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是谁造就了美国的秘密特工组织

在普通人看来,美国警察绝对是真正的“狠角色”,而比这些警察更为专业化的恐怕也就只有无孔不入的特工组织了。在很多人看来,那些被派出去执行任务的特工无一不是能力出众、专业化水平极高的人中翘楚,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美国特工集体是在乱世当中诞生的,可以说它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美国,而且就连国父乔治·华盛顿也是特工出身!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特工机构越来越被细分,但是当我们翻看历史的卷轴时,依然会对早期稚拙的美国特工组织肃然起敬。比如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等。

1.谁是美国特工组织的先期倡导者

1776年7月4日,当66名来自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独立宣言》上郑重其事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恐怕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8年之后,由这一宣言最后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竟然在战斗的初期,是作为英国特工的身份出没于战场之上的。

1732年,华盛顿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叫做威克弗尔德的庄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庄园主,家境比较富裕,而这也正是年幼的华盛顿可以用斧头砍倒普通农民眼中非常珍贵的樱桃树的重要原因。后来,华盛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留给他的额度不大也不小的财产。或许是出于对自身现状的满意,华盛顿参加了政府军,但是这个时候的弗吉尼亚,是处于英国王室的庇护之下的。

华盛顿最早对特工重要性的认知是在1753年爆发的法国与印第安人战争中形成的。当时华盛顿被弗吉尼亚总督任命为中校,他和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携手作战,击杀了法国指挥官朱莫纳维尔。当最后法国人控制住局面,逮捕华盛顿之后,他们给了后者一份用法文写成的文书。内容是“华盛顿承认自己对杀死法国军官一事负责”等等。华盛顿看不懂这份文书,而法国人自然也不会告诉他,于是他就这样被扣上了“杀害法军指挥官”的罪名。而实际上,朱莫纳维尔是被印第安人杀死的。其实,这件事正是华盛顿后来决定打好特工仗的出发点。

1755年,英法两国在争夺北美殖民地利益上爆发了严重冲突,弗吉尼亚总督甚至代表英国政府写好了对法国当局的一封信,要求他们立即放弃这块土地,以免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在总督大人想来,这封信件写得理直气壮,义正词严,那些贪得无厌的法国人读了以后一定会羞愧难言,打消对弗吉尼亚的觊觎的。由于紧迫的时局已经让双方变得非常敏感,所以他认为这封信还是秘密送抵比较合适。

一番考量之后,他相中了华盛顿,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小伙子虽然很年轻,但是体格强壮又不乏聪明睿智,而且看起来还非常低调沉稳。最重要的是,他对英国王室忠心耿耿——在他的眼中,英国国王是“世界上最好的国王”。

于是,华盛顿满含着为国献身的信念,接受了这一份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经过一番乔装打扮之后,他顺利地穿过了危险地带,将这封信交到了远在俄亥俄州的法国指挥官手里。这一次的经历其实算不上险象环生,由于华盛顿自身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他从容地骗过了一系列的关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他还和当地的一些法国军官搞好了关系,同时他还发现酒馆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好地方,于是他就整日不断地光顾当地的酒馆,从中搜集到了不少的情报。

真正让华盛顿认识到特工信息的重要性的是1755年的杜肯堡战役。当时,华盛顿作为英军总司令布雷多克麾下的一名副官随军出行。在这次战役当中,法国军队凭借自己高超的特工水平掌握了英军的动向,并且根据这份资料在孟加拉西河设下了伏击圈,致使布雷多克的军队遭遇重创,而他本人更是身受重伤,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华盛顿作为这次战斗的亲历者,虎口逃生,这在后来证明是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的一大幸事。可以说,这次教训让华盛顿清楚地认识到了特工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也为他后来建立特工机构作了铺垫。

1758年,华盛顿决定不再为英国王室掌控下的政府部队服务了,于是在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开始了长达15年的种植园生活。在这15年里,他看到了英国殖民者对家乡人民的盘剥压榨,而当这样的残酷剥削演化出一场革命风暴的时候,华盛顿义无反顾地站到了革命军的一方,并把自己的智慧带到了革命阵营之中。

1775年4月,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任职之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他开始着手策划美军的特工系统。1776年,华盛顿组建了一个专门用于执行侦察和突击任务的“诺尔顿突击队”,而这算是美军特工组织的鼻祖。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人是需要人们记住的,他的名字叫做内森·黑尔。在“诺尔顿突击队”成立后没有多久,英国人就对北美大陆的“叛军”发动了猛烈进攻,而为了刺探敌情,华盛顿虽然派出了很多特工,但是收获的结论却是不尽相同的。在你死我活的战斗当中,一丝一毫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于是华盛顿觉得有必要再派出一名狡猾的特工,打入敌军后方,从而刺探对方的真实意图以及兵力部署等等。在他的这个念头还在酝酿阶段时,一名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主动要求承担这个任务,而他就是黑尔,军衔上尉。

黑尔看上去信心十足,但是他却很年轻,只有21岁。因而华盛顿有些担忧,而黑尔的战友威廉·赫尔上尉也来劝说他放弃这个任务,但是黑尔根本没有动摇,他简单地回复对方说:“对于我来说,任何有益于独立事业的服务都是光荣的。”

经过一番伪装之后,黑尔来到了康涅狄格的诺沃克,随后他成功地潜入了敌营。就在他暗自庆幸的时候,他却不知道,有一双眼睛已盯上了他——英国上校罗伯特·罗杰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其实,罗杰斯已经盯了黑尔好几天了,而且为了弄清楚眼前这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是否真的就是一名美军特工,他还主动找到对方谈话,并且交换对战争的看法。由于天真的黑尔把罗杰斯当做了大陆军的特工,于是就小心地告诉了对方自己的意图,并且受邀前往罗杰斯的家中共享晚餐。而这一次聚会则给黑尔带来了大麻烦——在晚餐的进行过程当中,一群英国士兵包围了罗杰斯的住地,逮捕了黑尔。

很快,黑尔就被送上了绞架。在被处死之前,他掷地有声地说出了一句让人过耳不忘的话:“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有一次生命来献给祖国。”说完这句话之后,黑尔作为美国史上第一个遇害的特工就英勇就义了。这件事对华盛顿的触动很大,不只是因为他损失了黑尔这样一名年轻有为的栋梁之材,也让他看到了特工人员专业性不强带来的严重危害。于是,华盛顿加大了特工工作的财力投入,并且决定要给那些完成任务的工作人员额外的奖励。

很多时候,为了确保情报的可靠性,华盛顿通常会向目标区域同时派遣两名特工。这两人彼此之间不仅不了解对方的信息,甚至都不知道,在自己的工作区域,还会有另一名特工也在执行同样的任务。

在华盛顿的大力支持下,很多优秀的谍报人员相继涌现了出来,其中以本杰明·陶马奇少校的“考尔帕”小队最为出众。

1780年,陶马奇少校收到了一位代号为“夫人”的特工发来的消息,说是英军主将亨利·克林顿爵士计划从海路攻击纽波特罗德岛的法国军队。此时的法军已经和美国独立军达成了协议,法国政府派遣部队漂洋过海前来助战,而英国人则试图在法国军队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发动突袭,从而消灭敌军。得到这个消息后华盛顿立即展开了行动,他开始了自己高超的骗术:一方面他让一名伪装成庄园主的特工跑到克林顿爵士那里报告说革命军计划攻击纽约;另一方面,他又派出军队,做出向纽约进军的样子。

克林顿爵士果然中计,他思之再三,最后签发了一道文件,将原本派往袭击纽波特罗德岛的军队调回,全力增援纽约。华盛顿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以及特工准确的情报,成功地保护了友军部队,而纽波特罗德岛的法国军队,也在后来的独立战争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独立战争开始后最初的几年里,革命军的战况比较紧张,为了更好地获取情报,华盛顿发现,仅仅靠一部分特工在外围发掘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而最好的办法是将自己的人打入敌方内部。至于让谁去执行这样一个长期任务,他相中了约翰·霍尔尼曼。在战前,约翰·霍尔尼曼是一名做纺织行业的生意人,这个时候他被改装成了一名牛肉买卖商。

可以看得出来,霍尔尼曼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头脑,闻风而动是他的毕生绝学。在牛肉生意的掩护之下,霍尔尼曼和不少英国军官攀上了交情,取得了不少情报。为了保证霍尔尼曼的安全,华盛顿还专门制造了前者是“革命军敌人”的假象,他不仅发布了一道逮捕“英国奸商”霍尔尼曼的命令,并且将他关押了起来。

就在霍尔尼曼被单独看押的这段时间里,他向华盛顿详细地报告了当地英军的情况。华盛顿对外宣称“霍尔尼曼将在第二天接受军事审察”。但就在这一天晚上,革命军的军营突然起火,使得霍尔尼曼趁机逃到了英军的营地里。

他向英军指挥官鲁尔报告说,革命军内部已经混乱不堪了,而且内讧不断,根本没有能力进攻了。指挥官被他的经历所欺骗了,也就放松了对革命军的戒备。而恰恰就在第二天夜晚,华盛顿率领部队突袭鲁尔驻守的特伦顿,大破敌军,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要做特工工作,不只需要学会如何刺探情报,还需要拥有一双能够识别特工的眼球。华盛顿在1777年的一次成功“反特工”操作,既保护了革命的力量,同时也为革命军继续斗争作出了极大贡献。

这一年的冬天,美军驻地来了一名嘴里不干不净的商人,他大骂英国人如何如何欺侮他。而这样的小伎俩在华盛顿的眼里简直不堪一击,虽然很多美军将士都建议将这个居心叵测的家伙抓起来,但是华盛顿却再一次巧妙地施展了诈术,将计就计。他命令各个分队将超过本队实际人数3倍的人数报告到一名参谋那里,同时又让这名参谋和那位惹人讨厌的商人交上了朋友。

到了晚上,这位参谋将商人带回自己的房间吃晚饭。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接到华盛顿的命令留下商人自己走了。就像所有的特工一样,这位商人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展开了搜查。很快,他便在桌子上轻而易举地发现了一份关于革命军实力的报告,而且上面有确切的军队人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商人迅速离开了,并且将自己的情报统统报告给了英军指挥官。原本英国人是想要攻击革命军的,但是通过这份报告,他们发现敌方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一时难以攻克,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这次成功的“反特工”运作,使得革命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为他们后来的大逆转做足了文章,而华盛顿也因为又一次的灵光闪现,巩固了自己“特工大师”的头衔。

2.谁是美国特工组织的规划者

在独立战争的硝烟结束后,华盛顿被推选为了美国总统。连任之后,美国“国父”坚持不再执掌大权。可以说,这为后来的美国总统立下了标杆。在随后的200多年历史之中,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期间连续4次入主白宫,其他人不管是声名在外的杰弗逊还是万人敬仰的林肯,都没有超过这个界限。而华盛顿归田之后,他的特工系统却没有停止,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方式,美国的特工机构一直处于一个混乱的局面,以致在这一段时间里,就缺少了像黑尔、霍尔尼曼、女特工“355”这样能够名垂青史的人物。为了将国家特工机构进一步完善,美国当局专门成立了中央情报局CIA,而这里就引出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威廉·约瑟夫·多诺万。

和华盛顿一样,多诺万也是出身军旅,这个有着爱尔兰血统似乎总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小伙子,在大学时代和罗斯福是好友兼同学。在1912年,即在他29岁的时候,他加入了纽约国民骑兵警卫连,很快就被提拔做了连长。到1916年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自己看来非常光荣的称号“野蛮的比尔”。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多诺万随同陆军上将潘兴远征墨西哥,大家长途跋涉,非常辛苦,很多人东倒西歪,抱怨连天。多诺万当时的军衔是上尉,他大声鼓励大家说:“看看我吧,我连气都不喘,你们为什么吃不消?”听到这句话,有人在队伍中悄声说:“我们可不能和你比,因为你是‘野蛮的比尔’!”

“比尔”在美国历史上很有名,这个人非常凶残,冷酷无情,而且在2003年的时候,著名导演昆汀·卡伦蒂诺还拍摄过一部赫赫有名的电影——《杀死比尔》。没多久,多诺万的名声就传开了。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野蛮的比尔”这个称呼贬斥意味太重,但是对于素来以强硬、迅速、不屈服而著称的多诺万来说,这倒成了一种赞美。

但是作风顽强的多诺万在政界的遭遇却并没有如他想象那么顺利,一连好几次,他参加州长竞选都被挑落马下,最后勉强当选罗彻斯特市市长,而他的同窗好友罗斯福,却凭借出众的个人魅力坐上了美国总统的位子。在多诺万看来,自己完全可以为这个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当一个中等城市的市长。受此影响,没过多久,他就重操旧业,干起了律师的老本行。

前面说过,美国当时的特工机构是非常不成熟的,而这一矛盾在蛮横的埃德加·胡佛就任联邦调查局局长之后愈加激化:当时罗斯福特意下令给联邦调查局拨了一笔30万美元的运作资金,这一做法让其他的特工机构非常不满意,而得寸进尺的胡佛又提出了要和陆、海军特工部不定期交换情报的要求。很显然,这一提议是不能被对方接受的。而国务院、财政部等机构也不甘心自己的特工职能遭到削弱,于是暗地里和洋洋得意的联邦调查局作对。而在大家钩心斗角、互不相让的时候,纳粹军队却高歌猛进,一连攻占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由于国际战场上的形势对同盟国非常不利,罗斯福感到非常失望,为了能够得到更好、更精准的情报,所以他将所有的谍报工作、反谍报工作,以及相关的对敌破坏工作都交给了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而其他部门的特工职能则一律被免除。

在这期间,日本和德国的特工活动频繁,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侵犯美国特工系统。由于缺乏严密的保护和反特工能力,所以致使美国这一时期的大量信息外泄。先是诺顿轰炸瞄准图纸外泄,后来美国反特工系统成功地摧毁了一个名叫格里布尔的组织,一举抓获了18名德国特工。

英明的罗斯福看到了建立一个系统成熟特工组织的必要性,于是他想起了大学时候的校友多诺万——一个聪明机警而又狡猾强硬的家伙。当罗斯福把这个意图稍稍透露给多诺万的时候,他马上就答应了下来。1940年,多诺万在罗斯福的邀请下,欣然前往总统办公室。在场的除了罗斯福,还有国务卿、陆军司令,以及海军司令。在这次的会面当中,可以说多诺万绝佳的口才帮了他很大的忙——他的论述严谨精辟,在座者都被他的言语深深打动,而且当他们抬头注视这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时,多诺万的成熟睿智再一次将他们征服。在这次交谈当中,多诺万再三强调美国要作好战斗准备,并且随时准备给予英国有力的支持。在谍报方面,鉴于当前美国特工机构的混乱,多诺万建议总统“建立一个统一对外的特工机构”。对此,罗斯福深信不疑。

1941年,罗斯福下令组办特工协调局,多诺万被任命为局长。特工协调局的主要职责就是收集、核对各个部门递交上来的信息情报,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然后把它们交到总统手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工协调局是联邦调查局、陆军、海军特工部与总统之间的纽带。对于他麾下的人员,多诺万也是只求一技之长,而那些实力比较平衡却无过人之处的人,在多诺万手下是没有一席之地的。这使他招来了很多批评——在一些政敌眼中,多诺万的部队就是一帮鸡鸣狗盗之徒,见风使舵、投机倒把还可以,但是要这些混吃混喝的家伙在自己面前大呼小叫,那还真是受不了;更有甚者,称多诺万手下的一些“得力干将”,连领取日常工作用品的常识都没有,更别说让他们去做尔虞我诈的情报工作了。研究开发处的处长斯丹利·洛弗尔就是这样一个剑走偏锋的典型人物。有一天他向大家提议道:给纳粹头子希特勒所吃的蔬菜里注入雌性激素,让这个鼓动能力超群的家伙胡子掉光,变成娘娘腔,从而破坏他在纳粹军中的形象,进而达到攻击敌方的目的。虽然这个提议看上去荒诞不经,但是战争时期的对敌政策,确实是不择手段的,而希特勒也实实在在地在自己的部下中建立起了图腾式崇拜,通过这样一种手法来动摇军心,确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多诺万对于自己的选择非常得意,他要的是天赋,因为工作能力是可以经过后天培训和经验积累得以提高的,但是天赋却是一门学不会的技术。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之下,多诺万培养出了艾伦·杜勒斯、理查德·赫尔姆斯、威廉·科尔比、威廉·凯西等尖端人才,而且他们在中央情报局成立之后坐上了局长的宝座。出于对多诺万的敬佩,虽然多诺万没有在中央情报局任过职,但他们依然在中央情报局总部给他立了一座雕像,而且在庆典的时候,还会在会场的正面悬挂多诺万的巨幅照片。

特工协调局成立之后,没过多久就遇上了一件足以将美国特工机构钉上耻辱架的事,而这一事件也差点让多诺万再一次下岗,但是好在多诺万及时、准确地作出了反应,才将这一危机化解,而这一次的重大事件就是震惊世界的“珍珠港被袭”。堂堂美利坚合众国,竟然让矮小狡黠的日本鼠辈成功羞辱,这一点让罗斯福感到颜面无光,在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指责特工机构办事不力的情况下,他便产生了解散特工协调局的想法。

在总统办公室,罗斯福大发其火,他敲着桌子痛斥手下的那些特工部门负责人,但是多诺万很快就说服了自己的老同学,还为自己拉来了一个“意外的盟友”,那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多诺万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下,罗斯福将特工协调局和军方特工力量结合,组成了美国战略情报局(OSS),而多诺万当仁不让地出任了局长一职。

战略情报局是美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特工机构,也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在战争期间,为美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多诺万还想将战略情报局的权势扩大得更大一点——他计划在美国建立一个常设的统一的中央特工机构,但是这却遭到了以老对手胡佛为首的一大批人的反对。而且,战略情报局自身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机构膨胀、严重亲英、人员腐败等问题在舆论媒体的攻击下显露无遗。最重要的是,罗斯福作为多诺万的支持者这年与世长辞,继任者哈利·斯·杜鲁门对多诺万的部门并不是很热心,因而没过多久,战略情报局就被解散了。但是随后的事情并不是像杜鲁门想象得那么简单,他发现当战略情报局倒台以后,单单依靠现有的特工机构不能应对眼前的局势,于是他又建立了中央情报组(CIG)。而这一做法无疑是总统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但是既然要纠错,那么就需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这也是杜鲁门能够从伟大的罗斯福手中接过权杖的一大原因:1947年9月18日,在杜鲁门的支持下,中央情报局正式成立,局长由总统亲自任命。在后来的近6年时间里,杜鲁门还坚持了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起来接见的第一个人,就是中央情报局局长。

多诺万在中央情报局里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甚至在他退出特工行业第一线的时候,中情局也没有建立起来,但是中央情报局的骨干、核心都是他在特工协调局、战略情报局任上提拔、发掘出来的。如此看来,多诺万对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说杜鲁门迈出了这实质性的一步,那么多诺万就是那个完成了一切所需要的准备工作的人。即使没有在新生的中央情报局工作过一天,但多诺万也得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荣誉——美国中央情报局之父!

3.“珍珠港事件”折射出美国特工的哪些致命弱点

在美国不算太长的历史上,“珍珠港事件”绝对算是一个奇耻大辱了——这个挥之不去的羞辱一方面来自于被害者的强大,另一方面来自于施暴者的弱小。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美国人对那一次的偷袭事件耿耿于怀。在他们看来,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在当时算不上领袖,但也是首屈一指的。在强大的国防系统庇护之下,竟然让日本人钻了空子,美国人实在想不通。

在珍珠港遭遇袭击之前,国际形势一片混乱,欧洲大陆已经成了纳粹党的天下,只剩一个大英帝国还在勉强支撑。而美国当时表面上看来是置身事外、风平浪静的,实际上暗地里却早已经是暗流涌动、蓄势待发了。罗斯福以及他的国会不停地打量国际形势,并且商议切入战场的时机。关于美国加入同盟国,这一点几乎是没有异议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掌握战场上的情报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特工机构玩栽了。

珍珠港一出事,美国国内舆论一致声讨特工机构。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责问,这些整日里钩心斗角的权术家也只好低头不语。因为早在日本天皇决定攻击珍珠港之前,这一则消息就被泄露了,只是当时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一些偏见,致使这件事就被忽视了。而当偷袭成为事实之后,一切都晚了。

其实,整个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事情发生前,有一个叫杜桑·杜斯科·波波夫的人曾经向联邦调查局透露过这个消息,但胡佛当时根本就不信任他。

波波夫年轻的时候在德国学习法律,毕业以后,进入了德国军事特工部门。虽然是为纳粹效力,但是波波夫还是像其他有正义感的人一样,痛恨纳粹的残暴统治。因而,在德国人将波波夫遣往英国从事秘密活动时,他一踏上英国国土就反水了——波波夫来到英国之后立即和英国的特工部门取得了联系,他告诉对方说,自己愿意做一名双重特工,一方面为英国人提供重要、可靠的情报,另一方面帮德国人做点无关紧要的事情。

英国当局认可了波波夫的设想,便把波波夫留了下来,从此波波夫就开始了自己出色的特工工作。德国方面不明就里,一直将波波夫这个早已和自己站到对立面的卧底当做是战斗英雄,而且他们于1941年5月,又将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波波夫——在美国建立特工网。由于有英国方面的介绍,所以波波夫的身份也得到了美国的承认,而且在胡佛的授意之下,波波夫可以直接和联邦调查局联系。表面上看来,波波夫在美国应该是可以受到尊重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波波夫准备起程前往美国的时候,他的同窗好友约翰·耶布森,前来为他送行。两人相谈甚欢。耶布森告诉波波夫说:“前几天我刚看了意大利的一个海军基地,英国人可真了不起,他们成功地将这个基地端掉了,炸得一片不剩。”随后,耶布森还说到了日本也计划在半年内实施一次同样的轰炸,而且他还说他们向意大利要了相关的详细资料,试图将这个过程复制一遍,其目标就是美国。凭借自己敏锐的职业素养,波波夫一开始不能深信这一点。毕竟美国还没有正式宣战,轴心国为什么要给自己凭空增加一个强大的敌人呢?但是随后的事情却让波波夫意识到,耶布森的猜测很可能就是一种事实:在和德国特工部交接工作的时候,对方给了他一份调查清单,上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海域的,而且有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夏威夷岛的。德国人想知道这里的弹药库、储油库、飞机场、潜艇基地以及停泊基地等等。

波波夫不动声色地接过了这份清单,走出了情报部的大门。很快,他就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告诉给了英国的情报部门,英国的情报部门吩咐他立即将这个消息传达给美国。于是,波波夫将日本计划偷袭珍珠港的资料全部缩拍在一张相片当中,携带着各种证据,联系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最开始和他碰面的是助理局长厄尔·康内里和纽约特工头子波西·萨姆·福克斯·沃思。他们看过波波夫提供的资料之后,感觉还是不能轻易地相信这么一个双重特工。虽然在福克斯·沃思看来,日本人的计划太过详尽具体,看上去可信度不高,但他还是承诺会将这个消息反映给局长胡佛。

过了几天,联邦调查局的人就把波波夫请进了局长办公室,当他的脚刚刚踏入办公室的大门之时,波波夫就已经觉察到,眼前的这些人极度不信任自己。这一点,波波夫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满含着愤怒与嘲笑写道:“没有人介绍,没有寒暄,没有礼仪,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胡佛已经坐在写字台后面了,像抡大锤的人寻找铁钻一样。福克斯·沃思一声不吭地坐在安乐椅上……”

暴躁的胡佛黑着脸,冲着波波夫大声喊道:“你是个假特工!”于是,这次不愉快的谈话只持续了几分钟就结束了。虽然对波波夫这个人带有强烈的鄙视和怀疑,但联邦调查局还是觉得,有必要将这件事告知总统。可是胡佛并没有将波波夫缩拍在相片上面的详尽资料交给罗斯福,而只是将德国人发明的缩拍技术说明书和一份微缩样本通过总统助理埃德温·沃森交了上去。由于这样就等于是给罗斯福报告了一下德国的最新谍报技术,所以罗斯福在百忙之中只是稍稍了解了一下与之相关的材料,并没有太多过问这件事。

波波夫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很快就发现,美国人在自己的住宅里安装了相当数量的摄像机和窃听装置。这点让他大失所望,在愤懑之余,他很快就离开了纽约。

3个月后,“珍珠港事件”便爆发了,理直气壮的胡佛只能死撑到底。战时的美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责问胡佛的失职,而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更没有几个人来提这件事了。但历史总算是还了波波夫一个清白,只是代价太大了。

其实,珍珠港事件是可以避免的——美国人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日本军队将要袭击珍珠港的风声,但是正确的消息却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在这起事件当中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他素来看不起那些拥有双重特工身份的特务,对这些人处处设防;同时他也不信任外国的情报工作者。在他看来,没有哪一个外国人是比自己手下的精英更可靠的,而正是在这样狭隘、偏执的民族精神支配下,使得波波夫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了。与此同时,声名显赫的胡佛,也从此被记录上了极不光彩的一笔。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一个月,联邦调查局还发现了另外一件让他们无比汗颜的事情:特工罗伯特·西弗斯发现,在当年11月22日出版的《纽约人》杂志上曾刊登过两则广告,其中也暗含着珍珠港将要被袭击的信息。

这两则广告中小的一份上面主要是一黑一白两颗骰子,三维立体,人们可以看到骰子的三个面。白色上面写着12、24和XX(双星),黑色骰子上面写着0、5和7,并且在骰子上面标注了这样的字样“请看第86页的广告”。

翻到第86页,这里也标注出来了几个字——“嘿!注意!当心!”联邦特工分析说,这些数字组合起来就是12月5日或者7日,而珍珠港就是在12月7日被摧毁的。对于这一条信息,联邦警察展开了严密的考察,但是这一切在胡佛弃用波波夫现成而又精准的资料面前,显得极其愚蠢可笑。如此的后知后觉根本不能为事件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这注定是美国特工系统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会被永久性地刻录在史书上。

当然,“珍珠港事件”也给美国最高执政者上了一课——罗斯福由此看到了自己所辖的特工系统办事的效率是多么低下。在好友多诺万的帮助之下,他很快就建立了一个战略情报局,将所有的情报资料都收归到他本人名下,以便增加强情报的清晰度,使国家的首脑能够将视野顺利地延伸到白宫以外。

4.中央情报局里隐秘的特工机构

CIA局长也是中央情报主任,他负责管理整个全球情报界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工作。和其他组织一样,中央情报局也细分出了很多分属部门,而且每一部门由一名副局长领导,同时还有直属局长和副局长的秘密办公室。

中情局最出风头的部门是行动处,除此之外还有科技部、外国广播信息服务部、国家图像译度中心、中枢情报部以及行政管理部。

(1)行动处

这个部门的工作一直都是中情局最为艰难、最为隐秘、最为光荣的工作,而经典电影《007》系列就是从中情局的行动处中取材的。

在1973年以前,行动处还被叫做“计划部”。在此之后,它的任务越来越重,被细分出了11个重要部门,包括反特工中心、特工训练中心、军事行动办公室、反恐怖活动中心、国内资源处、地区部门等等。如果想要当上行动处的处长或者是副处长,这对于一名特工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但是按照“有能力者居之”的原则,这也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下面来为大家大致梳理一下行动处的六大重要特工组织及其主要职责。

①反特工中心

顾名思义,这个部门主要是为了打击敌对势力的特务组织而建立的。它的存在大大地保证了美国自身情报的安全性,因为一旦嗅到有外国特工组织破坏和渗透美国特工机构的气味,反特工中心的人员就会悄然而出,在适当的时刻将对方一举拿下。

②特工训练中心

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为中央情报局培养可以派往各地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虽然对加入特工组织的人要求都很高,考试选拔也非常严厉,但即便是锱铢必较、细致入微的考量,也不能杜绝一切叛国者——从特工训练中心,还是走出来了一些为钱卖命的家伙。在成功入选之后,新手特工是不会被直接投放到一线工作的。按照历任局长的惯例,他们最少需要“3年经验”!

③军事行动办公室

这一部门主要负责对一些准军事行动计划的可能性作出评估。一旦政府希望对某地进行一场军事行动的时候,军事行动办公室就会对这一次的行动作出预测,制定出一个可行性报告,然后军方再根据这份报告,作相应更改,或者放弃,或者直接展开军事行动。而在军方进行战斗的同时,本部门也需要时时刻刻为军方提供情报,以取得知己知彼的效果。

④反恐怖活动中心

中情局的反恐职能是由罗纳德·威尔森·里根总统在1986年亲自授权的。对于外国恐怖主义分子,中情局可以对其进行追踪,并且实施抓捕,带回美国听审。到2002年,布什甚至签发了一道文件,授权中情局“暗杀恐怖分子可以不通过请示”。这样一来,中情局在“反恐”这一事件上,就由从前的消极防御转化为主动攻击了。在目前国际局势比较安定的情况下,中情局的反恐职能是最闪耀夺目的了——这个反恐怖活动中心有200多名成员,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联邦航空局、国防部,都在这里设有常驻人员。

为了打击恐怖分子,这里还设有一个资料库,对于那些灭绝人性却藏头露尾的恐怖分子,中情局都有完备而详细的资料。也就是说,有人试图从这些黑名单上摇身一变做个无辜良民,那是没有可能的。

反恐怖活动中心的职责和联邦调查局有些类似,甚至很多地方可以说是重复的,而这在案情处理上就难免会发生冲突和意外。

⑤国内资源处

国内资源处是分为两大科的,即外国资源科与国家信息收集科。前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拉拢一些外国人,说服这些人为美国中情局服务。可以说,这些人的个人水平都比较高,因为他们大多是一些留学生、外交官、学者等等。负责招募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打着商业公司的旗子,因为绝对不能向外人随意透露自身信息。而国家信息收集科的方向是对内的,它将从国外回来的美国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搜集起来,然后加以分析处理。

⑥地区部门

这些部门就相当于中情局的国外分部。美国人在俄国、欧洲、东亚、拉美、南亚、非洲等地区都设有分部,各个分部负责管理自己辖区内的情报工作。在真正执行任务时,分部还是缺乏灵活性的,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130多个工作站,专门为自己物色代理人,执行秘密任务。

(2)科技部

科技部的分部也不少,它最重要的下属部门是研究开发办公室,很多大型的复杂设备,都是这个办公室的杰作,比如卫星、飞机、人工智能等等;与之相对的是工程开发室,这里主要开发的是一些相对小型的项目,如一些特制的轮船、汽车、无人驾驶机等等;比它们的研究范围还细小的就是技术服务办公室,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专家,他们专门给那些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提供设备,像一些监听装置、外形奇特的枪械,都是由这些人研发的。

(3)外国广播信息服务部

外国广播信息服务部负责监听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台,并且将这些信号全部记录、编译,然后从中找出有用信息。这个部门的类型其实和技术情报办公室很相近,后者主要是负责对世界重要战略信息的窃听和截取。而这一点就有别于广播信息服务部了,因为它属于对特殊信息的监控范畴。可以说,技术情报办公室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据美国记者统计,1975年,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公开承认自己窃听过5万人的电话,累计次数达到了50万次。而实际上,人们估计这个数字还要大很多。

关于如何窃听,这些人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像钢笔、打火机、手表、纽扣,甚至是鞋跟,都是窃听器的载体、平台。比较高端的还是美国最近研发出来的一种“药丸窃听装置”,只要目标对象将这枚药丸吞进肚子里,它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留在人的肚子里窃听!

(4)国家图像译度中心

国家图像译度中心主要研究来自空中侦察的图像,其雇员大概2000人。这个部门不仅是美国特工界内最年轻的成员,而且是保密程度最高的秘密机构,因为他们对图像和情报的科学分析对白宫决策层的决策影响很大。

(5)中枢情报部

中情局最重要的特工机构叫中枢情报部。在这个部门供职,最核心的一个要求就是严密,绝对不能出现“可能”、“大概”、“也许”之类的字样。这里的雇员达到了3000人,并且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博士或者大学教授。

既然是一个3000人的团队,那么分工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中枢情报部下分十个分部门,依次是情报收集及评估办公室、情报专业委员会、政策辅助办公室、辅助服务办公室、反犯罪和毒品办公室、环境中心、反武器扩散中心、高级分析工具办公室、地区分析办公室,以及跨国事务办公室。这十个办公室分工详尽明确,主要将有关国家安全的某个问题的所有情报综合起来,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和预测,上传给总统、国会,由总统、国会对整个事件作出决策。

(6)行政管理部

这个部门也可以拿来和社会上的普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相差不大。因为特工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里对医疗、训练都有专门管理的部门,其他,比如保安、财务、后勤、人事、招募等,都设有专门的小分部。

可以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冷战之中诞生以后,在工作上和联邦调查局形成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后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扩展壮大。到现在,中情局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即从战果这个角度上来说,它是成功的。 dvUJn9KxvuAwMF5wnupKrXqcOgm6ScEbJUdraFhtc/6Gib41gWqWFdSQ8WSKXO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