指挥中心。也就是说,两天以后,总统光临此处的时候,他的所有言行,都已经处在一种监控之下了。

对总统的保护也不只是体现在对人身攻击的防御上面,作为总统的保镖,他们的触角是无所不在的。比如奥巴马在白宫之外喝了一杯水,这个杯子也是要被收走、销毁的,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总统的DNA不被外泄。

按照财政部特工处的标准,这些特工不单单是要保护在任总统的人身安全,他们的职责范围还包括:当任总统、副总统及其直系亲属的人身安全。也就是说,总统的儿女、父母都是在受保护范围之内的。如果是前任总统,那么财政部特工处就需要负责这位前总统及其配偶的终身安全;如果他们的孩子没有满16周岁,那么他们也是要受到保护的。另外,当遇到一些外国来宾的时候,这些特工也会负担起他们的保卫工作,而这些人主要是外国元首及其配偶,还有那些特别邀请来的重要嘉宾。

如此高水平的服务也必然会为特工带来高收益的物质回报,因而一旦进入了特工处,他们的生活就可以发生一个质的变化。根据以往的表现与本身受教育程度,他们会被拿去和政府行政官员进行类比,分成一定的薪水等级,有GS-5级、GS-7级,甚至是GS-9级。但结算工资还不算完,到年底,他们还会有一笔相当于原始薪水25%的额外奖金。也就是说,与同等级别的政府官员相比,他们的薪水是按照125%这样来领取的。

其实,这些人不但薪酬高,而且生活保险、社会福利等等都是有政策性优惠的。按照规定,他们一年可以休13到26天的带薪假,至少13天的病假,而且即便是退休了,他们也会有很高的退休金。但是如此的高薪水生活,实际上却没有几个人愿意长时间干下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压力太大。

在普通人看来,财政部特工处里面走出的精英,论身手、智慧,都是一流高手,再加上国家最顶尖的武器装备,绝对是宝马配英雄。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除了想入非非的约翰·辛克利在对朱迪·福斯特的无限崇拜下愚蠢地行刺里根总统之外,其他杀手都是一些游离在特工组织之外的不世高人,一些财团、政客给他们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并且在刺杀计划的实施上还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更为要命的是,英勇的特工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杀手什么时候出现,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些杀手其实是占据着优势的。

由于在这样担惊受怕的生活之中,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来自各界的指责,甚至是牢狱之灾,所以很多特工都过早地白了头,而且在工作紧张的时候,大家还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假期,从而在一次筋疲力尽之后,又把这个过程重复一遍。在这种高压的生活之下,很少有特工能够在总统保镖这个位子上干超过5年的,但其实在这5年时间里,他们便可以存下一笔为数不菲的款子。

5.中央情报局的“能”与“不能”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杜鲁门在面对各种难以调和的压力之下才宣布成立的。在此之前,中央情报局其实早就有了自己成熟的模型,因为它的倡导者威廉·约瑟夫·多诺万在此前主持开办的情报协调局、战略情报局,都已经为后来的中情局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央情报局的历史,其实可以延伸到多诺万时代,而这也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众多的美国特工机构当中,中央情报局被奉为元老级地位的原因。

在普通百姓的眼里,中央情报局似乎是无所不能的,而且由于在手段上讲求效率,无所不用其极,让很多人将它和联邦调查局混淆在一起,将它看成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天神。而实际上,按照中央情报局法定的职能范围来说,它也不是万能的。从大的方面上来说,联邦调查局是对内抓特工、惩治恐怖分子的,而中央情报局只是搞一些国际情报,对外展开特殊任务。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央情报局没有逮捕权,这里的特工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监控目标对象,但是如果说“以中央情报局特工的身份逮捕某某”,那是不可能的事。

这样就从职责范围上区分了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而如此安排也自有它的道理。在中央情报局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之时,胡佛就对它排斥、打压。如果想要让两者能够和平共存,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它们做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虽然胡佛坚决反对,但是政府最高层还是将收集国外情报这一任务加到了中央情报局的头上。

在最初的《安全条例》当中,法令规定中央情报局的职能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前两方面是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协调政府各个部门、机构有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情报情况,并且给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第三方面,即中央情报局需要做的是“联系和评价有关国家安全的情报”。如果政府内部需要做一些适当的情报传播,那么这里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提供有用的机构和设施。

第四方面,即为现存特工机构的利益,从事共同关心的辅助服务,目标是“更有效、更集中地执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

最后一方面看起来适用于所有的特工机构,条例上面是这样说的:“履行影响国家安全的有关情报的其他职能和义务,以便国家安全委员会能够随时进行指导。”

从上面的规定来看,中央情报局主要还是一个情报提供机构,它没有军队指挥权,没有逮捕权,只是一个情报搜集者而已。但是我们也不能小看了中央情报局的功能——正是在得到了大量的情报信息之后,国家高层、国家安全委员会才能顺利做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国家安全。在“9·11”事件爆发以后,美国公民呼声一片,强烈要求加强国家特工机构,而这其中当然以强化中央情报局为首要目标。

虽然说中央情报局在具体权力上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它无法指挥军队和其他特工机构,不能逮捕犯罪嫌疑人,但是它在情报收集这一点上却是“无法无天”的,只要能把消息弄到手,这些人可以说是不惜一切手段。而往往中情局派出的特工,都是瞄准了目标国的高级机密的。为获得目标国的高级机密,他们威逼利诱,暗施手段。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继任苏共第一书记。1956年2月14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这次的内部会议上,赫鲁晓夫大胆地质疑了斯大林,并且言语之间还夹杂着大量的批判味道——大谈斯大林在坐上国家元首宝座之后,做出的那些有悖于国家领导人原则的事。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苏联各个阶层人民的偶像。而赫鲁晓夫这一次的发言带有强烈的颠覆意味,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消息虽然是共产党内部的机密,但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却立刻得到了这个消息。苏共几十年来的旗帜斯大林出现了将要被打倒的倾向,而这对于美国当局来说是一件无比兴奋的事情。当时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表现得异常激动,他立刻派出手下两员得力干将情报处处长罗伯特·艾默和计划处处长威斯纳去办理。

为了取得赫鲁晓夫当时在会议上的发言报告,这两位年轻的处长可以说是机关算尽。艾默接到的线报是,苏联人将赫鲁晓夫这次的发言报告复印件也给了南斯拉夫政府一份,于是他就试图利用南斯拉夫正在接受美国人几十亿美金援助的弱点,去得到赫鲁晓夫的报告。而为了保险起见,艾默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美国赴南斯拉夫交换外交意见的特使。在见到对方外交官之后,他也没有立即提及赫鲁晓夫的事,而是绕了好大的弯子,到最后才不露声色地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一个报告,其中提到了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他们把这个报告也给了你们代表团一份……苏联是一个大国,美国总统对此很关心,想要看一下那份报告,你看怎么样……”

冷战时期,南斯拉夫在政治上毫无疑问是靠近苏联的,但是美国这个时候凭借自己为对方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的优势,试图收买苏共阵营中的一分子。还好南斯拉夫也不是“贫贱能移”的主儿,领导人铁托发下话来:“我们尊重友国。”一句话立即将艾默的计划砸了个粉碎。

就在艾默和南斯拉夫人纠缠不休的同时,计划处处长威斯纳又在勾引苏联的一个友国波兰。不过他的运气比较好,此时恰逢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贝鲁特在莫斯科逝世,波兰内部掀起了一阵骚乱,无数双眼睛都盯在了“第一书记”的宝座上,而这样就给了威斯纳一个可乘之机,于是在波兰国内一片风雨交加之际,他顺利地交易到了波兰人手中的那份报告。但这份报告却是美中不足的,赫鲁晓夫发给其他代表团的报告,都是经过删节的,威斯纳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几经周折,他又通过别人介绍,从一个加入苏共的犹太人手里,花费了几十万美金,买到了赫鲁晓夫讲话的原本。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央情报局身上是屡见不鲜的。因为美国特工惯用的第一大获得情报的手法就是金钱攻势。所以,每一年国家拨给这里的钱都要在80亿美元上下,这为特工顺利收买知情人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就是他们令人厌恶却又无可奈何的高科技窃密手段,依赖着稀奇古怪却又防不胜防的高科技,这些特工在刺探对方机密方面很是顺手。各种微型摄影机、录音机、照相机,再配上专业水平高超的特工,可以说,只要是被美国中情局盯上的,就不会有几个可以完美脱身!

6.美国国务院里隐藏着一个外交特工司

在众多的特工机构当中,掌管财务大权的美国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算是一个比较显眼的部门。在设立之初,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护国家外交人员不受侵害,可以说它也是一个保安部门。只不过财政部特工处的工作人员是专门为总统、副总统、外国元首而服务的,而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职责范围则更加扩大了一点,主要负责保护住在大使馆里面的工作人员。简单而言,在分工上面,一个保护的是元首,另一个保护的是使臣。

同美国建立密切外交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9个,而美国总统也就在这159个国家和地区安插了外交使团,使团和领事馆加起来一共是285个。由于基数太大,这样看来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任务也挺重,毕竟保护这285个领事馆和使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一些本身治安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社会氛围普遍“仇美”的东道国,美国特工需要时时刻刻防范那些无意或者有意的外来袭击。例如与美国南北相望的巴西,就是一个充满着街头格斗的国家,很多地痞恶霸通过走私军火和政府公然为敌,而军方坦克被迫向窝藏在贫民窟里的犯罪集团进攻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如果是负责保护类似派往巴西的外交使团、领事馆,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特工就需要繁忙一点了,因为时刻关注当地的军民对峙情况以及犯罪集团的动态,做好自己的防御工作,都是工作中的重点。

最困难的就要属“仇美”氛围浓烈地区的保护任务了。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仇美分子的打击目标非常明确,但是他们平时并不刻意地展现出这一点来,可他们却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张嘴咬人。而完事之后,由于大家互相保护、协助,这又为顺利破案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此“仇美”地区的安保工作,是最让无所不能的特工头疼的事情。

自从2001年布什吹响对阿富汗的战争号角之后,美国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死亡1800余人。从现代战争的角度上来看,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人民的心理承受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接的战斗中,美国军人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来去自如,伤亡概率非常小,而随后的10年里,视美国大兵为侵略军的阿富汗军民,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打击停驻在自己国土上的美国人,而在这份超过1800人的死亡名单当中,有一大半名字都是美军控制阿富汗之后出现的。

在如此地区,保护驻外使团的安全就显得无比严峻了,一旦被授予了保护阿富汗地区使团安全的任务,这些特工要做的首先就是暗中祈祷!而偏偏还有些爱过嘴瘾的大使,早就习惯了嘴上不饶人——前不久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卡尔·艾肯伯竟然跑到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一所大学里面发表演说,指责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口不择言”。这个举动显然非常疯狂,被人盯梢自然是少不了的事情,还好艾肯伯就快卸任回国了,他要继续留在阿富汗绝对是特工的一大麻烦。

从编制上来讲,美国国务院外交安全司对外宣称的特工、情报员、技术分析员一共有1800名,但是实际数字要比这个高出很多。实际上,为了保持正常运转,国务院外交安全司在世界各地的雇员达到了34000人,除了那些可以看见的保安、特工之外,很多人都是隐性的。

由于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国务院外交安全司手里是有着财政大权的,这一点倒和财政部特工处形成了对比,财政部特工处在头衔上挂了一个“财政部”的名号,但是实际上却是担任了总统保镖的职务,而真正的财政大权,是掌握在国务院外交安全司手里的。由于主要处理的是国家外交方面的事务,国务院外交安全司还对护照和签证造假、回国流亡者、反恐协调等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在打击外来偷渡分子以及非法移民上,也是和国务院外交安全司分不开的。

在国务院外交安全司众多特工里面名头最响亮的一个人就是迈克·伊万诺夫,他因为被称为“赖斯的影子”而闻名于世。对于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特工来说,能够当上保护国务卿的保镖就是最高荣誉了,而当康多利亚·赖斯出现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看见伊万诺夫的身影。这名强壮的华盛顿地区中学橄榄球球星总是和赖斯保持着高度默契,有媒体戏称,甚至在赖斯还没有迈步的时候,伊万诺夫就已经知道她将要去哪儿了。

在普通人看起来,或许保镖更多的是一个武力上的活计,然而事实上伊万诺夫告诉我们,要做好重要人物的保镖,需要动更多的脑筋,而且这一点是没有捷径的。在每一次出行之前,他们都要给自己的保护对象严格规划好行动步骤,甚至连走路迈出的步子都是经过预算了的,这一点在伊万诺夫等人心里也是背得滚瓜烂熟的,甚至就连赖斯将要登上台阶的第几层都被早早计划好了,而作为专业的保镖,这些人苛刻的职业化态度甚至要求他们将赖斯的高跟鞋和台阶地面软硬程度都考虑进去!

就是按照类似严格的标准和细心的安排,国务卿和自己的保镖之间的默契也才能体现出来,而也正是在如此严谨、细微的工作态度之下,伊万诺夫和他的同僚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赞扬,同时他本人在业内的声名也如同坐了火箭一般地飙升。当人们查看他的个人履历时,才发现,他在负责美国国务卿的安全工作之前,还曾两度为令无数人心乱神迷的戴安娜王妃做过保镖,而约旦王后努尔也曾接受过他的保护。

7.沉默的美国邮政部里竟然也有秘密特工

同其他特工机构的高调相比,美国邮政部特工就显得十分低调了,因为这个部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邮政邮件,而邮政部特工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护邮件和邮政系统。据统计,美国每年的通信量在全世界要占到当年的40%以上,而海量的信息传输也给了很多敌对分子可乘之机。2006年美国邮递员为1.4亿个地址投递过邮件,而一年以前,这个数字是1.3亿。如此庞大的邮件投递系统,使得邮政部的特工一直处在十分繁忙的工作状态中。

说邮政部特工“低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工作更多是处于第二线的,这里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像联邦调查局或者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工那样怀里揣着先进的秘密武器,眯着狡黠的目光,四处寻找作战机会,他们的工作对象更多的是一封封文字邮件。这样,邮政部特工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曝光的机会,而在同行之间也往往遭到忽视。而实际上,做特工这一行,低调一点才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则。

不光是在行动上备受冷落,邮政部特工的身份认证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最初在1776年,时任美国邮政总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将威廉·戈达德任命为第一任邮政检察官,戈达德和他的下属的任务比较简单,主要是保证邮政线路的安全和调查看那些邮政局局长是否有违规现象;1830年,美国政府新成立了“邮政案件和训练局”,邮政检察官就正式成了它名下的特工,这些人的工作更加细分了一步,他们还需要负责邮件犯罪的调查,类似抢劫邮局、攻击邮递员等案件,都是他们负责处理;1880年,美国国会正式任命了邮政检察长,“邮政特工”这一说法被正式提了出来,而随着邮件投寄量的不断上扬,针对邮件的犯罪案件也屡禁不止,所以打击邮件诈骗、邮件偷盗也就被纳入了邮政部特工的工作范围;到1954年,这些特工有了一个正式的对外称号:“邮政监察员”。

实际上,邮政监察员的工作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点和其他部门的特工一般无二。他们不光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一些关于邮政财产失窃方面的案子作出反应,还要能够对那些利用邮件实施的生化攻击、金融诈骗、恐怖袭击等重大刑事案件进行有效侦查。由于现代化邮件传输渠道的多样化,火车、飞机、邮政卡车等等都是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邮政部特工的眼光和身手都需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邮件犯罪上,罪犯的作案手法是非常多样化的,其中利用邮件进行诈骗活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而20世纪中叶的“库利西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库利西家族在这一时间内主动充当了很多慈善组织的“宣传人”,这个家庭将这些组织的宣传信件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出去,以此来筹集善款,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照着投寄人的地址将自己的捐款汇了过去,但这些钱当中很大一部分就无可奈何地流入了库利西家族的钱袋子。到最后东窗事发,人们才发现,顶着慈善事业光环的库利西家族,竟然在50年代从伊莉莎白·肯尼修女基金会骗到了1200万美元!库利西家庭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到1963年,亚伯拉罕·库利西和他的儿子戴维·库利西双双入狱,同时其他家族涉案成员也都受到了牢饭的招待。

其实关于金融方面的犯罪还不是最危险的,一些利用邮件来谋杀的案子才是最让人恐惧的。1936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克斯巴里市就发生过一起利用邮件操作的谋杀案——一名叫做马隆尼的市民收到了一封邮件,里面有一盒雪茄,当他打开这盒雪茄试图一探究竟的时候,这个盒子却爆炸了,致使马隆尼当场死亡,而一同被炸死的还有他的孙子。这一事件让威尔克斯巴里市民人人自危,甚至很多人都不敢接收外来邮件了。此时,邮政部特工不动声色地展开了调查,他们很快从炸弹残片上发现了蛛丝马迹,这份没有被炸弹完全销毁的邮件上面还保留着投寄人的信息。根据这一线索,警方很快就找出了真凶——米歇尔·富格曼,而为了追查凶犯,邮政部特工还专门模拟了那颗使人丧命的炸弹的构造,以此来协助侦破。

一般,利用邮件来从事犯罪活动的人往往智商都比较高。在1999年还同样有一些邮件,吸引了邮政部特工的眼光。那是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特工丹尼斯·辛普森在机场邮政中心检查邮件,在成堆的信息当中,隐藏着这样两封邮件,它们都是从一名叫做罗伯特·弗朗西斯的人手里发出来的。弗朗西斯将这两封邮件以不同的两个投寄地址投出,分别寄往两家“不同的公司”,而这两家公司的电话号码却是相同的。这样的把戏被辛普森一眼就看穿了,他看到,根本就没有“第二家公司”,便认定弗朗西斯一定在试图隐瞒什么。于是,辛普森立即申请了搜查证。拿到搜查证之后,他打开了这两封邮件,发现其中各有一盒被掏空了的录音带,每个空盒子里面被塞入了7000美元。这种情况更加引起了辛普森的怀疑,之后警方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弗朗西斯其实是一名毒贩,他一直在从事毒品交易活动。而就是凭借这个线索,警方成功抓捕了弗朗西斯,而且在2002年,这名狡猾的罪犯及其同党受到了7年到终身监禁的惩罚。

8.FBI如何在动乱年代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在美国众多的特工组织之中,联邦调查局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不管是从出镜率,还是知名度来说,它都在业内独领风骚。然而把历史向前翻,在它刚刚建立的时候,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组织最初只是一个侦探机构,和那些私家侦探经营的侦探公司相比,只是规模大了点而已。联邦调查局诞生的直接动因是美国西部长期存在的土地非法销售活动,政府对此表示很有压力,为了彻查这一现状,西奥多·罗斯福授权司法部长查尔斯·约瑟夫·波拿巴组建了一个小型侦察机构,当时处于1908年。

在最初成立的时候,联邦调查局远远没有如今这般风光,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在夹缝之中的。其实,在1908年的美国大陆上,早就有了很多的特工机构,比如财政部特工处、邮政部特工等等,国家为此要支付很大的一笔款子来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营。可以说,联邦调查局的成立必然会分走一部分属于其他组织机构的预算,这肯定会招致其他相关机构的排挤和压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弱小的联邦调查局就像一个哭泣的小姑娘,只能依靠伟大的罗斯福来扶持。

在最初建立的时候,和其他那些钟鸣鼎食之家相比,联邦调查局几乎可以说是穷困潦倒,而据后来的局长罗伯特·米勒回忆说,那个时候算上主要负责财务的会计,全局上下也只有34名员工,其中8人还是从财政部特工处借来的。不光是同行,就算是当时的创办人也对联邦调查局很不看好,司法部长波拿巴甚至在联邦调查局成立6个月之后才第一次提到了这个部门。更悲哀的是,直到那时联邦调查局依然没有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人们在提到它时不得不尴尬地开动自己的大脑,搜索一切合适的词语来指代它。由此便可看出,业内对于这个新生儿的轻视程度。到1909年,这个小型侦察机构才有了正式的名字,即调查局(BOI),当时还没有“联邦”字样。这个现状一直持续到了1925年,政府高层才在调查局前面加上了“联邦”,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本那个无助的小型侦察机构在身份上才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但是这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它在国内特工机构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状态,直到胡佛出任局长以后,局面才被彻底扭转了过来。

1932年7月1日,年轻的胡佛将“联邦调查局”正式改名为“美国联邦调查局”。三年以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联邦调查机构作用及其职权的法案》,而这支队伍的称谓也就尘埃落定了,至此,美国联邦调查局才算是摆脱了“无名氏”的痛苦。

随着政治地位的节节提升,联邦调查局的职责范围也渐渐加大,从一开始只是为了美国西部土地非法销售问题的调查,到如今“保护美国免受外国特工和恐怖分子侵害,为联邦、州、地方或者国际机构提供指导和执法帮助”。

在同一年里,还发生了一件对联邦调查局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事,那就是“查理绑架案”。1932年2月29日,新泽西州发生了一件大事,著名飞行员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拨通了警局的电话,告诉警方说自己的儿子小查理遭到了绑架!这一消息一经传出,无数美国人都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慨。因为林德伯格曾经于1927年驾驶着飞机从美国的纽约机场起飞,历经33个小时的空中飞行,直抵法国巴黎。他的这一举动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个是“第一次实现了由美国往巴黎的直达飞行”,另一个就是“诞生了航空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有了这样光彩的历史,林德伯格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就随之提高了很多,而在小查理诞生之后,无数的鲜花、贺词也就纷至沓来。如今,这个胆大妄为的绑匪抓走了可爱的小查理,那么这个行为就如绑架了无数美国人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

在众目睽睽之下,警方很快就着手调查此案,而联邦特工也以一个协助的身份出现在了犯罪现场,但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凶手是一个针对联邦政府的恶棍,所以整件案子还是掌控在新泽西警方手里的。不幸的是,林德伯格一心只想救回自己的宝贝儿子,他和警方的合作并不是非常积极,这对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林德伯格的坚持下,当地政府同意了林德伯格用钱赎人的做法,而这个时候,联邦调查局出了一个主意,可以说这也为日后案件告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工要林德伯格在自己的赎金之上标出记号,林德伯格照办了。但是当林德伯格把7万美金交给绑匪之后,却一直没有找到小查理。一个多月以后,人们发现了孩子的尸体,经过验证,孩子在遭到绑架的当天就死亡了。由于狡猾的绑匪掩盖了几乎所有的痕迹,所以这个案子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成了悬案。

随后,在8月份,禁酒局、身份证局和联邦调查局合并,胡佛任局长。从人员配比上来说,禁酒局是最大的,有1200人,但是他们却纪律松散,效率低下,而调查局虽然只有360人,却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而正因如此,铁腕的胡佛才吞并了其他两个部门,将它们改造成了自己想要的工具。当部门扩充之后,经费的问题也就好办多了——联邦调查局顺利地建立起了自己先进的侦破体系。这一点可以说成是联邦调查局本身条件优化的完成过程。

有了强大的后盾支撑,联邦调查局的发展也就开始朝着有利的一面进行了。1933年10月,美国政府将“查理绑架案”的侦破权交给了联邦调查局。一接到这一任务,胡佛立即就派出了精英特工,全力追查真凶。1934年9月18日,调查局特工发现了几张流入罪犯手中的赎金,而正是通过这个线索,他们顺利地查找出了绑走小查理的恶棍理查德·霍普特曼,并将其绳之以法。

“查理案”的成功告破让联邦调查局在美国大众心里的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而胡佛和他的下属也借着林德伯格的名人效应在镁光灯下大秀了一把,其知名度就如同坐上了火箭,直奔云霄了。

其实,联邦特工的权力范围被扩大也是有很大的机遇在其中的,所谓的胡佛执政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随后爆发的世界大战才是全面推动联邦调查局成长的直接动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调查局被授权承担起反特工任务、反蓄意破坏和煽动暴行任务。长期的一线工作给了这个小机构难得的曝光机会,而在实战当中美国百姓也看到了它的真实水平。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乱过去没有多久,美国就遇上了罕见的经济大危机,股市暴跌、经济崩溃,无数人在一夜之间家产荡尽,从百万富翁沦为了穷光蛋,而这在刚刚登上局长宝座的胡佛看来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经济不景气,社会治安也就随之不稳,那么联邦调查局的职能范围拓宽,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正如胡佛所料,1932年,自美国国会颁布《联邦反绑架法案》开始,联邦调查局手中的权力就一直呈扩大趋势,到1934年之后,胡佛手下的特工都可以持有武器、逮捕疑犯了。可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因为有枪的和没枪的办事效果远远不同,即枪支大大提升了联邦调查局特工的办事效率。

经济危机残留下来的痕迹还没有完全消退,美国又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旋涡,而且这次战争直接将联邦调查局推到了世界化的舞台之上:国会授权联邦调查局可以涉及中南美洲的刑事案件调查和情报活动。美国加入同盟国之后,战争的形势很快就明朗了,轴心国在美国原子弹的威胁之下举旗投降,《波茨坦条约》签订,随之冷战时期又到来了……

可以说,胡佛和他的联邦调查局是在国家一系列的动荡之中顺利上位的。由于在战乱时期不能依靠常规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不择手段的胡佛也就成了动乱年代的最大受益者,而且由于他的成功经营,联邦调查局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一跃成为了美国特工组织中的龙头老大。 Oj48i4SQG4iRi+f03zEyX+0xNrUO2kXxGLPRDbzTaayKFei9+N4HKiC5LGb4F9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