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至卷三
武帝本纪

宋武帝刘裕出身寒门庶族,却建立了南朝历史上的刘宋王朝,刘裕不仅武功卓著,而且在文治上也很有作为,解决了很多东晋政权积累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南宋时代著名的大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中赞叹刘裕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足见其作为开国之君的风采令后人何等倾仰。

【锋芒初展】

高祖武皇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叫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铜山)人,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363年4月16日),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长大后,身高七尺六寸,骨骼精奇。虽然家贫,却胸怀大志,不屑于做那些买田置房的事。从小就以侍奉继母至孝至谨而著称于世。

宋武帝刘裕像

开始的时候,高祖做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作乱,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率军平叛,刘牢之遂延请高祖为参府军事。十二月,大军到达前线,此时,孙恩把叛军都集结在官道附近。刘牢之命高祖领数十人前去侦察敌情,却遇上了数千叛军,高祖未做迟疑,便率领数十部属冲向了敌军。由于敌我人数悬殊,很快高祖的士卒就战死了多半,而高祖仍毫无惧意,长刀所向,敌辄溅血而亡。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高祖出营这么久还没有回来,担心他遇到叛军,就率领部下出来寻找高祖,当看到高祖被敌军围困后,就立刻飞马冲杀过来,叛军见高祖有援军到来,便赶紧向后撤退,这一仗,高祖率众斩获了千余敌军。于是,大军乘胜向前推进,平定了山阴(今浙江绍兴,古时会稽郡治下之一县),孙恩带部分叛军逃到了海上。次年,孙恩又率众卷土重来,攻入会稽,杀死了卫将军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复率军征讨,孙恩引军稍稍撤退。刘牢之便率主力驻扎在上虞(今浙江上虞),派高祖驻守句章城(今宁波江北区附近)。句章城很小,而且守军不过数百人而已。每战,高祖都披坚执锐,冲锋在前,挡者披靡,敌军不得已乃退还浃口(今宁波镇海口)。这时,来征讨孙恩的各路将领都御军无章,纵兵暴虐百姓,百姓们苦不堪言。唯有高祖的军队法令严明,与民无犯,甚得民心。

【战无不胜】

隆安五年(401)春,孙恩频繁率军攻打城小兵寡的高祖,却屡被高祖打败,孙恩见讨不了便宜,就又向海上逃去。三月,孙恩向北进攻海盐(今浙江海盐),高祖追杀而来,便在海盐修筑城池。叛军乘高祖立足未稳,便来攻城,高祖此时手下兵力甚弱,所以在军队中挑选了数百敢死之士,使众人脱去甲胄,手执短兵器,在轰隆震耳的战鼓声中,向来敌杀去,叛军被这阵势一吓,顿时就士气大减,纷纷丢掉盔甲等物溃逃,叛军大帅姚盛被高祖部下一刀砍掉了脑袋。

之后,在接连几日的战斗中,虽然高祖都打败了敌军,但是心里依然为敌众我寡而感到忧虑,每天夜里都睡不着,绞尽脑汁思考对策。一天夜里,高祖命令军士藏起旗子,埋伏在城中,造成已逃走的假象。次日清晨大开城门,使老弱数人在城上来来去去。叛军来到城前向城上喊道:“刘裕在哪?”城上人答道:“昨天晚上就逃走了。”叛军信以为真,便毫无防备地向城中而来,高祖忽然举起大旗,擂动战鼓,大喊着向惊呆的叛军杀来,叛军遂被杀得大败而去。孙恩知道打不过高祖,便引叛军转向沪渎(今黄浦江下游附近)。高祖弃城追击。海盐令鲍陋对高祖说愿意让自己的儿子鲍嗣之带领精兵一千作为讨贼先锋,高祖说:“贼兵强悍,而大人手下兵卒多不习战,若为先锋,恐非逆贼敌手,前锋失利,则我军必败,请大人公子作为后援助阵吧。”鲍陋父子没有听从高祖的建议。这天夜里,高祖在多处设下伏兵,多置军旗和战鼓,然而每一处埋伏不过数人而已,只为虚张声势。第二日,叛军万人来攻,两军前锋交战后,高祖伏兵尽出,摇旗擂鼓,叛军以为四面全是官军,便开始后退。鲍嗣之这时率领他的一千军队向敌人追击,却反被敌军击败。敌军乘胜反攻,高祖且战且退,部下伤亡惨重。高祖想这次可能自己要战死了,他逃到伏兵处,命手下扒了死人的衣服给自己换上,以隐藏身份。叛贼看到高祖率残部逃到半路却停了下来,便怀疑有伏兵,高祖此时大喝一声,率军向叛贼杀回,叛军见官军都那么勇猛,就以为果然有埋伏,急忙退走。高祖终于稍稍松了口气,败走的部下们也都陆续归来。

五月,孙恩占领沪渎,杀掉了包括吴国内史袁山松在内的四千余人。当月,高祖在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又一次击败了部分叛军。六月,孙恩乘胜从海路进军逼近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县),威胁京都,此刻其麾下已聚集十余万叛军,而刘牢之犹屯兵于山阴,都城建康(今南京)空虚,朝野震动。高祖闻之,昼夜兼程驰援丹徒,几乎与孙恩叛军同时到达。这时,敌众我寡,高祖军队经过不间断的长途行军,军士俱已疲劳不堪,战斗力大降,丹徒守军更是毫无斗志。孙恩率领数万叛军擂鼓呐喊着登上蒜山,当地的百姓都将家里值钱的东西用担子挑着,做好了逃亡的准备。高祖迅速领军冲杀过来,大败骄横的孙恩叛军,叛军跳崖溺水而亡者不计其数。孙恩靠着盾牌浮水,才捡了条性命,逃回了海上的战船。虽然被打得大败,但是凭借着人数众多,孙恩仍率领战船向建康推进。由于楼船太过高大,江上又起了很大的逆风,所以过了十余天,叛军才来到白石(今南京老虎山附近)。到了白石后,孙恩才知道刘牢之已经引军回到建康,朝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已无胜算,孙恩便转向郁洲(今江苏连云港附近)进军。八月,朝廷封高祖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命高祖率水军追讨孙恩。至郁洲,高祖大败孙恩,孙恩向南逃走。十一月,高祖追杀孙恩到沪渎,又到海盐,皆大败叛军。经过这三次大战,高祖俘杀叛军万余。孙恩叛军开始缺粮,并且发生了疾病和瘟疫,因而又折损了大半军士,接着孙恩带叛军从浃口逃向临海(今浙江临海)。

【折节事“贼”】

元兴元年(402)正月,骠骑将军司马元显西征荆州刺史桓玄,桓玄也率领荆楚之兵前来讨伐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遣镇北将军刘牢之抵挡桓玄大军,高祖为参军随行,大军驻于溧洲(今南京西南长江中)。桓玄率军而至,高祖请命立即出战,刘牢之不许,他说打算派自己的儿子刘敬宣去桓玄那里议和,高祖和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极力劝阻刘牢之的这个决定。然而心生叛意的刘牢之依然一意孤行,派了自己的儿子去议和,随之率众投降了桓玄。很快,桓玄就攻破了建康城,杀掉了司马元显。之后,桓玄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剥夺了他的兵权。刘牢之问高祖:“如今我兵权被削,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到广陵(今扬州)登高一呼,举义兵以讨贼,将军能跟从我吗?”高祖答道:“将军曾有精兵数万,望风而降于桓玄。如今桓玄已经得到皇帝承认,威震天下。将士之心,都已归向人家,广陵还怎么去得了呢?我刘裕还是返回京口吧。”刘牢之因为恐惧难安,最终叛走,落得个自缢而亡的下场。舅父叛走后,何无忌没有了依靠,就问高祖:“我去哪儿呢?”高祖说:“镇北将军此去,必然不能免祸。不如你随我回京口吧。如果桓玄能守节甘为臣子,我们就一起先在他手下做事,如果他敢篡位,我们就想办法除掉他。如今正是桓玄得意自傲之时,为自显宽仁,他一定会任用我们。”桓玄用自己的堂兄桓修镇守丹徒,命高祖为中兵参军,之前的封号和官职不变。

孙恩自从败逃后,手下的人死的死,散的散,他怕自己被朝廷活捉,于是就在临海投水自尽了。剩下的叛军就推举孙恩的妹夫卢循为首。桓玄想彻底平定东南一带,于是就下令招安卢循,赐封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虽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却依然纵兵抢掠不止。五月,桓玄命高祖领军征讨。这时卢循从临海跑到了东阳(今浙江东阳)。次年正月,桓玄再次命高祖征讨卢循,于东阳大败叛贼。卢循逃去永嘉(今温州附近),高祖追来,又把他打得大败,斩杀了叛军大帅张士道,进而又追讨至晋安(今福建福州),卢循乘船向南逃到了海上。六月,桓玄升高祖为彭城内史。

双层甲胄骑兵俑·南北朝

【密谋杀“贼”】

桓玄做了楚王后,就要阴谋篡位。桓玄堂兄卫将军桓谦秘问高祖:“楚王德高望重,四海归心。朝臣们都认为皇上应该行禅让制礼,将军意下如何?”高祖已有心想除掉桓玄,便虚意夸誉道:“楚王,那是功臣宣武公的儿子,功德盖世。如今晋室丧德,民心已经失去很久了,此时顺天承运代晋称帝,有何不可呢!”桓谦大喜道:“将军说可以,那就真是可以了。”十二月,桓玄篡位,把晋安帝安置到浔阳(今九江、广济之间)。桓修入朝,高祖随行入京。桓玄见了高祖后,对司徒王谧说:“昨天看到刘裕,姿容雄伟,大概会是人中豪杰。”之后,每次的聚宴游猎,桓玄对高祖都特别恭敬有礼,还会赏赐很多东西,然而高祖心里却愈发憎恶他。有人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气宇非凡,恐怕不会甘于久为人下,应早日图之。”桓玄说:“我刚打算荡平海内,非刘裕不足以分担此重任。还是等到关陇地区平定后,再说吧。”于是下诏褒扬了高祖一番。

先时,高祖东征卢循,何无忌随行到山阴的时候,就劝高祖在会稽郡起兵诛逆。高祖那时认为桓玄还没有篡位,而且会稽远离京城,起义很难成功,不如等桓玄坐实了篡位之名,然后再在京口起兵,就不愁大事不成了。跟着桓修入朝后不久,高祖就假称旧创复发,难以走路,便携何无忌回到了京口,开始准备复兴晋朝的大计。高祖堂弟刘道规、沛郡的刘毅、平昌的孟昶、任城的魏咏之、高平的檀凭之、琅琊的诸葛长民、太原的王元德、陇西的辛扈兴、东莞的童厚之等人都参与了谋划。此时桓修之弟桓弘官居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领兵镇守在广陵。刘道规在他的军中任中兵参军,孟昶为青州主簿。高祖命刘毅偷偷跟孟昶汇合一处,率部众到江北地区,以准备杀掉桓弘。身为豫州刺史刁逵左军府参军的诸葛长民,准备在历阳(今安徽和县)起兵响应。王元德和童厚之在京城作为内应,聚集部署准备攻打桓玄。诸人谋划已定,准备一起定期发难。

江苏镇江北固亭

【起兵讨“贼”】

404年阴历二月初一到二十七这段时间,高祖假借狩猎的名义,与何无忌等人秘密召集义士,凡同谋者二十七人,愿意附从的也有一百余人。丙辰清晨,城门大开的时候,何无忌穿着传召服,站在殿前假称是替楚皇帝桓玄传召,桓修毫无防备,就被突然冲进来的起义将士斩杀了,其余官吏惊惧不已,莫敢妄动。高祖为桓修的死悲痛地哭了起来,命人将桓修加以厚葬。孟昶之前也劝说桓弘在这一天出城去狩猎,清晨打开城门,随从出猎的人刚走出城门,孟昶、刘道规和刘毅就率领五六十人乘隙杀入。其时桓弘正在吃粥,就被一下砍去了脑袋,然后众人就率领军队渡过长江。义军最初攻克京城时,桓修的司马刁弘率文武官员来到城前,高祖在城上对他们说:“江州刺史郭昶之已在浔阳尊奉皇帝重建晋国,我等今日聚义,都是受了皇帝的密诏,诛除乱臣贼子。此时逆贼桓玄的首级应该已枭于大航了。诸位大人不都是大晋的臣子吗,今日来这儿想做什么啊?”刁弘等人信了高祖的话,就领着众人散去了。刘毅来到后,高祖命他杀掉刁弘。起义前,刘毅的兄长刘迈正在京城,高祖派周安穆去告诉他起义的事,希望他能做内应。刘迈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内心却非常恐惧,周安穆看出了他的恐惧,猜到他会把事情泄露,就急忙回来了。当时,刘迈被桓玄封为竟陵太守,刘迈知道了高祖要起义的事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便打算先回竟陵郡。当日夜里,刘迈接到了桓玄的来信:“北府军的那些人都怎么样啊?卿最近都听刘裕说过什么啊?”刘迈以为桓玄已经知道了高祖将起义的事,次日早上便把高祖将起义和拉拢自己做内应的事告诉了桓玄。桓玄大感惊恐,便封刘迈为重安侯,过后却又怨刘迈不抓住周安穆,使其逃走了,遂杀掉了刘迈。接着又杀掉了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然后招来桓谦、卞范之等人谋划该如何抵御高祖的义军,桓谦等人说:“立即出兵攻打。”桓玄说:“不能这样。对方士气锐猛,皆有万死之志。如果派遣水军去,是不足以与之相抗衡的。不如把大军屯扎在覆舟山以逸待劳。对方空行二百余里,不遇一战,锐气已衰,等到了覆舟山的时候,忽见大军当道,必然惊骇难当。我们则继续坚壁不战,对方百般求战不得,自然作鸟兽散,这才是上上之计。”桓谦等人还是力劝桓玄出兵讨伐义军,见桓玄始终不答应,就私自派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领军北伐义军。桓玄听说自己的军队出征了,便担心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应对之策了。有人对桓玄说:“刘裕等人势单力薄,会有什么作为呢,陛下何必这么忧虑!”桓玄有些绝望地说:“刘裕乃当世英雄,刘毅的家里连一石储存的粮食都没有,在赌博的时候却能一掷千金;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才谋酷似其舅舅。这样的三个人凑在一起,怎么能说做不成事呢。”

宋高祖刘裕留衲戒奢

【义军盟主】

于是,义军将士推举高祖为盟主,发檄讨贼。任命孟昶为长史,总领后勤事务;拜檀凭之为司马。有一千多百姓愿意跟从义军。三月戊午,义军和吴甫之军队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遭遇。吴甫之是桓玄的猛将,其军队战力很强。高祖手持长刀,大呼着率先冲向敌军,众将士奋勇杀敌,即斩吴甫之于马下。义军继续前进到罗落桥(今南京东北长江南岸),又遭遇到皇甫敷率领的数千敌军,檀凭之与高祖各率一支兵马杀向敌军,檀凭之战败被杀,部下溃散。高祖却愈发威猛,率众前后拼杀,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大败敌军,杀了皇甫敷。

桓玄听说自己的两员猛将都被杀了,心中愈加恐惧,便派桓谦屯兵东陵口,卞范之屯兵覆舟山以西,二人兵力共有两万。己未清晨,义军吃过早餐,丢掉剩余的军粮,进发至覆舟山以东,并令兵士在山上多树旗子,作为疑兵。桓玄又命武骑将军庾祎之率领装备更加精良的军队来援助桓谦和卞范之。阵前,高祖又是一马当先杀向敌军,将士们也都拼死冲锋,无不以一当百,杀声震天。忽然东北风大作,高祖命军士纵火攻敌,一时烈焰弥天,浓烟蔽日,战鼓声声震彻京城。桓谦等人军队,即告溃败而去。桓玄虽然遣将抵御义军,但是已打算逃离建康,他派领军将军殷仲文在石头渡准备好船只,便带着自家的子侄旧部从水路向南逃去。高祖即领军进入建康,众人遂推举高祖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桓玄挟持晋安帝逃至江陵(今荆州),后又大败于峥嵘洲(今湖北鄂城),败后又欲逃往汉中(今陕西汉中),途中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掉。

【称帝建宋】

义熙元年(405)正月,晋安帝复国,三月,下诏加封高祖为兖州刺史,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四年(408)正月,又加封高祖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及徐兖二州刺史如故。

晋安帝复国以来,燕国慕容超屡为边患,五年(409)三月,高祖上表皇帝出师北伐,六月大败慕容超,次年二月于建康菜市将慕容超斩首。高祖北伐之时,卢循又起兵作乱,官军屡败。高祖回建康后,调兵遣将,十二月击败卢循叛军。七年(411)二月,朝廷加封高祖为太尉、中书监。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首级传送至建康。八年(412)四月刘毅谋反,十月高祖诛杀刘毅及其党羽。十一月高祖到了江陵,下令减免百姓赋税,减轻刑罚,命官员要为政宽简。朝廷进封高祖为太傅、扬州牧,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高祖又上表朝廷请求抑制豪强,以使耕者有田。下令尽量废除苛捐杂役,使百姓休养生息。十一年(415)高祖西征司马休之,四月,司马休之逃往羌地。皇帝赐高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次年正月,皇帝加封高祖都督中外诸军事。八月十二日,高祖出师北伐后秦,高祖向北魏借道,反遭北魏军队袭扰,高祖大败北魏军队。皇帝封高祖为宋公、丞相。十三年(417)八月,大败后秦皇帝姚泓的军队,八月二十四日,姚泓投降,九月,高祖进入长安(今西安),拜谒汉高祖刘邦陵,犒赏三军,于未央殿大会文武群臣。十月,皇帝加封高祖为宋王,高祖辞让。十二月,晋安帝驾崩,司马德文即位,是为晋恭帝。元熙元年(418)正月,封高祖为宋王,七月,高祖才接受了这个封号。十二月,晋恭帝命高祖自建天子仪仗。次年六月,晋恭帝下诏禅皇帝位于高祖。永初元年(420)六月,高祖即皇帝位,建都建康,国号宋,建元永初。次年正月,大赦天下。十月,下诏对有罪者要量刑从轻,鼓励办学。永初三年(422)五月,高祖驾崩,享年六十岁。

论 赞

史臣曰:大汉江山有四百余年,足以比祚于周朝。后来刘氏虽然丧失帝位,但是百姓的心里还是向着大汉朝的。晋朝政权南迁之后,皇帝的威德已经丧失殆尽。论土地,高祖没有齐桓公、晋文公那么多,手里也没有人数众多的军队。剪凶除暴,消灭内贼外患,功高盖世,勋德真是盛大啊! 6Z4yygqwpRDf9DYZ4CpBkKeUN8hZduoNND13m0hOpfZ69L+1CgGHI5rt7iLaewT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