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六国谋秦

上将军庞涓的秘密使命

暮霭沉沉,大河上下一片苍茫。

在刀兵连绵的岁月,这正是晚号长鸣城堡关闭的时分。坐落在黄河北岸的魏国都城——安邑,却打开已经关闭的南门,又隆隆放下吊桥,放出了一队没有任何旗号的铁甲骑士和一辆青铜轺车。暮色苍茫中,这队人马越过山地,飞驰平原,在朦胧月色下从孟津渡口摆渡黄河,上得南岸,便乘着月色星光,向苍茫大平原上的著名都会——大梁城飞驰而来。

此刻的大梁城,正沉浸在浓浓的兴奋与狂欢之中。

大梁是魏国的第一大城,与大河北岸的都城安邑遥遥相望。虽说不是都城,大梁的城池规模与街市气势却比安邑大得多。论地利之便,大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四通八达,便成了中原地带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魏国当年之所以没有将大梁作为都城,仅仅是因为韩赵魏三家分晋时,魏氏势力范围内的南部平原尚是贫瘠荒芜的原野,大梁还只是一座小城池。而当时的安邑却是魏氏的势力中心,地处黄河汾水交汇处,农耕发达,城池坚固,自然便做了都城。不想自魏文侯起用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全力在黄河南岸发展农耕,大梁大大地得了一回天时地利与人和,竟是迅速富庶了起来。随着农耕兴旺,工匠商贾也纷至沓来,大梁在一百多年间蓬蓬勃勃地变成了水陆大都会,重筑大城池,工商云集,店铺林立,形成了天下第一大市——魏市。更兼列国名士纷纷前来定居开馆,文风昌盛,私学大起,隐隐然便成了中原地区的文明中心。

虽则如此,大梁人心里总觉得缺少点儿东西,尤其见了安邑人,总是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儿。安邑是王城,是国都,纵然不比大梁富庶文华,却自有一种王城国人的优越感,动辄便是“天下大势如何如何”的高谈阔论,或是“近日魏王赏赐上将军六进大宅”、“前几日丞相纳了一名美妾”等王侯将相的隐私逸闻。大梁人听得一边羡慕,一边泛酸。大梁人可以在任何外地人面前高谈大梁的享受讲究和精到至极的生意经,但就是在王城安邑人面前羞于开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财富与享受如果远离权力,人们只会说你是个富商而已。

说到底,大梁人缺的是一种贵气。富而不贵,心里总悻悻不是滋味。

然而,月余之前魏王特使带来的一道王书,却使大梁人看到了富贵双至在安邑人面前挺起腰杆的希望,全城沸腾了起来。

魏王特使的宣谕是:以魏国为盟主的六大国会盟,将在逢泽之畔举行,大梁城定为六国会盟的后援基地;大梁要迅速在逢泽大湖边修筑起六国兵营和六国行辕,在这里囤积大梁佳酿,云集大梁美女。如果仅仅是这样,自然还不会使见多识广的大梁人激动起来。要紧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安邑商人酸酸地传过来一则王宫秘闻:魏王喜欢大梁,所以在逢泽会盟,是有意将国都迁往大梁城!

旬日之间,秘闻不胫而走,人人都在兴奋地议论。随着安邑商人不断地向大梁转移财产和各国商贾的探询证实,大梁城的兴奋激动终于蔓延成了狂欢。谁也不知道何时何人开的头,原本中夜收市的夜市变成了彻夜大市。各色酒肆饭铺灯笼高挑,幌旗招摇,高谈阔论与喝彩之声溢满街市。原本是盛典大节才举行的社舞也涌上了长街。那由四十多个壮汉抬在特大木车上的社神雕像缓缓行进,和善地看着在他脚下狂欢劲舞的彩衣男女,总角小儿也一群群拥上街头又唱又跳。外商们则站在街边檐下兴奋地指点议论,或面带微笑地听身边老人感慨地评价大梁的民俗和社舞的优劣。起先,最令外商们心跳的是,大梁的所有物价都大跌五六成,有的甚或跌了八成。每家铺面前都高高挂起大幅红布,大书一个“欢”字,下面便是“跌八”或“跌五”“跌六”。外国外地商人们心惊肉跳,但又不能开罪于天下第一水陆大市的父老,只好随行就市地跌四跌三。然则,更令外商们惊讶的是,大梁人根本不屑于趁此喜庆之日抢占小利,他们彬彬有礼地走进大店小店,只买些喜庆之物或酒食甜饼之类。就是这些,也是尽量在大梁人开的店里买,极少光顾外国商人们和外地商人们的店面。一时间,外国外地商人们钦慕不止,相顾惊叹“文哉大梁”!惊喜之余,不知哪国大商带头,外商们竟是大跌九成以谢大梁父老。一家齐国大商,竟然将喜庆之物与酒食甜饼摆在店门口馈赠市人,一天却没送出几件去。外商们既惭愧又高兴,便将店面生意交给账房先生们看管,纷纷走上街头与大梁人同欢。

战国前期列国形势

在大梁的狂欢喜庆中,唯独一个地方冷清如常,这就是上将军庞涓的行辕。

庞涓和他的马队于四更时分到达大梁城外。城中的狂欢喜庆,使庞涓感到意外和惊讶。六国会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需要尽量地秘密进行。如今被大梁张扬铺排得惊天动地,有何秘密可言?一时间,他感到大梁人很是浅薄,令人厌恶,断然拒绝了大梁守请他从正门入城接受万民拜迎的恳切请求,命令打开城外秘密通道,隐蔽进入城内事先准备好的上将军行辕。

进入行辕的第一件事,庞涓便派人打探城中各种传言。他要知道,六国会盟的秘密究竟泄露出去多少?及至各路密探在一个时辰后报齐,都说大梁人庆贺的是迁都消息,几乎没有人议论六国会盟,他才长长松了一口气,仔细一想,却又感到疑惑不解。迁都大梁是何等重大的国事,他身为上将军,何以竟然一无所知?谁提出的立即迁都?魏王何时赞同的?为何不预告于他?一时理不出头绪,他也不再纠缠。他相信如此重大的国事总是绕不过他这个手握重兵的上将军,迟早一切都会明白,瞒他的人也会付出代价的,目下最要紧的是准备六国会盟。

五鼓时分,庞涓已经在大铜镜前梳洗完毕,一身细软干爽的贴身白绢衣裤使他觉得分外舒适。喝下一陶碗肉羹,他轻轻地咳嗽一声,贴身侍卫便捧进了上将军的全副装束。那是一身用上好精铁特殊打制的甲胄,薄软贴身而又极为坚挺,甲叶摩擦时便发出清亮的振音。还有一顶青铜打制的上将头盔,一尺长的盔矛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径直五寸的两只护耳弧度精美,耳刺光滑异常。再就是一件等身制作的丝质大红披风,一经上身,光洁垂平,脖颈下的披风扣便大放光华。穿戴完毕,铜镜中立即出现了一个威严华丽且极有气度的上将军。庞涓稍事打量了一下自己,抚摸了一下披风扣上的两颗大珠,却微微皱起了眉头。作为战阵大将,他很不喜欢这种浮华招摇的东西。但这是他被拜为上将军时魏王亲自赏赐的,两颗当作披风扣的海珍珠是魏惠王的心爱宝物,这身甲胄则是魏王派专使在大梁著名的作坊定制的。这一身装束可真正是价值连城。除了魏国,大约哪个诸侯国的上将军都不会拥有这样豪华名贵的衣甲。对于魏王的特意赏赐,如果在六国会盟这样的重大场合不装束起来,魏王肯定会不高兴的。当今的魏国大臣中,只有丞相公叔痤和他这个上将军得到了这一特殊赏赐,酷爱珠宝名器且又特别讲究衣着威仪的魏王能不在意么?

装束停当,庞涓摘下剑架上的金鞘长剑,低声威严地命令:“护卫十名,随我从小街出南门。三千铁骑走大街,午时赶到逢泽。”

“遵命!”侍立在大帐外的军务司马答应一声,疾步走出。

庞涓走出大帐时,他的三马轺车已经轻快地驶到帐口。十名铁甲骑士也已经整装上马立于车后。庞涓走到车前,右手一搭车轼,利落地跃上轺车,挺立于六尺青铜车盖下,剑鞘轻轻一点,轺车便辚辚驶出行辕。

因为大梁的喜庆和六国会盟关联不大,庞涓对大梁人的厌恶也消退了许多。他决定不再从秘道出城,而是直出南门,顺便看看大梁人的狂欢情景。他相信从小街走,又是黎明时分,耽搁不会太大。按照大梁人惯于夜生活的风习,清晨时分正是安睡之时,街上行人最为稀少。但庞涓没有想到,今天这条无名小街竟然也是火把成片,人头攒动,社舞鼓乐热闹非凡。庞涓在高高轺车上眼见人头火把望不到尽头,微微皱眉,沉声命令:“改道。”

但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喊:“上将军……上将军到了!”

“上将军是国家干城!给上将军让道!”一个白发老人在社舞队列中高声大喊,连连挥动手中的红色小旗。街心参与社舞的男女老少和蔓延到街边的看社舞人众,呼啦啦向两边闪开,“魏王万岁!上将军万岁!”之声喊成一片。

亲见大梁民众如此敬重自己,庞涓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热流。虽然他没有提出立即迁都,但他却是魏国上层主张迁都大梁最坚定的一个,精明灵通的大梁人岂能不知?然则大梁人绝不会公开喊上将军为“恩公”,而只喊上将军为“干城”。就是连续不断的狂欢,大梁人也只是高呼:“魏王万岁!”“魏国大业,大梁当先!”没有一个人喊出埋藏于内心的真正冲动——大梁即将成为王城!庞涓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但却对大梁人的狡黠老到总有一丝不安与不快。数十万市井之民如此默契地借机宣情,如此忍耐地在狂欢中深藏不露,这在目下战国大都会中决然没有第二个大城庶民可以做到,包括齐国临淄和魏国安邑。面对这样的民众国人,庞涓总有不踏实的感觉。他本来想对敬重他的大梁父老们说上几句热情的敬谢话,但这种不踏实的感觉却使他紧紧地抿起厚阔的嘴唇,脸上一片庄重。他在轺车上拱着双手不断向两边民众作礼,在欢呼声中辚辚驶出了大梁南门。

清晨卯时,庞涓到达逢泽。

他的轺车直驶魏国营区的上将军幕府,匆匆吃下一鼎逢泽黄羊肉,便到会盟行辕区做最后一遍视察。明日六国的国君便将陆续到达,一切差错都要消灭在今天。本来,这会盟营区是由掌管地方民治土地的都司徒府督察,由大梁守具体实施建造的。大梁对这件事的兴奋与重视,应该是没有差错。但庞涓还是不放心。庞涓太清楚这次会盟成功对于他这个发端者的重要性了。说起来,六国会盟是他向魏惠王提出的,总体方略也是由他秘密制定的,就连会盟的地点时日也都是他提出的。魏王对他提出的具体谋划几乎是全盘接受。如果成功实行,庞涓就将是魏国霸业的奠定者。从近处说,他至少将成为魏国的丞相兼上将军,名副其实的出将入相,一改与公叔痤将相分权的局面;从远处说,他将远远超过名将吴起在魏国建立的勋业,若魏国统一了天下,那他毫无疑问将名垂千古。庞涓想得很深很远也很细,他绝不允许六国会盟出一丝一毫的差错。正因为如此,他禀明魏王,自领三千铁骑星夜奔赴大梁做最后的督察。

一整天巡查的结果,虽然查出了几处小纰漏,但总算没有大的差错,庞涓还算满意。他以上将军名义,赏赐给大梁守三名技击武士做护卫。大梁守诚惶诚恐地接受了,立即向上将军献上十名大梁美女和十桶大梁美酒。庞涓坚决回绝,并严厉斥责了大梁守私自动用会盟舞女和会盟王酒。大梁守慌得打躬不迭,连连辩解说舞女和美酒绝非官品,只是受大梁父老的重托而表示的一番敬谢。

“既非官品,即刻返还大梁父老。下去。”庞涓的声音没有透出一点表情。

“是是是……”大梁守一看庞涓冷若冰霜,忙不迭擦着汗退出幕府。

庞涓没有因为这件小事影响谋划。用罢晚餐,他将上将军府掌管文书的三名大主书与掌管杂务的八名少庶子全部召来,秘密布置他们以会盟执事的身份分别加入到五国君主的侍从行列,探听五国君主的动态。庞涓特别严厉地叮嘱,任何重大消息只能向他单独禀报,否则杀无赦!分派完毕,大主书立即发下执事吉服和出入令牌,各人便出帐准备去了。

庞涓松了一口气,信步踱出帐外。已经是月上中天了,虽是初夏,逢泽水面吹来的风还是略带寒意。庞涓望着一天星斗与逢泽岸边的连绵灯火,油然生出一腔感慨。他已经出山三年了,虽然打了几场还不算小的胜仗,但在刀兵频仍的战国还远远达不到名动天下的地步。必须有一举牵动天下格局的功业,才算真正达到了名士的最高境界。譬如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一举使魏国成为超强大国而举世闻名。譬如吴起,除了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还是执政变法的名臣。只有这样的名士,才是庞涓的人生目标。他常常觉得自己的才能与吴起相似,既是兵家名士,又是治国大才,该当是出将入相天下敬畏的摄政权臣。也许,正因为对自己如此评价,正因为有如此远大的目标,庞涓的目光从来都没有仅仅局限于兵事,从来都没有满足于做个能打胜仗的带兵将领。他对治国权力,对涉及天下格局的邦交大事更为关注。一个既能够统帅三军驰骋疆场,又能够谋划长策捭阖于天下诸侯之间者,方得为真名士也。这一切,都将因为六国会盟的实现而使庞涓迈出第一步,尽管很艰难,但庞涓是满怀信心的,他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改变老师对他当初的评价。

五国君主同一天到达逢泽

逢泽的清晨分外壮美。浩淼的水面在火红的天幕下金波粼粼。一轮红日涌出水天相接处,山水风物顿成朦朦红色剪影,苍茫苇草翻滚着金红的长波。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行营,环绕水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悠扬沉重的号角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岸边官道上,一骑红色快马飞驰而来,在苇草长波中恍如一叶飞舟。

庞涓刚坐在长案前准备开鼎用餐,就听见大帐外骏马嘶鸣。他微微一怔间,帐口护卫已经高声宣呼:“安邑信使到——”

未及庞涓站起,信使已经匆匆进帐,从背上抽出一个铜管双手捧起禀报:“魏王急命,交上将军开启。”庞涓拱手接过铜管,拧开顶端铜帽,抽出一卷羊皮打开,两行大字赫然入目:“庞涓我卿,公叔丞相有疾难行,今着庞涓我卿为特命王使,以代本王迎接五国君主,预商会盟事项。八年四月初六日。”庞涓心中涌起一阵冲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道:“请告我王,庞涓当鼎力维持,不负我王。”说着拿起公案上的一支六寸长的青铜令箭,交给信使作为回执。信使拱手道:“回执如信,本使告辞。”大步出帐,上马疾驰而去。

庞涓握着羊皮高声命令:“悬挂特使纛旗。备车出巡!”

半个时辰后,庞涓幕府外两面大纛旗迎风舒卷。一面大书“六国会盟特使庞”,一面大书“魏国上将军庞”。百名铁甲骑士护卫着一辆青铜轺车辚辚驶出帐外,轺车前三名骑士护卫着一面“六国会盟特使庞”的红色大旗,组成了迎接会盟国君的特使仪仗。中军司马一声高报,庞涓身着华贵的上将军甲胄,外罩光芒四射的大红披风,大步走出军帐。身后是一名红色长衫的主书,手捧一柄金鞘长剑,当先跃上轺车辕木,肃然站立。庞涓扶轼登车,低声命令:“出巡。”大旗当先,轺车发动,仪仗队从容向会盟营区出发。

庞涓遥望行辕相连的广阔营区,一种豪情油然而生。上天对他真是庇护极了,恰恰在他最需要公叔痤消失的时候,公叔痤就突发恶疾,若非天意,真是没有解释。六国会盟原是庞涓一手策划的,可就是因为公叔痤是老丞相总摄国事,硬是挤进来做了魏惠王的会盟特使,代表魏王迎接五国君主并事先磋商六国盟约。庞涓内心对此是一百个不服气一百个不放心。六国会盟本来就是针对公叔痤提出的魏秦罢兵谋划的,如何能让这个老迈无能的权臣搅进来?少梁大战,公叔痤本来是被秦军俘获的,然却鬼使神差地与秦国达成了罢兵和约。庞涓坚决反对,力主对秦国继续用兵,一战根除这个心腹大患。但是魏惠王却认为公叔痤与秦国议定的罢兵和约对魏国大大有利,不用打仗便重新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五百里,何乐而不为?公叔痤也算将功补过了。庞涓自然拗不过国王丞相的一致主张,便谋划出六国会盟这着妙棋,要借六国之手灭掉秦国。魏惠王对庞涓的谋划也是大加赞赏,魏国既未负约,又得到了更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然则如此一来,公叔痤大大地不高兴了,竟直谏魏王,斥责庞涓是使魏国失信于天下。魏惠王哈哈大笑一番,没有理睬公叔痤的劝谏。老公叔无奈,便硬要挤进来参与六国会盟。庞涓极力否定,魏惠王却笑着答应了。气得庞涓直骂老贼可恶,埋怨魏王懵懂。公叔痤有何才能?论将兵打仗,一败于石门,再败于少梁,却老着脸皮把着相位不松手。若非庞涓收拾局面,一败楚,再败齐,三败赵韩联军,魏国只恐怕丢尽脸面了。论治国,公叔痤恪守李悝吴起的法令,三十年不做任何变通,眼见魏国府库渐空,也是束手无策。这样的昏聩老人做了一回俘虏,竟然还高居他庞涓之上,做总摄国事的丞相,魏国能重振霸业统一天下么?但这种官场上的不公平,庞涓是不能公开理论的。虽然庞涓是立足实力竞争的名士,也必须忍耐,必须等待时机。目下,正当六国会盟扭转战国格局之际,老迈无能偏又喜欢搅和的公叔痤竟然突发暴疾,岂非上苍有眼,给予他庞涓一个大大的机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庞涓真要相信这句老话了。

既然做了名正言顺的会盟特使,庞涓就要将会盟礼仪搞得非同凡响。本来他向魏王提出了一整套接待方略和会盟规格,偏偏公叔痤不以为然,说是不能教五国感到魏国有霸气。此等迂腐之见根本不解六国会盟的真正意图,魏王不置可否,庞涓也不好执意反对。今日绊脚石自动让道,庞涓的勃勃雄心陡然重新振作,决心将会盟形式恢复到以魏国为主轴的格局上来。他知道,魏王其实是很赞成他的,作为一个国王,谁不想称霸天下主宰别人命运?只不过魏王不像他的父亲魏武侯和祖父魏文侯那样的铁腕君主,往往在遇到此亦可彼亦可的选择时就会失去主见,听任办事臣下的左右。公叔痤病了,他庞涓的主张没有人反对了,魏王更不会拒绝做天下霸主,还有何理由不放开手脚?

庞涓的第一个动作,是将六国行辕的位置重新排列。公叔痤原来安排的是六国行辕排成环状,不分尊卑主次。庞涓下令将六国行辕的位置变成方形,魏国坐北面南独居盟主尊位,东侧为齐赵两国,西侧为燕韩两国,楚国是仅次于魏国的强国,行辕在南面和魏国遥遥相对。第二个动作是按照这一格局,改变会盟大帐内的王座位置,同样将环形座次变成了方形座次。为了快速有效,这两项急务庞涓都没有让大梁守率领民夫完成,而是由他训练有素的一千精兵去做。日上三竿时,大格局的改变便已经全部就绪。

庞涓的第三步,是派出了他的两千铁甲骑士,在行辕区外的大道上排列成一里长的甲士甬道。两骑一组,一面红色大旗,一柄青铜大斧。行辕区外红旗招展,斧钺生光,声威比原来壮盛了许多。

就在庞涓的轺车做最后的巡查时,一骑探马飞进大营禀报:韩国君主韩昭侯带领一千卫队并随从大臣,已经进入行辕区大道。

庞涓从容命令:“韩侯车驾进入行辕外一箭之地,鼓号齐鸣。出迎。”

当庞涓的特使仪仗驶出行辕外甬道时,遥遥望见大道上一面绿色大旗迎风招展,悠悠而来,显然便是韩昭侯的会盟车队。车队驶入一箭之地的石刻标志时,甲士甬道外鼓声大作,两排长号仰天而起,呜呜齐鸣。庞涓在轺车上肃然拱手,高声报号:“六国会盟特使庞涓,恭迎韩侯车驾——”

迎面而来的王车上,肃然端坐着一位三十余岁的国君。他就是韩国第六代君主,史称韩昭侯。这位君侯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节用之君,惕厉自省,处处简朴,全然不怕列国哂笑。目下他乘坐的王车,是一辆铁皮包裹的木车,车轮哐啷嘎吱乱响,车厢中的伞盖也是木制的,稍有颠簸便摇摇晃晃。驾车的只有两匹灰斑马,且显然不是名马良驹。韩昭侯本人身穿一领极为普通的绿色布袍,头戴一顶高高的竹冠,长须飘拂,神色散淡,似凝重又似愁苦。若是平白在道边相遇,别说庞涓,任谁也只将他认做一个寻常的游学士子。

庞涓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但又立即变为肃然庄重。他可以哂笑韩昭侯的寒酸,甚至认为这是矫情做作,但他绝不能轻视和魏国同出一源的韩国,绝不能哂笑拥有天下最大铁山和最好铁坊的“劲韩”。庞涓轻轻咳嗽一声,轺车缓缓迎了上去。

韩昭侯早已经听见了迎风传来的庞涓声音,只是没有作答。他看着这位邻邦上将军总觉得别扭,打了几场胜仗便不可一世,浑身珠光宝气的大不是正道滋味儿。然而,他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两车迎面时,韩昭侯拱手淡然道:“上将军荣任会盟特使,可喜可贺。”

“公叔丞相有疾在身,魏王命庞涓代行特使,敢请君侯见谅。”庞涓知道公叔痤和韩赵两国的渊源极深,所以谦恭地自贬为“代行特使”,以示对韩昭侯与公叔痤交谊的敬重。

“敢问上将军,本侯是第几家到达?”韩昭侯岔开话题,淡淡微笑。

庞涓拱手笑答:“君侯先声夺人,第一家。君侯请。”

韩昭侯又微微一皱眉头,脸上淡淡漠漠:“韩魏近邻,自然早到。请。”

“君侯先请。”庞涓一挥手,身后一名导引骑将走马而出,高举一面绣有“韩”字的绿色大旗到韩昭侯车前高声报:“末将导引君侯车驾——”拨转马头,走马行入甲士甬道。

韩昭侯闭目养神,既不看落后半车的庞涓,也不看红旗林立斧钺生辉的铁甲骑士。庞涓却是始终微笑地看着韩昭侯,默默护送,绝不主动找话,心中却在暗笑这位君侯的迂腐——明是心虚偏又自做轻蔑状。

穿过甲士甬道,进入行辕大门后走马急行里许,来到烟波浩淼的逢泽北岸。一片绿色军帐围成一个巨大的环形,环形军帐内又是兵车围成的一个环形,一座绿色铜顶大帐被兵车围在中央,辕门口一杆“韩”字大纛旗迎风舒卷。庞涓拱手道:“君侯请看,这便是贵国行辕。行辕外军帐可驻扎君侯带来的一千军士。”

“尚好尚好。上将军请忙公务。本侯奔波困倦,欲休憩片刻也。”

庞涓本以为韩昭侯至少要邀他进帐稍事寒暄,他也很想借此机会和各国君主先行磋商试探一番,给魏王打好基石。没想到韩昭侯竟丝毫不做姿态,公然拒绝了他。刹那之间,庞涓感到了这位寒酸君主颇难对付。正在此时,一骑探马飞来,高报燕公驾到。庞涓就势拱手笑道:“君侯车马劳顿,理当休憩,庞涓告退。”

逢泽大道上重新卷起烟尘,隐约可见红蓝两色的大旗翻卷飞来。庞涓思忖,燕国究竟是老牌诸侯,国弱势不弱,看这车速,显然是燕文公率领燕山精锐亲赴会盟。时人眼里的七大国——魏、楚、齐、赵、燕、韩、秦,其中唯有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号老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脉延续六百余年竟未失政。另外六国,楚国是蛮夷部族自立为诸侯国,西周第三代天子周康王才予以正式册封,迄今五百年历史。秦国是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册封的诸侯,迄今三百多年。现下的齐国也不是周武王分封的老齐国,那个齐国的君主是姜姓,第一任国君是赫赫有名的姜尚,世人称为“姜齐”。目下这个齐国,是老齐国的田姓大臣田乞在势力坐大时杀掉了姜姓国君,田乞自立为国君,至今已经传了六代,世人称为“田齐”,时下也就一百多年。魏赵韩三国,原是老牌诸侯晋国的三家大臣,势力坐大后,三家共同瓜分了晋国。周威烈王于魏文侯四十三年不得不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国,迄今不过四十余年。这就是说,七大国中,有四个是新世族夺权建立的——齐魏赵韩;一个是山高水远先自立而后被王室认可的——楚;只有燕秦两国是正式册封立国而一脉相延的诸侯国。燕国是西周的开国诸侯,秦国是东周的开国诸侯,燕国比秦国恰恰老了整整一个时代。

正因为如此,燕国是七大国中最为孤傲的一家,而眼下这位燕公又是燕国历代国君中最为桀骜不驯的一个。

对这种老牌诸侯,庞涓丝毫没有敬畏之心,倒是觉得十分的可笑。一方诸侯六百余年,静悄悄无所作为,竟然还心安理得趾高气扬地苟活于天地之间,真真的无可救药。你看这位燕公,铜车驷马,金顶车盖,黑玉天平冠,手执金鞘剑,长须飘拂宛若天神般站在车中,哪有一丝一毫的羞愧之情?

鼓声大作长号齐鸣时,庞涓已经从遐想中恢复常态,不卑不亢地在轺车上遥遥拱手报名,原地迎候这唯一具有西周王族血统的老牌贵族君主。

燕文公早已经看见行辕区外的甲士仪仗和庞涓的车骑,对如此隆重的迎候颇为满意。尊重周公礼制的姬氏王族,凡事都很讲究,越是细节就越是讲究。渐行之间,他已经发现了迎候仪仗不合礼制的十多处纰漏,最显眼的是没有郊迎的乐队而只有长号大鼓。庞涓作为盟主特使,理当出车迎接,而却只在原地迎候。魏国号称天下第一强,如何如此亵渎礼乐有失大雅?然则又能如何?燕文公长叹一声,就像多年来蔑视一切礼崩乐坏和僭越行为一样,又一次蔑视了魏国的无知和愚昧。

“魏国上将军、六国会盟特使庞涓,恭迎燕公车驾。”庞涓毕恭毕敬。

燕文公矜持地拖长声调:“上将军,魏王安在?”

“回燕公,盟主魏王明日驾到,今日本使代我王行迎候大礼。”

“盟主?尚未会盟公推,何来盟主?”燕文公冷冷一笑。

“回燕公,本次会盟事关重大,各国均已先行回书,拥戴我王为盟主。燕公何其健忘也?”该挑明处庞涓也不会虚与周旋的。

“既为会盟大典,何以如此不通礼法?燕国不是韩赵,本公解盟。”手中长剑一挥,“回燕!”

庞涓并没有情急之色,拱手高声道:“燕公六百年贵胄之身,竟以些须礼法琐事置大计于不顾,气量何其狭小也?魏王迟到,非为不敬重燕公,乃是为燕国谋划一份重礼也。”

“上将军所言何意?”燕文公弯回轺车,口气显然温和。

庞涓微微一笑:“中山国可是一,块肉也。”

“中山侯去了魏国?”

庞涓点点头:“此刻,魏王只怕正为中山侯洗尘接风。”

燕文公默然有顷,爽朗大笑:“好!本公且看看魏王才具。”

正在此时,逢泽大道上烟尘大起马蹄如雷。探马飞报:赵国君主赵侯率领两千精兵赴盟。庞涓笑道:“敢请燕公一同迎接赵侯如何?”

“有上将军迎接赵种足矣。本公不劳上将军相陪。”燕文公望着遥遥而来的“赵”字大旗,轻蔑地冷笑。

庞涓高声命令:“导引官,领燕公入行辕歇息。”

红衣骏马的导引官高擎红蓝两色的“燕”字大旗,在燕文公车驾前走马前行,燕文公车队辚辚进入了行辕区。

庞涓自然清楚,燕赵两国为争夺河东太行山地区的中山国,已是势如水火,若非魏国从中斡旋,两国早就该兵戎相见了。在燕赵之间,庞涓是喜欢赵国的。倒不是因为赵国与魏国同属“三晋”,庞涓本来就不是魏国人,没有老魏人的这种俗念。庞涓看中的是立国不到五十年的赵国的英锐之风,蔑视的是六百年燕国的老朽之气。论实力,赵国吞灭中山国并打败燕国是完全可能的。但魏国却不能支持赵国,因为那样一来,赵国就会成为堪与魏国匹敌的一流强国。为了使其他六大国的实力维持现状并始终和魏国强大的实力保持较大差距,庞涓向魏王提出了“扶燕抑赵”的策略,将魏国斡旋燕赵之争的基点定在防止赵国强大上。虽然这与庞涓的认知倾向相违背,但这是庞涓身为魏国上将军所必须具有的忠诚谋国的精神。否则,他庞涓何以堪称赫赫鬼谷子先生的第一高徒?

“上将军,别来无恙?”赵成侯豪放地大笑着,手中带鞘长剑直指庞涓。

庞涓恍然醒过神来,大笑着跳下轺车,深深一躬:“赵侯大驾莅临,庞涓思慕走神,惭愧之极,敬请见谅。”

“思慕?啊哈哈哈哈哈哈……”赵种长剑拄车,一双眼睛电一般向庞涓射来,“又给我赵种设套子了,啊?”

“再大的套子,也套不住赵国的二十万铁甲骑士。”庞涓微微一笑。

“说得好!赵种相信实力,素来不怕套子。知赵种者,上将军也!”

“我却要说,知庞涓者,赵侯也。”

“啊哈哈哈哈哈……”

庞涓也大笑一阵,一跃跳上轺车,“赵侯先行,庞涓陪送行辕。”

赵成侯一捋连鬓大胡须,转头向后一努嘴笑道:“还有比赵种厉害者在后,上将军等着迎接人家好,你我就免了虚套,我自走了。”

庞涓慨然拱手:“若蒙赵侯不弃,庞涓来生做赵国将军。”

赵种诡秘地一笑:“来生?赵国只缺耕夫,不要将军了。走!”一跺脚,车马大队隆隆驶进了行辕。陡然,庞涓清晰地嗅到了深藏于赵种心中的那个远大目标——统一天下,放马南山!瞬息之间,庞涓一阵冲动,竟觉得自己错投了魏国。悠悠思忖,又不觉失笑,赵国连身边的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拿不下,统一天下岂非痴人说梦?豪气是一回事,实力又是一回事,自己一以贯之的认定怎么会被赵种的豪气冲得走了形?

“禀报特使大人,齐王车驾已入三箭之地。”主书高声报告。

庞涓精神一振,他已经看见迎面而来的紫色大旗上的“齐”字了,立即高声命令:“一箭之地,迎接齐王。”话方落点,训练有素的驭手丝缰一抖,三匹火红色良马已碎步走蹄轻快驰出。

第四位到达的是齐王,叫田因齐,史称齐威王,是田氏齐国的第六代君主。他年龄不到三十岁,即位刚刚两年,却已经是令天下刮目相看的英主。在两年的时间里,田因齐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招贤用能、兴办学宫,齐国一片生机勃勃;又南却强楚,西退燕赵,宣布称王,使齐国陡然间声威大振。庞涓对齐国的事态非常关注也非常了解,很是佩服这个年轻君主的霹雳手段,惊叹为天赋奇才。在七大国中,楚国春秋初期就已经自行称王,魏国是八年前称王,而齐国则是这位年轻君主即位一年宣布称王的。这样,天下就有了四个王国:名存实亡的中央之王——周,以及三个诸侯王国——楚、魏、齐。齐威王敢于大胆称王,无疑向天下宣示了齐国敢于抗衡天下的信心和决心。庞涓作为即将统一天下的魏国上将军,其实内心最没底的就是这个齐国。齐国地处大海之滨,土地肥沃,民风强悍,非但涌现了孙武这样的兵学世家,且近年来又文风大盛、工商业昌隆,临淄已经成为仅次于大梁的商业大都会,号称“齐市”。目下,又出了这样一个大有作为的国王,要吞灭齐国真是心中没底。但归根结底,庞涓也并不看好齐国。齐国田氏的立国根基远远没有魏国牢靠。魏氏历经百余年流血争夺,才和韩赵两族共同瓜分了晋国,其后又变法改制,军民一统,如臂使指。齐国则不然,田氏主要靠小步新政和上层篡夺杀戮之方式夺得姜齐政权,旧贵族盘根错节势力极大,田氏在齐国执政后又没有彻底变法改制,世族封地的势力依然很大,根基自然不坚实可靠。对于这样一个大国,庞涓提出的策略是“重和轻战,静观待变”,期待齐国出现战国屡见不鲜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大起大落,其时一鼓击之,天下可定。

远远而来的齐王却没有庞涓这样的复杂思绪,他瞭望行辕气势格局,只是在想,齐国如何能搜寻到一个像庞涓这样的大才?齐国不乏战阵名将,但像庞涓这样统筹全局出将入相的扛鼎人物还真是没有。这位年轻国王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他全然没有寻常少壮派常有的浅薄狭隘,却是酷爱人才,大有容人之量。此刻,他望着轺车上华贵威武的魏国上将军,不禁感慨赞叹:“国有良将如庞涓者,安得不兴?”

庞涓却早已经遥遥拱手报号,且利落下车,迎上前来躬身作礼道:“齐王驾到,庞涓有失远迎,多请恕罪。”

齐威王也几乎是同时跳下王车,爽朗大笑:“上将军当世英杰,何以如此官话客套,将我田因齐做俗人待也?”

“庞涓敬重齐王奋发有为,何敢造次?”庞涓谦恭笑答。

“上将军,”齐威王握住庞涓的手微笑道,“田因齐请你到齐国一游,对齐国将军们教诲一番,如何?”

“齐王言重了。”庞涓笑道,“庞涓焉敢妄为人师?若能有幸到齐国,定当聆听齐王治国高论。”

“上将军,别说谁听谁,你若到齐国,就做我齐国三个月丞相,田因齐封你天客侯,三个县做封地,如何?”齐威王满脸笑意中透着真诚。

“天客侯?齐王好才具!也许魏王有一天会派庞涓做国使赴齐,庞涓定当领教天客侯滋味儿了。”

“好!一言为定,上将军静候佳音。”齐威王用力握了握庞涓的手。

“齐王请登车,庞涓陪送行辕歇息。”庞涓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齐威王转身上车,向庞涓拱手笑道:“不劳上将军,田因齐还想借此机会游览一番逢泽呢。导引官,起行。”

庞涓只有拱手相送,对这种天马行空的非凡君主,过分拘泥只会自讨无趣,莫若随其自便来得稳妥。那么,就只有楚王没到了。庞涓看看天色,已经是午时已过,未时有半,按照各路探马所报行程,五国君主在午时前均可到达逢泽行辕,为何楚王车驾如此迟缓?庞涓是大将之才,这次盟会的行止调度全是以兵法谋划的,一切都安排得紧凑有序,绝不会误算或漏掉任何一位君主的行程。庞涓望望动静全无的逢泽大道,略一思忖,已经料到变故原因,暗暗哂笑,高声命令道:“仪仗鼓乐收回,全军开饭,酉时出营列队!”

主书轻声道:“上将军,万一楚王酉时前来到,该当如何?”

庞涓冷冷一笑:“不知楚人,不用多言。”

回到行辕,庞涓照旧是一鼎逢泽黄羊肉,不要汤饼,也不要其他菜,更不要酒。在大山中修习十几年,常跟老师风餐露宿,庞涓对简朴粗犷的生活已经形成习惯。用冗长的时间去消磨繁琐的酒菜,他很是不以为然,觉得那简直是浪费大好光阴。对于庞涓,每顿饭只要有一鼎肉或一盆汤饼就很满意了。行军打仗,则只要有干肉干饼水袋三样就行,从来不在中军大帐开小灶。出山到魏国做官以来,庞涓最感头痛的就是频繁的官宴和奢靡的应酬。但凡大小宴饮,庞涓都是简单吃饱,然后静观形形色色人等的诳语醉态。久而久之,他这种习惯也为魏国上层和军中将士所熟悉。贵胄们似乎对他有些微妙的冷落隔膜,军中将士对他却是衷心拥戴百般景仰,对他严格的军令与严酷的训练方式自然也乐于服从。庞涓根本不在乎那些纨绔膏粱者如何蔑视他,也不在意将士们对他简朴起居的赞颂,他深深懂得,在连绵刀兵你死我活的战国之世,立足的根本点是功业,是胜利。作为三军统帅的上将军,若果丧师失地,将士们的拥戴赞颂会在一夜之间变为咒骂或叛乱。若果能破国拔城,那些纨绔膏粱们也会在一夜之间跪拜在他的脚下。成者王侯败者贼,在刀兵铁血的年月,这是一条永远的铁则。

匆匆用完黄羊肉,再用盐水漱漱口,庞涓立即走进内帐。和寻常统帅不同的是,庞涓的中军幕府,前帐小而后帐大。前帐聚将厅只有一丈左右,简单得只有安置虎符、令箭、王剑的一张大案,再就是将领议事坐的十三个青石礅。后帐却足足有三丈见方,除了一张仅可容身的军榻,整齐堆积的竹简占去了后帐的四分之三空间。除此之外,就是一幅丈余见方的巨大的列国地图。这幅图不是绘制在羊皮上,而是刻制在十块木板上用卯榫拼成,行军时拆开装成木箱,扎营时拼起展开。这幅木图,是庞涓从师修习游历天下的心血结晶,其准确度曾得到老师鬼谷子的极高评价。这幅木图安置在后帐且蒙着一层白布,可知庞涓是将它作为军事秘密对待的。平日里后帐也是不允许任何人踏进来的,除了庞涓的贴身侍卫。

此刻,庞涓拉开白布,就势坐在身后的书案前打量着图上的七大国,眼光扫过,盯住了大河西部的秦国凝神沉思。论本土,秦国北部和燕、赵、中山三国接壤,东南部与魏国接壤,南部与韩国接壤,西南部和楚国接壤,除了齐国远在海边与秦国不搭界外,五大国均与秦国有领土利害关联。而秦国西部,是深远难测的高山草原与大漠,没有任何可作为后援的盟友力量。七大国之中,秦国地处西陲,接壤的邻国却最多,目下又最弱最小……

“报!”帐外遥遥传来探马临帐时的尖锐喊声。

庞涓走到前帐,斥候已经掀帐而入,躬身高报:“启禀上将军,楚王早已进入逢泽,在三十里外行猎饮酒,不入官道,不知何故?”

“一个半时辰后,楚王必到。”庞涓吩咐,“探马远走,不要再管楚王。”

“遵命!”斥候高声领命,昂然疾出。

对楚王的狡黠,庞涓是太清楚了。后来的中原士人讥讽楚人是沐猴而冠,虽是刻薄,倒也确实神妙。猴子精明,然终不成人器。说到底,这是讥笑楚国人精于算计而缺乏大器局。就说目下这楚宣王芈良夫,明明是按行程于清晨时分到达逢泽的,可就是不入行辕区,全部的心思就是为了最后到达以显示尊贵。为此在三十里外停留行猎,煞费苦心地派出斥候打探,非要等到韩赵齐燕各国之后再进入,也许还等待着庞涓到三十里外去隆重迎接。庞涓对这种乖张的精细算计,历来嗤之以鼻。一个国家,不在根本实力上下工夫,专在这些琐细礼节上较真儿,能有何出息?楚国自春秋末期吞并吴国之后,地阔五千里,民众近千万,江淮水网纵横如织,湖泊星罗棋布,虽有连绵高山密林,然平原地带却是土地肥沃易于耕作。山重水复,疆域纵深,任哪个强国也休想一口吞下。楚国上层若有高远器局,变法图强,北进中原,何愁不能完成统一霸业?可惜这个国家就是固守蛮夷陋习,极少汲取中原文明的精华,官制军制民治均是自己的一套,从来不学中原各国的文明法制。丞相叫做“令尹”,上大夫叫做“左尹”,王族事务大臣叫做“莫敖”,上将军叫做“大将军”,还有登徒、柱国、执圭、三闾大夫等种种莫名其妙的官名。这个由山地部族自立而后获得周王朝认可的诸侯国,有许多地方是中原文明所难以理解的,这也正是中原名士难以在楚国建功立业之所在。魏武侯时期,文武全才的吴起因奸佞排斥不被国君信任而逃到楚国。当时的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丞相),立志变法图强。吴起以铁腕强力变革楚国落后愚昧的旧制,却几乎将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楚悼王一死,吴起立遭惨杀,楚国就成了一个“三分新七分旧”的奇特国家,始终是萎靡不振难有作为。庞涓当初为了选定自己要报效的国家,曾对楚国做了深入的游历探究,认为楚国和中原文明尚有百年距离。吴起在楚国的失败,不是变法本身有误,而是这个国家的落后愚昧封闭,和变法所需要的基础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任谁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国的上层贵族始终偏安封闭的山国,没有放眼天下竞争存亡的大器局。中原诸国凡有大事,都离不开楚国参与,但却也没有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存亡谋划寄托于联结楚国。中小诸侯国更是极少主动寻求楚国的保护。在七大国中,楚国与秦国的附属国最少。秦国是因为被山东六国封闭在函谷关以西,不可能东出争夺中原附属国。但秦国在秦穆公时代就吞灭兼并了几乎所有的西部戎狄部族邦国,没有被化入的草原部族也几乎全部臣服于秦国。秦国也是一个积极向中原文明靠拢的诸侯国,不管中原大国如何蔑视秦国,秦国都始终以中原文明为楷模。楚国对南部蛮夷部族之所以缺乏有效统合,则泰半是不思进取所致。譬如岭南的百越,楚国就仅仅满足于松散的“称臣纳贡”,而没有将这支繁衍旺盛人口众多的部族纳入整体国力。楚国名义上有千万人口,能够动员的兵力却只有数十万,还不如只有数百万人口的赵国可能动员的兵力。说到底,也是这种有名无实的庞大臃肿造成的。

在深入的查勘中,庞涓还发现楚国上层对中原文明有一种自卑而又不甘屈服的躁动。时时涌动着一种要求中原文明承认他们、接纳他们的强烈心志,又时时处处与中原文明警惕地保持着一定距离。如果不被重视,他们就会寻找机会和理由向中原示威,显示力量。如果中原大国敞开胸怀,他们又会自动退避三舍,害怕被中原同化。三百年前楚庄王时,谁都知道楚国的力量尚远远不及中原一个晋国,更不要说众多诸侯的联合力量。楚庄王却要借联兵抗戎之机,陈兵洛阳郊外,向东周王朝的劳军使者王孙满挑衅,问洛阳九鼎轻重几多。那时候,九鼎可是天子王权的象征,问鼎天子等于是向天子的王权挑战。王孙满回答:“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楚庄王也只好悻悻而归。从此以后,楚国对中原的野心大白于天下,惹来与中原王室及诸侯国的种种麻烦。

后来,楚国有一段称霸时期,又缺乏谋略,不懂像齐桓公和管仲那样树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而是凶巴巴急吼吼地号令中原。结果惹来和晋国的城濮大战,一败涂地,从此两百多年萎靡不振。庞涓认为,这些都是因为楚国缺乏大器局所致。在庞涓看来,这样的国家最好对付,最难对付的是那些不拘小节,甚至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却又雄心勃勃的国家,譬如赵国,譬如齐国,甚至秦国也同样。刚继位的这位秦国新君,竟将已经夺回大部分的河西土地拱手相送以求休兵罢战,简直匪夷所思。这种人不是懦弱昏聩,就是机谋深沉。他们对这些先来后到、座次排列之类的邦交细节绝非迟钝,可是在表面上浑不计较,一心只在大事上做文章。一个国家,若处处在这种细节游戏上较真儿,无疑已经是衰老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更大价值的东西去计较了。楚宣王正是这样,给他一个尊贵的座次,再给他一点看得见的好处,他就会大喊大叫地用难懂的楚语为盟主捧场。这一点,庞涓早就算定了。

酉时一到,魏国的铁骑仪仗准时在行辕区外展开,漫天晚霞中整肃威武,一片灿烂。庞涓的轺车驶出行辕时,逢泽大道上也卷起了阵阵烟尘。

担任司礼的主书轻声笑道:“上将军,果真妙算!”

庞涓嘴角掠过一丝轻蔑的微笑,缓缓举起右手。骤然间,鼓声大起,长号向天呜呜齐鸣,声势很是雄壮。一箭之地处,黄色大旗上的“楚”字已经清晰可见,王车上青铜伞盖的熠熠闪光也已经映入仪仗铁骑的眼里。

“上将军,王车上如何不见楚王?”主书困惑地问道。

庞涓没有答理主书,只是恭敬地深深一躬,低声命令:“报号。”

主书醒悟,连忙以司礼身份高声唱道:“六国会盟特使、魏国上将军庞涓,恭迎楚王大驾——”

王车上,楚宣王芈良夫特别兴奋。一路上,他都是躺在特制的大型王车中想心事。因生得特别壮硕高大,兼之做国王后又日渐肥胖,寻常轺车根本容不得他坐,更别说躺下睡觉。为此,郢都的王室作坊受命专门打造了这辆异乎寻常的王车——车厢丈二见方、高三尺六寸,青铜车盖盖高八尺,直径一丈,车轮几乎比寻常车轮大两圈。中原王车是四马驾拉,这辆王车是六马驾拉,一旦启动便辚辚隆隆气势慑人。这辆王车的最大不同,就是车中永远有两个侍女为常年挥汗如雨的楚宣王把扇、拭汗、喂水。行进到距行辕一箭之地时,楚宣王推开给他喂水的侍女,趴在车厢前方的望孔上瞄向魏国仪仗。瞄来瞄去,没有看见魏王的迎接车驾,心里顿时觉得空落落的又有些恼火。转而看见了魏国上将军庞涓车前的“六国会盟特使”旗号,也看见了庞涓肃然躬身的谦恭姿态,才颇感欣慰地喃喃自语:“魏王不迎我,暂且作罢,谁教人家是盟主啦?”

一刹那,楚宣王芈良夫已经打定一个讨回尊严的主意,六国会盟特使庞涓迎接他时一定要讲出“代魏王迎接楚王”的话,否则他立即回马。想到这里,他精神一振,扶着两个侍女的肩膀霍然站起。两个黄衫侍女差点儿被压趴下,却又连忙同时用力扶起庞大的国王。

隆隆驶来的大型王车伞盖下,突然冒出了天神一般的楚宣王!

魏国仪仗骑士与鼓号手死死忍住大笑,却将一股喷然之气弄成了一片喷嚏吹进呜呜咽咽的号声。司礼的主书也连连打了几个响亮的喷嚏,憋得眼泪流到了鼻端也不敢擦。若非魏国军士训练有素,非弄成一团儿戏大笑不可。

庞涓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却沉静得浑然不觉。待楚宣王的超大王车嘎嘎吱吱地刹住,楚宣王目光盯住他却不说话时,庞涓庄重清晰地遥遥拱手道:“六国会盟特使庞涓,代魏王迎候楚王大驾,楚王万岁!”

楚宣王心中大感快慰,一双大手拱成了斗大的拳头:“魏王大礼,芈良夫何敢承受?魏王康健万岁。”硬是不涉庞涓而只提魏王。

“魏王恭请楚王,先入行辕歇息。晚来戌时,魏王为楚王接风洗尘。”谦恭的庞涓也始终只提魏王而不涉自己。

楚宣王依旧摇晃着斗大的拳头,满脸笑意:“魏王忒得多礼,芈良夫何敢叨扰?”

“请楚王入营,魏王特使相陪。”

“芈良夫谢过魏王,忝为先车,入营!”

马蹄嗒嗒,车声隆隆,楚国的车队人马器宇轩昂地开进了会盟行辕。楚王芈良夫扶着高高的车轼,庄重肃穆地巡视着行辕,脸上充满了尊严。

接风小宴公开了会盟秘密

夜晚,逢泽变得分外美丽。六大行辕区的各色灯火,在浩淼的逢泽水面倒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灿烂世界。军旗猎猎,刁斗声声,有军营的壮美,却没有战场的萧瑟杀气。初夏尚有凉意的微风中,逢泽弥漫出一片华贵的侈靡。

逢泽是两条大河滋养的。西北有黄河,东南有济水,中间地带就聚成了苍苍茫茫的逢泽。战国时期,独立入海的江、河、淮、济被称为天下四大名水。这四大名水,黄河在北,长江在南,中间是济水与淮水。北河南江之间,正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而逢泽恰恰又在河济之间,西北又紧靠繁华文明的大梁城,是中原腹心地带最具盛名的大湖。论水面规模,逢泽远远不及楚国的云梦泽,但论当时的名气与文明内涵,逢泽却是远远高出于云梦泽。魏国作为天下第一强国,选择逢泽做六国会盟的地点,不仅仅因为逢泽是魏国最好的形胜之地,而且还因为是当时整个中原文明的精华所在。

六国会盟的总帐,设在逢泽北面依山傍水的山腰草地上,地势略高出于其他五国的行辕驻地。以灯火区域看,五国行辕对盟主行辕的总帐恰好形成五星捧月之势,使总帐地位十分突出。时下,盟主行辕所在的山地岗哨林立,山腰总帐内灯火通明。

大帐内没有乐舞和侍卫。先到的五国君主默默坐在各自案前目不斜视,等待庞涓的开场白。庞涓的座案设在平地上,背后是暂时空置的魏王盟主的长案。庞涓刚刚走进来,他没有落座,肃立案前向君主们所在的三个方向深深一躬,拱手朗声道:“六国会盟特使、魏国上将军庞涓,参见楚王、齐王、燕公、赵侯、韩侯。各位国君安然到达逢泽,盟主魏王委派庞涓代为五君接风洗尘。庞涓不善饮酒,然则六国精诚会盟、安定天下,庞涓愿以卑微之身敬五国君主一爵。”说着双手捧起案上青铜大爵,抱爵拱手,“敢请接受庞涓敬意。”说完一饮而尽,憋得满脸通红,连连咳嗽。但庞涓丝毫没有慌乱,用白帕拭去嘴角酒水,又是真诚一躬,“庞涓失态,敬请见谅。”

赵成侯爽朗大笑:“上将军破例饮酒,我赵种奉陪!”举爵豪饮而尽。

“上将军当世名将,田因齐奉陪!”齐威王也一饮而尽。

“奉陪。”韩昭侯面无表情地举爵饮尽。

“本公,也就循例了。”燕文公矜持地徐徐饮下。

楚宣王一拍长案:“魏王特使,为我等接风。盛情难却,本王饮啦!”一爵落肚,两旁跪坐的侍女忙不迭挥扇送风。

“上将军,请入座。”韩昭侯向庞涓做了个手势,淡淡漠漠地开口:“上将军,天下皆知三晋一家。然本次会盟,魏王密简只说了‘安定天下’四个字。本侯愚昧,尚请上将军明告,如何安定法?”

“韩侯所言极是。”赵成侯笑道,“会盟总得有盟约,所约何事啊?”

年轻的齐威王炯炯有神的双眼扫视全场,脸上却是一片微笑。他心中有数,齐国远处海滨,除了南部和楚国交界外,因为鲁国隔在中间,和中原各国很少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他应邀而来,看中的是魏国提出的“六国定天下”的大方略,想明确的是齐国在其中的地位;至于实际利益,他目下没有奢求,而只是静观待变。目下他只是冷静观察,决不会主动询问什么。

矜持的燕文公对庞涓华贵逼人的装束直皱眉头,内心暗骂。表面懦弱实则坚刚的韩昭侯先行发难,他感到欣喜,对赵种的呼应他却感到腻烦。自韩赵魏三家分晋,燕国和韩魏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善,偏偏和相邻的赵国龃龉不断。燕国忍受不了赵国这个后起之强国的逼人气势,却又奈何不了他。中山国本来是燕国的附属国。可是自从赵氏立国,中山国就倒向了赵国。恼羞之下,燕国想吞灭中山,却又没有实力啃动这块带肉的骨头。眼看中山被赵国蚕食,又妒忌得眼红滴血,于是只有秘密请魏国向赵国施加压力,遏制赵国。三番五次,就和赵国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恩怨纠葛,双方都恨得牙根发痒,可实际上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次会盟,燕文公有个铁定的主见要拿出来,但必须有魏国支持方能实现。韩赵与魏国始终暗斗不休,三晋龃龉,魏国为了寻求支持,必然会倾向于结好燕国。如此一来,燕文公的谋划就极有可能实现。但是他必须等待最好的时机,而且必须和魏王密议。目下,他想耐住性子看看这个魏国新贵上将军如何处置眼前的棘手题目。

楚宣王芈良夫内心很是冲动,极想质询庞涓几件事情。但他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大国地位感,但凡开口,必须在列国之后、盟主之前,虽不能说一言九鼎,也须得是排解纷纭,否则何以昭彰楚国的尊严?芈良夫对楚国的实际利益很清楚。楚国东北和齐国交界,正北和魏国、韩国接壤,西北和秦国相邻。在七大国中,楚国的接壤大国仅仅次于秦国,秦有五大邻国,楚有四大邻国。对于齐魏韩三国,楚国当然无法问津,但对于秦国,楚国的觊觎之心则由来已久。秦国西南部和楚国西北部,均是层峦叠嶂山重水复的艰险地区,道路崎岖,易守难攻,秦国一个武关卡在西南要冲,楚国顿时没有办法向西北伸展。这一片广袤山区里隐藏着几块丰饶的绿色盆地,汉水盆地、丹水盆地、漾水盆地,都是肥美家园。一旦拿下这一带山水,就会顺利越过蓝田塬,进入渭水平原,秦国就可一鼓而下。以楚国的实力,挑战其他大国虽力不从心,但对付秦国这个日益萎缩的西部诸侯,还是有力量的。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其他大国必须不干预,尤其是魏国不干预。要实现这个心愿,六国会盟正是最好的时机。楚宣王打定的主意是,只要魏国赞同或默许楚国对秦动手,楚国就在任何盟约上书名盖印,否则便不承认任何盟约。魏王给楚国的密简上有“六国会盟,楚有大利”八个字,似乎比对韩赵的密简实在了许多。所以楚宣王没有急于开口,他要看庞涓如何拆解这个谜团。

庞涓看看齐威王、燕文公和楚宣王,拱手微笑道:“敢问齐王、燕公、楚王,有何指教?”

三人神色各异地默默摇头,齐威王微笑,燕文公矜持,楚宣王冷漠。

实际上庞涓早就料到了五国君主急不可待的心情,对由自己亲自揭开会盟主题并代魏王进行先期磋商,更是感到骄傲。他清清嗓子,再次向五王拱手道:“五位国君,庞涓既蒙魏王委做六国会盟特使,自当代魏王向五国之君阐释此次会盟主旨,并行先期磋商。魏王以为,方今天下,周室衰微,诸侯纷争,弱肉强食,春秋时期的一百多个大小诸侯已经减少到三十余个。而这三十多个诸侯国,实在是由七大国主宰乾坤。自春秋以来,天下兵连祸结业已三百余年,魏王体恤天下苍生,披肝沥胆,谋划天下和平之道。道在何方?在六大国会盟定天下。”

说到这里,五国君主的眼睛一齐盯住了庞涓,凛凛生威。他们根本不相信魏国会披肝沥胆谋划天下和平之道,他们关心的是六国定天下如何定法,利害冲突如何摆平,魏国想得到何等利市,自己得失如何。

庞涓对五双震慑天下的目光并没有在意,继续从容道来:“六国定天下,如何定法?大要有三:其一,六国盟誓,互不为敌,永不犯界;其二,对其余三十余个诸侯小邦,划定各自势力圈,圈内小邦由宗主国吞并,他国不得干预;若宗主国三年内无力吞并,则任他国吞灭;其三,也是本次会盟要害所在,肢解秦国,将这个西部蛮夷抹掉!何以要六国分秦?因秦国之大,不能划给任何一国独吞,否则将破坏天下均势。魏国军力最强,也不想独吞秦国,此乃魏王的天下为公之心,请诸位深解我王苦心。如此三条实施,可保天下纳入王道,长久和平。”庞涓戛然而止,有顷,四顾笑问,“魏王之意,诸位以为如何?”

大帐中安静得唯闻喘息之声,良久,没有一个人讲话。矜持沉默的表面下,五大国君主的头脑里都是车轮飞转,权衡利弊得失。对第一条,没有一个人当真。盟誓罢兵,那只是得到些许喘息时日,缓过神来照打不误,魏国还不是打出来的?若没有吴起和诸侯的数十次大战,没有眼前这个庞涓的几次战绩,就是有十个李悝变法,魏国将领土也扩大不了三倍。魏国说不打,那只是不让别人打罢了,自己则是想打就打,谁也拿它没办法。但也有一条,别人要打,它也不一定有办法。所以人人都在想后两条。这两条可是非同小可,非但瓜分所有小国,而且还要瓜分大大的一个秦国,这可是任何一国都从来没有想过的大胃口大谋划。乍一听,这个谋划非但宏大,而且人人得益。然则仔细一想,这里边的文章多得竟是一下子理不出头绪。作为争雄天下的战国君主,谁都在波涛汹涌中沉浮过几回,一旦涉及根本,他们绝非易与之辈。没有理清,他们就不讲话,不置可否,决不会在节骨眼上轻率表态。

庞涓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僵局。按照他的设想,谋划一端出,就会立即引起争吵,这些人君是经不起些微利益诱惑的,如同狗对骨头的争夺一样。如今看来,他们却是在细加揣摩,并没有急吼吼争抢。如何打破僵局?庞涓略一思忖,向楚王遥遥拱手,恭敬地微笑道:“敢问楚王,魏王欲将秦国西南交由楚国处置,不知楚王肯接纳否?”

因为脑子里车轮飞转,楚宣王竟忘记了自己“王言必于后”的尊严铁则,见庞涓问话直指预想目标,不由得脱口道:“秦国西南么,自当由楚国接纳啦。然则秦国腹地在渭水平川,沃土六百里,难道不分一勺羹与我大楚啦?”

庞涓淡淡一笑:“兹事体大,请楚王与魏王面商,楚国定会满意。”

韩昭侯冷冷道:“韩国四周没有小邦可吞并,秦国的渭水腹地,理当全部由韩国接纳。”

齐威王“啪”地一拍长案:“齐国距秦国千里之遥,无意分秦寸土之地。然则,鲁国、宋国、薛国须得全境交由我齐国处置,魏国楚国不得染指。”这是公然向两个最强的大国要价,举座不禁侧目而视。

楚宣王大皱眉头,摇着头拉长声调道:“齐王呀,你的胃口太大啦。鲁薛两国姑且不说啦,宋国可是楚魏之间的地盘噢。”语气词极多的楚国话呜里哇啦成一片。

齐威王田因齐终究年轻气盛,冲动的脸扭成一种狞厉的笑,又是“啪”地一拍长案:“楚王所言差矣!百年以来,楚国吞灭小诸侯几多?二十一国!晋国几多?十二国。其余大国呢?齐灭四国,秦灭三国,越灭两国。数一数,哪国胃口最大?楚国。”齐国话声沉语慢,字字如板钉钉一般。

楚宣王“刷”地冒出一头大汗,一时被噎得反不上话来。

半日沉默的燕文公悠然开口:“齐王这笔账算得甚好。春秋三百年,恪守王制,未灭一国者,唯我燕国。今日会盟,却不知列位何以报偿?”

赵成侯厌恶地向身旁铜盆中“啪”地吐了一口痰,冷冷一笑:“三百年寸土未得,竟然也算得一个大国?”

燕文公向以六百年王族贵胄自居,自视极高,这种赤裸裸的嘲讽使他恼羞成怒,立时拍案而起:“赵种,休得欺人太甚!天下九州,唯有道者居之。燕国不堪,却也是六百年安如泰山。赵国如何?区区五十年诸侯,有何资格对本公说三道四恶语相加?”

赵种一阵哈哈大笑:“姬凡,别泛酸。赵氏子孙素来不吃祖上功劳,讲究个赤手空拳打天下。有本事别找靠山,燕赵两国堂堂正正摆战场,看谁个安如泰山?上将军以为如何?”谁都知道,燕国若非魏国长期庇护,可能早就被悍勇善战的赵国活吞了。赵种面向庞涓征询,实际上显然是一箭双雕,嘲弄燕国,试探魏国。

庞涓期望着这种争吵,没有五大国相互争夺,魏国衡平天下的霸主地位就无从谈起。所以他一直微笑着面对争吵,对他们开始的沉默感到好笑。见赵成侯话锋转向他,庞涓拱手笑道:“赵侯笑谈。六国会盟,亲如手足。天下未定,自相酣斗,岂不惹天下笑话?庞涓以为,今日大计,还是以分秦为要,那些蕞尔小国的存亡划分,完全可另行商定。庞涓所言,乃魏王之意。诸位高见?”

又是一阵沉默。庞涓所言的确有理,要在一次会盟中商定对三十多个小诸侯国的分割,牵扯出来的数百年恩怨纠葛未免太过复杂,几乎不可能人皆认可。然五国君主默认庞涓的更深理由,还不在于怕发生恩怨纠葛,几十年几百年打打杀杀都不怕,还怕宴会上面红耳赤?即或拔刀相向,又有何妨?谁都明白的更深的理由是,对战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和消灭小诸侯权力的确定,仅靠一张羊皮盟约是根本不可能的。谁灭谁?能不能?完全要靠实力。这是春秋战国四百多年历史铸下的铁则,在这里口头争吵最多出出气,实在没有实际着落。

矜持尊贵的燕文公先开了口:“列位,本公以为上将军所言甚是,分秦大计是消除一个心腹大患,蕞尔诸侯则是毛发之疾。本公以为,秦国北部与林胡、楼烦相接的三百余里,当归燕国所有。”

赵成侯瞄一眼燕文公,大手一挥笑道:“赵国力薄,得秦国洛水以东、河水以西之二百余里足矣。”

“韩国嘛,”韩昭侯愁眉苦脸地摇摇头,“让让,只要秦国腹心的渭水平川,其余不计了。”

楚宣王大摇其头:“如何如何?只给我剩下穷山恶水啦?不可不可,我还要渭水平川之东半,函谷关至骊山二百里啦。”

韩昭侯淡淡道:“楚王何其健忘?函谷关至华山,早已经是魏国土地了。难道楚王连吴起也记不得了?”

“啊啊啊?这讲了半日,分的不是老秦国啊。”楚宣王惊讶地摊开双手。

满座哄笑。赵成侯高声道:“哈哈,楚王想分秦穆公时的秦国啊。”

庞涓向楚宣王拱手笑道:“楚王,秦国近百年来,土地萎缩,本次会盟,六国分秦,以秦国现有土地为本。”

“真是啦。”楚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好好好,我大楚就再让几分啦,秦国西部,泾水河谷三百里加上啦。那里给楚国养马也蛮好噢。”

这一阵唯有齐威王始终沉默。秦国最西,齐国最东,中间相隔千里之遥,分一块地还不是别人的肥肉?所以齐威王对分秦话题毫无兴趣,面色冷漠,一言不发。对此庞涓岂能不清楚?他早已是成竹在胸,站起来环座拱手道:“诸位王公侯,分秦大计,六国有份,不能使齐国无所得益。魏王之意,齐国当得秦国二百里土地。然齐国秦国相距遥远,有地难立。为今之计,其余五国各割地四十里归齐。赵韩魏与齐国不交界,就由楚国燕国各割一百里归齐,再由赵韩魏三国补足楚燕两国土地。如此转补,以求地利均得,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齐威王顿感宽慰,炯炯有神的大眼扫瞄全场,看国君们如何应对。

沉默有顷,楚宣王耸耸肥硕的肩膀,干声笑道:“好啦好啦,楚齐两国手足睦邻,割地一百里情理之中啦。”实则楚宣王在一刹那间已经盘算清楚,楚国和齐国相邻的几百里全是茫茫盐碱滩地,只生苇草不生稻谷,而魏国韩国转补给楚国的土地却只能是相邻的淮水平原。这一转,就给楚国转出一个小粮仓来,有此好事,不亦乐乎?

燕文公却是颇费踌躇,沉吟道:“衡平地利也是正理,燕国自当勉力而为。”他的艰难,也是因为太清楚而感到心痛。燕国与齐国相邻地带,全是济水两岸的湖泊鱼塘和耕耘沃土,齐国屡屡求之而不得,两国常常为此发生摩擦。而赵国魏国转补的土地则只能是老晋国北部的山地,显然是得不偿失。然则此次会盟是魏国主盟,魏王既然提出,燕国何能拒绝?没有魏国这棵大树,燕国可真是步履维艰,想一想,不答应也得答应。

楚国燕国既然表态,韩国赵国自是欣然呼应。庞涓向齐威王拱手笑道:“齐王意下如何?”齐威王爽朗笑道:“上将军纵横捭阖,斡旋得体,田因齐领受。”且不说燕国的一百里沃土齐王求之不得,就是楚国的一百里盐碱滩,齐威王也另有想法。田因齐的勃勃雄心是觊觎楚国的,他看准了楚国是个肥大中空的邻邦,终有一天齐国要吞灭楚国,而得地一百里,等于齐国向楚国纵深靠近了一大步。盐碱地虽不生五谷,却是最好的战场,最近的桥梁,凭谁说没有价值?

齐威王的表态,等于宣布六国分秦再没有了异议。

庞涓抱拳环拱,朗声笑道:“如此,分秦大计已定,请各位君主尽兴游览逢泽夜景,明日魏王一到,即行会盟大典。”

分秦大计在会盟大典上敲定

清晨,大梁城的南门隆隆洞开。

魏国王室的全副仪仗整肃拥出,引来早在城外等候的大梁民众的四野欢呼。当一辆光彩闪烁的青铜王车在三千铁甲骑士之后辚辚驶出城门时,这种欢呼达到了山呼海啸般的高潮。“魏王万岁!六国盟主万岁!”的呼声漫山遍野,大梁城竟是万人空巷倾城出动了。

魏惠王兴奋极了,在高高的青铜车盖下不断向四野的民众父老拱手行礼。自即位以来,他从来没有想到民众会对他如此拥戴。这种隆重盛大的夹道欢呼,数百年以来肯定没有一个国君享受过,他的祖父魏文侯和父亲魏武侯更是想也不敢想。究其竟,还是我魏罃功业宏大,使魏国在我手中鼎盛起来了。国富民强疆土扩大自不必说,单是这会盟六国分定天下,百年以来谁能做到?即或是春秋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九合诸侯”,能比得今日的六国会盟?齐桓公会盟诸侯还要打天子的旗号,六国会盟则视天子为粪土,完全是依靠实力安定天下,齐桓公能比么?再说,六国会盟之后魏国将成为天下霸主,按上将军庞涓的谋划,数年内将逐一消灭六大国而统一天下。不,该是五大战国了,秦国在这次会盟后就要被抹掉了。那时,我魏罃将成为一统四海的天子,魏国的民众又该如何对我景仰拥戴?想到魏国和自己的皇皇未来,魏惠王猛然觉得眼前的红色人海变成了匍匐跪拜的各国诸侯,六国宫殿在人海中漂浮移动,洛阳的周天子也在人海中向他战栗跪拜;他的灿烂王车从他们身上碾过,飘飘地升向天帝的宫殿,他回头怜悯地望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竟有一丝恋恋不舍——大梁民众太好了,也许做他们的主人比做天神还要神气。

“禀报我王,五国君主已在行辕外迎候,臣庞涓先行接驾。”

庞涓?魏惠王揉揉眼睛,王车已经停在苍茫苇草掩盖的逢泽大道中,王车前站着一个顶盔贯甲的大将,一件大红披风分外鲜亮,不是庞涓是谁?魏惠王从梦幻中猛然醒来,脸上却还保留着醉心的笑意:“噢,庞卿啊,你说何事?他们在迎候?些许小事了。大事如何?”

“禀报我王,大事已定,臣已经与五国之君磋商成功。”

“好!上将军首功一件,请上王车,与本王同行。”魏惠王完全醒过神来,在高高王车上向他的上将军伸出尊贵的手。

庞涓在地上深深一躬:“启禀我王,为臣当恪守礼制,伴驾而行。”

“也好。”魏惠王一挥手,“车驾起行,会见诸君。”

庞涓跳上自己的轺车,紧随魏惠王的青铜王车之后,向行辕区浩浩而来。

魏惠王在高车上瞭望,已遥遥可见行辕区外飘扬飞动的各色大纛旗,看来五国君主确实是在行辕外恭敬地迎候。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甚盛,各大战国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都是极有讲究,有据而定的。讲究的依据就是该国的天赋国命。阴阳家认为,任何一个王朝和邦国,都有一种上天赋予的德性,这种德性用五行来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这个国家与王朝的为政特点,必须或必然与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颜色即国色,也必须与它的德性相符合。唯其如此,这个国家才能在上天佑护下安稳顺畅地运行。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当时天下对这种五德循环说无不认可,立政立国之初,便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国命德性。七大国更是无一例外。魏国从晋国而出,自认承继了晋国正统,而晋国是王族诸侯,当然是周之火德,魏国便承继火德,旗帜服饰皆尚红色。韩国也出于晋国,但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独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帜服饰皆为绿色。赵国亦出于晋国,却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帜也就变成了七分红色三分蓝色。齐国较为微妙,论发端的姜齐,并非周室的王族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诸侯,尚没有自立国命的僭越行为,所以姜齐仍然以天子德性为德性,旗帜服饰皆为红色。即或称霸天下的齐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红色。但到了田齐时代,战国争雄,齐国既不能没有自己的天赋德性,又不能从传承的意义上接受火德,于是齐国推演出“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帜服饰变成了紫色。其中唯有楚国是蛮夷自立而后被册封,很长时间里楚国是旗有五色而服饰皆杂,中原诸侯嘲笑楚国是“乱穿乱戴乱德性”。进入战国,楚国便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不过最为特殊的还是燕国。论本体,燕国是正宗的王族诸侯,承继火德顺理成章天下没有非议。然燕国久处幽燕六百年,对周室王族不断衰败的历史刻骨铭心,独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国公族认为,先祖的火德已经衰败,作为王族旁支后裔的燕国若承继火德,这把火必然熄灭,要兴盛,须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推演出“燕临北海,天赋水德”,确定了燕国的水德。燕国之水是烟波浩淼的蓝色大海,于是燕国的旗帜服饰就选定了蓝色。在七大战国中,唯有秦国没有确定宣示自己的国命德性,但却是举国尚黑,令列国百般嘲笑,说秦国蛮荒之地不懂王化。秦国却是不理不睬,依旧黑色不改,在各国眼里成了一个乖戾怪诞充满神秘的西部邦国。

行辕外,六国各色大纛旗在微微晨风中特别平展,旗面上的国号大字在魏惠王的高车上清晰可见。每面大纛旗下都整肃排列着本国的铁甲骑士,五色缤纷,斧钺生光。六国会盟,实际上也是六国军容的无声较量,国君们带来的都是精锐之旅,目下在行辕外全部展开,气势分外雄壮。五国君主高车骏马,各自立于本国的纛旗下,东侧是楚宣王、齐威王,西侧是燕文公、赵成侯、韩昭侯。当魏惠王那一片红云般的车驾仪仗缓缓推进到一箭之地时,鼓号齐鸣乐声大起,肃穆祥和,气势宏大极了。

“听见了么?奏的天子雅乐!”赵成侯高声向韩昭侯道。

邻车的韩昭侯淡漠一笑:“战国了,《大雅》凭谁都奏,何足道哉。”

赵成侯摇摇头,对韩昭侯的迟钝报以轻蔑的微笑。

“大魏国大魏王驾到,五大国君参见盟主!”司礼高亢地宣诵。

五大国君在高车上一齐拱手高诵:“参见盟主……”

魏惠王一阵冲动,连忙咳嗽一声,庄容拱手:“列位君主,魏罃有礼了。”

红衣司礼高声诵道:“盟主携五大国君,入行辕!”

“列位君主请。”魏惠王拱手谦让。

“魏王盟主请。”五国君主也同声拱手谦让。

宏大祥和的乐声中,魏惠王的车驾徐徐进入行辕。五国君主紧随其后,也徐徐进入了行辕。

这时,庞涓的轻便轺车早已经驶出国君行列,与司礼大臣来到逢泽岸边的祭坛下等候。这是一座三丈高的木架祭坛,依岸边土丘搭建,虽然是临时急赶,但在大梁城能工巧匠的手中却也是非常的坚固雄伟。祭坛下,魏国的两千铁甲骑士围成了巨大的环形骑阵,将祭坛围在中央。按照春秋战国的传统,举凡重大的诸侯会盟,一定要举行祭天大礼,否则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但逢泽是一片大水,实在难以觅到一方祭天的高地。庞涓反复揣摩,独出心裁,向魏王提出在逢泽岸边水天共祭。庞涓认为,逢泽居天下四大名水之中央,聚河济淮江之精华,实乃魏国之德水,自当与天相通。六国会盟祭逢泽,将使魏国逢泽变成和鲁国泰山一般的圣地,魏国威德也将大昭天下。魏王极是受用,大为赞同。

六国君主的车驾隆隆开到祭坛下时,朝阳下的逢泽水面已是金波粼粼,壮美异常。三丈余高的祭坛上五色旌旗猎猎招展,祭坛下烟波浩淼的逢泽一望无际地伸展开去,水天相连共一色,分外的壮阔。黄钟大吕奏起庄重肃穆的祭天雅乐,魏惠王踩着红毡直上祭坛,丝毫没有感到胖大身躯的累赘,三十六级台阶竟然一口气登了上来,连自己都觉得惊讶。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闪过心中——愿上天佑护,使他在榻上折腾狐姬时也能如此轻捷。这个念头很离谱,却又很实在,他想到回去告诉狐姬时她的娇嗔模样,不禁“噗”地笑了出来。正在这时,“啪”的一响,翻卷飞动的五色幡旗的一角重重打在了他的脸上,就像被人响亮地掴了一巴掌。“罪过也。”他的脸腾地涨红起来,连忙向正中央长案上的三牲祭品深深一躬,展开竹简,高诵庞涓为他写下的那篇长长的祭文。

祭坛下五车并列,五国君主仰头望着高高的祭坛,不约而同地冷笑了。

“祭文完了?讲了甚话?”赵成侯见魏王走下祭坛,忙问左手的齐威王。

齐威王微笑:“回去问问太祝,自然知晓。”

“祭祀大礼成!”司礼大臣亢声高诵,君主们一齐回过神来。

庞涓轺车驶到,高声拱手道:“敢请各位君主回行辕歇息,午时会盟大典。”

君主们回到各自行辕并没有休憩,而是不约而同地召来各自的谋臣,琢磨庞涓昨晚公布的分秦谋划,反复敲定利害得失,计议如何在最要紧的会盟大典上提出被疏忽的重大利害。庞涓也向魏惠王详细禀报了五国君主的表态,剖析了各种可能出现的要求,并一一提出了自己的对策。魏惠王十分满意,大大褒扬了庞涓,而后又饱睡了半个时辰,起来时精神分外饱满。

正当午时,逢泽北山坡上的总帐在初夏的阳光下血红鲜亮。三十六面牛皮大鼓隆隆雷鸣,六通过后,会盟君主的各色车辆依次到达总帐行辕之外。

总帐前横排四辆兵车,车上甲士各持一方红色大木牌,组成“六国会盟”四个大字。兵车左右各有三面大纛旗,东侧魏(红旗)、楚(黄旗)、齐(紫旗),西侧赵(红蓝旗)、燕(蓝旗)、韩(绿旗)。六面大纛旗之外,二百余辆兵车组成环形车阵围绕着行辕总帐。环形兵车的中央,由八辆兵车排成一个巨大的辕门。辕门入口处,六排六色持戈甲士列成纵深甬道。道中红毡铺地,直达总帐深处。总帐入口处有一方乐队肃然跪坐,守钟抱器,端严异常。

总帐中,六张王案摆成一个方形结构——北南各一,东西各二。北面的王座高出平地三尺有余,非但造型宏伟,而且镶满珍珠宝玉,豪华辉煌。与之相对的南面王座高出地面二尺许。其余四案均贴地而设。每张王案上均有两只铜鼎热气蒸腾。二十四名侍女分为六组六色,分列于六案之后。此时帐中六座皆空,气氛静谧肃穆。

大钟轰鸣六响,正是午时首刻。辕门入口处,红衣司礼大臣悠扬高宣:“韩国韩侯到——燕国燕公到——赵国赵侯到!”

钟鸣乐动。礼宾官引导着韩昭侯步入辕门。他依旧身着绿色大袍,头戴一柱青竹冠,似凝重又似愁苦地悠悠而来,虽在豪华的场面中显得寒素注目,但却坦然自若,目不斜视,直入大帐。

相继跟进的是燕文公,瘦削的脸上三绺长须,蓝色大披风,头戴一顶高高的蓝玉冠,一派老贵族的矜持气度。他踏着极有节奏的步伐,有意与前行的韩昭侯拉开距离。

再次跟进的是赵成侯,一领红蓝披风,一顶高高玉冠,连鬓胡须,气度威猛。他是六位国君中年龄最长、掌权最长的长者,在甲士甬道中信步而行,随意打量着甲士的服饰兵器,嘴角永远流露着轻蔑的笑意。

乐声稍停,三位国君被礼宾官引导入座。韩昭侯坐于西侧末位,燕文公坐于西侧首位,赵成侯坐于东侧末位。燕文公对与之并座的韩昭侯侧目一瞄,轻蔑而又无奈地闭上眼睛。赵成侯则对相邻虚空的首位嗤之以鼻,仰脸望着帐顶。唯韩昭侯平淡似水,肃然端坐。

这时,辕门入口处的司礼大臣突然提高声音:“齐国齐王到!”

年轻英挺的齐威王身披紫色大披风,头戴没有流苏的天平冠,腰系长剑,大步穿过甲士甬道。帐口礼宾官未及引导,他已径自走到东侧首位入座,将长剑摘下,横置案头。先入三君的目光一齐瞄向齐威王,各自带着含义不同的淡淡微笑。

辕门入口处的司礼大臣又是高亢宣诵:“楚国楚王到!”

四名黄衣壮汉用状如滑竿的抬椅,抬进肥大壮硕的楚宣王。他那肥硕的大腹凸出在扶手之上,双手不断在肥腹上抚摩。一顶黄色无流苏的天平冠下,肥脸上细汗闪亮。椅旁随行两名侍女,不断用精致的大圆绸扇向他送风。今日祭坛下,他见魏惠王威风十足风头出尽,心中很不是滋味,揣摩会盟大典时要来一番非同寻常的气度,否则颜面何存?于是就有了这“非走”入帐的杰作。帐口礼宾官引导抬椅入帐,被庞涓早已经分派好的四名壮汉抬扶入南面王座。两名纤细的侍女轻盈地跪坐两侧,时缓时急地摇动绸扇。楚王转动肥颈,打量四国君主,情不自禁地大笑拍案,悠然道:“会盟大典,盟主何在呀?”

先入四君对楚宣王的乖张做作不约而同地显出蔑视。赵成侯和齐威王同声大笑,燕文公矜持地皱着眉头,嘴角抽搐,韩昭侯则不屑一顾地转过头望着大帐入口。

司礼大臣突然抬高了嗓音:“大魏国大魏王到!”

在宏大的乐声中,身着软甲披风的庞涓和一员顶盔贯甲的大将,护卫着健壮而又略显肥胖的魏惠王缓步而来。精神饱满的魏惠王身着一领大红披风,头戴一顶前后流苏遮面、镶嵌一颗光芒四射宝珠的天平冠,脸色凝重,目不斜视。礼宾官连忙趋前引导魏惠王进入正北王座,两员大将侍立于后。

五国君主座中一齐拱手:“参见盟主魏王。”

魏惠王自信平淡地点头受礼,环视全场有顷,右手一伸:“列位,这位是六国会盟特使,我的上将军庞涓,列位想是很与他相熟了。本盟主命庞涓上将军为会盟大典之掌笔大臣。”

东侧的庞涓肃然拱手:“庞涓参见五国君上。”礼罢,即走向魏惠王主案右前方摆有笔砚、羊皮的长案前入座。

魏惠王左手一伸:“这是我的王弟公子卬,本盟主命他为会盟护军。”

西侧大将挺胸拱手:“魏卬参见五国君上。”礼罢,傲慢冷漠地持剑肃立于魏惠王身后。

五国君主相顾探询,却都是不动声色,面色矜持。

司礼大臣高声宣诵:“六国逢泽会盟,盟主开宗——”

魏惠王轻轻咳嗽一声,气度威严地开口:“六大国会盟,磋商有年,终归同心。会盟之宗旨:罢兵息战,安定天下。安定方略之大要有三:其一,六国盟誓,互不为战,若违盟誓,五国共讨;其二,议定六国边界,划定诸侯小邦的处置归属;其三,六国分秦,首定西土。本盟主以为,分秦为当务之急,其余事项若有争端,可徐徐图之,不知列位意下如何。”讲完环视全场,并向司礼大臣示意。

司礼大臣高宣:“盟主开鼎,鸣钟!”

钟声悠扬而起。魏惠王伸出铜钩,肃然搬下案上食鼎的鼎盖:“钟鸣鼎食,礼仪之要。列位请开鼎畅饮。”随着魏惠王微笑着伸手做请,五位国君肃然开鼎,热气腾出,缭绕帐中。每座后的侍女跪行座侧,用小铜勺将鼎中红亮的方肉盛到铜盘中。

“列位,鼎中佳味乃逢泽鹿肉极品,保长元神。”魏惠王巡视四周微笑道。

座中唯有楚宣王身手不动,由侍女将肉送到口中。他细嚼一阵鹿肉,悠然开口:“盟主所定分秦大计,我等竭诚拥戴啦。然则秦国近年情势如何,我等不甚了了啦。魏国与秦国经年征战,尚请见告,秦国果能一鼓而下么?”语态俨然以五国代言者居之。

燕文公矜持地说:“楚王过虑了。秦国何足轻重?牧马起家,西蛮而已,国力贫弱,礼仪不修,何堪六国一击也。”

赵成侯最腻烦这个燕国,冷冷笑道:“不堪一击?只怕我赵种也得费劲也。”言外之意明显不过,你燕国只怕是力不从心。

韩昭侯很怕这时争吵起来,温言圆场道:“分秦大计,原本便无争端。然则中原各国和秦国来往甚少,近年秦事的确知之不多,此为楚王、燕公、赵侯担心之所在。盟主若有切实的分秦良策,尚请见告。”齐威王只是悠然饮酒,一言不发地看着场中微笑。

“啪”的一声,魏惠王拍案大笑:“本王实不曾想到列位竟在此处担忧?本次会盟何以要六国分秦?究其竟,秦国正在最小最弱最混乱之时。秦国穆公之时,有整个八百里渭水平川,再加上河西三百里和后来夺取的西戎之地,地广两千余里。当其时也,秦国是除晋国以外的第二大诸侯。然自战国以来,我大魏国非但将秦国的河西三百里夺了过来,且又将崤山地带与函谷关以西三百里夺了过来。赵国夺了秦国西北部一百余里,燕国也夺了秦国北部将近一百里。如此一来,秦国已经龟缩到华山以西,地不过七八百里,人众不过一两百万,可用之兵不超过十五万。如今我六大强国能容其苟安,已是大仁大义了。今六国联手,一鼓而下,岂非易如反掌?”

楚宣王按捺不住,推开向嘴里喂鹿肉的侍女,肥厚的大手一拍长案:“言之有理啦!我大楚国有可战之兵五十万,魏国三十万,齐国二十五六万,燕国二十万,赵国二十多万,韩国十八九万,任哪国也比秦国强出许多啦。会盟之后,我大楚国当先出兵啦!”

韩昭侯冷笑:“楚王要先下手为强?”

楚宣王尴尬地呵呵一笑:“岂有此理?韩国与秦国可是近在咫尺啦。”

齐威王一直默然观察,此时淡然道:“若以楚王算法论战力,楚国是当今第一强国了?”

楚宣王又是一阵尴尬:“齐王笑谈啦,不是说秦国么?”

赵成侯悠然笑道:“齐王之言有理,我等不要大意。六国分秦,务在一鼓而下,耽延时日,必生变故。而论陈兵决战,秦国虽弱,必做困兽之斗,急切未必能下。以赵种愚见,必得双管齐下,方能一鼓分秦。”

“双管齐下?何意?”魏惠王大感兴趣。

“一则,六国各出兵五万压向秦境。二则,策动秦国西部后方的戎狄部族叛乱。内外夹击,秦国纵有回天之力,也当不战自溃。六国坐收渔利,岂不妙哉?”赵成侯从来没有如此自信悠闲地讲过话。

“妙也!”一席话落点,满座拍案拊掌,大笑不止。六国君主终于在双管齐下的谋划中,一扫最初疑虑,在眼看到手的利益面前达成了一致,也使会盟大典终于产生出所需要的热烈高潮。

魏惠王兴奋地举爵:“列位,为赵侯妙算奇策,干此一爵!”

“干!”六国君主第一次同声相应,一饮而尽。

魏惠王仿佛想起了什么,满脸笑意地看看庞涓:“上将军以为如何?”

庞涓心中很不是滋味。平心而论,赵种的谋划的确老辣,对于一个衰败小国可谓是内外霹雳。庞涓感到不是滋味的是,自己为何没有想到这条奇计?如今由赵种提出,赵国在六国分秦中的分量无疑将大大加重,这对魏国的利益和盟主权威必然有所减弱。以兵法而论,庞涓出了谋划,赵种出了一支奇兵,最多打了个平手,这对自己也不利。魏王素来疏于智计,还兴高采烈地为赵种喊好。不行,必须压压赵种。想到这里,庞涓肃然站起,恭敬地环场拱手道:“列位君上,灭国战胜,奇正相因,正道为主,奇术为辅。六国分秦,实力第一,没有破国摧城之威,纵然奇计百出,也无以奏效。庞涓以为,六国首要之点,仍在大兵压秦。赵侯谋划,辅以奇计,为六国分秦增一树之木,诚可贵也。”

一席话落点,偌大帐中静得出奇,连魏惠王也困惑地看着庞涓不说话。赵种却是突然间爽朗大笑:“高明,上将军高明!六国分秦,自当靠魏国的三十万铁骑当先,我赵种那点东西,算个鸟!”

一句粗俗,大雅之堂哄然大笑,庞涓的正告顿成子虚乌有。

魏惠王微笑着举起手中铜爵:“列位,会盟大典异常圆满,甚合本王之意,来,为六国分秦,安定天下,干此一爵!”

五国君主一齐举爵相向:“六国分秦,安定天下。干!” G5kK37KTqgRYDHWcKWmz7n01iKGArbDTlf/PihOlTjQiiI1AmTnaUdhZoZx25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