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五十三
李密列传

李密是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的后期领袖。大业九年,他协助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后,李密加入瓦岗军。他帮翟让打败隋朝悍将张须陀,因此得以分统一军。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他建议袭取兴洛仓,开仓赈济饥民,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后来,翟让推举李密为主公,在洛口称魏公,改元永平,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由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随后,李密和翟让发生火拼,李密杀死翟让。后来李密讨伐宇文化及时,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自己也损失惨重。王世充趁机进击,李密大败,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降唐朝。李渊派遣李密到山东招抚旧部,却半路将他召回。李密感到已被猜疑,于是叛唐。终被唐将盛彦师杀死。

【因才得识】

李密,字玄邃,是辽东襄平人。他的父亲李宽,在隋朝时被封为蒲山公,当时很有名,后来迁徙到京兆长安。李密因为父亲的功劳被任命为左亲侍,曾经做仪仗护卫,隋炀帝看见他,回去后问许公宇文述说:“刚才左仪仗中那个黑面小子是谁?”许公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隋炀帝说:“这个人左右顾盼神色不寻常,不要让他担任警卫了。”一天,宇文述告诉李密:“你如此聪明,应当靠才学谋取官职,三卫繁杂,不是培养贤能之人的地方。”李密大喜,于是称病告退,专门读书习文,人们很少看到他。他曾经想去探望包恺,于是骑乘一头黄牛,将一帙《汉书》挂于牛角上,一只手抓缰绳,另外一只手翻看书卷。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看见了,勒住缰绳跟着他,走了一段路后赶上来问他:“你是哪里的书生,这么勤奋好学?”李密认得来人,于是跳下黄牛,纳头就拜,并自报姓名。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书,回答说是《项羽传》。越国公很惊奇,于是和他交谈,交谈后十分高兴,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李密的见识气度,你们都赶不上啊。”于是杨玄感诚心和他结交。

【助谋杨玄感】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讨伐高丽,派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监督军饷运输。当时天下动乱,杨玄感准备谋划起兵,暗地派人进关迎接李密,让他担任谋士。李密对杨玄感说:“现在天子在辽外出征,距离幽州上千里,南面有大海阻隔,北面有胡戎为患,中间这一条道路必然极为艰险。如果您拥兵出其不意,长驱直入蓟地(今天津北部),扼住他们的咽喉之地,他们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过十天半月,粮草必然用完。到时候他们的将士就会自动投降,您不战而胜,这是上计。关中四面险要,是物产富饶之地,但是如果略过城池,向西直接进入长安,乘其不备而进攻,那么即使天子率军赶回,也已经失去了险要之地。您再借助险要之势应对敌军,必然能够取胜,此计万无一失,是中等计策。假如就近先进入东都,屯驻在坚固的城下,就胜负难料,这是下策。”杨玄感说:“你所说的下策,实际上是上策。如今百官的家眷都在东都,若不攻取东都,怎能撼动人心呢?而且经过城池而不攻取,怎能显示我军的威势?”李密的计策因此没有被采纳。

杨玄感到达东都后,屡战屡胜,自以为天下人会纷纷响应他,成功只在旦夕之间。他擒获内史舍人韦福嗣,十分信任他,将他当做心腹之人,所以军事作战的事情,不由李密独自负责。而韦福嗣只是战败被俘,本来就不是和杨玄感一起谋划起事的人,每次参与谋划策略,都犹疑不决。杨玄感后来让他写战斗檄文,韦福嗣坚决不答应。李密揣测出他的心思,于是对杨玄感说:“福嗣本来就不是同盟,他只是持观望的态度。您刚开始兴建大业,将这样的小人留在身边,一定会被他耽误大事,请您将他斩首示众,以求日后安定。”杨玄感说:“哪有这么严重!”李密知道杨玄感不听他的话,回去后告诉亲信说:“楚公起兵造反却不想取胜,我们都会成为俘虏!”后来杨玄感率军西进,韦福嗣最终逃回东都。

三彩钵·唐

直径17厘米,钵敛口,圆腹,平底。上半部施三彩釉,以黄、绿、蓝彩为主。

隋朝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因获罪被关押,在被押去见皇帝的路上,他杀死押送人员逃跑,投奔了杨玄感,并劝告杨玄感赶紧称帝。杨玄感询问李密的意见,李密说:“从您起兵以来,虽然捷报频传,但是各郡县却没有人归顺。东都的守备仍然很强,天下救兵不断前去。这种时候,您应该身先士卒,早日平定关中,现在却急着称帝,这会让人觉得您不以天下为怀!”杨玄感于是笑着放弃了这一打算。

【战败被俘】

等隋朝将领宇文述等人率军快要到来的时候,杨玄感问:“你有什么计策?”李密说:“元弘嗣统率强兵驻扎在陇右,我们可以谎称他造反,从而入关。”于是杨玄感引军西进。到达陕县时,杨玄感想要围攻弘农宫,李密劝阻他说:“您现在向众人声称西进,应该迅速行事,而且追兵马上就会赶到,怎能在这里停留?否则到时候向前不能占据关塞险要之地,向后又没有地方可以据守,到时候众人纷纷散去,怎么能保全自己呢?”杨玄感不听,坚持围攻弘农宫,连续三天没有攻下,才率兵继续向西进发。刚到 乡,追兵就赶上来了,杨玄感大败。李密从乡间小道入关,被巡捕抓获。

当时隋炀帝在高阳,李密及其同党被送往炀帝的行宫。李密对同党们说:“我们的性命就如同朝露,倏忽之间就会消失不见,如果到了高阳,必然会变成肉酱。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现在逃走!”大家都同意。同党中有些人带着金子,李密让他们拿出来送给押送人员,说:“等我们死的那天,请用这些钱将我们埋葬,多出来的钱就算是报答你们的恩德。”押送人员贪图金子,答应了。等到出了关外,护卫也渐渐松弛,李密让同党买来酒食,每天晚上饮酒作乐,喧哗之声通宵达旦,押送人员也不在意。到邯郸后,李密等七人翻墙逃跑,投靠平原叛将郝孝德,而郝孝德对他们并不礼遇,李密又离开了。到了淮阳,李密隐姓埋名,自称刘智远,召集了一些学生,教他们读书。过了几个月,他郁郁不得志,作五言诗说:“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诗写成后恸哭不止。当时有人感到奇怪,于是告诉了太守赵佗,赵佗下令官府搜捕他,李密只好再度逃亡。

【投靠翟让】

适逢东郡叛将翟让聚集了党徒一万多人,李密前去投奔。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的旧将,暗地里劝翟让将他杀掉,翟让于是将李密囚禁在营寨外面。李密通过王伯当向翟让献策说:“当今皇帝昏庸,民怨极大,精兵强将都在辽东,和突厥的和亲也已经中断,而且皇上离京在外,流落吴、越两地,这正是像刘邦、项羽一样奋起的时机。您富有雄才大略,且兵力强盛,如果趁此机会占领二京,诛杀暴虐之徒,就能建立起大业。”翟让听后十分动心,于是将李密释放,并派他游说各地的寇贼,所到之处贼寇全都归顺。李密又劝告翟让说:“现在兵士众多,没有粮食来源,时间一长,定会人困马乏,到时候敌人一进攻,我们的死期就近了!不如直接攻取荥阳,然后休整部队准备粮草,等到兵壮马肥的时候,再做计较。”翟让觉得很对。从此攻破金堤关,掠取荥阳诸县城堡,大多数都顺利拿下了。

昭陵六骏·什伐赤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从贞观十年(636)开始修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建成,历时十几年。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在征战中骑乘的六匹骏马的塑像,什伐赤是六骏中一匹赤色的骏马,“什伐赤”这个名字来自于突厥官名“设发”。

【屡败隋军】

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率兵讨伐翟让,翟让曾经被张须陀打败,听说他来了,非常害怕,打算远远地避开。李密说:“张须陀勇而无谋,而且他刚刚接连打了几场胜仗,现在士气骄横,可以设法擒获他。您只要列阵等待,我替您攻破他。”翟让于是率兵做好出战准备,李密分出一千多士兵埋伏在树林间。翟让和敌军交战失利,逐渐退后,敌军追击,李密于是派伏兵从后面偷袭,张须陀的军队溃败。李密和翟让又合力进攻,打败敌军,将张须陀斩杀在阵前。翟让派李密另外统率一支军队。李密治军严明,对士兵发号施令时,即使在夏天,也让人感觉如同背负霜雪。他生活俭朴,所得的金银财宝都分发给将士们,所以人人都乐意为他效力。不久,他又劝说翟让:“现在群雄竞起,您有豪杰之才,且统领着勇猛的军队,应当扫清天下,怎么可以在草莽间求食,长期割据一隅呢?现在东都的士民百姓,内外离心,留守的大小官员,政令也不统一,要是您亲自率领军队,直取兴洛仓,打开粮仓赈济贫穷之人,远近谁会不归附呢?机不可失啊!”翟让说:“我出身田陇之间,没有这么高的抱负,如果一定要谋求大业,就请您先出动,我率领诸军殿后。”

大业十三年(617)春,李密和翟让率领精兵一千人袭取兴洛仓(即洛口粮仓),打败敌军。他们打开粮仓任人取拿粮食,于是老老少少手提肩扛,来来往往共有几十万人。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率兵二万五千人征讨李密,李密一战而胜。翟让于是推举李密为主公,号称魏公。二月,李密在巩南即位,称元年,他所下发的文书署名为行军元帅魏公府。他又封爵授官,拜授翟让为东郡公,并在洛口建造城镇居住,方圆达四十里。

随后,众人纷纷归顺李密,其中包括长白山贼孟让和隋虎贲郎将裴仁基。李密派遣他俩率兵三万余人袭击回洛仓,攻破后随即进入东都。东都出兵迎战,裴仁基等大败,仅自身逃脱一死。李密又亲自率兵三万人逼近东都,将军段达等人派出七万兵士迎击,双方在旧都城交战,隋军败逃。李密攻下回洛仓,据守在那里,广筑营垒深挖壕沟,以逼近东都,并让祖君彦发布檄文,散发给各郡县。檄文中揭露隋炀帝的十大罪状说:“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柴孝和劝告李密说:“秦地依山傍水,西楚因为放弃此地而灭亡,汉高祖建都此地而称霸。我认为可以让裴仁基镇守回洛,翟让镇守洛口,您则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向西进攻长安,百姓谁敢不到郊外迎接您呢?您一定会不战而胜。攻克京邑后,等到基业巩固兵力强盛,再进一步长驱直入崤函,扫平东洛,发布檄文公告天下,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群雄竞起,要是他人抢在我们前面,我们就失去机会了!”李密说:“你所谋划的,我也想了很久,实在是好主意。但是昏君还活着,部众仍然很多,而我们的部队全都是山东人,眼见没有拿下洛阳,怎么会愿意跟随我们西进呢?而众将都是盗贼出身,留下他们的话,他们相互之间会一争高下。那样我们大概就要失败了!”

李密趁着士气高涨,常常跟隋军接连交战。适逢李密被乱箭射中,躺在营帐里,东都趁机出兵进攻,李密的军队大败溃散,丢弃回洛仓,返回洛口。隋炀帝派王世充率领五万强兵攻打李密,李密失利,柴孝和淹死在洛水中,李密为之恸哭。王世充在洛西扎营,与李密相持一百多天,交战六十多次。武阳郡丞元宝藏以及众多贼帅都归顺了李密,并共同攻陷了黎阳粮仓。

【除掉翟让】

翟让的部将王儒信劝说翟让担任大冢宰,总管军务,以此剥夺李密的权力。翟让的哥哥翟宽也对翟让说:“天子只能自己当,怎么能让给别人呢?你如果不当,就让给我。”李密听到这话,暗中打算除掉翟让。恰巧王世充率军前来,翟让出兵迎战,遭到王世充军队的攻击,稍稍失利,李密和单雄信等人率领精兵赶到,赶跑了王世充。第二天,翟让径自来到李密的住处,想要宴饮欢庆,李密就置办酒菜招待他,安排他手下的人另外就餐。李密延请翟让就座,拿出好弓箭给他看,翟让刚拉满弓,李密就派壮士从背后将他斩杀,并杀死了他的哥哥翟宽和王儒信。翟让的部将徐世被乱兵砍成重伤,因李密从中制止才得以幸免,单雄信等人磕头求饶,李密将他们都释放并安慰他们。接着,李密来到翟让的营寨,晓谕他手下的将士,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李密于是下令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翟让的部队。

【大败王世充】

不久,王世充袭击仓城,李密又打败了他。王世充又移营洛北,建造浮桥,调集全军前来攻打李密。等他们逼近城下,李密挑选精锐士兵几百人阻击,王世充大败,士兵们争抢着挤过浮桥,几万人被淹死。王世充独自逃脱免于一死,他的许多部将却都战死了。李密乘胜攻陷偃师,修筑金墉城居住,拥有兵众三十多万人。此后,将作大匠宇文恺背叛东都,向李密投降。东到海、岱,南到江、淮郡县,郡县长官全都派使者前来表示归顺李密。窦建德等人一并派使者呈上表文,劝说李密即皇帝位,李密手下的官员也都劝他即位称帝,李密说:“东都还未平定,不能商讨这件事。”

刻花鎏金银盖碗·唐

【约盟李渊】

等到李渊起兵,李密自恃强盛,想要自立为盟主,于是写信给高祖,请求与高祖合力消灭隋朝,大概是说要与高祖会盟盟津,如同武王在牧野消灭商纣、刘邦在咸阳俘虏秦帝子婴一样,要擒获代王。高祖看完信,笑道:“李密狂妄放肆,不容易招服。我正忙于安抚京城,来不及征讨他,而他现在正好为我抵挡东都的进攻,把守成皋之险。所以我应言辞谦卑,对他大力夸奖推崇,让他骄傲而不防范我,这样我才能入关,成就大业也就指日可待了。”于是,高祖令记室温大雅写信答复李密。

李密接到书信非常高兴,拿给他的部下看,说:“我受到唐公的推崇,天下可轻易平定了!”于是对高祖不加防范,而专心对付王世充。

【剿灭宇文化及】

不久,宇文化及从江都直扑黎阳,李密亲自率兵前去抵抗。这时,隋越王杨侗称帝,派遣使者任命李密为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并封授他为魏国公,命令他先平定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李密正和宇文化及对峙,担心不接受任命会导致腹背受敌,因此谦卑地表示接受任命。宇文化及到达黎阳,和李密相遇,李密知道他的军队缺乏粮草供应,于是不和他交锋,并截断其退路。李密派遣徐世勣驻守仓城,宇文化及攻打不下。李密估计对方粮草将尽,便假装和他讲和。宇文化及非常高兴,听凭将士大吃大喝,希望李密馈赠粮草。后来,宇文化及觉察到李密的意图,勃然大怒,和李密在卫州的童山下大战,李密被乱箭射中,于是屯驻在汲县。宇文化及力竭粮尽,部众纷纷投奔李密。当初,宇文化及将军械粮草留在东郡,由王轨驻守,此时王轨也率领全郡投降李密。

李密率军西进,派遣使者到东都朝见,将弑杀隋炀帝的于弘达献给越王杨侗。杨侗召李密入朝,李密到达温县时,听说王世充已经作乱,于是止步不前,就势返回金墉城。

【战败落难】

当时李密的军队缺乏衣服,而王世充的部众粮草不够,王世充请求互换,李密勉为其难答应了。最初,东都缺粮的时候,每天都有几百军士归顺李密,现在他们有了粮食,就很少有人归顺了,李密这才感到后悔,停止和王世充互换。李密的军队虽然粮草丰富,却没有饷银,将士们屡屡出战都没有得到奖赏,他又对新归顺的人抚恤厚重,因此兵众日渐心生怨恨。

武德元年(618)九月,王世充率领五千士兵前来决战,李密让王伯当留守金墉,自己率领精兵来到偃师,北靠邙山等候敌军。两军交战,李密战败,裴仁基、祖君彦都被王世充俘虏,李密和一万多部众逃向洛口。王世充围困偃师,守将郑颋的部下劫持了郑颋,献城投降。李密将要进入洛口仓城,邴元真暗地里派人接引王世充,李密知道了却不揭露这事,准备将计就计,在王世充横渡洛水的时候一举歼灭他。结果王世充的军队到了,李密的侦察骑兵却没有及时察觉,等到李密整军出战时,王世充的军队已经渡过洛水。李密自忖不能取胜,于是逃到武牢,邴元真终于献城投降王世充。

【投降唐朝】

李密准备前往黎阳,有人对他说:“当初杀翟让的时候,徐世勣被乱兵砍伤,差点死掉,他能不记仇吗?现在投奔他,靠得住吗?”当时王伯当已经放弃金墉,驻守河阳,李密转而率领轻骑兵前去投靠他,对他说:“我兵败了,各位跟着我吃苦受难这么长时间!我现在只能自刎,以此向众人谢罪。”王伯当抱住李密嚎哭不止,众人都流下了眼泪。李密又说:“既然蒙你们不弃,我们应以归降关中,我虽然没有立下功劳,但保证各位能得到富贵。”他的府掾柳奭说:“您和唐公同族,过去又有交情,虽然不曾随从他起兵,但您在东都阻挡隋军,并截断隋军归路,使得唐公不用出战就占据了京城,功劳也不小啊。”李密又问王伯当是否愿意一同前往,王伯当说:“过去刘邦诛杀项羽,萧何率领子弟跟随他,我只恨不能率领兄弟们都跟随您而去。怎能因为您现在失利,就掉头而去呢?纵然日后横尸荒野,也心甘情愿跟随您。”众人都很感动,跟随入关的有两万人。前往关中的路上,唐高祖派来迎接他们的人绵延不断,李密高兴地说:“我拥兵百万,却到了这一步,这是命。现在大事已败,投奔西京,有幸蒙受如此礼遇,应当竭尽忠心侍奉高祖啊!况且山东一带有数百座城池,知道我到了这里,只要派人去招降他们,一定全部归顺。如此,我的功劳可比汉代的窦融,皇上肯定会封我一个三公的位置。”然而到了京师后,他受到的待遇礼数却逐渐淡薄,官员又来索取财物,李密对此愤愤不平。不久,高祖任命李密为光禄卿,封为邢国公。

鎏金双耳圈足银盆·唐

【反叛被杀】

李密听说自己往日的部将都不想依附王世充,高祖派遣李密率领本部军队前往黎阳,招集以前的将士,王伯当为副将。李密刚行军到桃林,高祖却又将他召回,李密对高祖的反常举动感到害怕,于是谋划准备反叛。王伯当极力劝阻无效,于是告诉李密说:“义士不会因为存亡改变心意。我蒙受您的恩德礼遇,希望能以性命报效。您如果执意反叛,我和您一起去,死生由命。”于是挑选骁勇之士几十人,穿着女人衣服,用头巾蒙住脸,将刺刀藏在裙子下面,亲自率军进入桃林县城。稍后又改变装束突然冲出,占据县城,驱掠牲畜,直奔向南山,凭借山势险要向东进发,并派人快马通告张善相,命令他派兵接应。

当时镇守熊州的右翊卫将军史万宝,派遣副将盛彦师率领几千士兵一路追赶,直到陆浑县(今河南嵩县)以南七十里,才追上李密。盛彦师在山谷中设下埋伏,等李密的军队通过一半,拦腰截击,李密战败被杀,年仅三十七岁。王伯当也被杀死。两人的首级被送到京城。

当时徐世勣担任黎阳总管,高祖因为徐世勣过去曾经跟随李密,派人通告他李密反叛的事情。徐世勣奏请安葬李密,高祖下诏准许,将李密的尸体还给他。徐世勣于是主持发丧并为他服丧,使用的是君臣之礼,全军都身披缟素,仪仗十分隆重。后来他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南五里远的地方。旧友哭祭他,很多人甚至哭得吐血。邴元真投降王世充后,被任命为行台仆射,镇守滑州。李密的旧将杜才干怨恨邴元真背叛李密,假装约见他,设下埋伏将他杀死,拿他的首级在李密坟前祭奠。

论 赞

史臣曰:当时隋朝政权动摇,隋炀帝荒淫豪奢,中原动荡,隋军远征辽海,朝野空废。李密趁此时机,率先起兵,拥军百万,良将如窦建德等人都乐意为他效力,就连唐公也不得不假意拥戴,实在很了不起!等到偃师失利,旗下还有几万兵士,如果能消除猜忌之心,直奔黎阳,任命徐世勣做将臣,起用魏徵做谋主,成败之势就难以预料了。李密一开始率先举兵,后来却甘心做了俘虏,为人臣子,又不能屈身尽心事主,以至于反叛,实在是一个狂人。他不听王伯当的劝告,终于招致桃林之祸。有人将他和项羽相提并论,相比之下,李密文武气度有余,而壮勇果敢不足。杨素知道李密有辅佐君王的才干,将他交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最终酿成灭族之祸,那是活该啊! yw2/Mk3z+MROxWIEqb9+7JdutyYgbzuq9yBsNJGSYROJWX7tVrA5+Z38FpdlMdo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