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以人性本善论和人们恪守传统的精神需求为理论根基,继承发扬了周王道以民为本、礼乐教化、仁爱忠恕等思想。
儒家仁政以天下大同为最高境界,以小康为现世目标。但先秦儒家实现这些宏伟目标的途径,却是恢复周礼,恢复井田,兴灭国,继绝世——倒退回西周礼制社会。儒家以圣人周公的正统传人自居,其复古主张表面上是对周礼乐文明的全面继承,但这与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时势格格不入。
儒家素来以传播仁义大道为宗旨,耻于谈论利益,并将实用技艺贬斥为小技,与兵、农、工、医、纵横等经世致用之学关系疏远。这使得儒家仁政既缺乏抵御战争风险的能力,又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民生疑难。故而儒家被时代潮流逼上祭坛做牺牲。
儒家虽生不逢时,却因最重视经典和教育,仍发展成战国一大显学。据《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后世儒家虽获得了独尊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主要意识形态,但自身也在岁月侵蚀中僵化变形了。
儒家经典主要有《易》、《诗》、《书》、《礼》、《春秋》五经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等。代表人物:孔子、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