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九十
刘弘基 程知节 柴绍列传

刘弘基、程知节和柴绍,都是唐初有名的战将,为唐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程知节最初为李密效力,后来被王世充擒获。他伺机逃脱,投奔了秦王李世民,后来追随秦王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不久又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柴绍是唐高祖的女婿,高祖起兵后,他前往太原追随高祖。后跟随高祖南征北讨,功勋卓越,并消除了党项等族对唐朝边境的侵扰。

【三朝功臣刘弘基】

刘弘基,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和三原)人氏。他年轻时,依赖祖上的功勋,被补授为隋朝的右勋侍。大业末年,他跟随炀帝出征辽东,因为财物匮乏,走到汾阴时,害怕因为误期而被处死,于是和部下故意犯法,杀死了牛,并指使官吏将他逮捕入狱。一年多后,他被赎出,从此四处逃亡,靠偷盗马匹来养活自己。到太原后,他暗中为高祖效力。他又察觉到太宗气度非凡,于是特别和太宗交好。从此,他蒙受信任礼遇,和太宗一同骑马出入,甚至间或被延请到内室。高祖将要起兵时,刘弘基募集士兵,得到两千人。后来,王威等人阻挠起兵,刘弘基就和长孙顺德埋伏在门后,命令左右捉拿他们。他随军攻克了西河,宋老生兵败后,跳下坐骑,躲在壕沟里。刘弘基将他斩首,因此被拜授为右光禄大夫。军队来到蒲地后,他引兵率先渡过黄河,攻克了冯翊。后来,他被任命为渭北道大使,殷开山担任他的副使。他向西攻克了扶风,兵力达到六万人,后引军向南,渡过渭水,驻扎在长安的旧城。隋朝将领卫文升率兵前来应战,被刘弘基打败,活捉了上千名士兵。当时各路兵马还没有赶到,刘弘基立下了头功。高祖很高兴,赐给他二十匹马。平定京师后,他的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

朝廷出兵征讨薛举,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和敌军交战,八总管的兵马都战败覆没,只有刘弘基奋力作战,后来箭矢用尽,被敌人活捉了。高祖因为他临危不屈,就特别照顾他的家属。后来,薛仁杲被平定后,刘弘基才得以还归朝廷,官复原职。刘武周侵犯太原时,他驻扎在平阳,再次被敌军擒获。不久,他逃出敌营,被任命为左一总管。后来,他跟随秦王驻扎在柏壁,率领两千精兵,取道隰州,进逼西河,截断敌军的退路。敌军兵力十分强盛,刘弘基于是坚守不战,以养精蓄锐。等到宋金刚败逃时,他率兵尾随到介休,然后与秦王合兵出击,大败敌军。多次迁升后,他被封为任国公。后来又随军征讨刘黑闼,班师后,擢升为井钺将军。适逢突厥侵犯边境,他率领上万步骑兵守备边疆。他在豳州北面,东至子午岭,西至临泾,修筑了很长的防御工事。

贞观初年,李孝常等人谋反,刘弘基因为与他交往受到牵累,被贬为平民。一年多后,他被起用为易州刺史,恢复了封爵。后来又被召回朝廷,授任为卫尉卿,并改封夔国公。他以年老请求辞职,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只在初一和十五参加朝会,俸禄和职事官相同。太宗征讨辽东时,任命他为前军大总管,在驻跸山与敌军交战,立下功勋,封户被增加到一千一百户。死后,他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并陪葬昭陵,谥号“为襄”。

起初,刘弘基生病后,赐给每个儿子十五名奴婢,五顷田产,并对他所亲近的人说:“如果子孙贤明的话,他们就无须依赖很多的钱财;如果他们不成器的话,守着这些田财,也可以免受饥寒之苦了。”然后将其余的钱财都散发给亲属乡党。

【“混世魔王”程知节】

程知节本名叫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人氏。他武艺高强,善于使用马槊。隋朝末年,群盗蜂起,程知节的故乡也有盗贼侵犯,于是程知节聚集了数百名壮丁,保护乡里的安宁。后来他投靠李密的部队。当时李密挑选了八千士兵,由四个骠骑统领,分为左右卫军,号称为“内军”。李密常吹嘘说:“这些士兵可以抵挡百万大军。”程知节当时被任命为四骠骑之一,很受李密的器重。后来王世充与李密交战,程知节率领内骑驻扎在北邙,单雄信率领外骑驻扎在偃师。王世充袭击单雄信的骑兵,李密派遣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援助。救援途中,裴行俨被流矢射中,从马上滚下来,眼看就要被敌军擒获。危急之中,程知节立刻策马上前,前去救援。他挥舞着长矛,顷刻间就杀死了数名敌兵,敌军见状,惊惧万分,纷纷逃避,程知节翻身下马,将裴行俨抱在怀里,然后翻身上马,策马而去。追兵手执长矛,向他刺过来,他猛地回身,折断长矛,杀死了追兵,然后脱险而去。后来李密战败,程知节被王世充俘获。然而程知节鄙夷王世充为人狡诈凶残,于是与秦叔宝一起,从王世充军营里逃出,前来投奔唐朝,被任命为秦王府左三统军。从此,程知节追随秦王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每次作战时,他都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因为屡建战功,被封为宿国公。武德七年(624),因为李建成向高祖进谗言,程知节被贬为康州刺史,于是他向秦王说:“大王身边的股肱大臣都被调走了,您独立无援,恐怕难以避免杀身之祸了。知节宁死,也不愿离开大王左右!”于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程知节也参与其中。事变成功后,程知节被封为太子右卫率。贞观年间,程知节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为卢国公。显庆二年(657),程知节被授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伐贺鲁的势力。军队驻扎在怛笃城,数千胡人开城投降,然而程知节却屠城而去,贺鲁趁机逃脱而去。因为屠城和错失战机,军队班师后,程知节被免去职务。不久,又被拜为岐州刺史,程知节上表告退,善终于家。死后,他被高宗追赠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彩绘骑马武士木俑·唐

高昌王族张雄(584~633)墓随葬大量木俑。张雄是高昌左衙大将军,兼兵部要职,死后葬仪隆重。这组骑马武士木俑是他的部分仪仗队。木俑制作均分段雕刻出人物的上身、下身(与马的躯体连在一起)及马首、四肢,胶合成型。接缝处粘贴纸条,最后通体施以彩绘。

瓦岗寨咬金拜大图

此为清末年画,描绘在隋末好汉秦琼之母的寿宴上,程咬金与三十六条好汉义结金兰,并拜咬金为老大,共同起义瓦岗寨的场景。

【驸马柴绍】

柴绍,字嗣昌,是晋州临汾人氏。他年幼时矫健勇猛,喜欢行侠仗义,并因此闻名乡里。起初,他在隋朝担任太子千牛备身一职,高祖将平阳公主嫁给了他。高祖将要起兵的时候,柴绍绕小路前去奉迎。当时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也从河东动身,他们在路上相逢。建成说:“现在朝廷到处都张贴着捉拿我们的通告,我们时刻都有被捕的危险,不如依附那些势力强大的割据势力,先保全自己,再从长计议。”柴绍却持异议,说:“不能这样。如果依附别人,他们知道你是高祖的公子,必然捉拿你献给皇帝,以邀功请赏,这样就白白死掉了。我们不如赶紧前往太原。”到达雀鼠谷以后,听说高祖已举兵起义,大家都说柴绍深有谋略,庆幸依从了他的计策。

柴绍被授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统领弓箭手,骑马前往晋阳。军队先抵达霍邑城下,柴绍观察形势后,禀告高祖说:“宋老生只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等到我军赶到,他一定会出城迎战,到时候可以活捉他。”等到大军到来,果然不出所料,宋老生出城迎战,柴绍奋勇杀敌,立下功勋。后来他跟随高祖,又攻克了临汾、绛郡等地,隋朝将领桑显和前来迎战,柴绍率军绕到他的背后,然后与史大奈同时进攻。桑显和前后受敌,很快就溃败下来,于是唐军平定了京师。柴绍升任右光禄大夫,被封为临汾郡公。高祖即位后,他被拜为左翊卫大将军,跟随高祖南征北讨,功勋卓著,被封为霍国公,并擢升右骁卫大将军。

后来,吐谷浑、党项等部落骚扰唐朝边境,高祖诏令柴绍前往征讨,敌人占据高处,向柴绍万箭齐发,箭镞如雨点般纷纷落在他身边,周围的士兵都大惊失色。柴绍却从容不迫地坐着,让人弹奏胡琵琶,又让两个女子在他眼前跳舞。敌人目睹此状,心生狐疑,于是停止放箭,静观事态的发展。趁着敌人松懈下来的时刻,柴绍偷偷派遣精锐骑兵,从敌人的背后发动袭击,敌人溃败。

贞观二年(628),柴超随军平定了梁师都,被升为左卫大将军。后来又放任外官,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改封为谯国公。不久,他生病了,太宗听说后,亲自前去探问。不久,他就病死了,被太宗追赠为荆州都督,谥号为“襄”。他有两个儿子:哲威与令武。哲威担任右屯卫将军,承袭他的爵禄。因为弟弟谋反受到牵连,被流放到邵州。后来又被起用,担任交州都督。令武娶了巴陵公主,官至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因为和房遗爱一起谋反,被贬为岚州刺史,后来自杀。公主也被赐死。

论赞

赞曰:将要有帝王兴起时,他的神威之气,往往能够感物动人,因此士人会欣然归附。就如营造宏伟的宫室,每根梁木都能各得其用,各施其才,然后宫室就能顺利地建好。这些将领就如梁木一样,辅佐帝王建立帝业。而且,他们都能谨守礼法,慎始慎终,为后世树立了贤明的榜样。 tQiPLSwLW4wWxUCT3s4Jyb60yuVRtTtCiiG/diyCdsNoThFY5IMQn2zVtfAfxg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