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经世,不受磨炼不成佛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一个人的人生之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便是所谓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随着涉世渐深,发现这个世界混沌一片,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充满了复杂和疑虑。看山感慨,看水也叹息,这便是所谓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最后一重境界,是告诉人们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他人红尘滚滚,我自有清风朗月。此时面对芜杂世事,一笑了之。所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皆因绳未断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因为一根绳子,一只风筝失去了天空,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因为一根绳子,一匹壮硕的骏马失去了草原,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无法自由驰骋。因为一根绳子,常常让我们愁肠百结、辗转反侧。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你斩断了多少根?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挫折与创伤是生命中必要的痛。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创伤中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

感谢创伤。感谢成熟。是它们让我们找到了心灵的家、生命的路。

人生四大可悲之事

道然禅师在一次讲禅中,曾经讲到人生有四大可悲之事。

第一件可悲之事:干坏事。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管他是成长于富贵之室,还是出生在贫穷之家,都是无价之宝。每个人生来都是清净之身,如果用身体做种种罪业和恶行之事,就如同将宝石扔在污泥浊水之中,无异于暴殄天物。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爱惜自己的清白之身。

第二件可悲之事:心无大志。

一代名臣曾国藩说:“有志则不甘为下流。”心无大志的人,最大的愿望是工作更轻闲一点、生活更富裕一点、享乐更多一点。然而,轻闲的工作和富裕的生活是相互矛盾的,他们最终只能生活在对生活的遗憾和不满中。

而心怀大志的人,绝不会让自己淹没在感官享乐之中,他们努力创造,以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而最终,也只有他们成就了辉煌的事业。表面上看,他们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其实是世界最快乐的人。他们从成功中享受到了普通人享受不到的成功和快乐。

第三件可悲之事:放弃义务。

尤其是放弃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于不顾,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

这个世界,需要每个人有责任,有担当,承受自己应该承受的一切。

第四件可悲之事:荒废岁月。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身体、精力、思维都处于最有活力最积极运作的状态,如果让时光白白流失,等到后悔醒悟时,一切晚矣。

佛法小竹:

简简单单的四句话,道出了人生精彩的真谛。

我们要做的,是不让四件可悲之事应验,烙为生命中的硬伤。

换个方式,开始心呼吸

春天到了,大地刚从沉睡中醒来,孩子们也有一些蠢蠢欲动,都想在外面好好地疯玩一场,请求终于得到了老师的准许。周末,班主任组织他们去公园郊游,并将他们分成四组,要求他们用竹篮在十分钟内打水到岸边十米外的水桶里。

学生们都在想,不是都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么,老师们不会是纯粹让我们锻炼身体吧。不过学生们并未考虑那么多,他们还是玩得很尽性。

十分钟后,游戏结束了,学生们也集合完毕。班主任开始做点评,第一组的同学舀水很卖力,所以篮子洗得很干净,获得最佳净化奖;第二组同学每次都会把篮子里遗落的水珠抖进水桶中,最后竟然为桶里积累了一厘米的水,获得最佳成就奖;第三组同学捞到一些沉浮物、水瓶以及塑料盒之类,获得最佳环保奖;第四组同学还捕获到一些小鱼小虾,获得意外奖。大家最后都兴致勃勃满载而归。

佛法小竹:

竹篮打水,真的一场空吗?

无论做什么,只要用了心,都会自有他的收获所在。

不要让敌人看到你的弱点

有一只鹰,总是嫉妒羡慕那些比它飞得高飞得快的兄弟们,虽然它做了许多努力,仍然没有办法和那些佼佼者达到同一水准。

终于有一天,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对猎人说:“你能不能帮我打掉那些高高在上的鹰,我会报答你的。”

这个猎人不是后羿,没有神力也没有精准的技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满足不了这只鹰的愿望,但他还是说:“好的,但是你要用自己的羽毛做交换。”

鹰看着自己丰满又有光泽的羽毛略有一些迟疑,但是它权衡了一下,觉得这笔交易值得,便应允了。潘多拉的盒子从此打开,不仅给其他的鹰带来了灾难,也给它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一次次的交易使它飞得越来越低,越来越慢,甚至已经没有办法再飞起来,最后也沦落为猎人的战利品。

佛法小竹:

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但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故事里的鹰真是害人害己,它的交易很傻很天真。它不明白,没有它的交易,猎人一样会狩猎。而它,只不过是额外地为猎人提供了一件战利品。

甜要以苦为代价

熊宝宝小时候,妈妈就教育它,森林凶险,常有强势的动物出现,不要擅自出门。因为它还没有具备抵御外来攻击的能力,要等它长大一点点,在学会觅食之后再去森林里磨炼自己的生存本领。

但是熊宝宝很贪玩,有一天,趁妈妈外出觅食,它只身跑进了大森林。这里比妈妈形容得要美丽许多,宽敞又清新,还能闻到种种野花沁人心脾的香气,比起自己和妈妈住的又窄又闷的山洞来,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而且,这里有许多小动物,各自玩得好开心,哪里有什么危险的野兽?

它一时间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而且爱玩是它的天性,没过多久,它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开始在草地上追逐蝴蝶和蜻蜓,和新认识的小朋友们打闹、翻滚。大森林真好!直至夜色已晚,它不得不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它发现了一个树洞,从里面飘散出一股诱人的香甜气息,它才觉得肚子饿了,不由得想过去看个究竟。

这里的蜜蜂特别多,有的蜜蜂发出威严的嗡嗡声,像是高层人物;有的蜜蜂在树洞口飞来飞去,像警觉性很高的哨兵;有的蜜蜂带着花蜜从原野上归来,像辛勤的搬运工人。它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好不热闹。

熊宝宝忙不迭地过去,先把鼻子凑上前去闻了个够,又把爪子伸到洞中,捞到了满爪子粘稠的蜜。它试着舔了一口,简直是美味,熊宝宝打算再伸到洞中捞一些。它的举动激怒了蜜蜂,它们纷纷朝它袭来,叮它的耳朵、蜇它的嘴巴、刺它的鼻子。熊宝宝大叫,前后左右地拍打,却招来了更多的蜜蜂,最后它不得不落荒而逃,带着全身的疼痛。

回到家,它眼泪汪汪地向妈妈哭诉自己的经历,妈妈没有责备,只是带它到小溪边,轻轻地用泉水帮它洗涤伤口。

在回去的路上,妈妈娓娓地教给它涉世的道理,说了很多,最让熊宝宝印象深刻的是妈妈最后的一句话:甜是要以苦作为代价的。

佛法小竹:

我们相信,这次探险一定不是熊宝宝的终结之旅。它定会无数次私自去森林,去发现,去寻找另一个世界的美丽。它已经慢慢地开始明白一些道理,在创伤中一点点地学会生存的本领和处世的技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美丽,原是痛苦的化身

有一颗小石子,自从第一次被一个孩子扔进水里,它便和水流开始了争斗。河水时急时慢,时温时寒,有时温柔有时暴力。

河水从高远的山上流下来,满是泥沙,还有其他的杂质。小石子被夹杂在其中,它开始感觉疼痛。春去秋来,暑过冬尽,石子再也经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想要逃脱。可是它根本没有能力来主宰自己的命运,河水太强大了。

小石子一直希望河水早日注入湖泊,自己就可以过那种风平浪静的日子了。在这种期望下,它一直坚持着,坚持着。渐渐地,石子的表面变得平滑了,泥沙将石子的棱角慢慢磨掉了,石子的痛苦也减轻了许多。

它想,自己是不是麻木了?是不是已经适应这水流的世界了?它又想了想,适应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自己生存的天地啊。它的心开始平静,这种平静让它感觉世界是美好的,它默默地守着自己的位置,用一番别样的心情,感受春夏秋冬每一个轮回。

突然一天,小石子被一个顽童从水中捞起。小孩子冲着远处喊:“爹爹,看,多么漂亮的石子啊!”

小石子有几许感动,终于真正明白,多年的冲刷岁月,已经让自己棱角全无,变得光滑无比,有着细致美丽的纹路。小石子开始感激河水和泥沙,感激曾经经历的日日夜夜。

小石子被孩子带回家,放在五彩斑斓的鱼缸里。石子开始结交新朋友,好多小鱼都围着这个新伙伴游动,石子高兴地体会着一切,他回忆起那冰冷的河水,回忆起自己被打水漂的孩子扔进河里的一刻,也为这么多年付出的努力感慨。现在好了,一切都好了,这里环境舒服,水温不再冰冷,还有那么多朋友……

佛法小竹:

一切美丽背后,终会经过痛苦的磨砺!这种痛苦是普遍性的,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这个世界没有圆满

这个世界,若没有苦难,我们不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用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这个世界没有圆满,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裂痕,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只要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再去与人做无谓的比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过: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不完满才是人生。人生,也不必要太完满。

不要承载别人的承诺

黄昏时分,一只狼趁着夜色的掩护出去找食物,结果却一无所获。它饥肠辘辘间,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见房中的孩子哭闹。狼好奇地走上前去,趴在窗边,侧耳听见一位老太婆训斥小孙女的声音:“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

狼一听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远的地方等起来。孩子的哭闹在它的耳朵里,格外的悦耳动听,那可代表着它整个晚上的美餐。

可是等啊等,直到整个村落都陷入静谧,也不见老太婆将小孙女扔出来。小孙女的哭声还在持续,只不过由高亢转为断断续续的抽泣。

狼有些生气,揉了揉蹲麻的脚,慢慢站起身来,伺机破门而入。这时,它又听见老太婆在屋里霍霍磨刀的声音,同时还大声地呵斥自己的小孙女:“快睡吧,怕什么怕?要是狼真的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着吃!”

狼听完,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狼狈极了。

同伴被吵醒,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天,不过幸好后来我跑得快。”

佛法小竹:

这只狼是一只傻狼,最致命的错就在于没有分清敌我,更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别人的承诺或许只是顺口一说,可信度不高,如果还苦苦期待着别人的兑现,只能证明自己的愚钝。

一个人应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对别人的话要反省、辨别其真伪及意义,不要让别人的话改变了你的人生,影响你的生活。

淡然看得失

有一位老太婆,很早的时候老伴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好不容易把两个女儿拉扯成人。女儿长大了,她还是有操不完的心,生怕两个女儿有什么闪失。

大女儿是卖伞的,二女儿是给人家洗衣服的。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养家糊口绰绰有余,可是老太婆还是每天都愁眉不展。

晴天的时候,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的时候,她又担心小女儿的衣服晾不干,影响生意。任女儿们百般劝解,说自己的生意根本不会受影响。女儿的话一点也没有用,老太婆仍然日复一日地沉浸在痛苦担忧之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哭婆。

一位老和尚路经此处,听说此事,他专程跑过去,对老太婆说:“老人家,恭喜你啊,您老真是好福气。”

老太婆一听,好高兴:“师父,我有什么福气?”

老和尚说:“您看,雨天,您大女儿生意兴隆;晴天,您小女儿生意兴隆,您天天都可以过好日子啊。”

佛法小竹:

得和失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得与失,其实就是事情的正反面。

不知道老太婆有没有听进去老和尚的劝解。换个角度看问题,完全是两种结局,两种心境。所以,不要在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那个整天哭哭啼啼的老太婆。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自己当一回老和尚。

想得开,人生便会充满阳光。

想开了,人的生命状态就会从一种狭隘的、封闭的状态转化成一种开放的、旺盛的状态。

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

有一个年轻人,父亲是葡萄园园主,他就是少园主,他知道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和父亲一样成功的葡萄供应商。但那是以后的事,他想趁着目前还没有牵绊,出去走一走,闯一闯,接触一下花花绿绿的世界。

这一年,父亲去世了。他从外地回来奔丧,并且继承家业。

他在自家的葡萄园周围转了几圈,有一些感叹,儿时在园里玩耍的记忆还在。

让所有人吃惊的是,他继承家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葡萄园四周所有的篱笆,因为篱笆不能结葡萄,并且白白占地。

可是,篱笆砍掉以后,人和动物都可以随便进入葡萄园了。直到所有的葡萄藤全都损坏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虽然篱笆结不出一颗葡萄,但它们能保护葡萄园,它们和葡萄树同等重要。

佛法小竹:

佛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绿叶并不是简单的装饰,更是一种保护。

经不可轻传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了14年、尝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方佛地。在浩瀚的藏经阁,他们以为可以请得多卷佛家经卷,不料被如来钦点为他们传经的阿傩、伽叶管他们要“人事”,因为“经不可轻传”,不能因为他们受了这么多苦,就可以白拿经卷,没有钱有宝贝也行。

唐僧一行万万没有想到在纤尘不染的西天圣地,还似在常人社会中一般。出家人两袖清风,化缘度日,何钱之有?宝贝倒是有两件,可是他们舍不得。

他们没有给钱,也没有给宝贝,受了阿傩、伽叶一些脸色,倒也得了一些经卷。回去的路上,一阵香风吹过,半空中伸出一只大手来,将那些经卷散落一地。他们收拾的时候,发现取回的经卷全是白纸。

师徒几人满腹委屈,将阿傩、伽叶的行为禀告到如来那里。

如来笑道:“他两个问你们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没办法,师徒几人就将唐王赐的紫金钵盂充了“人事”,终于拿到了有字真经。

佛法小竹:

要“人事”,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一点也不觉得遥远,它似乎在冥冥中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所以,面对世上种种违反常理的潜规则,或许,也只能是一叹了之。

给自己犯错的权利

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得道的禅师。他非常精通卜算术,多次帮人排忧解难,深受人们尊重。

一次,他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让他大吃一惊:后天凌晨启明星消失时将是他的大限。

禅师非常悲伤,他的身体状况还很正常,没有丝毫的征兆啊。

但是他很平静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弟子,将自己的衣钵传下去后,匆匆安排完后事,做了简单的准备,禅师就开始静静等待死期来临。

方圆百里的人们听说了,都觉得惋惜,他是他们最敬重的禅师,卦相向来精准,于是人们纷纷来为他送行。很快,太阳就爬出了地平线,启明星异常明亮。

禅师从容地登上藏经阁,打开百叶窗。楼下,人们静静地为他祈祷。

渐渐地,朝霞一点点染红了东方的天空。禅师的气息依然正常,他自己也无法参透灭顶之灾将会以怎样的方式降临。

可怜的禅师没有任何欣喜,却有一些微妙的担心:“要到了那个可怕的时刻,自己气数仍存,说明是自己占卜的卦象出了问题,岂不是坏了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名声?”这么想着,他的心里也暗暗打定了主意。

启明星渐渐变暗,变暗……最后消失了,人群里开始有人欢呼雀跃,祝贺禅师幸免于难。

而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是,禅师却纵身一跃,毅然从藏经阁上跳了下来!

佛法小竹:

世上都传说,会占卜的人不给自己卜卦,懂医的不给自己医。而禅师,则是犯了行业中的大戒。这个世界不是圆满的,人也不是完美的,连佛都会犯错,何况人呢?关键是,知道自己错了,坦诚地承认,并改正即可,何必用更大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做个聪明的“老实人”

我们心中有贪、嗔、痴的烦恼,身体才有杀、盗、淫的恶行,嘴巴才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语。

所以要修行,先要修心。如果能学佛修行,净化心灵,则十恶业即转为十善业。

所以,认真地说,修行就是修心。

学会诚实

一个公司招聘员工,面试时人力资源部经理出了这么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

许多人以为这是一个陷阱,剑走偏锋,回答得五花八门。有的说:“您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有的说:“十减一,就是缺一门,叫十全九美。”有的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就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就是贸易。”

只有最后一个人老实地回答:“十减一等于九。”

那些回答得实际上很有创意的人,最后也很可惜地输给了这个老实人。

因为那位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在总结面试的时候,说:“你们每个人都具备入职的资质,只是我们公司招聘的是一位会计人员,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地对待数字、对待生活。”

佛法小竹:

如果这个问题换上你,你会怎么回答?是不费脑子地算出具体的数字,还是也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是愚弄生活还是被生活愚弄,无谓地背上沉重的枷锁?

生活的主旨就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答案,代表的是一种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学会分担

有一个商人,带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马悠哉悠哉的,只需要负重主人一个,而驴却有一些不堪重负。驴恳求马说:“我有些撑不住了,你能不能帮我分担一些,就当是救我一命,我一定会报答你的。”

马贪图一时的轻松,拒绝了。

而驴子也终因精疲力竭,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再也站不起来了。

于是,主人把驴子身上所有的货物全转到马背上,甚至还多了一些驴皮、驴肉。

此时的马,后悔也来不及了。

佛法小竹:

佛法讲究强者与弱者之间,应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人生的路很长,只有学会分担,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学会承担

有一间庙宇,很特殊,它不是建在山头,也不是建在陆地,而是建在一个大湖中央的小岛上。与外界联络的唯一工具是一只小独木舟,是专供庙里厨师外出采购用的。

这座庙与世隔绝,谢绝香客,也不接待任何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座庙还是一座名刹,因为里面供奉着一串佛珠,据传说是佛陀佩戴过的。

这座庙不仅由皇室斥资兴建,庙里还有诸多高手,为保护这串佛珠而隐藏着身份。不过更多的和尚都期望能借此山清水秀的仙境,在佛珠的庇佑下,早日修行圆满。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有一天,庙里最老的师父召集所有人说:“佛珠不见了!”

和尚们都难以置信,佛珠十二个时辰有人轮流看守,而此庙又处于湖中央,即使有再高身手的人也必须借助船只,可他们从来没有发现过有任何可疑船只经过。唯一的可能,就是庙里出了内贼。分析结果一出来,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尤其是厨师师父。

但是老师父似乎很有把握地说:“你们都不要惊慌,只要那个偷去佛珠的人悄悄把佛珠送还给我,我可以保证绝对不声张,还会将庙里的另一件修行宝物赠于他。”老师父给了大家七天的时间。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没有人承认;第三天,没有人承认。一直到了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只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之间却有了猜疑,彼此间都不再交谈,空气窒息得让人感到压抑。

老师父摇了摇头,对弟子们说:“很高兴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珍贵的修行宝物也不曾诱惑得了你们。如果你们仍然觉得自己是清白的,明天早上就可以离开这里,你们在这里的修行也算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的这一夜是最不平静的夜晚,庙里每个房间都亮着灯,每个和尚都在忙忙碌碌地收拾离开时要带走的行李。其中,有一个小和尚,却一次次地把行李整理好再打开,打开之后再重新整理好。

第二天一大早,和尚们保持着秩序,一拨一拨准备搭船离开,只等老师父出来为他们送行。只有那个小和尚,像很多天前一样,开始静坐在佛前,念诵经文。其他的和尚见到了,都窃窃私语,觉得小和尚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但他们也都在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承认拿了佛珠。

老师父颤颤微微地走到他面前,问道:“你为什么不离开,你不再坚持你的清白了吗?”

小和尚双掌合十,说:“师父,不是小徒所为!”

老师父又问:“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

小和尚答道:“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在这七日里,每个人都互相怀疑,伤自己的心,也伤别人的心。有人承担,才会恢复原有的宁静。”

听完他的话,老师父示意所有的弟子都围过来。只见他从衣袖中缓缓取出一串佛珠,正是丢失的那串。

老师父慢慢地将其戴在小和尚的脖子上:“佛珠还在。只有学会了承担,学会顾全大局的人才有资格做新住持。”

佛法小竹:

虽然老师父自导自演的这场戏波及面有一些广,也并不是很高明。但正如他所说,小和尚的确舍了小我,成了大我。

真正的承担,是要把心化成雨露甘霖,用来滋润万物众生的。

米兰·昆德拉告诉人们:“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快乐。”任何人注定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担子越重,脚印越深;脚印越深,步子越稳。这个深度,就是生活的质量。

不要接受别人给予的痛苦

慈——慈爱、仁慈。

悲——悲悯、同情心。

喜——随喜——对于他人的成就,自己心生欢喜。

舍——舍离——内心不对事物生起执取妄想。

这便是慈、悲、喜、舍的精神,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哪怕只是简短的一刻都并不容易。

每个人都是在活给自己看

乐天和尚真的是一个乐天派,他生性喜欢唱歌,不过唱得不太好,一个念惯了经文的人,嗓子总是有一些哑哑的。但他无所谓,无论在寺院里值更,还是到各地化缘,总是哼哼唧唧、乐陶陶地唱个不停,到了曲不离口的地步,一首接一首,从《弥勒佛曲》到《如来藏佛曲》,从《释迦牟尼佛曲》到《观音佛曲》,简直是一本音乐百科全书。

有的时候,与他随行化缘的小和尚因为心情不好,听得又有点烦,便揶揄他:“师兄,你这么喜欢唱歌,干脆还俗去流浪卖艺吧,还来化什么缘?”

乐天和尚不理会,自顾自地化缘、求佛,因为他带着一种喜性的又有点艺术文人的气质,容易让人们接受,收获还不错。

几天过去了,随行的小和尚觉得战果不错,又多是乐天和尚的功劳,便不再念叨要乐天和尚安静了。

他只是很疑惑地问乐天和尚:“师兄,你整天乐颠颠地唱个没完,究竟是唱给谁听呢?”

“当然是唱给佛陀、唱给菩萨听了。”乐天难得地停下了哼唱,回答道。

“在寺院里是唱给佛陀、菩萨听,来到乡间野外,也是唱给他们听吗?”

“佛陀和菩萨是无处不在的,他们听得到。”乐天和尚说。

“你有时间唱,佛陀和菩萨还不一定有时间听呢?”小和尚又继续发挥自己的揶揄之能事。

“那就唱给自己听,唱给清风听。清风是佛曲的载体,清风是我的知音。”乐天和尚依然乐呵呵的。

佛法小竹:

不仅仅是唱歌,我们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不仅为了他人,更要为自己。

我们活着,是要感受生命里的每一天,每一个色彩斑斓的日子;我们活着,是为了聆听每一个感人的故事,享受身边点点滴滴的幸福;我们活着,也是为了属于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不幸的……

难得糊涂才是一种明智

白隐禅师,是紫山村最为有名的禅师。他德高望重,是一个很安静,话很少的禅师。即使是他的弟子,也很少听到他在耳边喋喋不休的教诲。

一日,白隐照例在禅房清修,却听得寺门口一阵喧哗。紧接着,一位怒气冲冲的老者带着自己的女儿闯了进来。

原来是老者的女儿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可是她尚待字闺中。双亲严刑逼供,要找到那个负心人。

女儿先是不肯说,只是每日哭哭啼啼的。后来,没有办法,总要有一个人出来做挡箭牌,她便说了白隐的名字。

白隐听老者讲完关于自己“莫须有”的恶行,淡淡地望了望他们一行人,静静地说:“哦,是这样子吗?”

老者听完很生气:“伤害了我女儿,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你要赔偿我们,否则我传告天下,让你身败名裂。”

最终他如愿以偿地从白隐那里得到了赔偿,是白隐家里祖传的一块玉如意。

孩子出生后一个月,便被老者强行送到寺里,由白隐照顾。此时,寺里的香火已经大不如前,街谈巷议的话题都是白隐作风不正。

白隐并没有受此干扰,似乎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他依旧每日参禅、诵经,现在又要照顾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那个女孩子会偷偷地给孩子送一些小衣物和食品,白隐也都接受。

五年过去了,那个年轻的妈妈已成人妇,又即将成为人母,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责备,终于将实情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生父是另外一个村子的年轻人,而那个年轻人,最终屈服了父母做主的婚姻。

她的父母本来一直都不怎么相信白隐是罪魁祸首,当初只是女儿一口咬定。他们又一次全家出动去了白隐那里,听完他们的道歉,白隐仍然是淡淡地一句:“哦,是这样子吗?”

他们要带那个小孩儿下山,可是小孩儿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紧紧地抓着白隐的方丈袍不肯放手。

佛法小竹:

胸怀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

诸众生,在受到不白之冤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着急地为自己辩解。而白隐,始终保持一颗清静之心,不怒不辩,其修养,其胸襟,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而时间、菩萨,最终都会把清白还回来。

任污水自何处来何处去

佛教本出身于婆罗门教,但是由于其佛法和教理与时代相适应,深得民心,越来越多的人舍弃婆罗门而皈依佛陀。婆罗门面对着江河日下、风光不再的局面,有一些气急。

有一位年轻的婆罗门人找到竹林精舍,对佛陀破口大骂。他在佛陀面前,手舞足蹈,谩骂侮辱,恶语相向。佛陀起身站定,默默地看着他,那神情,像是在观看一场小丑的表演,不躲开,也不回应,还示意其他人各自忙各自的,不要围观,也不要有过激的行为。

年轻人叫了一阵子,终于有些累了,声调一点点地低下来,语速一点点地慢下来,最终一个字也讲不出来,愣愣地站在原地和佛陀大眼瞪小眼,最后还被佛陀炯炯有神的目光给盯了下去。

他觉得自己刚刚经历过一场极其失败糟糕的表演,他一个人,站在舞台上疯狂地发挥,台下却都是冷漠的看客,迫使他根本表演不下去。

这时,佛陀总算开口了:“施主,你好像很气愤,是在骂谁呢?”

年轻人差点背过气去,自己折腾了半天,洋相出尽,当事人却跟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一样,不但一点都不生气,甚至似乎是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他没有气着佛陀,自己倒被气坏了。

他恶狠狠地说:“当然是骂你了。”

佛陀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平静地问:“在喜庆的日子里,你是不是经常与家人相聚?”

年轻人答:“当然。不过,自从你侵入了我们的地盘,我们欢乐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少。”

佛陀说:“你和亲人相聚时,你会准备丰盛的晚饭、水果和点心。但是结果亲人们都有事不能来,你怎么处理这些食物?”

年轻人不知佛陀的用意,没好气地说:“当然是自己留着吃了,你以为我会浪费吗?”

佛陀又说:“如果你兴致勃勃地带着一份厚礼去亲朋家,他们拒收这份礼物,你会怎么办?”

年轻人又一次老实地回答道:“当然是自己带回来,这还用问吗?”

佛陀正色道:“那么,若有人在我面前恶言相向,如果我不接受,那么这些谩骂仍然是属于那位挑起事端的人。所以,你的谩骂自己还好好留着,老衲就不受用了。”

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被佛陀放置在一个两难境地。

他仍然梗着脖子道:“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我可以选择收回,也可以选择不收回,这由不得你做主。”

佛陀说:“那你就试试,迎面唾天,结果会怎样?你不回收的东西,不是还是要落在你的脸上吗?”

佛法小竹:

有人辱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

佛陀之所以是佛陀,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他一样,可以被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用污水泼别人,如果对方执着盾牌坚决不要的话,污水还是泼到了自己的身上。

人生来不是为生气的

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讲经布道之余,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栽种培植兰花。有一日,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嘱托弟子们要尽心照顾兰花,其中四季兰和下山蕙兰最脆弱,更要多花一些心思。

弟子们谨遵师父的教诲,日日悉心照顾。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一场大风暴来临之前没有将师父的兰花搬回花房。第二天早上,兰花已经损失折半。弟子们非常惶恐,只等师父回来后,秉明情况,再受责罚。

师父是在一个晚上回到寺里的。第二天一早,弟子们起身照顾兰花的时候,师父已经在那里忙碌了。

弟子们相继来到,大弟子结结巴巴地把当时的情景说了一遍,其他的人皆不敢做声,只等着师父的训斥。

但是,师父却没有。

他回过身,手里捧着一盆墨兰,说:“这不照顾得挺好的吗?我种兰花,一为自己的爱好修心养性,二是希望能美化寺院环境,可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佛法小竹:

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我们情绪会起伏,会不快乐,但是不妨这样多想一想: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逛街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结婚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

这样,不快乐的心,自会辟出另一番风景。

人,真的不是为了生气才来到这个世上的……

人生的真相,我们的人生

人生只有三件事,出生、生活、死亡。

凡人皆贪生畏死,因世间他事,皆有解决之道,唯独死亡,无可商量。

人们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出生,却会为死亡而祷告,但独独忘记了生活。

释迦牟尼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生命只是一颗荷叶的露珠,风来了,它便结束了。

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仅仅活在世上并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生活得美好。

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不欣羡别人,不哀怜自己;不留恋过去,不幻想未来,把握现在,播撒良种,只问耕耘,不问结果。

人生,只在呼吸间

佛祖问弟子们:“人生究竟有多长?”

一个弟子回答:“有七十年吧!”

佛祖摆手说:“回答错了。”

另一个弟子说:“有四十年吧!”

佛祖又摆手说:“你也答错了。”

又一个弟子说:“那有三十年!”

佛祖再次摆手说:“也答错了。”

有个弟子不解地问:“那人生有多少年才对呀?”

佛祖答:“其实,人生只在呼吸间。”

佛法小竹:

佛家不强求,不妄取,贵在随缘。

我们千万不要沉醉于昨日和明日的世界,而应该生活在今日的世界里面,应该随时随地体会到当时周边一切美好的事物。

不悲过去,不贪未来

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佛祖面前,问道:“圣僧,你们年年岁岁都居住在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样快乐?”

佛祖回答:“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佛法小竹:

佛祖寥寥数语,便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谛:活在当下。

过去的已经无法追回,就不要去想它了。未来的还没有到来,也无须去企盼它。现在萌生的念头,不要偏执,宜及时抛开,使心灵如虚空一般,这样自然会平静快乐。

人生,没有草稿

释印禅师,闲来无事,教弟子习字。可是有一个弟子跟着他学习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很大的进步。释印禅师发现这个弟子总是用一些废弃的宣纸来作画,便建议他说:“你试着用质量最好的宣纸,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弟子听取了他的提议,果然没过多久,他的字进步很快。他奇怪地问师父是什么原因。

禅师说:“因为你用旧宣纸写字的时候,总会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无所谓,反正还有的是纸,所以就不能完全专心;而用最好的纸,你会心疼好纸,会感觉机会的珍贵,从而全身心地投入,也就比平常练习时更加专心致志。用心去写,字当然会进步。”

佛法小竹:

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做不值钱的宣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旧宣纸还有很多。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不知道去珍惜身边的每分每秒。

生命就是如此,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其实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已经是我们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把生命的每天都当做那最好的一张纸吧!

人生的真相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落单的旅者急匆匆地赶路,想早日找到失散的同伴。

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他有一些惊慌,暗想前方一定是个危险的旅程。

正在他疑虑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紧接着一只体态壮硕的大老虎迎面扑来。看到这只老虎,他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是他在慌乱中迷失了方向,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进退两难间,他发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抓着藤蔓一点点垂下去。老虎在断崖边上来回徘徊,但也无能为力,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旅人逃出了自己的虎口。

旅人暂时安心了,上面的警报解除,自己只需要慢慢下到谷底就得救了。当他下意识地往脚下看时,又全身战栗惊出一身冷汗。脚下竟是波涛汹涌深不可测的大海,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来回游弋等待他的坠落。

更恐怖的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来了一白一黑两只老鼠,在他借以救生的藤蔓上交互啮咬着。他拼命地甩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的牙自始自终不曾离开藤蔓。

每当他摇动一次藤蔓,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他甩动的过程中藤蔓碰到了在松树上筑窝的蜜蜂巢。旅人一下子被这香醇甘甜的蜂蜜所吸引,完全忘记自己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恐怖境地。

佛法小竹:

这个小故事出于两千多年前释尊的《佛说比喻经》。这段有名的比喻为我们提示了人生的真相。

旅人:是我们自己。

秋天的黄昏:喻为人生的孤寂感;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比喻我们无尽寂寞的人生。

一个人孤独旅行:人生就是孤独的;心灵的孤独:虽说有亲人、爱人、朋友相伴,但他们都没有办法真正进入到我们的内心深处,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而生活下去。

白骨:人生的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看到这些白骨,会让人感触、悲伤、恐慌。

饥饿的老虎:我们自己的死亡,人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死是每一个人的宿命,所以死让我们恐怖。

松树:崖顶的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这些东西即使再多,濒临死亡时,一样也带不走。

藤蔓:比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自我安慰的心态。

老鼠:不断噬咬藤蔓的黑白两只老鼠是指白天和夜晚。他们一刻不停地缩短着你的生命。

深海:脚下的深海比喻的是“地狱”。堕入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件事被称为“后生大事”。

毒龙:产生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即指我们心中的贪欲、嗔怒、愚痴三毒。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一天之中,我们不断想的、继续索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我们都是在这五欲中,不知不觉地堕落了下去,这便是人的宿命。

忙碌的人没有时间老

大智禅师在外面修行30年,终于回到师父佛光禅师身边。

他以为师父即使尚健在,也应该是老态龙钟,身体状况令人堪忧。而让他吃惊的是,师父几乎不像是快九十岁的老人,依然鹤发童颜。

“这30年,您法体还安康吧?”大智问候师父。

“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述抄经,每天如是。”佛光看见爱徒归来,有一点点的兴奋。

“那师父,您每天都这么忙,怎么都不显老呢?”大智不解地问道。

“没有时间老啊!”佛光说。

佛法小竹:

衰老,是指一种青春不在的落寞,一种朝气尽消的沉沦,是生机渐退、死亡逼临的境地。

身体有衰老,可我们的心却是灵明空旷、超越一切的。率性而为,对钟爱的事情全神贯注,我们哪里有时间老,又有什么能够让我们老呢?

生死有序,莫大的福气

一个富甲一方的有钱人,平日里招摇过市,扰民不断,没少做伤害邻里乡亲的事情。在自己六十大寿那天,他特意请来仙涯和尚,求他留下墨宝。

仙涯和尚应允,提笔在宣纸上给他写下了六个柔中带刚、力透纸背的大字:父死子死孙死。

有钱人一下子火冒三丈,愤愤地说:“大师,我向来尊你、重你、敬你。今日请你来写一些吉祥的祝词,你为何要开如此的玩笑,故意折辱老身不成?”

仙涯和尚不动声色地反问:“这本是吉祥的祝词啊。你想想呀,假如你的儿子先你而死,那你一定会十分悲痛的。假如你的孙子比你儿子先死,那你们父子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吧。假如你的家人一代一代都是依我写的次序告别人世,就是享尽天年,才是真正的兴旺啊,你说对不对?”

有钱人听完,心里虽然还是很不爽,但也拿不出任何理由反驳,只得认了仙涯和尚的道理。

佛法小竹:

在人家大寿之日提生死,多少有一些晦气,不过也是仙涯和尚看不惯有钱人平日里的嚣张跋扈,刻意所为。

仙涯和尚的话虽糙,但理却还对,所以有钱人才只能认栽。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时时在靠近死亡,没有一刻停止过。生为徭役,死为休息。死,就好像一个游子返到家里一样。人人能享尽天年,生死有序,那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iuGYpSpDOV95WXm77c5mbvrdLCm2kmRh9XJ0jhXyldUTsb9vLF1BQNUyW3y9APK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