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八
世宗宣武帝纪

作为著名改革家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没有父亲改革的魄力,却能够无为而治,维护改革成果,使鲜卑族的汉化又前进了一步。

【梦日而生】

北魏宣武帝名叫元恪,是孝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高夫人。高夫人怀孕前,曾梦见太阳变幻成一条龙,围着自己转了好几圈。她醒后又惊又怕,不久便有了身孕。太和七年(483),她在平城宫生下元恪。十四年后,元恪被立为皇太子。

元恪年幼时器量宏伟,喜怒不形于色,一向节俭朴素。当初,孝文帝想观察儿子们的志向,于是摆出来许多珍贵的宝物,让他们随意挑选。京兆王元愉等人都抢着拿珍珠古玩,元恪只选了一柄骨质如意。孝文帝觉得这个儿子很独特。

孝文帝最初立的皇太子是长子元恂,无奈元恂不赞成汉化,还反对孝文帝改革。孝文帝一怒之下将元恂废黜为庶人,立元恪为皇储。

太和二十三年(499)四月,元恪在鲁阳(今河南鲁山)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两个月后他便派遣使臣巡视郡国,询问民众疾苦,考察郡守县令,罢黜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对那些文武双全、德行闻名于乡里的人,都加以褒奖。

【体恤民情】

元恪像他的先祖一样,勤于政事,精明能干,严于吏治,体察民间疾苦,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与民休息。

元恪刚开始亲政时,就颁布诏书免去百姓额外的捐税杂役。景明四年(503),天下大旱,三个多月未曾下雨。元恪下诏减少了自己的膳食,并撤去了悬挂的乐器,以示与民共同承担痛苦的决心。两天后,及时雨大降。

第二年再度发生旱灾,元恪亲自去太庙祭祀求雨,还当众承认旱灾是自己的过失。为了求雨,他派人讯问京城里羁押的囚犯,死罪以下的犯人统统罪减一等,受鞭刑杖刑的犯人一概饶恕。他下诏说:“有关部门可查阅旧典章,认真做好六件事:冤枉拖延的案件,公平地加以判决;失去职务的官员,酌情加以推举;鳏寡孤独与贫困的人,各地加以抚恤;劳役赋税繁多,加以免除减省;贤良正直的人,按照礼法提升;贪婪阿谀的人,加以摒弃贬黜……”

这一年九月,元恪下诏,淮水南北的沿河城镇都要秋天播种麦子,春天种植粟米和稻谷,因地制宜地利用水田和旱地,一定要使土地尽其用,士兵尽其力。等到来年庄稼成熟后,使公家私家都能获得利益。还诏令各州停止徭役,不得随便征发。

延昌元年(512),国家又遇到严重旱情,元恪诏令黄河以北受灾严重的百姓可以去灾情较轻的地区谋生。又命令天下存粮较多的家庭除留足家中一年所需的粮食之外,其余粮食都要拿出来赈济灾民。同年,肆州(今山西忻州)发生了地震,元恪下诏令,太医和骨科医生带上必需的药品,前去灾区救济百姓。

【治官有方】

作为一国君主,元恪深知官员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他十八岁开始亲政时,便下诏废除冗杂的官职。正始二年(505)四月,元恪认为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只依据出身门第,而不看个人才能,不能有效选拔出对国家和百姓尽职尽责的官员,于是命令有关部门考察历朝历代擢升贤才的体制,改革选官制度,使才学和门第都能得到重视。

九色鹿本生壁画·北魏

北魏壁画,位于敦煌第257窟西壁中层,全图纵96厘米,横385厘米。此画取材于佛经故事,九色鹿从恒河中救起一溺水者,溺人向鹿保证不露其行止。王后夜梦九色鹿,欲得其皮作褥,得其角为饰,国王悬重赏求鹿。溺人背信告密,引国王捕杀九色鹿。鹿见国王,诉说溺人忘恩负义。国王深为感动,下令保护九色鹿。本图为国王与鹿对话的情景。

这一年十二月,元恪为五等诸侯确立了品阶,规定与皇族同姓者初次任官时,公爵为正六品下,侯爵为从六品上,伯爵为从六品下,子爵为正七品上,男爵为正七品下;异姓者初次任官时,公、侯、伯、子、男要比照同姓者,相应降低五个等级。

两年后,元恪又规定官吏任职满三年后,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凭借考核成绩来决定职位的升降。

【推广学校】

元恪特别喜欢经史,尤其擅长佛教的义理,每到讲论经义时,连夜不睡也不觉得疲倦。他风度仪表好,上朝时端庄静默,像神明一样,有人君的度量。作为孝文帝的继承人,他在国内一力推行学校,推广汉族文化,使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成果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

景明四面造像·北魏

正始元年(504)十一月,元恪下诏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创建基业留给子孙,安定百姓兴立教化,无不修建学校,开导教育皇族后代,宣扬三礼,崇尚《诗》《书》《礼》《乐》四种经书,使道德畅行各地,风范流传宇内。自从皇基迁徙,光芒覆盖中原,军队国家事务众多,来不及修建学校。想起来对先人有愧。现在敕令有关部门仿效汉朝和曹魏的旧制度,兴建国学。”

四年后,元恪再度下诏,要设国子学,立太学,并在四门兴建小学。他希望通过各种学校的设立,传播先进文化,提倡礼仪教化,使远方蛮夷都来归附,同时聚集优秀的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少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视学校、兴建国学,北魏可谓难得。

【对峙齐梁】

元恪在位时,恰逢南齐衰亡、萧梁立国的过渡期,与这两个国家的对峙也不可避免。

景明元年(500),南齐的豫州刺史裴叔业献寿春(今安徽寿县)归附北魏,南齐君主萧宝卷非常愤怒,派水陆两路兵马齐头并进:陆路以将领胡松、李居士率领军队一万余人驻扎在宛城(今河南南阳),陈伯之率领水军逆淮水而上,进逼寿春城。

两国军队对峙两个月后,北魏彭城王元勰和车骑将军王肃大败南齐军队,斩首一万余人。当年七月,南齐又派陈伯之侵略淮南,被元勰打败。北魏逐渐由防御改为主动进攻。四个月后,荆州刺史桓道攻下南齐属地下笮戍(今属湖北襄樊),招降二千余户。此时,南齐国内发生动乱,萧衍起兵东下,进攻南齐君主萧宝卷。第二年萧衍获胜,立萧宝卷的弟弟萧宝融为帝,自己则掌握了南齐的朝政大权。

南齐气数已尽,很多大臣纷纷献城,投靠北魏。萧衍自立为帝、建立梁国后,便取代了南齐成为北魏的主要敌人。双方连年交战,攻城略地,互有胜负。

梁国君主萧衍除了用兵,还崇信佛教,曾多次在庙中舍身出家,大臣们只好凑钱去为他赎身。这笔巨额赎身钱最终转嫁到了百姓身上,民不聊生,于是出现百姓杀掉守将、投降北魏的情形。北魏永平四年(511)四月,琅琊(今山东胶南)百姓王万寿斩杀梁的辅国将军、琅琊东莞二郡太守刘晣,献出朐山投降了北魏。延昌二年(513)二月,萧梁郁州百姓徐玄明等人斩杀镇北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献出州城归附。

【平定叛乱】

历代皇帝总免不了征讨国内叛乱,元恪也不例外。正始三年(506),秦州(今甘肃天水)百姓王智等人聚众两千,自己号称王公,不久,叛军又推举秦州主簿吕苟儿为首领,定年号为建明,公然与朝廷为敌。右卫将军元丽等人奉命讨伐吕苟儿。三个月后,元丽大破叛军,斩杀叛军首领王智等五人,将六千多叛军枭首示众。又过了一个月,元丽再度攻破叛军,俘虏吕苟儿及其他王公三十多人,秦州的叛乱平定。

发动叛乱的不仅仅有国内的平民,也有元恪的兄弟。永平元年(508)八月,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叛乱。尚书李平奉命平叛,一个月后,便在草桥大败元愉。不久,元恪下诏赦免了冀州被元愉连累的民众和工役,如果有人能斩获参与叛乱的人,就有优厚的赏赐。李平很快攻克信都(今河北邢台),元愉向北逃窜,很快便被统军叔孙头捉住,解送信都。冀州的叛乱被迅速平定。

元恪在位时遇到大大小小的叛乱很多次,每次都能够迅速平定。

延昌四年(515)正月,元恪患病去世,享年三十三岁。群臣上谥号宣武皇帝,庙号为世宗,安葬于景陵。

论 赞

史臣曰:世宗继承父亲的恩德功业,天下向往风范教化,垂拱而治,边境顺服。然而宽松地对待臣属,犹豫不决,太和的风尚改变了。和汉代相比,大概是元帝、成帝、安帝、顺帝一类的吧? P9jSh3+gVgUgqTKDsBV3EmzNKnIXtQOnAk//hH776ZAMcLx2/ga/n+SE1yv8Q6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