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信贷管理基本原则

信贷管理基本原则是银行在信贷资金的筹集、发放、运用及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坚决服从国家经济金融货币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遵守信贷管理法规的前提下,遵循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性”结合的原则。银行信贷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都围绕这一原则而展开。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信贷资金遭受风险和损失。

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客户的存款,它对客户存入银行的资金的安全性负有责任,具有支付存款的义务,这就要求信贷资金必须是安全的,信贷资金必须安全、足额、及时收回。同时,信贷资产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坚持信贷的安全性原则对保证银行客户存款的安全,保障银行的经营收益,维护银行的信誉至关重要。

要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银行应该对信贷业务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有深刻认识,并加以防范。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客户风险,即由于各种原因,客户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从银行获得的贷款的信用风险,这是信贷经营中最主要最直接的风险。二是银行内部风险,主要指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的失误、系统失误、不完善的控制制度和程序、未经授权的活动和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如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业务操作或系统故障、失误或系统失败,以及外部事件等多种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三是经营环境风险,是指因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如国家政策的改变、经营周期的变化、利率和汇率的波动以及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等。遵循安全性原则,银行的基本策略有:第一,严格制定客户准入标准、优选客户,对客户进行准确评价和合理授信。第二,科学决策信贷的投向和投量,调整信贷资产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品种结构,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第三,再造组织流程,创新技术手段,选择和运用专业人员进行信贷业务操作,保证信贷业务的准入、发放、使用、监管、收回等的技术性和准确性,有效控制和防止操作风险。第四,实行贷款担保、贷款保险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策略,将贷款风险进行转嫁、转移。第五,运用科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准确测算利率和汇率变动趋势。根据不同客户、不同贷款种类确定信贷业务价格水平,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第六,建章立制,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权力制衡和约束机制,减少和避免信贷决策中的道德风险。第七,保持充足的银行资本和准备金,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增强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能按预定期限收回信贷资金,或在不发生损失的状况下,将信贷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流动性一般表现为银行能够支付客户全部到期应付款项和维持银行正常经营的能力。银行必须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它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流动性包含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既有流动性供给,也有流动性需求。客户提取存款、有效贷款需求等产生流动性需求;客户存款、偿还到期贷款等产生流动性供给。银行流动性均衡是流动性供给与需求在规模和速度上的基本平衡。银行的流动资产是指短期的能够迅速变现的资产,而贷款资产一般是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但贷款资产是流动性供给最主要的来源,因此银行必须保证贷款资产的正常流动,并使资产与负债在期限和规模上相互匹配。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应运用以下基本策略:第一,实施资产负债全面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从资产负债的总体上协调资产与负债在期限、利率、规模上的矛盾,使得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银行应重点加强对存贷比例、流动性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比例等指标的管理,通过这些比例值来反映贷款资产的变现能力,从而增强银行对抗风险的能力。第二,根据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运用科学灵敏的预测和监测手段,编制日、月、季、年的现金头寸管理计划或流动性计划,合理安排资产的结构与期限,使之与负债的结构和期限相匹配。第三,灵活运用各种短期负债方式和准备金制度,建立高效完备的头寸调度机制,以充分满足资产负债流动性需要。第四,正确决策贷款。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银行的信贷政策,借款人的信用程度、资金运动规律及贷款清偿能力,合理确定贷款的数量、期限和品种,提高信贷决策的准确性,确保贷款能正常流动。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银行通过合理地运用信贷资金,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谋求利润最大化,力求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货币商品的内在规律是不断增值,这就决定了银行必须以效益性作为自身的基本经营目标。利润率和股东收益的最大化是商业银行效益性的最根本体现。银行追求盈利既是银行改进服务、不断拓展业务经营的内在动力,也是银行充实资本、增强经营实力、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银行还应该确立社会责任目标,通过改善社会环境,降低潜在的社会成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银行致力于真正取得全面的经营效益,产生良好的宏观影响。贯彻效益性原则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提高信贷资产收益。在有效扩大负债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信贷资产总规模,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扩大利息收入来源。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度提高贷款利率,以谋求较高的盈利水平,力求利息收入的最大化。第二,降低信贷业务经营成本,减少成本支出。银行应合理确定负债结构,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减少利息成本支出,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和减少管理费用开支。第三,加强业务管理,确保贷款按期足额收回,减少信贷资产损失,避免过多的不良资产侵蚀银行利润,保证信贷效益。第四,减少机会成本,正确决策贷款投向,选准贷款对象和项目,适度授信,使贷款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第五,转换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大力开发优质客户资源,完善信贷服务功能,优化信贷服务质量,提高信贷资金的运用率。

四、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是指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均衡与统一的要求。它是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追求的理想目标。但银行的“三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总体上看,流动性与安全性是成正比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一般安全有保障,风险较小。但流动性与效益性存在着矛盾,流动性强则安全性高,但盈利率一般较低;反之,盈利率就高。比如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最强,也最安全,但它是盈利性很低的资产。如果扩大现金资产的比重,虽有利于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但要以牺牲银行的盈利为代价。同样,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贷款、短期投资,盈利一般也较低。而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的长期贷款、长期投资,盈利却比较高。如果将收益低、风险小的资产转换成收益高、风险大的资产,这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效益水平,但会降低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所以银行必须寻求一种使“三性”最佳组合配置的法则,即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效益性。这里,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安全性是实现效益性的前提和基础,追求效益也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种协调,银行必须创造保证安全经营、资产流动的条件,以获取更大效益。合理安排资产与负债结构,保持充足的偿还能力,可以巩固业务经营基础,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取得更多效益。而在效益的基础上,又可以增强银行实力,提高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从长远看,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通过适当的资产负债安排,可以实现“三性”的协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银行、不同的经营环境和条件,可以各有侧重地进行组合,实现“三性”之间的最佳动态平衡。 v3nmr2G9J0Pt5inQpFgvqTrrYurWcsLaiGc1/03Zn3dZ+8b5Xn9x7yJKJogXhH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