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四
世祖太武帝纪

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的手中达到了军事的鼎盛。他亲率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结束了漫长的五胡十六国混战局面,再次统一中国北方;他马踏漠北,挥鞭塞外,横扫了雄踞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他南征刘宋,饮马长江,夺取南朝大片土地。

【命世之主】

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是北魏第二代皇帝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太祖道武帝拓跋 的孙儿。道武帝拓跋 晚年患病精神失常,其子拓跋绍乘机作乱刺杀了父王,自立为帝,却得不到朝野上下的支持。时在外任的太子拓跋嗣秘密潜回京城,在宫中卫士的协助下杀死了拓跋绍,继承了北魏皇位,是为北魏明元帝。明元帝拓跋嗣在位十五年,延续了拓跋 武力扩张的路线,并发动了第一次与南朝刘宋政权的战争,从对手手中夺得了洛阳等战略要地。但班师后因积劳成疾,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将皇位传给了他年仅十六岁的儿子拓跋焘。

拓跋焘生于北魏道武帝天赐五年(408),生来体貌特异。道武帝拓跋 见到这个孙儿后既惊又喜,说:“以后能完成我兴国大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拓跋焘为人聪明大度,心胸开阔,对父母十分孝顺。父亲明元帝患病时,他一直衣不解带在旁尽心服侍。他生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密太后,等到长大后,每说起此事就悲痛,哀伤之情感动旁人,连明元帝听说后都感动不已。拓跋焘生活节俭朴素,饮食和服饰只求够用便可,不追求珍奇奢华,吃饭也只一道菜,连他的爱妃也都衣着朴实无华。然而孝顺简朴、性格内敛的拓跋焘,内心中却威武豪迈,刚毅自律,胸中有金戈铁马、百万雄兵,有更胜先人的雄韬大略。

北魏泰常八年(423),刚刚结束对南朝刘宋攻势凯旋的明元帝驾崩,拓跋焘以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史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延续了先前两代国君开疆拓土的方略,率领军队继续南征北战。他有着高超的指挥才能,战术布置无有不胜,尤其善用骑兵,鲜卑铁骑在他的指挥下成为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利器。作战中,他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处战阵,身边不断有人死伤,他也毫无惧色,因此将士们人人誓死效命,军队所向无敌。他还善于从行伍中提拔人才,只以才能取人,不论出身,因而军中人人自励,战斗力惊人。

在治国理政方面,拓跋焘重用汉族大臣崔浩,后者被后世称作“南北朝第一谋略家”;他还善于听取古弼、高允等忠臣们直言不讳的进谏,以纠正自己的过失。经过拓跋焘励精图治,北魏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统一北方】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登基之初,中国北方经过多年的战乱纷争,还剩下五个割据政权,除了北魏以外,分别是匈奴人建立的夏(又称胡夏)和北凉、鲜卑族乞伏氏建立的西秦,以及汉人建立的北燕。其中,以北魏实力最强。

飞天壁画

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之神,是能奏乐、善飞舞、满身香馥的菩萨。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一大主题,图为莫高窟第285窟北魏时期龛壁上的双人飞天。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拓跋焘开启了他统一北方的征战之旅。他听说夏国的国君赫连勃勃病死,子嗣争位不休,于是决定亲率大军讨灭夏国。大军十月出发,遇到天气暴寒,行路艰难,拓跋焘命两万轻骑先行,奇袭夏国都城统万城。正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的夏国统治者被突如其来的魏国大军吓得不知所措,仓皇出战,被北魏军队杀得大败。北魏军队趁势劫掠城下,枭首数万,得牛马十余万头。同时,另一路魏军由大将奚斤率领,顺利攻下三辅要冲蒲坂(今山西永济市)和长安。虽然最终没能拿下统万城,但北魏尽收关中沃野,大胜而还。

翌年,太武帝拓跋焘命人广造攻城战具,再次兴师十万伐夏。此次,拓跋焘誓拔统万城,他命轻骑三万舍弃辎重倍道兼行,先行攻城。统万城乃是夏国倾尽民力修筑的金石之城,高十仞,城墙墙基厚达三十步,墙面刀斧不进,坚固无比。从行群臣都劝阻拓跋焘说:“统万城坚固异常,非一朝一夕可以攻下,如今我们轻军前往,攻不能克,退不能守,不如等步兵和攻城战具到齐了一齐攻城。”拓跋焘回答说:“用兵之术,攻城是最下策。迫不得已,才选择攻城这种办法。我们如果等到步兵和战具到齐,对手必然因恐惧而坚守城池,那样我们就必须打攻城战了。不如以轻骑直抵城下,对方见我步兵未到,思想上就会松懈;我故意示弱来引诱他们,他们就可能会出城迎战,那样的话就能擒住对方了。我这三万人攻城是显不足,但用来决战则绰绰有余。”于是,拓跋焘亲率三万骑兵接近统万城。他将大部队埋伏在城外的深谷,派少部分人到城下,向敌军示弱。统万城守军果然中计,三万步骑兵出城与北魏军决战。夏军来势汹汹,属下劝拓跋焘暂避敌锋,拓跋焘却说:“我们远来与敌决战,就怕他们不出来。今日既然出来了,哪有躲避的道理?”于是,他继续将敌人引向包围圈。就在此时,天空突降暴风骤雨,战场上飞沙走石,形势对北魏一方极为不利。身边的侍从苦劝拓跋焘撤走避险,拓跋焘却毫无退意,引出伏兵,率众与敌人展开了血战。战斗进行得极为惨烈,拓跋焘亲陷阵中,搏杀中跌下战马,差点被夏兵擒住,多亏同族将军拓跋齐以身遮蔽,殊死力战,才将拓跋焘救了出来。拓跋焘换马再战,亲手格杀夏国的尚书斛黎文,又连杀了十余名敌人骑兵,被流矢射伤,仍然奋战不退,魏军上下深受鼓舞,终于将夏军杀败。夏国新君赫连昌出逃,太武帝拓跋焘率军攻克统万城。

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深处,是目前唯一遗存的匈奴都城。统万城依地势而筑,虽是土城,却有着石城一样的抗毁性,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筑的最完整、最雄伟的都城之一。由于被埋藏于沙漠之下,统万城直到清朝后期才被人们发现。

攻下统万城,夏国已是气数无多。此后的几年间,太武帝拓跋焘不断出兵攻取夏国余境,俘虏了国君赫连昌。夏国余部败退无地,于是转而攻向鲜卑族乞伏氏建立的西秦政权谋求生存空间。北魏神 四年(431),夏国新君赫连定攻陷西秦的南安城,西秦国君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王国灭亡。

同年,已是强弩之末的夏国君臣在为躲避北魏而继续西迁的途中,遭遇西域的吐谷浑汗国的突袭,赫连定被擒,夏国灭亡。

西秦和夏相继灭亡,挡在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大业面前的就剩下两个小国北燕和北凉了。北魏太武帝延和元年(432),拓跋焘率大军亲征北燕。北魏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北燕毫无还手之力。北魏掠取大量人口和大片领土而还。又过了四年(436),北魏再次伐燕,北燕国君冯弘遣使称臣,拓跋焘不许,双方交战。北燕请来高丽国的援军,但依旧无法抵挡北魏军队。北燕国君冯弘见大势已去,弃城投奔高丽国。北燕灭亡。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拓跋焘踏上了消灭最后一个王国北凉的征途。北魏军队乘横扫天下之威势,风卷残云,包围了北凉国都姑臧。凉王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王国灭亡。至此,太武帝拓跋焘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宏伟事业,结束了长达一百余年的北方割据混战局面。

【马踏柔然】

北魏与柔然的争端由来已久。早在北魏建立之初,道武帝拓跋 就曾“千里袭柔然”,重创刚刚兴起于漠北的柔然部落,保障了一段时期内国家北疆的安宁。但柔然部落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东山再起,变得愈加强大。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位期间,柔然大军几乎年年袭扰北魏边境,还与其他国家勾结共同制衡北魏。北魏虽然屡次击退对手,但始终无法消除这个北方的重大隐患。

就在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不久,柔然就又一次大举入侵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柔然 汗纥升盖可汗闻听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驾崩,于是率领六万骑兵南下,进犯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太武帝拓跋焘亲领轻骑救援。柔然势大,竟将拓跋焘的部队包围五十余重,围得密不透风。北魏军队上下惊恐,拓跋焘却泰然自若,军心也得以安定。等到两军开战,拓跋焘指挥部队突击,临阵射杀柔然大将于陟斤,柔然大溃,死伤数千, 汗纥升盖可汗见状只得撤退。第二年,太武帝拓跋焘不等对方休整,分兵五路并进突袭柔然,柔然猝不及防,大举北逃,北魏追击,擒获无数。自此,拉开了北魏对柔然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此后,北魏虽主要致力于统一北方的各处征战,但拓跋焘总会腾出手来不断教训北面的柔然。其中,以公元429年的战斗最为辉煌。

北魏太武帝神 二年(429),拓跋焘兵分两路,亲征柔然。这一回他再次使用了他百战百胜的轻骑突袭战术,率骑兵舍弃辎重疾速奇袭。柔然 汗纥升盖可汗万没想到拓跋焘来得如此之快,人口牲畜还散布在原野上,根本没有丝毫防备。北魏铁骑如天兵骤降,柔然顿时大乱,部众四散奔逃,无法组织抵抗。 汗纥升盖可汗烧掉自己的大帐,逃得无影无踪,其余柔然将领降的降,逃的逃,光是部落中的大人(高级军职)就被魏军杀了数百。拓跋焘挥师追讨,纵横敌境数千里,斩获无数,柔然部落投降北魏者三十余万户,缴获马匹百余万,畜产、车帐数百万计。经此一战,曾经强大的柔然一蹶不振,而北魏北疆自此再无威胁。

【饮马长江】

南北朝之间的战斗,自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位之时便有,当时以北魏的胜利告终。后来在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南朝刘宋政权多次与北魏的对手结成盟友,企图遏制北魏的崛起。公元430年,刘宋皇帝刘义隆遣使北魏,向北魏索取被占领的河南故地,拓跋焘对这样无礼的要求自然毫不客气地给予了拒绝。于是刘义隆决定兴师北伐,派名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都督诸路军马伐魏,而拓跋焘则派寿光侯叔孙建和汝阴公长孙道生南渡黄河前去迎敌。双方旬月之间交战数十次,南朝略占上风,北魏派出轻骑包抄南军后路,截断粮道,又派楚兵将军王慧龙增援,南军不支败走,北魏得胜,虏获万余人。

南朝皇帝刘义隆自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宋元嘉二十七年(450),自觉实力已足的刘义隆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再次出兵北伐。太武帝拓跋焘得知这个消息后,派人给刘义隆送去书信,信中充满了对己方的自信和对对手的嘲讽:“你若是来,可随便走走,我既不迎也不送。你若是厌倦了现在的居所,可以来我的都城居住,我也会去扬州,咱们两个交换。”拓跋焘还命人送去马匹和药物,“嘱咐”刘义隆说:“你前来道路遥远,马不够用的话可以乘我的马;如果水土不服,可以自己用药治疗。”

刺绣佛像供养人(局部)·北魏

刺绣残长49.4厘米、宽29.5厘米,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第125窟和126窟间缝处。保留下来的主要是佛像下的供养人像,由右向左排列,共有四女一男,身着绣有图案的长衣,身前有人名榜题。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满地绣佛像。

太武帝拓跋焘自信自然有他的道理。刘宋一方倾全国之力攻来,拓跋焘亲率大军迎战。刘宋遣大将王玄谟重兵围攻北魏的滑台(今河南滑县),王玄谟贪财徇私,将士不肯用命,攻城数月不下。拓跋焘率大军救至,号称百万雄兵,马蹄战鼓之声震动天地,王玄谟吓得哪里敢战,只知掉头撤退。北魏追击掩杀,南军伤亡万人。

王玄谟惨败,南朝军心震荡,北军士气更旺。太武帝拓跋焘命大军分道并进,转而反守为攻,攻向南朝。南朝守将面对汹涌而来的北魏大军,纷纷举城投降。南朝皇帝刘义隆忙派将军胡崇之、刘康祖等前往阻敌,但尽皆被北魏军队斩于阵中。北魏军队纵横江北,南朝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尽入北魏版图。但太武帝拓跋焘深知自身还没有灭亡南朝的实力,于是在江岸的瓜埠山上修起了行宫,凭山远眺南岸,以示对南朝的威慑。

【英雄扼腕】

除了足以彪炳千古的武功,太武帝拓跋焘在文治方面也有一番作为。在鼓励农业发展上,他推行“广田积谷”的办法,解除田禁,以利百姓;还将宫苑的土地改为民田,分给无地的百姓耕种。他几次下达与民休息的诏令,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他同时也很注重畜牧业的经营,在他治下,北魏的牛羊繁盛,牛马价格变得十分低廉。

太武帝拓跋焘很重视“文教”,积极向中原文化学习,潜心汉化。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了汉族的知识分子进入北魏朝廷,为自己出谋划策。

另外,太武帝时期的灭佛事件也十分著名。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迅猛,信徒百万人众,这些僧侣不负担赋税,所住寺庙占用大片良田,对国家财政的影响显著。在拓跋焘统治期间,曾三次下诏打击佛教,要全国各地粉碎佛像、焚烧佛经、诛杀僧侣。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运动极大地打击了当时中国北方的佛教发展,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也非常有名。

然而,这样一生纵横天下的帝王,最后的归宿却令人扼腕。太武帝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变得残暴嗜杀。朝中奸臣便利用这一点残害忠良,打击异己。宦官中常侍宗爱与太子拓跋晃不和,便进谗言诬陷太子,拓跋焘信以为真,拓跋晃含冤忧死。此后,拓跋焘发觉了太子的冤情,宗爱担心拓跋焘会诛杀自己,于是先行下手,在北魏太武帝正平二年(452),在宫中秘密刺杀了太武帝拓跋焘。可怜这位数万铁骑围他不住、一统北方威震华夏的一代雄主,最后竟死于宫闱阉人之手,享年四十四岁。

论 赞

史臣曰:世祖拓跋焘明智善断,威武杰出,凭借先王的基业,奋起征伐的雄浑气概,扫平统万城,平定秦陇之地,剪除北燕敌寇,涤荡黄河源头,南方之人遣使纳贡,北方柔然消灭影踪,廓清四野,统一北方,功劳至大。于是使得北魏的基业,光耀万代。 Cp15XSIoQUwbjGTMsReoUWYhl8ZX/lRdpMY0rCcG47PTxsceK/Z6aIBhiWI/4U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