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七十一
魏徵列传

魏徵是唐朝的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隋朝大业末年,他担任武阳郡的掌管书记,后来归顺李密。李密投降唐朝后,他辗转来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为东宫僚属。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还将他任为谏官。魏徵性格耿直,敢言直谏,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一生节俭,死后也仅以布车运送灵柩,陪葬在昭陵。

【投降唐朝】

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今河北邢台巨鹿)人。他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不肯治理家业,出家当了道士。他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看见天下大乱,尤其留意纵横家的学说。

隋朝大业末年,武阳(今河北大名东北)郡丞元宝藏举兵响应李密,召用魏徵掌管文书。李密每次批阅元宝藏的奏疏,都称赞不已,听说是魏徵所写,就召见魏徵。魏徵进献了十条计策,李密很赞赏却没有采用。王世充在洛口进攻李密,魏徵劝告李密的长史郑颋,建议挖沟垒墙,坚守不战,拖垮敌军,等敌军撤退时,再发动袭击。郑颋认为他的建议只是老生常谈,魏徵很生气,说:“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于是拂袖而去。

后来李密战败,魏徵跟随李密投降,到了京师,很久没有得到重用。于是自己请命去安抚山东,被任命为秘书丞,乘驿马来到黎阳(今河南浚县)。当时徐世勣还在为李密带兵,魏徵给他写信,劝他早作决断,投降朝廷。徐世勣收到信后,决定派遣使者前去朝廷请降,并开仓运粮,馈赠给淮安王李神通的军队。

不久窦建德率兵南下,攻陷黎阳,俘获魏徵,任命他为起居舍人。窦建德被擒后,魏徵和裴矩向西进入关中。隐太子李建成知道魏徵的名声,任命他为洗马,非常礼遇他。魏徵见秦王的功业日益盛大,常劝告李建成早做防备。李建成失败后,太宗将他找来,问他为什么要离间他们兄弟,魏徵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然没有今日的杀身之祸。”太宗欣赏他的直言,于是让他担任詹事主簿。太宗即位后,擢升魏徵为谏议大夫,派他安抚河北,并允许他见机行事。到达磁州的时候,他碰到隐太子的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正被押往京城。魏徵认为这样对人心归顺不利,释放了李思行等人,并写表上奏,太宗很高兴。

【直言敢谏】

太宗刚刚即位,励精图治,多次在内室召见魏徵,询问他的意见。魏徵有治国之才,且性情耿直,无所畏惧。对于他的意见,太宗都欣然采纳。魏徵也很高兴遇到了知己,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年即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做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徵今后要远避嫌疑,以免惹出类似的麻烦。魏徵于是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的前途,就无法预料了。”并请求太宗让自己做良臣而不是做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的区别,魏徵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这是良臣;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这是忠臣。”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贞观二年(628),魏徵升任秘书监,参与朝政。魏徵因为战乱之后,典章杂乱,上奏召集学者校定四部书。于是几年之间,府库的图书典籍,得以完备。

魏徵字帖

魏徵精书法,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本,曾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

一次,太宗在丹霄楼上宴请群臣。酒兴正酣,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徵、王珪过去为太子效力,现在我能提拔任用他们,可以说无愧古人了。但是每次魏徵进谏,如果我的意见和他不一致,他就不马上答应,这是为什么呢?”魏徵回答说:“我认为事情有不妥之处,才会论辩进谏,我怎能随便答应?”皇帝问为什么不能当时答应下来,然后再陈奏讨论,魏徵回答说:“往日舜帝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背后才说其他的意见。’所以我不能那样做。”皇帝大笑着说:“人们说魏徵举止轻慢,我觉得他很好。”魏徵拜谢说:“这是因为陛下擅长纳谏,否则我怎敢屡次冒犯龙威?”

魏徵自认为对国家无功,仅仅因为擅长辩说就参与朝政,担心自己骄傲自满,后来因眼病多次奏请辞让相位。太宗说:“金子只有经过精心冶炼并锻造为器具,才会被人们所喜爱。我就好比是金子,你是技艺精湛的工匠。你虽然有病,但尚未衰老,怎能就这样告退呢?”后来,魏徵又当面请求,太宗不得不顺从他的心意,拜授他为特进,让他主持门下省的事务。

魏徵又呈上四篇奏疏,陈说得失。太宗读过奏疏后,亲自下诏嘉奖,一一采纳。他曾经对长孙无忌说:“朕刚即位的时候,有人上书说皇上得独自掌管大权,不能委任群臣属僚,又有人主张耀武扬兵,威慑降伏四方,只有魏徵劝我‘息武兴文,广施恩德’。我听从他的建议,结果天下安宁。偏远之地的君长,都来朝贡,从异域前来的使者络绎不绝,这都是魏徵的功劳啊。”

贞观六年(632),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只有魏徵表示反对。唐太宗问他:“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够高,国家还不够安定?”魏徵回答说:“陛下虽然德行功业都已具备,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百姓的生活尚未恢复,仓库也不丰实。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比如一个人病了十年,经过治疗,病固然好了,却已是皮包骨头,如果要他负重前行,每天走一百里,怎么可能呢?隋朝的战乱不止十年,您是良医,已经将疾病治好,但现在就向天地报告大功告成,实属不妥。况且陛下封禅,万国的使者和远夷的君长必然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他们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什么要干呢?”太宗无言以对。右仆射的职位空缺,太宗想让魏徵担任,魏徵坚辞不受。

唐太宗望陵毁观·唐

皇太子李承乾言行不谨,缺乏德行,魏王李泰却日益受到恩宠,内外百官都有疑虑。太宗听说后非常厌恶,对侍臣说:“当今的朝臣,数魏徵最为忠诚正直,我让他去辅佐皇太子,免得天下人说闲话。”贞观十六年,拜授魏徵为太子太师。魏徵自称有病辞让,太宗下诏答复说:“我知道你有病,你可以卧床辅助他。”

【因病去世】

这一年,魏徵病危,太宗派宦官不断地前去探望。魏徵的住宅没有正寝,太宗本来想为自己修建小殿,于是停止建造,将材料用来为魏徵修建正寝,五天后完工。太宗又派宦官带上粗布被褥赐给他,投其所好。魏徵病情加重,太宗两次到他的家中探望,流着泪抚慰他,问他有什么要说的,魏徵说:“寡妇不担忧织布的纬线,而担心宗周的灭亡。”几天之后,太宗夜里梦见魏徵和平常一样,天亮的时候,有人上奏说魏徵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太宗亲自前去吊唁恸哭,停止朝会五天,追赠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为文贞,让他陪葬昭陵。将要送葬的时候,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现在以一品官员的礼节埋葬他,太过隆重,这不是他的心愿。”于是用布车载着灵柩,没有任何文彩之饰。太宗登上苑西楼,望着丧车远去而哭,下令百官送出郊外,又亲自撰写碑文,书写了碑石。

【太宗挂怀】

此后太宗仍常常思念魏徵,曾经在朝堂上对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懂得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白得失。朕时常保留着这三面镜子,以防产生过失。现在魏徵不在,我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徵死前留下一份表奏的草稿,字迹难以看清,只有前几行稍稍可以辨认,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则国家平安,任用恶人则国家混乱。公卿之内,感情上有爱有憎。但如果爱而能知其恶,憎而能知其善,摒弃邪恶不动摇,任用贤人而不猜疑,天下就可以兴盛。’这实在不易做到。公卿侍臣,可以把这写在笏板上,时常进谏。”

魏徵死后,他举荐的杜正伦因罪被罢免官职,侯君集因反叛被杀,太宗于是开始怀疑魏徵结交党羽。魏徵又曾自己抄录进谏的言辞,拿给史官起居郎褚遂良看,太宗知道后,更加不高兴。此前太宗许诺将衡山公主嫁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这时亲自下诏停婚,魏家于是逐渐衰落。

论 赞

史臣曰:我曾经读过《魏公故事》,其中记录魏徵和太宗讨论政术,往复应对,总共几十万字。魏徵纠正皇上过失,用眼前的事作比喻,广泛类比,都是前代的谏臣做不到的。所记载的四篇奏章,可以作为万世君主的典范。汉朝的刘向、晋朝的山涛等人,的确富有才干,但是比起魏徵的忠厚之道,并非没有失检的行为吧?前代的忠谏之臣,只有魏徵一人而已。 xuprGs//W0RInPGUL+vEN1crOGHGHZLd/jHfv/bUZ4Rdz062POcdMF+dm/6FUH3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