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通过现有资源和应用程序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提供支持,从而实现IT灵活性。简单来说,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意味着大幅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基于策略的配置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应用调配,交付工作负载,并自动调整资源级别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自动化的业务连续性与支持虚拟化的安全性相结合,可提供卓越的正常运行时间和对资源访问及安置的无可比拟的控制力。

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关键组成部分,软件定义存储的核心是存储虚拟化和存储策略驱动技术。软件定义的存储产品是一个将硬件抽象化的解决方案,它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将所有资源池化并通过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或API提供给消费者。一个软件定义的存储的解决方案使得用户在不增加任何工作量的情况下进行纵向扩展(Scale-Up)或横向扩展(Scale-Out)。而软件定义存储产品也面对着新需求,即如何提高IT演进过程(物理、虚拟、云)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效率,简化高度混合环境下的数据保护,以及容灾部署和管理流程,实现资源按需配置,集中统一管理,等等。

作为软件定义存储的革命性产品,VMware Virtual SAN是分布式、可容错、可扩展,针对虚拟化环境优化的存储系统。当前,Virtual SAN正在迅速推动市场对软件定义存储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将传统企业IT基础架构中独立的服务器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和存储管理员的认知统一到集群服务器管理层面上来。这样一来,对于传统基础架构中的高度集中的存储单元,以及高度发达的服务器单元的相关需求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集群管理的认知和管理需求,以及应对复杂生产环境变化所具备的经验和智慧。

这是一本侧重于实际应用的书。我们将Virtual SAN的配置管理、设计、排错,基于应用的方案设计和验证,最佳实践等一一呈现给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希望相关IT人士能够掌握从基本的配置开始,到构建高弹性,可扩展,具有备份、容灾功能的高效企业业务平台。

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说过,一切都从一只老鼠开始。而我们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从一台x86服务器开始的。

武晓今

VMware解决方案架构师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对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且计划设计、实施和优化Virtual SAN解决方案的人,也适合于希望对软件定义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VMware vSphere以及VMware Virtual SAN产品有深入了解的IT专业人员,同时也适用于正在筹备、设计、部署、实施软件定义存储虚拟化项目或需要对其进行维护的IT从业人员,本书可作为他们进行软件定义存储虚拟化项目评估与设计的指导。

本书组织结构

本书着重于Virtual SAN设计部署、管理与排错以及最佳实践案例实施,基本涵盖了Virtual SAN在项目设计实施与后期运维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关键技术,并对虚拟化行业关键应用进行深度思考与剖析,包含了VMware在Virtual SAN设计上的积累和沉淀,其中精选的最佳实践案例覆盖常见的行业应用,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对读者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读者可以从头到尾逐章阅读,也可以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共13章,其中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Virtual SAN基础

·第1章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存储进行简单介绍,并详细阐述了VMware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发展与现状,对存储虚拟化的兴起做了介绍。

·第2章对VMware Virtual SAN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基本架构进行了介绍,并对Virtual SAN的发展现状以及版本新功能进行了描述。在本章最后,提供了一套满足本书实践操作的参考软硬件配置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第二部分 Virtual SAN部署

·第3章重点介绍配置Virtual SAN,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呈现VMware官方推荐的部署方案,具体包括Virtual SAN配置要求、配置Virtual SAN网络、配置Virtual SAN集群、添加许可证、创建磁盘组,并且重点介绍了版本6.1引入的延伸集群配置。在本章最后,提供了通过命令行创建并配置Virtual SAN的参考命令。

·第4章重点介绍Virtual SAN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对Virtual SAN存储策略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如何对虚拟机配置基于管理的存储策略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 Virtual SAN管理与监控

·第5章主要介绍Virtual SAN日常运维管理中会用到的一些操作配置,以及对Virtual SAN数据存储的管理与配置。在本章最后,对如何将现有老版本Virtual SAN升级到新版本以及如何删除Virtual SAN进行了介绍。

·第6章详细介绍了在对Vitual SAN进行的日常运维管理中,运维人员会用到的Virtual SAN监控与排错工具。为第8章针对遇到的性能问题,结合工具进行排错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 Virtual SAN方案设计与排错

·第7章是Virtual SAN设计,主要介绍了在Virtual SAN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注意事项。

·第8章主要介绍了Virtual SAN遇到网络、存储以及升级问题时的排错方法。

第五部分 最佳实践

·第9章主要介绍用于超融合架构的自动化测试工具HCIbench的使用,并给出性能测试的指导原则,以便测试人员在实际评估测试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Virtual SAN的性能。

·第10章详细阐述了Exchange Server在混合架构Virtual SAN下的最佳实践。

·第11章详细阐述了SQL Server在混合架构Virtual SAN下的最佳实践,并提供了SQL Server在全闪存架构下的性能数据和设计注意事项。

·第12章详细阐述了Oracle RAC在混合架构Virtual SAN下的最佳实践,并提供了Oracle RAC在全闪存架构下的性能数据和设计注意事项。

·第13章详细阐述了Horizon View在混合架构Virtual SAN下的最佳实践,并提供了Horizon View在全闪存架构下的性能数据和设计注意事项。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为Virtual SAN解决方案团队(Product Enablement,PE)中国研发中心的主要成员,Virtual SAN解决方案团队主要负责Virtual SAN与各种行业关键应用平台的融合。通过设计、构建、验证关键应用在Virtual SAN超融合架构下各种场景的性能表现,针对产品特性进行性能调优,并以参考架构—白皮书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使用Virtual SAN的最佳实践。以下是团队成员的个人介绍:

丁楠(Nan Ding),VMware解决方案工程师,持有VCP-DCV/NV、RHCE等行业认证,先后从事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的性能测试和调优工作。目前主要从事Virtual SAN解决方案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相关产品工具的研究开发工作,专业领域为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

陈实(Victor Chen),VMware解决方案工程师,2012年加入VMware,先后从事Cloud Foundry、Virtual SAN等产品的解决方案研究开发工作。陈实拥有复旦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并拥有VCP-DCV(Data Center Virtualization)和VCP-NV(Network Virtualization)等认证,专业领域为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

武晓今(Tony Wu),VMware解决方案架构师,2015年加入VMware。目前主要从事Virtual SAN关键企业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设计、开发、验证,以及PoC等相关工作。专业领域为外置存储、虚拟化存储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设计、调优等。

徐佳莉(Catherine Xu),VMware资深技术文档作家,主要从事Virtual SAN在关键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白皮书写作。徐佳莉在IT技术文档写作领域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现同时担任团队项目管理工作,拥有PMP项目管理证书及信息存储和管理(Information Storage and Management)认证。

尹婷(Sophie Yin),VMware资深解决方案工程师,在存储高可用性领域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拥有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先后从事数据保护、高可用性集群、容灾恢复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目前工作重点为Virtual SAN的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解决方案设计、开发和验证。

关于技术审校人员

张君迟,VMware存储部门资深产品经理,负责Virtual SAN产品全球研发端的产品管理和战略规划,同时负责推进亚太地区Virtual SAN超融合体系的生态系统和硬件认证管理。过去近10年一直致力于企业级软件产品的核心研发和产品战略,在企业数据中心、存储以及云计算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洞察。

郭昭辉,VMware存储研发部门主任工程师,拥有10多年存储开发经验,此前就职于EMC,从事中端存储研发工作。

叶毓睿,VMware存储架构师,Virtual SAN技术顾问,《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的作者。

致谢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首先需要感谢VMware全球副总裁、存储和可用性总经理李严冰博士,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陈春曦,VMware存储及可用性事业部全球解决方案和技术营销总监何卫国为本书作序。此外,特别感谢VMware中国上海研发中心资深经理林才学和经理谢品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我们无法解决本书在出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我们由衷感谢VMware中国研发中心各位同事的细心审校,特别是Translation团队的Lina Wang,System Test团队的Dao Tao、Edward Xu、Michael Zhang、Qianyi Zheng、Biwen Li、Wei Shen以及技术审校的各位同事。

最后,感谢解决方案团队的各位,没有大家的团结合作,本书将无法与广大读者见面。 N8QWnrrltQfgGu979b/2JH4h14R7crSmRBi6UJegFT7CjsIw+4d+SpuvST3ADxM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