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六
武帝纪

汉武帝是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史家对他有褒有贬,似乎难以盖棺定论。称赞者说他少年登基,任人唯贤,培养起一大批军事、政治、文化奇才;说他目光敏锐,行动果敢,推恩削藩,改革政府机构与经济制度;说他使卫、霍二将北击匈奴,大汉之名威震天下。贬低者说他常年征战,劳民伤财,奢侈浪费。但无论如何,谁也不能否认,武帝创建了一个奇伟的王朝。

【唯才是举】

汉武帝刘彻在景帝的众多孩子里排行居中,母亲是王美人。他四岁的时候被立为东胶王,七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其母王美人被立为皇后。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武帝即位,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为皇太后,封皇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田胜为列侯。

同年,武帝想召集四方人才辅佐自己开创千秋大业,便大胆推行一种新的用人制度。他下诏书要求各级官员推举贤良正直、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并鼓励天下百姓直接向他上书推荐贤人或者自荐。这是一种全新的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制度,称为“察举”。

在察举的科目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此外还增设其他考察科目,如茂才、文学、明法、兵法等。这种新的用人制度打破了官爵世袭,能为国家选用更多贤能的人士。

察举制得到了各方人士的积极响应,人们纷纷上书自荐。丞相卫绾上奏说:“各方官员已经推荐了不少贤良的人才,有的提倡商鞅、韩非、张仪学说,扰乱国政,应该被废除资格。”武帝同意了卫绾的建议,并亲自挑选了一批出色的人才。当中有不少布衣得到武帝的赏识,像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朱买臣等后来成为大汉有名的臣子,都是通过这种用人制度得到武帝重用的。

汉武帝蒲轮征贤

【统一政权】

武帝即位后,为巩固中央政权,对内设立中朝,对外推行推恩令。

武帝刚刚即位,朝中许多大臣仍是早年随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老臣子。这些人多数年迈,推崇黄老的无为之治,与武帝的改革思想格格不入。为了将朝中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武帝决定设立中朝,而由元老重臣掌握的权力机构设为外朝,逐渐形成中朝决策、外朝执行的政治格局,此举不仅对当时有着重要作用,对后世也影响巨大。这一政治改革为武帝此后实施一系列改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元朔二年(前127),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推恩令名义上是施恩惠,实际上是削弱藩国实力,其主要内容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的形式使其他儿子在王国内分享封地。新的侯国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并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

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其他子嗣多数都受封成为列侯,不少王国先后分为若干个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受当地的郡县官吏管辖。这样就将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的权力上移至国家,原有的王国缩小,而朝廷直辖土地扩大。推恩令的实施解决了日益膨胀的诸侯国势力的威胁,更难得的是它避免了激起诸侯王的反抗。

元封五年(前106),武帝为了进一步加强君权,将全国分成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刺史在六个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防止郡守和地方豪强相互勾结,对抗中央。同时,刺史还负责向中央推荐官吏,对于政绩不好的刺史,中央可以罢免。

武帝的种种巩固中央集权的举措成功削弱了诸侯的势力,使大汉政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抗击匈奴】

元光二年(前133),武帝召集群臣商议讨伐匈奴的对策。王恢提议采取诱敌深入,以伏兵袭击的作战方法来抗击匈奴,得到了武帝的赞同,汉匈战争一触即发。

从这一年至元狩四年(前119),武帝先后发兵对匈奴进行了多次战争,其中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是关键性的战役。

元朔二年(前127),匈奴侵入上谷、渔阳进行掠夺,并杀害当地百姓千余人。武帝派遣将军卫青、李息出兵云中,直达高阙,斩获数千人,收复河套以南的河南地区。武帝在该地设立朔方郡、五原郡,徙民十万屯垦,重新修整了秦代的旧长城,并派兵驻守。此战,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前124),卫青率骑兵赶走匈奴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十余人。汉军大获全胜,收兵回朝。武帝喜出望外,拜卫青为大将军。

元狩二年(前121)三月,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在皋兰山脚下和匈奴骑兵交战,斩八千余名匈奴兵。同年夏天,霍去病又率几万骑兵行军一千多千米,一路追击匈奴到祁连山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西战役,这次战役对汉匈双方力量的消长产生了巨大影响,匈奴势力自此日益削弱。

战争结束后,武帝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十万定居农垦,并打通汉朝和西域交往的道路。

汉茂陵封土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15千米。封土是陵墓地面以上由土堆垒而成的部分,茂陵封土高大雄伟,形似覆斗,以夯土砌筑,高约47米,其上遍植苍松翠柏。封土周围有方形的夯筑城垣,仅墙基宽度就达5.8米,可见其坚固程度。

元狩四年(前119),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郡(群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和代郡(群治在今河北蔚县)出发,追击匈奴单于于漠北。卫青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直抵阗颜山(今杭爱山脉),先后歼敌一万九千余人。霍去病更深入敌方一千多千米,追击匈奴左贤王到狼居胥山,俘虏匈奴七万四千余人。在这次战役中,武帝组织十四万匹战马随行,以备换用,还派了十万重兵转运粮草,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主力军的物资供应。这就是汉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漠北战争。从此,匈奴迁徙到漠北以北。西汉对匈奴战役的最终胜利维护了国土的统一,为汉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巫蛊之祸】

武帝晚年的时候,其政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巫蛊之祸。

某日中午,武帝在梦中见到上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武帝断定这是有人在诅咒他,于是派遣宠臣江充追查巫蛊之事。

江充到处搜木头人,甚至用烧红的铁器钳人、烙人,强迫人们招供。江充四处“行凶”,但凡被他扣上巫蛊罪名的人都不能活命。没过多久,死在巫蛊罪名之下的就有好几万人,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嫌隙,见武帝年老,害怕以后被太子诛杀,便定下奸计,说皇宫内有巫蛊作祟。得到武帝允许后,江充开始在宫内肆意搜查。搜查太子寝宫时,江充趁别人不注意,将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挖出来,并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出来的木头人最多,要治太子的死罪。当时武帝正在远离都城的甘泉宫休养,刘据被江充逼得走投无路,只得越权行事,调集军队,捕杀江充。

这时,宦官苏文等人向武帝报告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盛怒之下下令捉拿刘据。刘据战败,带着两个儿子逃跑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躲在一个农户家中。卫皇后也在宫中自尽身亡。不久,新安县令李寿知道了刘据的下落,带人前去捉拿。刘据无处逃跑,上吊自杀。他的两个儿子和那家的主人被李寿的手下杀死。

刘据死后,武帝派人调查,才发现巫蛊之祸中的大部分案件都是子虚乌有。武帝醒悟后,下令诛杀江充全族,烧死宦官苏文,至此才结束了这场内乱。

后元二年(前87)二月,武帝去世,葬于茂陵。

论 赞

赞曰:汉承接了历代的弊端,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注重养民,但是对于考究古代礼乐制度之事,还很缺乏。武帝刚刚即位,就很有远见地罢黜百家,突出《六经》的地位。谁能为天下谋事,就推举谁为优秀人才,让他建功立业。武帝还兴办太学,修建祭祀庙祠,改正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确定历法,协调音律,作诗赋乐曲,建造祭天台,祭祀百神,延续周朝传统,其光彩是值得称赞的。像武帝这样雄才大略,不改变文帝和景帝时恭俭以救助百姓的政策,是《诗》《书》上所赞美的。 P6ZdicJJldT3TlZd+Z0d4MHfAUMD9laIUBD6bluzsE1mOfYOKNwA3UZ8Z3dmGG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