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洋顺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公司的总经理陈锴有关。陈锴是一位自国外留学归来的“制度控”,他笃信制度与规则的力量,自诩为管理界的结构工程师。他希望通过完善企业中的游戏规则来完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人治”成分。
从客观上讲,这也与澳洋顺昌所在行业的特点有关。它的主业是金属物流配送,这是一个必须精打细算的行业。它的业务是把采购来的钢材和铝材,根据客户需要加工成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之后高效配送给客户。这项加工作业的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也不像高科技公司那么高,毛利率也就百分之十几,如果费用和管控不好,就很容易亏本。此外,相对于供应商和客户,澳洋顺昌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都是像宝钢、鞍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因此它没有多少议价能力;客户也均属大品牌,如富士康、华硕、戴尔、惠普等IT公司以及一些家电公司,它很难抬价。正是由于相对外部来说处于弱势地位,澳洋顺昌必须加强对内管理、深挖团队能力,由此走上了精细化管理的道路。
澳洋顺昌的管理体系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的四层结构,其中“一个中心”是以业务视角出发的对核心价值的管理,“五个基本点”是实现这一管理结构的落脚点和手段,包括内部核算体系、业务技能提升、绩效管理、IT手段、文化土壤。同时,这些管理结构要素也是按照一定层级架构起来互相关联、层层支撑的,其核心基础层是澳洋顺昌对自己业务的组件化认知(澳洋顺昌内部称之为流程),支撑层是IT系统(澳洋顺昌的ERP系统)和企业文化,控制层体现为内部公司制,展现层体现为绩效管理及绩效结果的应用,最终支撑了澳洋顺昌组织绩效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参见图1-1。
图 1-1
对澳洋顺昌业务的组件化认知和划分,奠定了这套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基础。业务组件可以比喻为搭建起企业业务运营的积木块,涵盖了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业务目标和一系列的活动、流程,同时也配置相应的人、技术、财务等资源和管理方法。澳洋顺昌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核心业务划分为26个组件(流程),然后依据业务单元对应的流程和绩效管理方式,将全公司近500名员工划分成30多个核算单元。
对于核算单元,澳洋顺昌是这样定义的:“在同一个部门或者科室内,绩效评估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岗位集合体。”核算单元是一个小的工作团队,并非按照部门或科室的界限来划分,而是按照工作性质或参与的流程来划分,因此,在同一个部门或科室内可能有多个核算单元。比如,在事业部这个大的部门框架下,“销售人员”“采购人员”与“销售助理”就分属于不同的核算单元,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再比如,人事行政部门划分为“人事行政管理”和“人事行政”两个核算单元,因为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绩效管理方式并不相同。而在加工部,一台机器就构成一个小的核算单元,机台的机长和工人组成一个小的工作团队。
由于澳洋顺昌的业务流程比较简单清晰,所以核算单元的划分并不复杂,是基于原先组织结构下的进一步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