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
五帝本纪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开篇之作,记载了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及战争、禅让、治洪水、战猛兽、开良田、推算历法、观测天文、谱制音乐舞蹈等众多先民生活的情况,可谓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开端。

【轩辕黄帝】

黄帝像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叫轩辕,一生下来就很有灵异之气,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懂礼,长大后诚实勤劳,成年后见闻广博,明辨是非。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势力已经开始衰败,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去征讨他们。于是轩辕整治军队,去征讨那些不来朝拜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难降伏,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顺轩辕。于是轩辕便实行德政,整顿军队,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像熊、罴、貔、貅、 、虎等猛兽一样的勇士,与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三战后征服了炎帝,取得了胜利。而后,蚩尤发动叛乱, 不听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郊野开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众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哪里有不归顺者,黄帝就前去征讨,所向披靡,开山通路,几乎从来没有在哪个地方安宁居住过。

黄帝东到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西到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南到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与诸侯核验了符契,在涿鹿山的脚下广平之地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居所,以兵营围绕来防卫。其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同时,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让他们来监察各诸侯国。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观测太阳的运行,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时日。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缘由,论说国家存与亡的道理,按照四时节气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观象授时,身心耳目饱受辛劳。

他做天子,有土这种祥瑞的征兆,因为土为黄色,所以号称黄帝。

【颛顼征四方】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十四人。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氏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居住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昌仆,生下了高阳,高阳很有贤德。黄帝死后被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帝颛顼。颛顼沉静稳重又有智谋,通情而知事理。他种植各种庄稼,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规律,依顺鬼神,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教化万民,洁净身心祭祀鬼神。他北到幽陵,南到交阯,西到流沙,东到蟠木,天下平定,太阳所照之处皆归顺。

【贤德帝喾】

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他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广施恩泽于众人而不顾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洞察事理的细微之处;顺应上天的意旨,解民之所急,仁德威严,温和守信,修养德业而使天下归服;他节俭地使用大地所产之物,抚爱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季节节气,尊显鬼神并且慎重地加以侍奉。帝喾恩德不偏不倚,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遍及天下,日之所照,风之所至,没有人不顺从归服于他。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子,生下放勋;娶 訾氏的女子,生下挚。帝喾死后,挚即帝位。帝挚登位后,并没有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帝尧仁德,聪慧,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能发扬善德,使各部族和睦融合,各诸侯邦国都能和谐相处。他命令羲氏与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把春夏秋冬四季调整准确。整顿百官,各项事业都兴旺发达。

【尧舜禅让】

天下大治后,尧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他问属下们,谁可以继承他的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明理通事的人,不错。”尧哼了一声:“这人凶顽愚笨,难堪大用,还有别的人选吗?” 兜说:“共工手下有一批人,他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尧说:“你不知道,共工这人对上帝与君主外貌恭敬,但实际却极为轻慢,喜欢夸夸其谈,实际行动却违背正道。不可重用。”尧又问四岳:“哎呀,如今洪水滔天,百姓万分愁苦,大地一片沼泽,谁能来治理呢?”大家都推荐鲧。尧说:“鲧这个人,曾经违背天命,危害同族,怕不能用。”四岳说:“现在紧急关头就任用他试试吧,不行再撤掉。”尧因此让鲧来治洪水。鲧前前后后治了九年水却没有成功。

尧说:“唉!四岳啊,我治理天下已经七十年,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呢?”四岳谦虚地推辞,推荐舜。舜是盲人的儿子。他的生父愚昧,后母奸诈,弟弟傲慢,但舜却能对父母尽孝,和兄弟友爱,使家庭和睦。尧说:“我亲自试试他。”他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以便观察他的德行。一段时间下来,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舜任司徒之职,教导百姓遵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种种伦理道德,效果很好。尧又让舜参与朝政,朝政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舜在国都四门接待宾客,远来的诸侯都相敬如宾。舜到丛林草泽里遇上暴风雨,却没有迷路误事。经过三年的种种考验,尧认为舜既聪明又品德高洁,就对他说:“三年来,你做事周密,有大功。现在我把帝位让给你。”舜认为自己德行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推让再三才答应。正月初一,尧在文祖庙禅让帝位给舜。

黄帝陵

尧说:“我不能使天下人全都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尧的儿子丹朱无德无能,不配传他帝位,因此禅让帝位给舜。尧逝世了,舜服丧三年后,想把帝位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南岸。但前来朝见的四方诸侯不找丹朱,都到舜这里来;有纷争的也不去找丹朱,都来找舜调解;歌颂功德的不歌颂丹朱,都歌颂舜,这真是天意难违啊。舜就又回到京都,登上天子之位。

尧逝世后,舜服丧三年,想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而不归服丹朱。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 、益、彭祖等人,一直被尧任用,却一直没有相应的官职。于是舜就与四岳商计,他们都说,要想行大德的事,就要疏远巧言令色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自然而然会来归服。舜说:“有谁能努力奋发,光大尧的事业,我就唯才是举授给他官职。禹,你来负责治水大事,一定要努力办好啊!弃,百姓正在挨饿受饥,你掌管农业教他们播种百谷吧!契,现在百姓不亲,纲常有乱,你担任司徒,小心宽厚地施行五伦教育。皋陶,蛮夷正在侵扰中原,抢劫杀人,无恶不作,你来担任司法官,执法要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又任命 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任命益为朕虞,管理山川草泽中的草木鸟兽;任命伯夷主管祭祀,任命夔掌管音乐,任命龙做纳言,传达舜的旨命,报告下情。分工完毕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这些人个个功成名就:皋陶掌管刑法,断案公正;伯夷主持礼仪,上下都谦恭礼让; 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利用;弃负责农业,百谷丰盛;契掌管教化,百官亲善和睦。这样,各司其职,上下齐心,天下大治。

从黄帝到舜、禹,虽都是同姓却立了不同的国号,目的是彰显他们各自光辉的德业。因此,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用不同的氏来区别,姓姒氏。契为商的始祖,姓子氏。弃为周的始祖,姓姬氏。

论 赞

太史公曰:学者们都称述五帝,然而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的文字并不规范,众多读书人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有的儒生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到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而言之,大体与古文经籍记载的说法相符合的较为可信。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释都很明确,只是人们都没有进行过深入考究,其实那些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已经残缺很长时间了,但很多散失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典籍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理解了它们的意思,那么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说明白,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我把这些材料进行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很正确通畅的言辞记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rycm212VKL/Hfu4SlclU9Z5ijnYIrDCw5x+6XYDEdn8IcAGJwjbk+vL+N4d8bXe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