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三十五
崔浩列传

崔浩一生侍奉北魏三位皇帝,功勋显赫,料事如神,谋略过人,三位帝王都非常称许。不料晚节不保,受尽屈辱,家族也受其牵累,皆被诛灭。

崔浩,字伯渊,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人。他年少时喜欢文学,博览经书史书,还喜欢钻研天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无人能及。他二十岁时就担任了直郎。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经常随侍道武帝身边。

道武帝晚年刑罚很严酷,宫中近臣多因小错而被治罪,大家纷纷逃避。唯独崔浩恭敬勤勉不懈怠,有时候终日不回家。道武帝知道后,经常把自己的粥赏赐给他。

【精通五行】

明元帝时,崔浩经常给他讲授经书。明元帝喜欢阴阳术数,听崔浩讲说《周易》和《洪范》五行,觉得非常好,便命他占卜吉凶,观察天象,考定疑难。崔浩考证天人之间的关系,抓住要领,判断多有应验,经常参与国家大事,非常受皇帝宠信。当时,后宫出现一只兔子,守门的官员都不知道是从哪儿进去的,明元帝非常奇怪,便命崔浩推断是吉是凶。崔浩认为将有邻国献来嫔妃,第二年,后秦君主姚兴果然进献了女子。

泰常三年(418),彗星出天津星,进入太微,经过北斗,环绕紫微,冲撞天 星,八十多天后在银河消失。明元帝又把儒生术士们召集起来询问道:“现在天下尚未统一,四方对峙,灾祸应验在哪个国家?希望你们畅所欲言,不要隐瞒。”大家都推举崔浩回答。崔浩说:“古人说,灾异都是由人引起的。人如果没有过失,灾祸就不会自己兴起。《汉书》记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和今天一样。国家主贵臣卑,上下有序,百姓就没有谋反的意图。晋朝主弱臣强,累世衰败,所以桓玄夺取君位,刘裕执掌大权。这种天象预示着晋朝即将灭亡,刘裕要篡位。”两年后,刘裕果然废了晋恭帝,自立为主。明元帝传召崔浩,对他说:“往年你说的彗星的征兆果然应验了,我从今天开始相信天道。”

【谋略过人】

适逢刘裕去世,明元帝想攻取洛阳(今河南洛阳)、虎牢(今属河南荥阳)、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三地。崔浩说:“现在刘裕去世,趁人之丧讨伐人家,即便取胜也是不义,而且现在也未必一举就能平定江南,所以应该派人去吊祭,抚恤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传布仁义于天下。如今刘裕刚刚去世,他的党羽还没有离心离德,军队压境,他们一定会奋力抵抗。不如等等,待他们的恶行充分暴露,大臣们争夺权力,一定会发生事变,到时再派军队征讨,就可以不让士兵劳苦而收复淮北之地。”明元帝依然决定南伐,质问崔浩:“刘裕趁着姚兴去世,灭了他的国家。现在刘裕去世,我征讨他,为什么不可以?”崔浩坚持自己的意见:“姚兴死后,两个儿子争夺权力,刘裕才讨伐他。”明元帝大怒,不听崔浩的话,于是派奚斤南伐。

大家在监国面前商议说:“是先攻占城池还是先占领土地呢?”奚斤说:“先攻占城池。”崔浩说:“南方人擅长守城。苻氏攻打襄阳,一年都没有打下来。现在以大国之力攻打他的小城,如果不能迅速攻克,会损伤军事力量,敌人就能够从容整兵而来。不如分兵占领土地,到达淮河,设置郡守县令,征收赋税。滑台和虎牢都在我军以北,守军对南方的救援绝望,一定要沿着淮河往东走。如果不逃,就会成为我军的囊中之物。”公孙表请求先攻城。奚斤率军渡过黄河,先攻打滑台,很久也没有攻克,上表请求增援。明元帝很生气,亲自南巡,拜任崔浩为相州刺史,加官左光禄大夫,跟随军队为主要谋士。

太武帝始光年间,朝廷计议讨伐赫连昌(威胁北魏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大臣们都觉得很困难,只有崔浩观察天象,主张讨伐。太武帝于是派奚斤等人进攻蒲坂(今山西永济),自己率领骑兵袭击赫连的都城,大胜而还。等太武帝再度讨伐赫连昌,到了城下,集合队伍伪装退却。赫连昌击鼓呐喊而进,阵势分为两翼。适逢东南方风雨大作,天昏地暗。宦官赵倪说:“现在风雨从敌军背后袭来,我方迎风,敌军背风,天不助我。何况将士饥渴,请陛下收兵躲避风雨,以后再说。”崔浩呵斥道:“这是什么话?千里制胜,一天之内怎么能改变?敌军先头部队不断行进,已经脱离后续部队,陛下应该分兵隐蔽行进,出其不意予以打击。”太武帝说:“好!”于是分兵奋力而击,大败赫连昌的军队。

崔浩像

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对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被后世誉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恒山悬空寺

朝廷商议进攻蠕蠕(即柔然,北魏疆域北边的少数民族),内廷外朝的官员都不愿出征,太武帝却执意不改,只有崔浩佐助他,反驳其他官员。有大臣说,天象不利于君主。崔浩反驳道,天象预示皇帝三年之内将征服披头散发的部落,而蠕蠕和高车正如此;大臣又说,蠕蠕是边境外没用的部族,即使得到他们的土地也无法耕种。崔浩反驳道,使蠕蠕臣服可以安定边塞,宣扬国威。群臣无言以对,太武帝则非常高兴。

罢朝后,有人责备崔浩道:“现在吴地的贼军侵犯我国南部,却置之不顾要去北伐。如果蠕蠕远逃,前去一无所获,却还要担心南边的叛军,多危险啊?”崔浩答道:“刘裕怎么会在我国兵强马壮之时来骚扰?这不是羊入虎口吗?何况蠕蠕自以为地势遥远,国家鞭长莫及,大军从天而降,他们一定惊慌失措,仓皇而逃。若不懈追击,一定大获全胜。”

部队出发前,天师寇谦之问崔浩:“这次出征能获胜吗?”崔浩说:“我看一定能获胜。只怕将领们瞻前顾后,不肯追击,不能全胜。”军队进入蠕蠕境内后,蠕蠕果然四散而逃,魏军于是分兵搜索。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所有俘虏以及缴获的牲畜车辆数百万。将领们担心深入追击会有伏兵,劝太武帝收兵。天师寇谦之引用崔浩的话,苦苦劝说太武帝乘胜追击。无奈太武帝不听,下令收兵。后来有投降的俘虏说,蠕蠕的首领患病,抢了一辆车带着几百人逃跑,因追兵迟迟不至,才得以脱身。后来又听到凉州的胡人商人说:“魏军再往前追两天,就把蠕蠕全部消灭了。”太武帝非常后悔。大军班师回朝时,南部的敌军竟按兵不动,和崔浩料想的一模一样。

【宠遇优渥】

太武帝非常宠信崔浩,经常去他家里询问奇怪的事。有时候崔浩接驾匆匆忙忙地来不及系好腰间的带子,进献的饭菜也无暇顾及是否精美。太武帝还是为他拿起筷子和调羹就吃,有时候站着尝一尝就走。崔浩受宠如此。

太武帝曾经从容地对崔浩说:“你才学渊博,又侍奉过我的祖父和父亲,忠诚延续三代。你要思量规劝辅助我,不要有所隐瞒。我即使当时愤怒,或者不采纳你的意见,事后也会深思你的话的。”

一次,太武帝召见数百位投降不久的高车将帅,赐给他们酒食,指着崔浩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瘦小柔弱,手不能弯弓持矛,胸中所藏的却胜过大军。我起初虽有征讨的想法,却思虑已久不能决断,都是这个人开导我,我才有今天的成就。”于是下令对尚书们说:“凡是你们不能决断的军国大事,都先询问崔浩,然后再去施行。”

太武帝曾拉着崔浩的手对别人说:“这就是我所说的崔公。谋略的高妙,当今无人可比。我行动前一定询问他,他对成败的判定如同符契般相合,没有失误过。”后来冠军将军安颉班师,献上南方的俘虏,说刘义隆命令诸将,如果北魏的军队出动,就直抵黄河;如果军队不动,就驻扎在彭城不前进。这和崔浩估计的一模一样。太武帝对公卿大臣们说:“你们之前都说我用崔浩的计策是不对的,还惊慌地劝阻我。经常打胜仗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很多,实际上远远不如别人。”升迁崔浩为司徒。

【蒙冤而死】

当初,太武帝召集文人编修《国史》,崔浩等人参加,撰成《国史》三十卷。有人想讨好崔浩,便请求将《国史》刻在石碑上,立在道路旁。崔浩所撰《国史》完备却不够典雅,还醒目地立在路边,北人都很怨恨,一同在太武帝面前诋毁他。太武帝大怒,派人调查他,崔浩只好承认收受了贿赂。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六月,崔浩被杀。他的家族清河崔氏,以及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灭族。

崔浩笃通道教,主张废佛。而他的妻子郭氏爱好佛法,经常诵读。崔浩很生气,便把佛经统统烧掉,纸灰扔进厕所里。等他被抓后,装在囚车里送到城南,几十个卫士一起往囚车里撒尿,嗷嗷的叫声始终不断。辅政大臣受刑被辱从来没有像崔浩这样的,人们都认为是报应。

论 赞

史臣曰:崔浩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人文学说,对政事的筹划当时无双,这是他自比张良的原因。晚年意外,竟不能保全自己。难道是飞鸟尽而良弓藏?难道是满招损,无心结下的仇怨导致了灾祸?为什么这个人遭受这样的灾难?可悲啊! Klc4funmFpf0LGolPzSUmXMkcMf0sAiBcRmS+5xZYdyVyzNhGRLZglVfmZ+Gd3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