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三十九
萧何 曹参传

萧何、曹参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天下未定,萧何多次献计于刘邦,辅助其夺取天下。曹参则多次随军,战功显赫。刘邦即位后,萧何受封相国,拟定律法。萧何去世后,曹参代其相位,成就了一段“萧规曹随”的佳话。

【一代忠臣萧何】

萧何,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因为擅长写文书,精通法典,所以成为沛县主吏掾。

早年,高祖刘邦为平民时,和萧何关系很好。刘邦去咸阳服役时,同僚为他送行凑钱,小吏们出三百钱,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秦二世元年(前209),萧何随刘邦起义。当时刘邦率大军进驻咸阳,诸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物,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和图书。此举使得刘邦可以掌握天下百姓户籍、民情和地势,为此后的战事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受封为汉王后,萧何被任命为丞相,并举荐韩信为大将军。

楚汉相争时,萧何以丞相身份在关中负责后勤。当时,刘邦多次派人慰劳萧何。萧何为此非常得意,鲍生却说:“丞相,这不是好事。汉王在外面风餐露宿,日子过得艰苦却多次派人来慰问您,这是对您的不信任。您应当把家中的子弟都送到前线去,放在汉王身边,这样才能打消汉王对您的猜疑。”萧何听从了鲍生的意见,把儿子和家族里的人都送到了前线。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汉五年(前202),刘邦击败项羽,登上帝位。在论功行赏时,大臣们纷纷争功,刘邦却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 侯,食邑八千户。

群臣不服,认为萧何未曾随军出生入死,只是写写文书,发表议论而已。刘邦却以打猎为比喻,说:“打猎时,追杀猛兽的是猎狗,但是指示猎狗的是猎人。萧何就是能指明方向、发号施令的猎人。”刘邦说服了众人,同时又给萧何加封两千户食邑。

汉十年(前197),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前去平息叛乱。当时,有人密报韩信也参与了造反,皇后吕雉苦于无证据没办法逮捕韩信。于是萧何向吕后献计,谎称陈豨被诛杀,群臣都必须进宫朝贺,将韩信引诱到宫中,再将他捕杀。

刘邦得知此事后,派使者任命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此时,召平对萧何说:“陛下露营在外,您在朝中没有遭受箭伤之苦,却加封晋爵,这是灾难的开始,说明陛下不信任您,想暂时安抚您。你应当辞谢受封,并以全部家产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谋,刘邦为此非常高兴。

【自污名节】

英布造反,刘邦再次率军出征,途中多次派使者问萧何在做什么。使者回答道:“因为陛下在军中,所以相国安抚勉励百姓,倾尽所有资产资助军事,像陈豨叛乱那次一样。”这个时候,萧何的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要被灭族了。您位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刚入关的时候,很得民心,百姓们都爱戴您。陛下之所以多次询问您的动向,是因为怕您牵动关中,他并不信任您啊。您不如做点坏事,降低自己的名望。”萧何听从了门客的计谋,采用多买田地、低息借贷的方法来降低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刘邦对此很高兴。

但是萧何的做法很快就激怒了当地的百姓,百姓们纷纷上书指责萧何。萧何为了弥补百姓,又建议刘邦腾出林苑让百姓种田。刘邦非常生气,认为萧何收了商人的好处费,让自己腾出林苑,于是将萧何下狱。后来,一个卫尉为萧何说情,指明萧何并无私心,也没有收受商人的好处,刘邦才将萧何释放。

萧何被释放后,光脚朝拜刘邦。刘邦对萧何说:“相国不要这样。百姓请求我林苑的事情没有得到允许,还拘捕相国,是我的过错。相国是贤臣,我是纣王。”

刘邦去世后,萧何侍奉汉惠帝。萧何病重时,惠帝亲自前去探望他,问道:“您百岁之后,谁可以接替您?”萧何回答:“没有比主上更了解下臣的。”惠帝又说:“曹参怎么样?”萧何点了点头,说:“皇上得到贤臣,我死而无憾。”惠帝二年(前193),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

萧何

萧何(?~前193),西汉开国功臣、治世能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萧规曹随”的背后都有一段关于他的故事。此图见于清末《历代名臣像解》。

【战将出身的曹参】

曹参,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时为狱掾。刘邦起义后,曹参以中涓身份随军征战,进攻胡陵,击破泗水军,被赐爵为七大夫。后来,曹参又随军向北击破司马欣军队于砀东,占领狐父等地,又攻辕戚及亢父,率先登城,因此被升为五大夫。

随后,刘邦与项羽率兵向东。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封曹参为执帛,号为建成君,升为戚公,隶属砀郡。之后,曹参又随军攻打东郡尉军,大胜,在成阳南攻打王离军,再胜,追击败军,西至开封,攻打赵贲军,三胜,升为执珪。

刘邦受封汉王后,封曹参为建成侯。曹参随军打到汉中,又升为将军。汉二年(前205),曹参为左丞相,进入关中屯兵。一个多月后,魏王豹反叛,曹参与韩信攻打魏军,大获全胜。

陈豨叛变,曹参又以丞相身份征讨陈豨,获胜。英布造反,曹参又跟随悼惠王刘肥率车骑十二万,和刘邦合击英布军,大胜,并向南到蕲,回师平定竹邑、相、萧、留等地。

纵观曹参的一生,战功显赫,共攻取两国,一百二十二县;俘王两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 、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曹参

曹参(?~前190)与萧何是同乡,秦时为沛狱吏,后跟随刘邦。萧何死后,曹参就任西汉第二任相国,仍遵循前任相国萧何的法令制度行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成就西汉初年一段佳话。

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告诉门客赶快帮他置办行装,他将入朝为相国。

不久,使者果真来传召曹参。曹参临行前嘱咐接替其位的人说:“我把狱讼和市集贸易托付给你,千万不要侵扰它。”承接丞相位的人说:“治国难道没有比这更大的事吗?”曹参回答道:“狱讼和市集贸易是用来包容和承载国家各个方面的地方,它能兼容并包。如果你侵扰了它,奸人在哪里容身呢?所以我把这件事放在最先。”

【萧规曹随】

曹参在齐任相国,寻求安集百姓的方法,于是拜访了很多齐国有名望的人。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曹参不知道如何作决策。后来,他听说胶西有个盖公,善于研究黄老之言,便派人以厚礼请他前来商议。盖公见了曹参便说:“平安之道贵在清静,则百姓自会安定。”于是曹参搬出正堂,让盖公住在那里。曹参在齐国施政深得黄老之术,任齐相九年,齐国安居乐业,他也被称作贤相。

曹参代替萧何做相国,按照萧何生前拟定的律法行事,不作任何变更。他还选任那些不善于文辞,看起来忠厚老实的长者为官吏,甚至常常请他们饮酒作乐。部下有过错,他也十分宽容。当时,有些官员为了出名,不断在法律条文中挑刺,向曹参进谏。每次官员还没开口,曹参就让他们喝酒。当他们还想开口的时候,他又不断向他们劝酒,直到这些人大醉回到家中,都没有一个能开上口的。

还有些小吏整天饮酒,从吏们觉得此举不妥,便邀请曹参去参观后园,希望曹参能训斥这些人。结果,曹参看见小吏们在饮酒,还命人取来更多的酒,跟众人一起畅饮作乐。

曹参的行为很快传到了惠帝的耳朵里。惠帝对曹参的儿子说:“你去帮我问你父亲,身为相国,却整日喝酒,如何能为国家分忧?他是不是见我年轻,看不起我。还有,你别说是我让你去问的。”曹参的儿子听从惠帝的命令,回家问父亲,却遭到了父亲的责骂。曹参对儿子说:“这些国家大事不用你来操心。”

惠帝于是亲自质问曹参。曹参问惠帝:“陛下与高皇帝(刘邦),哪一个有才能?”惠帝答:“我当然不能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我与萧何哪一个才能更高?”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高皇帝与萧何已平定天下,法律条文也很明确。陛下垂衣拱手,曹参等人谨守职责,不也是可以吗?”惠帝很高兴,对曹参说:“那您好好休息吧。”

惠帝五年(前190),曹参去世,谥号懿侯。曹参为相国三年,百姓歌颂他说:“萧何制定法文,曹参继承相位,守住条文,没有缺失,百姓得以安宁。”后代称萧何与曹参的事迹为萧规曹随。

论 赞

赞曰:萧何、曹参都出身于秦朝刀笔吏,当时处世平庸,没有大作为。汉兴起,仰仗日月的余光,萧何因诚信谨慎守持管 ,曹参与韩信一起征伐。天下平定后,顺应百姓痛恨秦法的心理,重新拟定律法,二人同心,于是海内得以安定。淮阴、英布等已绝灭,只有萧何、曹参拥有功名,位于群臣之上,声名流传后世,为一代受众人敬仰之臣,子孙后代也因此得到恩荫,真伟大啊! D/oUyNpALOPhXjZVZ3GeU4Vjo3aKloChVEwQBZls1HaAdG2SHRaqJOZwKeIToZ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