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百四十二
章献明肃刘皇后列传

章献明肃刘皇后出生于穷苦人家,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宫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后来,虽然刘皇后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政治权力,但她一心辅佐仁宗。不过,这位皇后去世后还是留下了很多争议。

刘皇后的名字叫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她在宋朝的政治中取得了赫赫功绩,经常被拿来与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后并列,并被认为有吕后、武后的才能,而没有她二位的野心。

【藏于金屋】

刘皇后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祖籍山西太原。她的祖先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则是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并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从太原迁至成都华阳。

当初,刘皇后的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后来就生下一女,于是便给女儿取名叫刘娥。不幸的是,刘娥出生不久,父亲刘通便奉命出征,跟随太祖赵匡胤去征讨太原,谁料却在途中去世。因为刘通没有儿子,从此家道中落,庞氏只好独自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回到娘家,所以刘娥一直由外祖父家抚养长大。

刘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尤其善于击打拨浪鼓。当时四川有个银匠叫龚美,他收留了刘娥,后来又将她带到京城。龚美凭借着一身好手艺,在京城里结交很广,他的朋友圈里正好有一位在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当时的襄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不过这个时候他还叫赵元侃,而且也不是太子。或许是张耆看到了龚美身边的刘娥美貌如花,于是就向襄王推荐,因此,15岁时,刘娥便以花鼓女的身份进入了襄王府。

襄王很喜欢这个既漂亮又多才多艺的女子,但这件事被襄王的乳母秦国夫人听说了,她很生气。秦国夫人很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觉得她不过是个卖艺女,身份卑微,根本配不上襄王。看到襄王这么喜欢她,她更为气愤。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当时襄王也只有十几岁而已,太宗听说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便沉溺于女色,勃然大怒,一道圣旨下来,勒令襄王立即将刘娥逐出襄王府。父命难违,襄王赵恒不得不把刘娥送出王府,但他又很舍不得就这样放弃刘娥,于是就偷偷把她藏在张耆家里,一有机会便偷偷溜出来与她相会。就这样,襄王“金屋藏娇”了许多年,一直没有被发现。

【入主中宫】

宋太宗去世后,赵恒即位,即宋真宗。刚登上帝位的真宗立即把刘娥召入宫中,封为美人。由于她没有兄弟姐妹,便提出让龚美改姓刘,做她的兄长。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刘娥被封为二品修仪,后来又被封为一品德妃。

景德四年(1007)四月,真宗皇帝的皇后郭氏去世,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但是大臣们都强烈反对,认为这样做有违常规。不过,真宗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刘娥立为了皇后。真宗的妃子中有一位李宸妃生了一个儿子,登上皇后位的刘娥便将这个儿子说成是自己生的。由于当时的刘皇后年纪已长,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照顾这个儿子,她便将他交给杨淑妃代自己照顾。刘皇后非常疼爱这个孩子,与杨淑妃一起将这个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权倾一时】

刘皇后生性聪颖,通晓经书和历史,听到朝廷的事,都能记住事情的本末。真宗每日退朝,批阅天下密奏,多批到深夜,刘皇后都参与。在后宫真宗如有事相问,刘皇后就征引典故来回答。

天禧四年(1020),真宗久病住在宫中,事务多由刘皇后决断。宰相寇准秘密商议上奏真宗请太子代理国事,因事情泄露而被罢相,丁谓取代了他。周怀政谋划废皇后杀丁谓,并重新启用寇准辅佐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就到丁谓处报信,丁谓夜乘牛车,挟崇勋、怀吉到枢密使曹利用那里密谋。第二天,诛杀周怀政,贬寇准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司马。经过此事,真宗决定诏令太子开设资善堂,让大臣们处理天下事,刘皇后在宫内裁断。

刘皇后像

刘皇后博览群书,才华出众,深受真宗皇帝的喜爱,而她也在大宋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

真宗去世,下遗诏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暂由刘皇后处理。丁谓等请刘皇后御驾别殿,刘皇后派张景宗、雷允恭传旨说:“皇帝处理事情,太后应朝夕在他身旁,何须另御一殿?”于是请仁宗与刘皇后五天去一次承明殿,仁宗坐在左侧,刘皇后位于右侧,垂帘处理国事。计划已定,刘皇后忽然出示手书,想在后宫批阅章奏,遇大事就召入辅臣答对。这个计谋出自丁谓,并不是刘皇后的主意。

后来,丁谓被贬职,冯拯等人三次上奏,请求依照起初的意见行事。仁宗也这样认为,于是开始同御承明殿。百官上表庆贺,刘皇后深感悲哀。

有关部门请刘皇后制令称“吾”,以她的生日为长宁节,出入乘大安辇,鸣鞭,侍卫和皇帝一样。同时,命令全国避刘皇后父亲的名讳,群臣上尊号为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刘皇后亲临文德殿受册。

天圣五年(1027)正月初一,刘皇后到会庆殿,文武大臣及契丹使者位列两旁,宋仁宗两次下跪祝贺刘皇后。当天,刘皇后将自己亲笔书写的书信昭示文武百官,让他们不要请求给她加尊号。天圣七年(1029)冬至,仁宗又率领文武百官像前年那样恭贺刘皇后,虽然范仲淹极力劝阻仁宗,说这样做不符合祖制,但是仁宗不听。后来,仁宗又下令在长宁节那天赏赐百官衣物,并大宴天下。

纺车图·北宋·王居正

该图形象地表现了北宋农村妇女在大树下纺纱的情景。

【争议晚年】

当初仁宗登基时年纪尚幼,刘皇后便代他行使皇帝的权力,虽然政事决于自己,但是刘皇后号令严明,恩威遍于天下。身边的近臣很少假权借威的,宫廷的人也没有敢胡作非为的。

刘皇后对内对外赏赐有度。她给自己的族人赐食时,会更换容器,她说:“不能让尚方之器进入我家。”刘皇后的衣着很朴素,她的侍者见仁宗身边的人都穿戴华贵,也想效仿。刘皇后立刻训斥她们:“那是皇帝身边的嫔妃才穿的,你们怎么可以去学。”

一天,小臣方仲弓向刘皇后上书,请求依唐朝武后的做法,立刘氏庙,而大臣程琳这时也顺势供献上《武后临朝图》。刘皇后却把方仲弓的上书扔到地上,怒道:“我不做这种有辱祖先的事。”还有一个叫刘绰的漕臣,从京西回来,声称仓库里囤积了千余斛粮食,请求交给有关部门,话语间多有邀功请赏之意。刘皇后反问道:“你知道王曾、张知白他们吗?他们难道因为向朝廷进贡余粮就得到升迁了吗?”

仁宗初即位,刘皇后便对辅臣说:“皇帝处理政务的空余时间,应该多聆听儒家学者讲习经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立其功德。”于是,在崇政殿的西庑设立帷帐,每天有大臣为仁宗讲读经书。

刘皇后晚年渐渐也任用起外戚,任命内宫罗崇勋、江德明等暗访朝廷政事,罗崇勋等人因此势力大增。刘皇后的侄子从德死后,他的亲戚、门人、厮役中有数十人都做了官。御史曹修古、杨偕、郭劝、段少连上奏告状,刘皇后把他们全部逐出朝廷。

不过,刘皇后扶持皇帝还是尽心尽力的,仁宗侍奉刘皇后也非常周到。仁宗成年后,并不知自己是宸妃所生,刘皇后在世期间母子俩没有丝毫隔阂。刘皇后生病时,仁宗还为此大赦,召天下医生,并用车快速送到京城。

明道元年(1032),刘皇后去世,终年65岁,谥号“章献明肃”,葬在永定陵西北。原来的制度是皇后只有两个字的谥号,从刘皇后开始,行使皇帝权力的,加为四个字的谥号。

陆陆续续,曾经被刘皇后贬谪的人全都内迁,死者也都追复官职。后来有人追究刘皇后晚年的事情,甚至名臣范仲淹也为此进言,仁宗却说:“这是朕所不愿意听到的啊!”下诏告诫宫内外不要再言。 fcMBDN9AT2CIX5uaZj8jCrtrJcHKW21sTDNqpfRrIlEsdtz9YOhExpDvz3Bab/0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