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四十八
高允列传

北魏有一位侍奉过四朝帝王的老臣,他敢于当面指出君王的过失,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得享近百岁寿辰,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他就是高允。

高允,字伯恭,渤海(今河北沧州)人。他年少丧父,少年老成,有一种非凡的气度。清河崔玄伯看见他后非常惊异,感叹道:“高允颖慧天然,蕴含于内;文采光明,显扬于外,必能成为大器。只恐怕我看不到那一天了。”十多岁时,高允护送祖父灵柩回到家乡,把财产让给两个弟弟,自己出家当了和尚,不久又还俗了。他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其喜欢《春秋公羊传》。本郡召他做了功曹。

【公平正直】

四年(431),高允和卢玄等人同受征召,官拜中书博士。不久,高允以本官担任秦王元翰的师傅,后来太武帝下令让他为太子拓跋晃讲授经文,很受礼遇。太武帝召高允来与他谈论刑政,高允的言谈很合太武帝的心意。太武帝问道:“我日常要处理纷繁杂多的政务,什么应该放在最前边呢?”当时国内有很多被禁封的良田,京城里有很多流浪乞食的人。高允于是答道:“我小时候身份微贱,只知道种田的事,就让我说说农业吧!古人说:方圆一里的土地,可耕种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则可耕种三万七千顷。如果勤快些,每亩就多收三斗粮食,不勤快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有二百二十二万斛粮食的差异,何况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公家私人都有存粮,即使遇到饥荒的年头,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太武帝觉得他说得对,于是解除田禁,把田地都分给了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太武帝宠信,奉命出使并州(今山西太原),受贿一千匹布,不久事情败露。翟黑子向高允问计,高允说:“您是皇帝的宠臣,应该如实上奏。”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人都说应该隐瞒。翟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对自己好,反而怒斥高允道:“像你这么说,是引诱我送死,多么不值!”于是和高允断交。翟黑子对皇帝说了谎,被太武帝疏远,最终获罪被杀。

当初崔浩被收捕后,高允正在中书省当值。太子召来高允,让他留宿宫中。第二天,太子入宫见太武帝,命高允跟随。到了宫门外,太子对高允说:“进去见皇上,我来引导你。如果皇上问话,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高允问:“是什么事?”太子说:“进去就知道了。”入宫面见太武帝,太子说:“中书侍郎高允在我的宫中,我和他相处多年,知道他为人小心谨慎。虽然和崔浩同事,但高允身份微贱,要听命于崔浩。请赦免他。”太武帝召见高允,问:“《国书》都是崔浩所作吗?”高允答道:“《太祖记》是前著作郎邓渊写的,《先帝记》和《今记》是我和崔浩一起写的。然而崔浩处理的事务很多,只是总体裁决。至于注疏,我撰写的比崔浩多。”

太武帝大怒道:“他的罪行比崔浩还要严重,怎么可能有生路?”太子说:“皇上威严庄重,高允只是一个小臣,这只是他胡言乱语。我以前详细问过他,他都说是崔浩写的。”太武帝再问:“是像太子说的那样吗?”高允答道:“我才能微浅,错误地参与写作,冒犯了皇上的威严,罪过应该灭族,已经料定必死,不敢胡说。太子因为我侍讲的时间很长,哀怜我,为我求得一条性命罢了。他确实没问过我,我也确实没说过这样的话。我说的都是实话,没有昏乱。”太武帝对太子说:“这个人正直啊!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何况在死亡面前不改变,不是更难了吗?况且对君王说实话,真是忠贞的臣子。难道能因为一次罪过而失去这样忠贞的大臣吗?应该赦免他。”高允最终得到赦免。

太武帝又召来崔浩,让人诘问他,崔浩惊慌恐惧而不能对答。高允则每件事都能阐述明白,很有条理。太武帝非常气愤,命令高允草拟诏书,崔浩以下、僮吏以上的一百二十八人统统诛灭五族。高允犹豫着不肯写,皇帝频频下诏催促。高允请求面见皇帝,然后再写。他对太武帝说:“受崔浩连坐的人如果还有其他罪行,我不敢知道。如果仅犯了这个罪过,罪不至死。”太武帝大怒,命卫士抓起高允。太子下拜求情。太武帝醒悟后说:“如果没有这个人阻拦我,会有几千人被杀啊!”崔浩最终被灭族,其他都只处死本人。

太子去世后,高允长时间没有晋见。后来太武帝召见他,他上阶哭泣,不能自制。太武帝流泪不止,命令高允出去。左右侍臣不知是何缘故,互相交谈道:“高允无缘无故地哭泣,让皇上哀伤,为什么呢?”太武帝听见了便召他们前来,说道:“崔浩被杀时,高允也应该处死,太子苦苦劝说才免去了他的罪过。现在太子已去世,高允看见我就会悲伤啊!”

红陶龟形砚台·北魏

砚台是古代文房重器,向来备受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其审美意趣和文化含义远远超过一般生活用品。这方龟形砚台形制奇特巧妙,实用性强,堪称同类中的精品。

【敢于进谏】

到了文成帝时期,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机巧,想炫耀自己的才能,劝说文成帝(太武帝的孙子)大修宫殿。高允进谏道:“太祖道武皇帝建立宫殿,都要趁着农闲时。现在建国日久,宫殿修了很多,如果要修建宽广壮丽的宫室,应该慢慢规划,不可仓促。预计需要杂役两万人,再加上给他们送饭的老弱之人,共计四万人,半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古人说:一个男子不种田,有人就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受冻。何况四万人呢!这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文成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高允不止一次坦率地指出君主的过失,文成帝很从容地听取。有时有所触犯,皇帝不想听,就让左右侍臣把他扶出去。政事有不适宜的,高允时不时求见,文成帝知道他的心思,屏退左右侍臣等着他。文成帝对他礼待有加,高允早晨入宫黄昏退出,有时候整天待在宫里,大臣们都不知道他们谈些什么。

铜牛车·北朝

这套牛车由牛、轭、长辕双轮车厢组合而成。拉车的黄牛身躯壮硕,头上套有络具,颈上有轭,轭两侧各有半圆形环扣接车辕。车厢作长方形,后开门,前厢板上铸出直棂窗格。厢顶覆篷盖,前后出檐于车厢。双轮作圆形16辐。此式铜牛车,目前发现仅此一例。

有人上书陈述皇帝的过失,文成帝看完对群臣说:“现在国家有短处不能当面陈述而是上表进谏,这不是显示皇帝的过失,表明自己的美德吗?像高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我有过错,他经常当面指出,我不喜欢听的,他也从不避讳。这个人用笔匡正国家,才做个郎官,你们不羞愧吗?”于是拜任高允为中书令。

【清廉自立】

三年(430),太武帝的舅舅阳平王杜超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任命高允为从事中郎,当时高允已经四十多岁了。由于当时正是春季,而各州的囚犯还有很多没有判决,杜超于是上表请求让高允和中郎吕熙等人分别去各州参与判刑。吕熙等人都因为贪污获罪,只有高允因为清廉正直获赏。

当初,和高允同时征召的游雅等人,大多官位显赫,册封王侯,高允的部下近百名小吏也做到刺史一类的官,食禄二千石。而高允做郎官二十七年却未曾升迁。当时官员们没有俸禄,高允经常让几个儿子打柴,供给生活。

自从高允被文成帝升迁为中书令后,司徒陆丽上奏说高允家非常贫穷,妻子儿女难以生存。文成帝大怒道:“为什么不早说?现在见我重用他,才说他贫困。”当天,文成帝去高允家,见只有几间草屋,床上是粗布被,妻子儿女们穿着以乱麻组成的袍子,厨房中只有咸菜而已。文成帝叹道:“古人之清贫哪里有这样啊!”于是赏赐绢帛五百匹,粟一千斛,拜任高允的长子高忱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高允频频上表,坚决推让,文成帝不答应。

孝文帝时,特别赐给高允蜀牛一头,一辆四面有窗可以观望的蜀车,不加修饰雕刻的几案手杖各一个,一口蜀刀。又赐给他美味的食物,早晚供给膳食,每月初一、十五要送牛酒和衣服布料。高允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亲戚朋友。当时显贵大臣家中都有很多人做大官,而高允的子弟都没有官爵。这个人的廉洁谦让就是如此。

孝文帝即位后,高允多次告老还乡,皇帝都没有允许,依然给他显赫的官职和优厚的礼遇,朝廷大事大多要向他询问。

高允去世之前十几天,身体不太舒服,既没有卧床休息,也没有请医生看病,行动和平常一样。孝文帝派医生去看,医生秘密上奏说血气异常,恐怕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于是皇帝赏赐大量御膳珍馐,从酒米到腌肉酱有一百多种,都是时鲜美味。还有床帐、衣服、被褥、几案、手杖等物品,在院子里摆着。官员们来来往往地慰问。高允非常高兴,对别人说:“皇上因为我年老,赏赐了太多东西,我都可以用来养客人了。”他上表致谢,并没有往别处想。几天之后,他在夜里去世,享年九十七岁。

论 赞

史臣曰:依于仁游于艺,坚持正义,很有才干,这就是司空高允的写照吧?身处危险之地,抗衡天子雷霆之怒气,处于死地而平静坦然,忘记生死解救危难,最终使明君醒悟,也保全自己。无怪荣耀四代,终享百龄。自北魏以来只有这个人罢了。 HafZOoYhW7ufhIkpFGn+9TgOKlnSDTWfgGvaAQdkZ2ozooo+Gzs2IO/4hYO+4L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