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你应该快乐起来

快乐是有传染性的,而只有让别人快乐,才能使自己快乐。

我开始创作本书时,曾以两百美金做赏金,征求一则以“我如何快乐起来”为题、对人最有帮助也最能激励人心的真实故事。

这次征文竞赛的三位评审委员是:东方航空公司的董事长埃迪·瑞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的校长斯图尔特·麦克柯里南博士和广播新闻评论家卡唐波恩。结果我们收到了两篇非常好的故事,使三位评审委员无法从中选取出第一名来。于是我们让两名应征者平分了奖金。下面就是得到冠军的故事之一,执笔者是住在密苏里州春田镇的波顿先生。

“我九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波顿先生写道,“我父亲死于车祸,我母亲在十九年前的某天离开了家,从此我就再也没见过她。以后也没再见过她带走的我那两个小妹妹。她一直到离家七年后才写信给我。我父亲是在母亲离家后三年死于车祸的。当时,他的合伙人趁他出差的时候把咖啡店卖了,得了现款后卷款潜逃。一个朋友打电报给我父亲,叫他赶快回家,而就在匆忙之中,父亲在堪萨斯州萨利纳城死于车祸。我的两个姑姑,她们又穷又老又有病,把我们五个孩子中的三个带到她们家里去。没有人要我和我的小弟弟,我们只好靠镇上的人来帮忙。我们都很怕别人叫我们孤儿,或者别人把我们当孤儿来看待,然而,我们担心的事偏偏很快就发生了。我和一个很穷的人家在镇上住了一段时间,日子非常难过,那家的男主人失业了,没有办法再养我。后来罗福丁先生和他的太太收留了我,让我住在他们离镇上十一里的农庄里。罗福丁先生七十岁,而且得了俗名‘缠腰龙’的带状疱疹躺在床上。他告诉我说,只要我不说谎,不偷东西,能听话做事,我就能一直住在那里。这三个命令就成了我的‘圣经’,我完全遵照它们生活。我开始上学,但第一个星期我却像一个小婴儿似的躲在家里嚎啕大哭起来。其他的孩子都来找我麻烦,取笑我的大鼻子,说我是个笨蛋,还说我是个‘小臭孤儿’。我伤心得想去揍他们,但是收容我的那位农夫罗福丁先生对我说:‘永远记住,能走开不打架的人,要比留下来打架的人伟大得多。’因此,我一直没和人打过架。不过,最后有一天,有个小孩在学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鸡屎,丢在我的脸上。我冲上去把他痛揍了一顿,结果竟交上了好几个朋友,他们说那家伙活该。”

“我对罗福丁太太给我买的一顶新帽子感到非常得意。一天,有个大女孩把我的帽子扯了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把帽子弄坏了。她说她之所以把水装在里面,是要‘让那些水能够把我的大脑袋弄湿,让我那玉米花似的脑筋不要乱爆’。”

“我在学校里从来没哭过,但我常常在回到家后嚎啕大哭。”然后有一天,罗福丁太太给了我一些忠告,使我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而且把我的敌人都变成了我的朋友。她说:‘罗夫,你要是能对他们表示出兴趣,并注意看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来逗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教导。我发誓用功读书,虽然不久后我就是班上的第一名,但却从没人妒忌我,因为我总在尽力帮助别人。

“我帮好几个男同学做作文,替好几个男同学写很完整的报告。有个男生不好意思让他父母知道我在帮他的忙,所以常常告诉他母亲说,他要去抓袋鼠,然后就到罗福丁先生的农场里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里,然后就让我教他读书。我替一个孩子写读书报告,还用好几个晚上的时间帮另外一个女孩子做数学题。”

“死神侵袭到了我们附近,有两个年纪大的农夫都死了,还有一位老太太的丈夫也去世了。在这几家人中我是唯一的男性,我帮助那些寡妇们过了两年。在我上下学的路上,我都会到她们的农庄上去,替她们砍柴、挤牛奶,给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和水。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我,不再骂我,每个人都把我当做好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他们向我表露出他们对我的真正情感。我到家的第一天,有两百多个农夫来看我,其中很多甚至从八十里外的地方开车过来。而他们对我的关怀也非常真诚,因为我一直很忙也很高兴地试着去帮助其他的人,所以我没什么忧虑,而且,十三年来也没人再叫过我‘小臭孤儿’了。”

华盛顿州西雅图已故的弗兰克·鲁帕博士也是一样。他因为风湿病在床上躺了二十三年之久,但是《西雅图报》的记者斯图尔特·怀特豪斯写信告诉我说:“我访问过鲁帕博士多次,从来没见过哪个人能这样不自私,这样认真地过日子。”

像他这样躺在床上的人,如何能好好地过日子呢?我让你猜两次。他会不会一天到晚埋怨和批评别人呢?不会的。那他是不是充满了自怜、要求所有人都来把他当做中心人物来关照呢?也没有。他的做法是:把威尔斯王子的名言“我为人服务”作为他的座右铭。他搜集了大量其他病患者的姓名和住址,写充满了快乐和鼓励的信给他们,使他们高兴,也激励他自己。事实上,他组织了一个专供病人通信的俱乐部,使他们彼此能够通信联络。最后,他还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称为“病房里的社会”。

他就这样躺在床上,每年要写信一千四百多封,别人捐赠的收音机和书籍,也为成千上万的病人带来了欢乐。

鲁帕博士和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那就是:鲁帕博士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有一个目的,有一个任务,有一种在为一个比自己高贵很多也重要很多的理想服务时所得到的快乐,而不会做一个如萧伯纳所说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又病又苦的老家伙,一天到晚抱怨这个世界没有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倒霉和痛苦”。

伟大的心理治疗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这样一句惊人的话,也是他经常对精神忧郁症病人所说的话:“如果你遵照我的处方去做的话,你的病会在十四天之内康复,就是:每天都想一想你怎样才能取悦于别人。”

这话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引用阿德勒博士那本很了不起的书《生命对你应该有什么意义》第二百五十八页中的话:

“忧郁症就像一种长年不停的怒气,和对别人的反感,虽然患者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照顾、同情和支持,但是患者似乎只是由于他的内疚感而抑郁不乐。忧郁症患者对早期的记忆通常是这样的:‘我记得我想躺在长沙发上,但我的哥哥却躺在那里,结果我大声地哭,使他不得不走开。’”

“忧郁症患者常常以自杀的方式作为报复自己的手段,而医生给我们的第一个治疗方法就是要避免他们有任何自杀的理由。我用以解除他们情绪紧张的办法,就是建议他们‘绝不要做任何你不喜欢的事’。这也正是那种治疗方式的第一个规则。此话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我相信可以深深触及到此病的根源。如果一个忧郁症患者能够做他想做的事,那他还会怪什么人呢?他对自己还有什么好报复的呢?‘要是你想去看电影,’我告诉他说,‘或是出去度假,就去吧。假如你走在半路上发现自己不想去了,就回来。’这是谁都能要求到的最好情况,可以使他满足所要追求的优越感。他就像个仙人一样,可以随心所欲。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并不是他所要的生活方式。他想要控制别人,想要责怪别人,而要是大家都同意他的话,他就没有办法责怪别人了。这种做法可以放松紧张情绪。可以说,我的病人之中,从没有一个自杀的。”

“那些病人通常会回答我说:‘只是我没有什么想做的事。’对这种回答我早就准备好话来应付了,因为这种回答我听得太多了。‘那就不要做你不想做的任何事。’我说。但有时候,他们也会回答说:‘我想整天躺在床上。’这种事我也知道。假如我说这样很好,他就不会再想这样做了。但如果我反对的话,我知道他就会跟我打起仗来,所以,我总是表示赞同。”

“这是做法之一,做法之二则是更加直接地打击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我告诉他们,‘你可以在十四天内治好自己的病,只要你照着我的话去做,就是:每天要想怎样才能使某人高兴。’你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满脑子只是想‘我怎样才能让某些人担忧’,他们的回答都非常有趣,有的说:‘这对我来说太容易了。一辈子我都在做这种事。’其实他们从来就没做过这种事。于是我要求他们认真地考虑,他们也不会去想这点。我告诉他们说:‘睡不着的时候,你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思考怎样可以让别人开心。这可以使你在改善健康方面向前跨上一大步。’第二天,我再见到他们时,就问他们说:‘你有没有想过我的建议?’他们有人回答:‘昨天晚上我一上床就睡着了。’当然,跟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诚恳,非常友善,一点都不能露出优越的神情。”

“还有些人回答说:‘我实在做不到。我太担忧了。’因此我又告诉他们:‘你可以继续担忧下去。当然,你也可以偶尔想想别人。’我希望他们能够对别人有点兴趣。好多人都对我说:‘为什么我该让别人高兴呢?别人从来都没想过要让我高兴啊?’‘你一定得考虑自己的健康。’我回答,‘别人以后会受苦的。’我很少碰到有病人说:‘我曾想过你所建议的事情。’我的努力是希望能够让病人增加对社会的兴趣。我知道他们的病根是缺乏合作,而我也要让他们看到这点。只要他们能和其他人在平等而合作的地位上接触,他们的病也就好了。宗教上最重要的信条一直都是‘要爱你的邻居’,那些对别人毫无兴趣的人在生活中遭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也最大。人类的各种失败也正是来自这类人。我们对一个人所要求的,以及我们所能给予他们的最高赞美,就是他们应该是很好合作的人,是其他人的朋友,也是爱情与婚姻中很真诚的伴侣。”

阿德勒医生要我们每天做一件好事,但什么样的事是好事?“好事,”先知穆罕默德说,“就是能使别人脸上露出欢乐笑容的事。”

为什么说每天做一件善事就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当一个人试着让别人高兴的时候,就会让他不再只想到自己,而如果只想到自己,就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甚至患上忧郁症。

在纽约市主持孟氏秘书学校的威廉·孟恩太太,没有花两星期的时间去想怎样让别人开心就治好了她的忧郁症。她的忧郁症不是花了十四天才治好,而是只花了一天,只是去想想她该怎样让两个孤儿高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五年前的十二月里,”孟恩太太说,“我正沉溺于一种悲伤而自怜的情绪之中。在多少年的快乐婚姻生活之后,我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当圣诞节快来临的时候,我的伤感也越发沉重起来。这辈子从来都没单独度过圣诞节,我真的很怕这次圣诞节的来临。很多朋友来请我和他们一起过,但我一点都不觉得我可以感受到任何快乐。我知道,无论在哪个宴会上,我都会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所以,我拒绝了他们非常诚恳仁慈的邀请。快到圣诞夜的时候,我更加感到自己是那么可怜。是的,我应该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事,就像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事情一样。圣诞节前一天,我在下午三点钟离开了办公室,百无聊赖地走在第五街上,希望可以治好我的自怜和忧郁。”

“大街上挤满了开心的人,这些景象使我回忆起那些已经流走的美好岁月。一想到要回到那个孤单又空虚的公寓,我就受不了,心里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该怎样才好,忍不住泪水直流。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我发现自己站在了公共汽车站前。我想起了以前常常和丈夫随意搭上一部公共汽车,只是为了好玩的情景。于是,我就走上了第一辆靠站的公共汽车。当车子过了赫德逊河,又走了一阵后,我听到司机说:‘终点站了,太太。’我下了车,甚至不知道这个小镇叫什么名字。那是一个很安静很平安的地方,我走到住宅区的一条街上,走过一座教堂,听见里面传来《平安夜》的美丽曲调。我走了进去,教堂里空空荡荡的,一如我的心境,只有那个弹风琴的人。我悄悄地坐在一张椅子上。装饰得非常漂亮的圣诞树上的灯光使整棵树看起来像很多的星星在月光下舞蹈,悠扬的乐声,再加上我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使我觉得我有点眩晕起来,感到自己非常虚弱而沉重,结果就昏然地睡了过去。”

“我醒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我吓坏了,看见我的面前有两个小孩子,显然是进来看圣诞树的,其中一个是女孩,正指着我说:‘不知道是不是圣诞老人把她带到这里来的。’当我醒过来的时候,那两个小孩也吓坏了,我告诉他们我不会害他们。他们穿得很寒酸,我问他们的父母在哪里。‘我们没有妈妈,也没有爸爸。’他们说。原来他们是两个孤儿,而且他们的境况比我以前所见过的孤儿的境况要差很多。他们使我对自己的忧伤和自怜感到惭愧起来。我带他们去看了那棵圣诞树,然后,带他们去一个小饮食店吃了点儿点心,还为他们买了一些糖果和礼物。我的孤寂竟像变魔术似的被一扫而空了。这两个孤儿为我带来了几个月都不曾体验过的真正的快乐和忘我。当我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才发现我自己原来是那么幸运。我感谢上帝,因为我童年时的圣诞节都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父母对我的爱和照顾。这两个小孤儿带给我的远比我带给他们的多得多。这次的经验深深地教给我一个道理:只有使别人快乐,才能让我们自己快乐。我发现快乐是有传染性的,在施与的同时也在接受。只有帮助别人并付出我们的爱,才能克服忧虑、悲伤以及自怜,而且觉得自己像换了一个人。我的确是一个新人,不仅是当时,而且在往后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

那些因为忘了自己而得到健康和快乐的故事,一本书也写不完。例如,玛格丽特·泰勒·叶慈,她是美国海军中最受欢迎的女人之一。

叶慈太太是一位小说作家,但她的那些神秘小说没有一本及得上一个真实故事的一半有趣。这件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舰队的那天早上。当时,叶慈太太卧病在床已经一年多了,她得的是心脏病,一天二十四小时至少要躺二十二小时。她所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到花园去做日光浴。但即使这个时候,她还需要一个女佣搀扶着。她告诉我,在那段时间里,她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废了。“要不是日本人来轰炸珍珠港,把我从这种自满的状态里赶了出来,”她说,“我绝不可能过上真正的生活。”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叶慈太太把她的故事告诉我,“一切陷于混乱之中。有一颗炸弹就落在我家的附近,爆炸的威力把我从床上震掉了下来。军方的卡车赶到基地的附近,把陆军和海军的眷属接到公立学校里。然后,红十字会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打去电话,让他们收容。红十字会的人知道我床边有个电话,因此要求我替他们记录所有的资料。于是我记录下所有的陆军和海军的眷属,以及孩子们被送到什么地方去,而红十字会也通知所有的海军和陆军人员打电话给我,问我他们的家人分别安顿在哪个地方。”

“我很快得知,我的先生罗伯特·叶慈上校安然无恙。我尽量想办法让那些不知道她们丈夫生死的太太们保持快乐情绪;我试着去安慰那些先生们被打死的寡妇,伤亡的人真的不少。海军和陆战队里,有两千一百一十七个军官和士兵阵亡了,还有九百六十名失踪。”

“起先,我一直躺在床上接听所有的电话。然后就坐在床上听电话。最后,我很忙,很兴奋,所以忘记了我的虚弱,走下床来坐在桌子边。帮助那些情况比我坏得多的人时,我完全忘了自己。以后除了每晚正常的八小时睡眠外,我没有再回到床上去。现在我明白,假如没有日本人轰炸珍珠港这件事,我也许会终此一生都做一个半残废者。我躲在床上非常舒服,一直都有人照顾我。现在才知道,我当时已经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让自己痊愈的希望。”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剧,但于我个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那次可怕的危机使我产生了力量,而那种力量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它使我不再只注意到自己,而去关心别人。这给了我一些很重大且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些东西成了我生活的目标。我不再去只想自己,或只为我自己担忧了。”

那些去找心理分析家治病的人,只要肯按玛格丽特·泰勒·叶慈的经验去做,即只要他们愿意帮助别人,就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能够自己治愈自己的病。这是我的看法吗?不是的,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的,而他是这行的专家。他说:“我的病人中,大约三分之一都不是真的有病,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空虚而没有意义。”也就是说,他们只想搭别人的便车度过一生,但游行的车队只经过不会停留,所以他们只好去找心理医生,谈他们那些小小的、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生活。既然赶不上船,就只好站在码头上怪这个怨那个,却从不知道怪自己,还要全世界的人都为着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转。

你可能正对自己说:“嗯,我觉得这些故事没什么意思。我自己也曾招呼过圣诞夜里碰到的一两个孤儿,而如果我本人也在珍珠港事发地的话,我也会乐意去做玛格丽特·泰勒·叶慈那样的事。但我的情况不同,我过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做的是一天八小时的无聊工作,从来没有什么戏剧性的事发生我身上,我怎么能对别人有兴趣呢?而且我为什么应该这样呢?这样对我又有什么好处?”

问得好,我会想办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无论你的处境多么平凡,每天你都会碰到一些人,你对他们怎样呢?是不是只会看一眼他们?还是会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比如说一位邮差,他每年要走几百里的路,把信送到你家门口,而你有没有问过他家住哪里?或者看看他太太和他孩子的照片?有没有问过他的脚会不会酸?他的工作是否会让他觉得很厌烦?或者是杂货店里送货的孩子、卖报的人,还有在街角为你擦鞋的那个家伙等等。他们也是人啊,也有他们的烦恼,他们的梦想和他们的野心,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跟其他的人来共享,但你是否给了他们这个机会?你是否对他们的生活表示过一点兴趣?这些事情就是我要说的。你不一定要做南丁格尔,或是一个社会改革者才能帮着改善这个世界,你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对你所碰到的那些人付出关爱之情。

这对你有什么好处?会带给你更大的快乐,更多的满足,以及你自己心中的得意。亚里士多德称这种态度为“有益于人的自私”。古波斯拜火教的始祖琐罗亚斯德说:“为别人做好事并非什么责任,而是一种快乐,因为这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乐趣。”富兰克林的说法更简单:“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就是对你自己好。”

纽约心理治疗中心的负责人亨利·林克说:“按我个人的意见说,现代心理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科学地证明了:必须要有自我牺牲或者自我约束,才能得到自我了解与快乐。”

多为别人着想,不仅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你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并得到更多的快乐。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我曾向耶鲁大学的威廉·李昂·菲尔浦教授请教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

“每当我到一家旅馆、理发店或是商店的时候,我都会对我所碰到的人说些让他们开心的话,即是把他们当做是一个人,而不是一部大机器里面的小零件。有时,我会恭维一个在店里招呼我的小姐,赞美她眼睛很漂亮,或者称她的头发很美。我会关切地问理发师,他整天这样站着是否觉得很累?会问他是怎么干上这一行的?干多久了?剃过多少头?我甚至会帮他把数字算出来。我发现,当你对别人感兴趣的时候,就能使他们非常高兴。我经常和那个帮我搬行李的‘红帽子’握手,这使他觉得很开心,整天都能精神百倍地工作。在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我走进纽海文铁路餐车吃午饭。餐车里挤满了饥饿的人,乱得像个疯人院,服务非常慢,等到那个侍者终于把菜单交给我时,我说:‘那些在后面厨房里热得要死的烧饭的人,今天一定苦极了。’那个侍者开始骂起来。他的声音充满了怨恨。开始,我还以为他是在生气。‘我的老天啊!’他大声地说,‘到这里来的人都埋怨东西不好吃,骂我们动作太慢,抱怨这里太热,价钱太高,我听他们这样的骂声都十九年了。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后面厨房里热得要死的厨子表示同情的人,我真想乞求上帝多让几个像您这样的客人到这里来。’”

“这个侍者之所以这样吃惊,是由于我把那些在后面干活儿的厨子当做了人看待,而不只是一个‘大铁路机构’里面的‘小螺丝’。通常人所要的,”菲尔浦教授继续说,“只是别人把他们当人看待。每次我在街上看到牵着一条漂亮狗的人时,我总是夸那条狗很漂亮,然后就继续向前走,再回过头去,通常都会看到那个人用手拍着那条狗表示喜欢。我的赞美使他更喜欢起那条狗来。”

“有次在英国,我碰见一个牧羊人,我非常诚心地赞美他那只又大又聪明的牧羊狗,请他告诉我是怎么训练那只狗的。当我走开后回头看时,那只狗前脚竖起,搭在牧羊人的肩上,而那个牧羊人正在拍着它。仅仅是对那个牧羊人和他的狗表示了一点兴趣,就能让他们那么快乐,同时,也使我感到很快乐。”

像这样一个会跟“红帽子”握手,会对很热的厨房里的厨子表示同情,还会告诉别人他的狗多么漂亮可爱的人,怎么会对人不好,会满怀忧虑而需要心理医生去治疗呢?当然不会的,是吗?是的,当然不会!中国有句老话说:“把玫瑰送给别人,你的手总沾点香。”

如果你是个男士,可以跳过这段不看,因为你不会喜欢的。这段是讲一个满怀忧虑、很不快乐的女孩怎样使好几个男人来向她求婚的事。这个故事中的那个女孩现在已经是一位祖母了。几年前,我在她的家里做客。当时我在她所住的那个小镇上演讲,第二天早上她又开车送我到五十里外的地方去搭车,以便转车到纽约中央车站去。一路上,我们谈起了怎么交朋友的事,她对我说:“卡耐基先生,我想告诉你一件从没和别人说过的事情,甚至连我的丈夫也不知道。”她告诉我,她出生在费城一个很穷困的家庭里。“我幼年和少年时的最大悲剧是,”她说,“我家里很贫穷。我不能像别的女孩子一样有那么多的娱乐,我衣服的质料从来不是最好的,我长得太快而衣服总是不能合身,也不是流行的款式。这让我一直觉得很丢脸,也很屈辱,夜里经常会哭着入睡。最后,在绝望中,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参加晚宴的时候,总请我的男伴告诉我他自己过去的经验以及他的一些看法,和他对未来的计划。我之所以这样问他,并非因为我对他的答案很感兴趣,而是免得让他注意到我那些难看的衣服。但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我听着这些年轻人跟我聊天,对他们有了较多的认识后,我真的开始对听他们说话感兴趣起来。有时,甚至我的兴趣会浓到使我忘记了自己的服饰问题。但最叫我吃惊的是,因为我很善于听别人谈话,而且能鼓励那些男孩谈他们自己的事,使他们感到非常开心,我也因此渐渐成了我们那一带最受欢迎的女孩子,最后还有三个男孩子来向我求婚。”

要是我们打算“为他人改善一切”,就像德莱塞所宣扬的那样,那我们就赶快去做,时间是不能浪费的。“这条路我只会经过一次,因此,我所能做到的好事、所能表现出来的任何仁慈,都从现在就开始做吧。让我既不拖延,也不忽视,因为我不会再走这条路了。”

所以,假如你想消除忧虑,培养平安与幸福的感觉,规则的第七条是:

“要对别人感兴趣而忘掉你自己,每天都做一件能使别人脸上浮现出快乐微笑的好事。” Y0Ly68m8ggs/AF2ZwmEdDf5Dw1e1cGFOLGKspxTRQFBV+GL6mH1t3/kCkjozcz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