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五十七
裴寂 刘文静列传

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唐高祖李渊的佐命之臣。裴寂和李渊交情深厚,是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和支持者。他支持李渊称帝。唐朝建国后,担任尚书仆射,备受李渊宠信。后来,他因罪被逐回原籍,又流放到静州而死。刘文静,隋朝末年担任晋阳令,和晋阳宫监裴寂结交。他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出兵反隋,并奉李渊之命出使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获隋朝大将屈突通。唐朝建国后,他担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封鲁国公。因嫉妒裴寂受到李渊的宠信,和裴寂交恶,最终被裴寂陷害而死。

【贫寒少年裴寂】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父亲裴瑜,担任绛州刺史。裴寂小时候是孤儿,由哥哥们养大。他十四岁的时候,担任州府的主簿。裴寂长大后,眉清目秀,器宇轩昂。隋朝开皇(581~600)年间,他担任左亲卫,因为家贫没有自己的产业,常常得步行到京城。一次他路过华岳庙,进到庙里上香求告说:“我穷困到这个地步,冒昧地前来诚心拜谒,神若有灵,请指示我的命运。如果富贵可期,就托我一个好梦吧。”然后拜了两拜离开了。夜里他梦见一个白发老人对他说:“你三十岁之后才能得志,最终将位极人臣。”

【进言起事】

大业年间,裴寂在太原任晋阳宫的副监。那时,唐高祖李渊任太原留守,他与裴寂过去有旧交,这时又相处一地,李渊经常邀请裴寂赴宴、饮酒赌博,常常游乐到天明。当时,太宗李世民想趁隋末混乱之际举旗起兵,夺取天下,但又不敢和他父亲直言。他见裴寂很受高祖厚待,于是拿出几百万私房钱,买通龙山令高斌廉,让他和裴寂赌博,每次都故意输给裴寂,裴寂赢了很多钱,经常和太宗一起出游,太宗趁裴寂高兴之际,谈了起兵计划。裴寂当即答应了。接着,裴寂也如法炮制,从晋阳宫中选派宫人私下侍奉高祖,自己则每日陪同李渊饮酒作乐。一次,酒兴正酣时,裴寂对高祖说:“二郎(即李世民)已经秘密组织兵马,准备起兵,正因为我派了晋阳宫的宫人伺候您,他怕有朝一日事情败露才这样做的。现在天下大乱,城门之外,都是盗贼。如果死守小节,早晚会性命不保;若举兵起事,一定会得到天子之位。众人已经意见统一,您意下如何?”李渊听了裴寂的分析,点头称是,采纳了起兵的建议。

【功勋卓著】

等到义兵起事,裴寂从晋阳宫中选派了五百名宫女进献给李渊,还送来米粮五万斛,杂彩五万段,铠甲四十万领,作为军用。建立大将军府后,裴寂被任命为长史,赐封闻喜县公。义军进攻河东,屈突通坚决抵抗,义军攻打不下。高祖想要先平定京师,手下的人却担心屈突通成为后患,因此犹豫不决。裴寂进言说:“如今屈突通据守蒲关,如果不先平他,那么义军前有京城守兵,后有屈突通的军队,腹背受敌,必然兵败。不如先攻取蒲州然后进关。京师没有援兵,不用攻打就可平定。”太宗说:“兵法崇尚诡变,而诡变在于神速。我军应该趁早渡河,以震慑敌军。我们如果迟迟留在这里,他们就会另外想出计谋。而且关中群盗,兵力分散,又没有确定的主子,容易招降,屈突通不过是个据守自固的强盗而已,不足为虑。但如果因此失去了入关的机会,那么情况就难以预料了。”高祖采取折中的办法,留下部分兵力围攻河东,又带兵入关。京师平定后,赐予裴寂大量田宅布帛,晋封为魏国公。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

健壮的骆驼昂首直立,张口嘶鸣,驼背平台上六位手持各种乐器、身着汉服的乐俑盘膝而坐,一位女俑立于中央翩翩起舞。

【力谏高祖即位】

后来隋恭帝让位,高祖坚决不肯接受,裴寂劝告他也不起作用。裴寂于是前去拜见他,说:“以前夏桀、商纣灭亡的时候,也都有儿子,没听说商汤、周武辅佐他们,您可以因此作为借鉴,不要再迟疑了。我的封邑官职,都是大唐给的,陛下不做皇帝的话,我就辞官而去。”又陈述十多条理由,高祖这才同意接受帝位。裴寂于是命令太常安排礼仪,挑选吉日。高祖登位后,对裴寂说:“这都是你的功劳啊!”于是拜授裴寂为尚书右仆射,赐给他的服饰珍玩不计其数,还每天都赐给他御膳。高祖每天处理朝政,必然和他同坐,也请他一起进入内室,对他言听计从,称呼他为裴监而不直接叫他的名字。当朝的朝廷贵戚,没有人受过同等的礼遇。

【备受恩宠】

武德二年(619),刘武周手下的将领黄子英、宋金刚频频进犯太原,行军总管姜宝谊、李仲文相继兵败,高祖很担心。裴寂请求亲自出征,高祖于是任命他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让他见机行事。唐军驻扎在介休,宋金刚据城以守。裴寂的军中缺水,敌兵又切断了他的取水之路,情势危急。唐军想要转移到有水的地方,敌兵趁势进攻,唐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裴寂骑马飞奔了一昼夜后到达晋州,晋州以东的城池全部落入敌手。宋金刚随即进逼绛州,裴寂上表请罪,高祖宽慰安抚他,让他镇守河东。裴寂生性怯懦,没有御敌之才,他催赶虞、秦两州的居民,焚烧城内积聚的粮食,更引起老百姓恐慌万状,敌兵未至,人们已乱成一片。夏县有个叫吕崇茂的人,杀了县令,接应宋金刚攻打唐兵,裴寂于是再次失败,被召回朝廷。李渊数落他说:“当初起兵之时,你有辅佐之功,官爵也已显贵之极。这次你去抵御刘武周,所率兵力足以破敌,而你却一败涂地,你不觉得有愧于我吗?”于是,将裴寂交给有关官吏发落,但不久又释放了他。从此,李渊对裴寂的礼遇,反而比以前更好。

高祖每次出巡,都任命裴寂为留守。麟州刺史韦云起诬告裴寂谋反,审讯之后却没有任何证据。高祖对裴寂说:“我之所以能有天下,都是你的功劳,你怎么可能有二心呢?我只是要分清黑白,所以让人证实此事。”于是让贵妃等三人带着珍馔佳肴、宝物玩器来到裴寂的府中,尽情欢饮作乐,通宵达旦。李渊还下诏特赐裴寂可自行铸造钱币,又与裴寂联姻,让第六个儿子赵王李元景娶裴寂的女儿为妃。

唐代宁波船

武德六年,裴寂升任尚书左仆射,高祖在含章殿赐宴,把酒言欢,裴寂叩头而拜,说:“我当初在太原的时候,已经得到皇上的恩准,等平定天下之后我就回家耕种。现在天下太平无事,请皇上让我告老还乡。”高祖眼泪直流,打湿了衣襟,说:“现在还不行,我们要一起安享晚年。你做三公,我做太上皇,逍遥一世,岂不快哉!”不久加封裴寂为司空,另外每天派遣一名尚书员外郎到裴寂的府第值班。

贞观元年(627),皇上给裴寂增加实封至一千五百户。第二年,太宗在南郊祭祀,让裴寂和长孙无忌一起坐金辂车,裴寂推辞,太宗说:“您辅佐王命有功,长孙无忌也为朕效力,除了你们,还有谁有资格坐金辂车呢?”裴寂于是依命而行,和长孙无忌一同乘车而归。

【被遣还乡】

贞观三年,有个名叫法雅的和尚,当初受到恩宠出入两宫,这时被禁止入宫,于是心怀不满,四处散布妖言怪说,被定罪入狱。兵部尚书杜如晦审问他的案子。法雅声称裴寂知情,裴寂回答说:“我只听法雅说什么时候将疾病肆虐,倒是没有听说过妖言。”法雅坚称他听说过,于是裴寂受到牵连,被削减了一半食邑,并让他返回老家。裴寂请求住在京城,太宗责备他说:“倘若只论功劳,你不至于做到现在的官职,只是因为受到恩宠。武德(618~626)年间,朝政都有纰漏,官员中风气不正,这都是你的责任。但是高祖出于旧情,没有追究你的责任,现在让你回乡祭扫坟墓,还有什么好推辞的呢?”裴寂于是回到蒲州。

有一个自称信行的疯子,寄居在汾阴,他常常说一些妖妄之言。他曾经对裴寂的家童说:“裴公有做天子的命。”这时,信行已经死去,裴寂的家奴奉命把信行的话报告给裴寂,裴寂不敢上报,暗中让恭命杀死了传话的家奴。恭命却放了那个家奴,让他躲起来,裴寂不知情。后来,裴寂派恭命前往封邑收缴赋税,共有一百多万,恭命却私下将钱花掉了。裴寂大怒,要派人捉拿他,恭命很害怕,于是向朝廷密报裴寂谋反。太宗大怒,告诉他的侍臣说:“裴寂有四条死罪:他位列三公却和妖人法雅亲近,这是罪一;事情败露之后,心怀不满怨恨朝廷,这是罪二;疯子说他有当天子的命,他隐瞒不上报,这是罪三;暗地里派人杀人灭口,这是罪四。我有足够的理由杀他,但议事的人大多建议将他流放,我就听从众人的意见吧。”于是将裴寂流放到静州。不久山羌作乱,有人传说裴寂被反贼劫持做了君主,太宗听说此事后说:“国家对裴寂有活命之恩,他肯定不会这样。”不久,果然听说裴寂率领家童打败了贼人。太宗顾念裴寂辅佐朝廷有功,重新征召他入朝。恰在此时裴寂去世,终年六十岁。他被追赠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刘文静谋划起兵】

刘文静,字肇仁,世代居住在京兆的武功。他年轻时,因为父亲为国而死,承袭了父亲的仪同三司职位。他器宇轩昂,才干卓越,性情豪迈又擅长谋略。隋朝末年,他担任晋阳令,碰上裴寂正担任晋阳宫监,因此结为好友。一次,他们两人同宿,裴寂望见城楼上的烽火,仰天长叹说:“我们地位卑贱之极,家中又贫困潦倒,遇上这样的乱世,出路在哪里呢?”刘文静笑着说:“这样的世道,大家都清楚将有什么事发生。我们二人志气相投,卑贱不足为虑。”

等到高祖镇守太原,刘文静察觉到高祖有平定天下的志向,于是就暗中结识他。他又私下观察太宗,然后对裴寂说:“他不是平常之人啊,虽然年轻,却气度宏大和汉高祖一样,神明威武可比魏武帝,这是上天赋予的啊。”裴寂最初不以为然。后来刘文静因为和李密联姻而获罪,隋炀帝下令将他收押在郡中监狱。太宗认为刘文静可以和自己谋划商议大事,到监狱去探视他。刘文静大喜,说:“天下大乱,没有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的才能,不能平定。”太宗说:“你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怕常人辨别不出而已。我现在来看你,不是出于儿女情长担心你。时事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我来和你商议大业,请你仔细谋划一下这件事。”刘文静说:“现在李密长期围困洛邑,皇上流落淮南,大小盗贼总共一万多人,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驾驭。若能响应天意顺乎民情,举旗起兵,平定天下就很容易了。如今太原百姓躲避盗贼,都在城中。我做了多年晋阳令,知道他们中间的豪杰之士不下十万,你父亲率领的士兵又有几万人,你一旦发令,谁敢不听?然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就可以建立帝业。”太宗笑着说:“你的话正合我意。”于是部署门客,暗中谋划起事,但害怕高祖不答应,很长时间不敢告诉他。刘文静见高祖对裴寂十分厚爱,想要通过裴寂去劝说高祖,于是引荐裴寂和太宗交往,找机会说服了他。

后来,高君雅被突厥打败,高祖被拘禁,太宗又派刘文静和裴寂一起向高祖进言,说:“《易经》上说‘预知事情的微妙之处才是神明啊’,现在已经发生大乱,您被主上猜疑,副将战败,却归罪于您。情势很紧急啊,必须马上计议。晋阳这块地方,兵强马壮,宫监之中,府库丰实,凭借如此优厚的条件起事,一定可以建立大业。希望您举兵西进,图谋大事。怎么能在这里做囚徒呢?”高祖同意了。太宗暗中结交敢死之士,和刘文静等人约定日期起兵,恰巧此时高祖被释放,两人就此作罢。太宗于是让刘文静伪造隋炀帝的敕令,征召太原等地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人入伍,限定年底在涿郡集合,征战辽东。人们大受震动,想作乱的人更多了。刘文静对裴寂说:“您没听说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吗?唐公的名字符合图谶,天下人都知道,拖延时间只会留下祸患。应该劝告唐公及早起兵。”又威胁裴寂说:“你身为宫监,却让宫女侍奉唐公,你死了也就算了,为什么要耽误唐公呢?”裴寂很害怕,于是多次催促高祖起兵。恰巧马邑人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并引领着突厥兵士,准备侵犯太原。太宗于是以讨伐刘武周为借口,派刘文静等人分别招兵买马;又让刘文静和裴寂伪造符敕,取出宫监库中的物资,以作举兵之用。

《自叙帖》(局部)·唐·怀素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对此心存怀疑,于是谋划在晋祠大会的时候杀害高祖。晋阳乡长刘世龙知道后,告诉了太宗。太宗知道事情紧急,想先将两人除掉,就派刘文静和刘政会到留守那里状告王威二人谋反。当天,高祖和王威、高君雅正坐在一起办事,刘文静等人来到庭中,说有密信,知道有人要谋反。高祖让王威等人把信拿过来看,刘政会不肯给,说:“所告的就是他们,只有唐公能看。”高祖假装吃惊地说:“有这种事?”看完信,对王威等人说:“这人告发了您的事情。”高君雅大骂说:“这是谋反的人想要杀我!”刘文静喝令左右的人将他们拿下,囚禁起来。于是高祖起兵反叛。

【功勋卓著】

高祖开设大将军府,任命刘文静为军司马。刘文静劝说他改换旗帜,表示起义,又劝他联合突厥来增强兵力,高祖都听从了。高祖于是派遣刘文静前去拜见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公起事想要做什么?”刘文静说:“皇帝废黜了嫡长子,传位给后主,导致了今天的祸乱。唐公是国家的近亲,不忍心坐观成败,因此起军,要废黜不应当坐皇位的人。希望和可汗的兵马一同进入京师,到时候兵马土地人众归唐公,财帛金宝归突厥。”始毕可汗大喜,于是派遣将领康鞘利率领两千骑兵,跟随刘文静返回,并进献了一千匹马。高祖很高兴,对刘文静说:“若不是你善于辞令,怎会这样呢?”

不久刘文静率领军队,出奇兵大败屈突通,俘获了他的全部兵众。屈突通聚集了几万残兵败将,准备逃回东都,刘文静让人将他抓回,于是平定了新安以西的地方。随后他改任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被封为鲁国公。

【唐朝臣子】

高祖称帝后,授任刘文静为纳言。高祖经常请重臣一起吃饭,刘文静上奏说:“陛下统率天下,帝位尊贵,这个国家无人不是您的臣民,而您却自贬身份,和臣子互相称名道姓,这是不妥当的。”高祖却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狩猎纹夹缬绢·唐

绛地狩猎纹绢,是在绢底上,用刻制的镂空花纹版,在花纹处涂防染白浆,染后现出狩猎纹样。每个单元图案为一骑士返身张弓射狮,狮子作人立状,张牙舞爪扑向骑士,四周装饰有花草及飞鸟、奔兔等,姿态生动。

适逢薛举进犯泾州,高祖下令太宗前去征讨,任命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太宗身体不适,将军务委托给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告诫他们说:“薛举粮少兵疲,孤军深入,不利于持久作战,必然想速战速决,他来挑战,千万不要和他对决。等我身体好了,再来攻打。”刘文静却听从殷开山的建议,出兵求功,结果大败。他回到京师,获罪被免除官职。后来他又跟随太宗讨伐薛举,平定了薛举,因功得以恢复官爵封邑,并被拜授为民部尚书,兼任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武德二年,他跟随太宗镇守长春宫。

【因忌致死】

刘文静自认为才干在裴寂之上,又多次立下战功,却位居裴寂之下,心怀不平。因此在朝堂上议事时,常常故意和他争辩,裴寂认为对的,刘文静必然反驳,因此两人不和。刘文静曾经和他的弟弟刘文起喝酒,酒兴正酣时,大发牢骚,并拔刀击柱说:“一定要杀了裴寂才算!”刘文静的一个爱妾新近失宠,心怀怨恨,将他的话告诉了她的哥哥,她的哥哥于是上告刘文静谋反。高祖让裴寂和萧瑀审问此案。刘文静说:“当初起义的时候,我担任司马,和长史地位威望相差无几;现在裴寂位及仆射,住着高级宅院,我却和其他人一样,东征西讨,家里人没有依托,确实有不满情绪。喝醉的时候有可能说一些怨言。”高祖对群臣说:“这样说来,刘文静显然有谋反之心。”李纲、萧瑀力证他不是谋反,太宗也竭尽全力保全他,认为刘文静只是因为当初起事的时候功勋卓著,现在官职地位和裴寂却相差悬殊,因而发泄不满。但高祖向来疏远猜疑他,加上裴寂又说:“刘文静的才略的确卓越非凡,但他性情粗犷狡诈,心怀不满就恶言忤逆,他的罪证十分明显。现在天下未定,外有强敌,如果赦免他,必然成为后患。”高祖最终听从了他的话,杀了刘文静、刘文起,还抄没了他们的家产。刘文静临刑前,捶胸长叹说:“高飞的鸟射死了,好弓就被弃置一旁,这句话真是不假啊!”他终年五十二岁。

贞观三年(629),太宗追赠恢复他的官爵,让他的儿子刘树义承袭封鲁国公,后来刘树义和他的哥哥刘树艺怨恨父亲当初被诛杀而谋反,获罪被诛杀。

当初皇上诏令,刘文静和裴寂因为参加太原谋划有功,可以赦免死罪两次。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开始评定功臣的实封等级,裴寂增加食邑九百户,其他的人也都论功行赏,而这时候刘文静已死。

论 赞

史臣曰:裴寂历任隋朝官职,官至宫监,拥有丰足的粮食和兵甲,却首先提出起义的谋略。官职位居唐朝第一,却不懂敬事君主的规范。他仰仗高祖的恩宠,致使刘文静被诛杀,他也招致四条罪状,却幸运地保留了性命。刘文静奋力辅佐谋划兴兵,缔造唐朝有功,但不考虑宠辱机遇,行事轻率浮躁,没来得及受封就招致了祸患,实在可惜! NZZdGb1N1wO7md/wwxZUJMLBpKnMwaOcdXoKPSKbXcthD4Hjf2wL9QdUBzR5eOm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