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九十八
王珪 马周列传

王珪和马周都是太宗朝有名的谏臣。王珪直言敢谏,敢于指明君王的过失,并予以匡正。他又善于评论人物,深得太宗的赞赏。因为他的正直,太宗委任他为魏王李泰的师傅。马周出身贫寒,后来前往京师,投奔常何,偶尔被太宗发现他的才能,立即被委以要职。他善于进谏,切中时弊,太宗十分欣赏他,甚至从国库拨款,为他购买宅第。

【王珪勇谏君主】

王珪,字叔玠,祖、父都是南朝的官宦之家。他的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清心寡欲,交友非常谨慎。隋朝末年,因为汉王杨谅谋反,他的叔父被诛杀,他也受到牵连,因此亡命山中,达十余年之久。后来高祖入关,他被举荐为世子府的谘议参军。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后,他被授予中舍人,很受建成的器重。当时,太子和秦王交恶,高祖斥责王珪不能好好辅佐太子,因此被流放到 州(今四川西昌)。建成被诛后,他被太宗任命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如果能同心同德,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所幸有贤明的大臣能够规劝和纠正我的过失。”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臣七人,如果谏言不被采用,而以死相谏。现在陛下英明贤德,我愿竭尽所能,为陛下效力。”太宗答应了,于是诏令谏议官可以和中书、门下和三品官入阁议事。此后王珪推诚尽忠,规谏佳言,太宗也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觐见时,见一美人站在皇上身边,原来她是庐江王的妃子。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暴虐无道,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亡国呢?”王珪闻听此言,立刻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夺走他的妻子,罪不容诛,你为什么还问我是对是错?”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何亡国?’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褒奖善人,痛恨恶人。’齐桓公说:‘如果这样的话,他就是贤明之君了,可怎么会亡国呢?’老百姓说:‘他虽然褒奖善人,却并不任用善人;虽然痛恨恶人,却不肯远离恶人,所以他必然亡国。’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亡国的原因,然而他的爱妃却在你的身边,陛下也知道这是错的,却还要继续做,这就是知错而不能改啊。”听他如此直言相谏,太宗十分赞叹,并深受启发。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来教导宫中的乐人,学习乐律知识。但一段时间后,这些乐人的技艺仍然没有长进,孝孙多次受到皇上的责怪。王 与温彦博共同上谏说:“孝孙是恭谨的读书人,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天下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愤怒地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之臣,居然阿附他人,一起欺瞒我,为他们说情吗?”彦博见皇上发怒,心怀恐惧,于是赶紧叩头谢罪,但王珪不肯谢罪,反而仍然据理力争:“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怜惜,饶我不死,而且让我参与朝政机密,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却怀疑我怀有私心,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并没有辜负陛下。”皇上于是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从此不再追究此事。

【太宗赏识】

当时,王珪与房玄龄、李靖等人一同辅佐朝政。王珪善于评议人物,因此太宗对他说:“你来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而且你和他们相比,谁更贤能呢?”王珪回答说:“玄龄勤恳奉公,为朝廷不遗余力,这是我比不上的;李靖文武兼备,有将相之才,这是他比我强的;彦博的奏议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也甘拜下风;戴胄善于处理繁冗的事务,而且都能处理妥当,我自叹弗如;魏徵忠于谏诤之职,一心想辅佐陛下成为尧舜之君,我不如魏徵。但是,和他们相比,我的长处则是: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面对这番老精当的评价,太宗点头称好。

后来,王珪被封为郡公,因为泄露宫中事情,被贬为同州刺史。太宗顾念他是老臣,不久拜为礼部尚书,兼任魏王泰的师傅。魏王见到王珪,先向王珪行礼,王珪也以师傅自居。魏王曾经请教王珪,怎样才算忠孝,王珪回复道:“当朝天子,是您的君主,因此应以忠心来服侍他;当朝天子,也是您的父亲,因此也应以孝心来服侍他。人如果心怀忠孝,不仅可以立身,也可以成名。”魏王说:“忠孝的道理,我已受教了,那我该怎么做呢?”王珪说:“汉朝的东平王苍曾经说,天底下没有比行善更快乐的事了。希望您记住这句话。”皇帝听说后,高兴地说:“有这样的良师,我的儿子不会犯下过错了。”

酱釉乐舞纹执壶·唐

王珪自幼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多蒙乡人的接济。他富贵之后,重重地报答了当年帮助过他的乡人,即使其人已死,他也赡济他们的家属。他性情和缓,为政也不苛察。他的哥哥早死,他又奉养寡居的嫂嫂,教导侄子,如同自己的亲生骨肉。对宗族中的贫穷者,他给予赈济,然而对自身却很节约,以至于不做家庙,被世人讥讽为“不守礼法”。

【苦儿马周初登仕途】

三彩女立俑·唐

该俑高44.5厘米。1959年陕西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俑头梳鬟发垂髻,面颊丰满,秀目顾盼生辉,红唇紧闭,嘴角点黑色妆靥。身穿蓝底黄花衫,下着黄裙,左臂抬起,袖口下垂,右臂前伸,手掌向上,手式纤巧。显露出温婉娴雅、娇柔矜持的女性风度,亦反映出唐代所称尚的浓丽丰硕的艺术风格。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然而他酷爱读书,精通《诗经》《春秋》等书。他性格豪迈,常常不拘小节,因而被乡人轻视。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职空缺,他补任此职,但从不管事。刺史达奚恕屡屡责怪他,于是他离开本州,客居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厚厚地馈赠他,让他入关。途中经过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欺侮,马周心生悲愤,遂向西而行,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理睬他,他却要了一斗八升酒,自斟自饮,旁若无人,众人对此都很惊奇。到了长安,他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631),唐太宗下诏百官,让他们议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介武夫,毫无学问,马周为他条列了20多件事情,一一切中时务,太宗看到奏折后,心中很诧异,便问常何,常何据实以告。太宗立刻召见马周,一盏茶的时间,四次派使者前往催促。马周和太宗见面,交谈十分融洽,太宗大喜过望,下诏让他进值门下省。第二年,马周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恪职尽责,表现十分出色。唐太宗因为常何举荐有功,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备受恩宠】

马周善于上奏,其奏折条理清晰,切中时弊,深受太宗的赞赏。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身边的人说:“马周论事,切合情理,没有一句话可以增减,听起来洋洋洒洒,令人振奋。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他两肩上耸,面呈赤色,一定会很快富贵起来,只是恐怕寿命不长。”不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任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后来又升迁为中书侍郎。唐太宗远征辽东时,留下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太宗回朝后,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并提升银青光禄大夫。太宗曾经赐予马周飞白书,上面写着:“鸾凤能够直冲霄汉,全凭羽翼的力量;你是我的股肱之臣,希望你能够忠心耿耿。”

因为皇上给予马周很高的礼遇,马周有些洋洋得意。他任御史时,就派人按图购买宅邸,众人认为他以书生起身,向来没有财产,因此都在背后加以讥议和嘲讽。后来,一天,使者告诉他找到了好房子,要二百万钱。马周立刻告诉了皇上,皇上诏令从国库拨款,又赐给他奴婢器物,这时嘲讽他的人们才明白过来。马周又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吃鸡。每次巡幸郡县的时候,一定要州县奉上这道菜。有一个小官为此向皇上告状,皇上却斥责说:“我禁止御史吃肉,是害怕州县为此花费太多的钱财,食鸡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将告状的小官鞭打了一顿。

然而,马周身体并不太好,患消渴病多年,因此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寻找好地方为他营建府邸,经常下诏为他送去御膳,派御医前去探病,又亲身为他调服药剂,太子也前往探视。后来病情加剧,马周就把所上的奏章全部烧掉,说:“管仲、晏子显露其君主的过失,以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想这样。”贞观二十二年(648),马周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论赞

赞曰:马周本来是一介布衣,却在朝为官,能评议国家大事,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成为辅佐帝王的贤才。他自比为版筑的傅说和垂钓的吕望,而太宗也锐意于建功立业。因此,他以精干之才辅佐太宗,君臣如胶似漆,相见恨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可惜,他的才能不如傅说和吕望,因此不能垂名于青史。 Akd78uIGZFSSUvLvRJC88J4tHaTFCmCi5jTtrGsMBQdrKzE6rAuZQWtftUxUje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