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百四十九
范质列传

范质在后晋官居翰林学士,在后汉做过中书舍人,在后周担任宰相。陈桥驿兵变时,范质在赵匡胤的软硬兼施中委曲求全,率领后周大臣拜伏于这位新皇帝的脚下。而范质本人也成为赵匡胤登基后任命的开国宰相,北宋初年制定的礼仪典制,多是由他主持。范质不仅智慧过人、清正廉洁,而且善荐贤能、办事公道,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政局动荡中,范质没有成为似乎也无意成为为主舍命的绝对“忠臣”。或许,范质的“勿请谥,勿刻墓碑”的遗嘱,透露出的正是他内心的尴尬、无奈和愧疚。

范质,字文素,大名府宗城县(今河北清河西南)人。范质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梦见神仙交给她一管五色笔。可能是受到了这位仙人的启示,范质文采出众,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开始研究《尚书》,教授学生。

【文采出众】

或许是因为文采卓越的关系,范质在五代后期历经几个王朝,都得到肯定和重视。后唐长兴四年(933),范质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由此出仕。后晋天福年间(936~942),范质携带自己写好的文章去见当时的宰相桑维翰,桑维翰看到这些文章,十分欣赏,因此范质深得器重,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

契丹侵犯边境,后晋少帝下令15位将领出征抗敌,出征前,他想把朝中负责起草诏令的诸位学士召进宫来,好好写一篇气势宏大、慷慨激昂的诏令,以此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那天晚上,范质正好在朝中值班,陪在皇帝身边。当时已经是深夜,范质听到皇帝这样的想法,连忙劝阻说:“现在夜已深,宫门已经关闭,如果大肆召人进来,恐怕会泄露机密,万一被敌人的奸细知道了,对我军就极其不利了”。少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但诏令也不能不写啊,这时,范质毛遂自荐,愿意撰写诏令。少帝没有其他办法,就将信将疑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范质。只见范质铺开纸张,下笔如有神,没过一会儿就把诏令写好了。少帝看后,不禁拍案叫绝,这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后汉初年,范质被加封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当时,周太祖作为后汉的大将,经常去征伐叛乱,因而也经常要接受朝廷下发的诏令。周太祖对这些诏令印象深刻,因为它们总是写得恰到好处又文采飞扬。于是,周太祖在接受诏令时,就顺便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使者说是范质,周太祖不由得感叹:“范质真是有宰相之才啊。”

后来,周太祖从邺地起兵,反攻后汉的皇宫,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当时,京城一片纷乱,范质为了躲避战乱,隐姓埋名地躲在民间。周太祖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也要搜罗各类人才。他想起了那个文采出众、被自己认为有宰相之才的范质,于是命人四处寻找他。经过千辛万苦,周太祖终于找到了范质,欣喜不已。当时正是寒冬,天上还下着鹅毛大雪,周太祖看到范质瑟缩的样子,就毫不犹豫地解下自己的袍子披在范质的身上。这个小小的细节,让范质感动不已。

从此,范质就成为后周的重臣,对周太祖和周世宗忠心耿耿,尽心辅佐。显德四年(957)夏天,范质跟随周世宗征讨寿州(今安徽寿县)回来,马上就加官晋爵。国家暂时稳定下来后,范质进言应该重新制定系统有效的法律条文,因为此前的条例都极为繁冗,轻重也没有依据,因此出现了很多作奸犯科之徒。于是,周世宗命令范质制定新的法律,《刑统》就这样诞生了。

蝉形青花端砚·北宋

此砚首部为葵花形水池,内刻波浪纹,其中凸雕一条鱼。颈部有一孔和墨池相通。槽上有石色青中泛紫,花纹隐现,制作精美。

范质与周世宗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显德六年(959)夏天,周世宗北征,范质因病留在京城。出征前,周世宗还惦记范质身体不好,赏赐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安心养病。周世宗平定南关后,班师到达瀛州(今属河北),范质前去迎驾。周世宗去世前,还让范质入宫接受临终遗诏,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

【开国宰相】

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员大将,在一次北征途中,行进到陈桥驿这个地方时,被军队拥戴为皇帝。赵匡胤从陈桥驿返回官署,当时范质正在吃饭,已经听说了赵匡胤即位的消息。他知道赵匡胤回来了,就带着王溥、魏仁浦前往官署拜见。赵匡胤看到这些昔日的同僚,不禁呜咽流泪,说自己是被部下逼迫为帝的,并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范质等人还没来得及回答,赵匡胤手下的将领罗彦环以为范质等人对赵匡胤不服气,就举起刀对范质说:“我们这些人没有君主,今天必须有一个天子。”言下之意就是说,现在大势已定,你们最好识相地承认新君,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赵匡胤呵斥罗彦环退下,但罗彦环不肯走。范质感到很尴尬,只好和王溥等人走下台阶,表示愿意听从赵匡胤的指挥,承认新成立的宋朝。

赵匡胤刚即位时,为了收拢人心,诸事都谦逊隐忍,连自己的亲戚都没有分封,一些拥立有功的幕僚、宾客也没有得到晋封。这时,已是开国宰相的范质适时上奏:“自古帝王开创基业,都分封子弟保证稳定。只有宗族亲戚繁盛,国家才会得到巩固。臣知道做宰相的,应当推举贤能之人,来共同辅佐天子,这是我们的职责。”范质还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具有突出的将帅才能,如果能够让他统领藩镇一定是众望所归,还有嘉州防御使赵光美英俊老成,乐于行善,美名到处传扬。因此,范质请求赵匡胤对他们发布任命诏书进行册封。至于赵匡胤的儿子、女儿,哪怕是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也都应该享受到一定的优待。此外,范质还推荐吕余庆、赵普等人,认为他们精通治国之道,可以授予相应的职位,以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赵匡胤十分高兴,当即采纳了范质的这些建议。

之前,宰相与皇帝商议朝廷政事时,都是可以坐下来面议的。议事完毕后,宰相还可以获得皇帝的赐茶,然后从容告退。这个制度直到唐朝、五代都还遵守。到了范质这里,由于对太祖的畏忌,他们每次议事都详细地写公文进呈。范质还向赵匡胤陈述说:“这才是臣子们秉承圣意之方,这样一来可以免除很多过失。”借着这个说法,赵匡胤从仪式上建立了自己的威信。从此,奏御越来越多,开始废除坐论的古制。

乾德元年(963),赵匡胤想要在圜丘祭天,于是任命范质做大礼使。范质等人讨论旧时的典章制度,制定出了《南郊行礼图》呈给赵匡胤。赵匡胤对范质给予特别的嘉奖。从此礼仪制度也开始完备起来。

宋太祖巡幸图

宋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赵匡胤到洛阳巡幸,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但是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诸位大臣都表示反对。

【名相品质】

正如周祖当年所判断的那样,范质的确具有一名优秀的宰相所应该具备的品质。从“专业素质”上来说,范质绝对是出众的。他博闻强记、聪明颖悟。当初范质刚刚进入朝廷做官,每天坚持看书,手不释卷。有人劝他说,既然已经踏上仕途了,就不要这样辛苦了。范质回答道:“曾经有个善于看相的人,说我将来会做宰相。如果真是那样,我如果不坚持学习,怎么有本事担当这一职务呢?”看来,范质一直是以宰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当年范质跟随周世宗征讨淮南,朝中主要的诏令基本上都是由他起草的,吴中文士看到这些文字,莫不敬佩。

从德行上来说,范质也无愧为一名杰出的宰相。朝廷每次派遣使者到各地视察民情,范质都会在他们出发前见见他们,向他们交代皇帝爱民勤政的思想,希望他们能将地方上真实的情况汇报上来。范质还以清廉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别人的馈赠。自己前后所得的俸禄和赏赐,他也常常送给孤寡之人。

范质一生节俭,家中从来没做过什么山珍海味吃。去世之后,也几乎没有留下多余的钱财,这对于身居要职的一品大臣来说,实在是很不容易。赵匡胤就将范质作为榜样,对大臣们进行思想教育,说:“我听说范质名下只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他从来不经营其他的产业去捞钱,这才是真正的宰相。”

乾德二年(964)九月,范质去世,享年54岁。临终时,范质告诫他的儿子范旻不要向朝廷请求谥号,不要刻立墓碑。赵匡胤听到他的死讯,深为痛惜,罢朝以示哀悼。

纵观范质这一生,宋太宗赵光义对他的评价颇有意味。一方面,太宗认为范质是个好大臣,而且在所有有才又有德的宰相里,范质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另一方面,对于范质身事二朝这件事,太宗又感叹道:“范质没有替周世宗一死,实在是可惜。”

论赞

论曰:从五代初年到周世宗时,一直是天下大乱。范质是周世宗提拔的,具有宰相的才能。宋太祖登基后,范质成为辅佐的重臣。他身为儒者而通晓军事,担任宰相后,廉洁谨慎,遵守法度。太宗评价范质说他欠世宗一死,这是隐晦地责备范质身事二主,但这难道是范质可以选择的吗? QKMSrCuj0R6xvVYyVF7sk1pkOCPZlOSemovdeADejY6pDFNR7mZI9xvPFpUqdF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