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十四
崔玄伯列传

北魏国家草创之际,百事待举,终须有一位治世之才,勘定章法,调理宇内,方能给国家扎下后世的根基。此人便是崔玄伯。他辅佐道武帝拓跋 ,一语敲定北魏国号,双肩扛起国务机要,总揽朝政,居功至伟,可谓北魏建国之初至关重要的一大人物。

【名门隽才】

崔玄伯,原名崔宏,为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讳改名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今河北清河)。崔玄伯出身关东名门大族,其六世祖崔林曾在曹魏政权中位列三公,祖父崔悦在十六国中的后赵政权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他的父亲崔潜也做过前燕政权的黄门侍郎。在那个王朝更替频仍的年代,崔氏一门能于动荡中不失富贵,足见家族之强盛。

崔玄伯自幼被誉为“冀州神童”。前秦统一中国北方后,国君苻坚的弟弟苻融任冀州牧,他听闻了崔玄伯的才名,于是邀请他做了自己的幕属,令他掌管自己府上的书记事宜。崔玄伯处理各项事宜井井有条,内外之事都办得十分妥帖,没有过丝毫延误。苻坚听说后感到惊奇,旋即任命崔玄伯为太子舍人,但被他谢绝。

前秦灭亡后,崔玄伯转仕后燕国君慕容垂,所在职中颇有声誉,立身端正,不落世俗。虽在兵乱之年,他他仍然励志笃学,不以置办财产为念,一心为公,以至于为官多年,妻儿仍不免忍饥挨饿。

鲜卑首领拓跋 率领部族兴起后,击败了后燕继主慕容宝,吞并了后燕的大片领土,崔玄伯只得东逃躲避战祸。拓跋 早就听说过崔玄伯的大名,于是派出骑兵追赶寻求,将崔玄伯带到了自己的军中。拓跋 召见崔玄伯,与他交谈,十分赞赏,于是重用崔玄伯,命他总管自己的机要事务,并参与草创国家的各项制度。

【一语定国号】

当时拓跋 的魏国虽已建立,但并没有最终敲定到底使用什么国号,朝臣都主张应取意长远,沿用过去的“代”为国号,而崔玄伯却力主用“魏”。他说:“三皇五帝确立国号,有的是借用出生的土地,有的是使用封国的名称。所以夏商周开始都是诸侯,等到成就大业,国号也就沿用原来的,没再改变。汉高祖为汉王时平定了三秦,消灭了楚国,所以也就以‘汉’为称号。我国虽然统治北方广袤疆土,但成就大业正是始自陛下在位之时,虽是旧国度,但受命革新,所以在建国初年,我们将国名改‘代’为‘魏’。‘魏’是大气之名,是神州上等之国,这是改朝换代的征候,皇帝即位的吉兆。我认为还是应该称为‘魏’。”

拓跋 觉得崔玄伯言之有理,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国家正式定名为“魏”,史称“北魏”。所以崔玄伯可说是北魏国号的“定名人”。

【开国股肱】

此后,崔玄伯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总裁负责北魏建立之初的典章制度、爵位品级、礼乐律令等各项国家重要事务的制定,对北魏从部落制向国家化的转变作出了居功至伟的重大贡献。而道武帝拓跋 对崔玄伯也是无比的信任,不仅平日赏赐不断,还放心地令他总管三十六曹官署,由他一人辖理。当此时,崔玄伯可谓是手握重权,权倾朝野,一个汉人能在鲜卑人的朝廷里拥有如此地位,令人钦羡。

但即便如此,崔玄伯仍能恪守本性,依旧勤俭持家,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入没有车马,每日步行上朝。这让拓跋 对他更为敬重。拓跋 还经常召他进宫询问古今故事、王者制度和治世的法则,崔玄伯一一应答,无不合乎其心意。对待皇帝,他既不激亢顶旨,也不阿谀曲从,拓跋 晚年因病变得精神失常,虽然经常杀戮无辜的大臣,却从没迁怒于崔玄伯身上。

八公图卷(局部)

唐人陈闳绘,描绘北魏时期的白马侯崔宏(即崔玄伯)、南平公长孙嵩、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等八人共听朝政的故事,今仅存六人,皆平列站立,人物个性鲜明,传神于目。

拓跋 死后,崔宏又尽心辅佐继位的明元帝拓跋嗣,屡次贡献持重之策,平定了多次国内的事端,稳定了新生的北魏政权。他又由此被拜为天部大人,封白马公。他卒于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朝,死后追录前功,被追封司空,谥号文贞公。北魏孝文帝时,追评先朝功臣,将崔玄伯配飨庙庭。

论 赞

史臣曰:崔宏家族世代杰出,遇上国家草创,总揽机要责任重大,保持正道成就大业,最终配享庙庭,不是很适宜吗? Rrvo8ygBZpPE/6oQUhHP25IHLCjCi7to3jKQlMxwA/G1Zu9R5yyBIdJMq9beBW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