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六
显祖献文帝纪

拓跋弘没有先祖太武帝统一中原的武功,也没有儿子孝文帝改革的魄力,他在位仅仅六年,却对外降服对峙的刘宋政权,对内爱民如子、推行教育,为后来孝文帝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魏显祖献文皇帝名拓跋弘,是文成皇帝的长子,母亲为李贵人。兴光元年(454)秋七月,他出生于阴山以北,两年后被立为皇太子。他自幼聪明有悟性,仁爱孝顺,敬爱师友。

【年少有为】

天安元年(466)五月,十二岁的拓跋弘即位,大赦天下。车骑大将军乙浑欺皇帝年幼,假传圣旨,在宫中杀害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几天后,平原王陆丽入朝觐见,也被乙浑所杀。拓跋弘只好封乙浑为太尉,被杀掉的大臣留下的职位空缺,也由其他人填补。

两个月后,乙浑担任丞相,位居各诸侯王之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取决于他。拓跋弘下诏,命令各郡县的郡守、县令到任后,要将百姓中有才能有声望的人选拔出来,举荐为官,前任长官不得干涉。如果举荐失当,则要给选拔人治罪。

不久,丞相乙浑谋反被杀。这一年七月,拓跋弘下诏,所有诈称功劳骗取爵位的人,罪过统统饶恕,不过要削夺他们的爵位和职位。有祖父、父亲假称爵号又通过贿赂办正身份的,不允许子孙继承他们的爵位。所有没有功劳却升迁的人,一律回到原来的职位。不依事实上报的,以“大不敬”罪名论处。

皇兴五年(471)三月,拓跋弘颁布诏书,说:“天安元年(466)以来,军队国家事务繁多,往南平定徐州(今江苏徐州),往北扫清残余的敌人。征发参战的人,总是有逃亡流窜的,虽然应该治他们的罪,却每每可怜他们,加以宽宥。然而政策过于宽松,逃跑的人越来越多。应该明定刑罚,以肃清奸诈伪善之人。从现在开始,所有逃亡的士兵以及接任的郡守县令还游手好闲不赴任的,限令六月三十日前全部自首,不自首的人要依法定罪。”诏书颁布后,军队的纪律逐渐有了好转。

【降服刘宋】

这时偏安江南的刘宋政权,已经没有了刘裕开国时的强盛。前废帝刘子业被自己的叔父刘彧杀死,后者继承了王位。很多大臣在动荡的朝廷和鲜卑贵族的军事进逼双重压力之下,投奔北魏。比如司州刺史常珍奇献悬瓠(今河南汝南),徐州刺史薛安都献彭城(今属江苏徐州),以表示对北魏的忠诚。此举惹怒了刘彧,他派将领张永、沈攸之攻打薛安都。拓跋弘兵分两路,派北部尚书尉元为镇南大将军,领兵从东路救彭城,派殿中尚书、镇西大将军、西河公拓跋元石领兵从西路救悬瓠。

刘彧的举动未能阻止大臣献城投魏的做法,一个月后,兖州刺史毕众敬又派使臣代表自己投降了北魏。战争的结果似乎也顺应了这两个王朝的气数,当年十一月,尉元的军队打败了张永和沈攸之,逼迫这两位将领逃跑,北魏取得了军事上的又一场胜利。

然而,这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尚未结束。天安二年(467)正月,天寒地冻,尉元又在吕梁以东大破张永和沈攸之的军队,斩首几万,缴获的军用物资和武器不计其数。刘宋的秦州刺史垣恭祖和羽林监沈承伯被俘虏,张永和沈攸之仅仅孤身得免。这一仗打完后,北魏在较量中占了上风,刘彧不得不派遣使臣前来朝见进贡。

刘彧的朝贡并不能使自己的统治根基从此稳固下来。这次战败之后,他的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一同派使臣前往北魏,希望能够献城投靠。拓跋弘命令两位将军带着兵马去接应他们,又派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率领五万骑兵驻扎在 (今山东茌平西南),作为东路后援。

皇兴造像·北魏

与此同时,刘宋的东平太守申纂驻守在无盐(今山东东平),阻断了北魏使者的通路。拓跋弘命令慕容白曜率领各路兵马前去征讨,不到一个月就打败了申纂,重新恢复了使者的通路。这时,本来已经投降北魏的沈文秀和崔道固出尔反尔,再次叛变,回归刘宋,慕容白曜回师征讨,攻占了刘宋的三座城池。

【傲视大漠】

拓跋弘在位时,北魏面临着诸多政权的威胁:除了南边的刘宋,北有敕勒、柔然(又称蠕蠕),东北有室韦、高丽,西有西域诸国,西南有吐谷浑。其中,柔然逐渐占据漠北,建立起强大的游牧部族国家。青藏高原上新兴的吐谷浑部也逐渐强大起来,并于太武帝时归顺了北魏。

皇兴四年(470),吐谷浑部首领拾寅与刘宋通好,不向北魏进贡,拓跋弘命令征西大将军、上党王长孙观领兵讨伐他。一个多月后,长孙观在曼头山与拾寅军队相遇,大获全胜。拾寅带着几百个骑兵连夜逃跑。拾寅的堂弟豆勿来和元帅匹娄拔累等人率领自己的部下归顺了北魏朝廷。

这次失败之后,拾寅非常后悔,想恢复北魏藩臣的地位,于是派别驾康盘龙向朝廷上表进贡。拓跋弘拘禁了康盘龙,对拾寅的做法没有回应。拾寅的部落发生大饥荒,屡次骚扰浇河。拓跋弘又派长孙观为大都督,前去平定他们。长孙观的军队进入拾寅的境内,割掉庄稼。拾寅非常害怕,又派儿子去长孙观的军中,上表请求改过。拓跋弘重赏了将士们,下诏严厉指责拾寅,要求他把儿子送去京城为质。拾寅把儿子斤派去京城做侍从,拓跋弘接着又将斤送还。

方格兽纹锦·北朝

当年八月,柔然又侵犯边塞,拓跋弘御驾亲征,率兵北伐,各将领会合大败柔然部众。拓跋弘从北伐战场返回后,在宗庙举行宴饮庆功的典礼,把功勋记录在简策上,并在宗庙进行祷告。

第二年四月,西部的敕勒又叛乱,拓跋弘下诏命令汝阴王天赐和给事中罗云共同讨伐他们。战斗非常惨烈,罗云被敕勒袭击杀害,十分之五六的将士战死沙场。北魏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换来了边疆的安定。

【胸怀苍生】

皇兴二年(468)十二月,拓跋弘想到连年与刘宋征战,将士死伤无数,很多人暴尸荒野,死不得安,于是颁布一道诏书,说:“近来张永迷惑扰乱,竟敢抗拒君主的王威,导致在原野暴露尸骨和伤残的人都有很多。生死哀痛,我十分怜悯。天下的百姓都是百姓,现在敕令各郡县,在张永的军队里残废的士兵,任凭他们回到长江以南;尸骨暴露在草丛中的,要收集他们的骸骨并加以埋葬。”这道诏书赢得了士兵及军属们的称道。

皇兴四年(470)三月,拓跋弘又下诏说:“我思虑百姓的疾病痛苦,百姓多死于非命,我夜晚难眠,痛心疾首,因此广泛征集良医,去远方采集名药,想用来救护百姓。有生病的百姓,所在官府要派医生去家里给他们诊治,需要的药物根据用量供给。”这相当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拓跋弘就已经在北魏采取过公费医疗的举措。

拓跋弘在位六年,国内曾发生多次大范围的水旱灾害,冬末春初还会爆发饥荒。每次灾害发生后,拓跋弘都命令当地官府打开粮仓,让百姓前来领粮,帮助百姓度过难关。有贫民难以度日的,他还要让地方官府赐给布匹。

当初即位时,拓跋弘才十二岁。这年幼的皇帝却颇有见识,他看到繁重的捐税对百姓休养生息非常不利,于是下诏免去了杂税,让百姓积蓄财产。这对于一位年纪轻轻的君主来说,实为难得。

拓跋弘一向淡泊事务,常有超脱世俗之心,想把皇位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群臣一再劝阻,他才放弃。然而他并未放弃禅让的想法。皇兴五年(471)年,他颁布诏书,将皇位禅让于太子拓跋宏,自己称太上皇帝。五年后,仅仅二十三岁的太上皇拓跋弘去世,群臣上谥号为献文皇帝,庙号为显祖,安葬于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的金陵。

论 赞

史臣曰:天生聪颖,文武兼备,说的就是显祖吧?所以能肃清沙漠原野,大力开拓南方疆域。然而他很早就怀有厌弃世俗的心意,最终导致宫廷政变,恐怕是天意吧! u/U5UIQEvjBgwSpGnXfabPUNsFGApZ3a9TdeZfhs39WLPMvgwOkzALjdyLASw5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