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二
高宗本纪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他见证了父兄被金人掳走的莫大国耻,目送了北宋王朝的终结,机缘巧合地做了皇帝,却不思进取,面对金人不敢抵抗,只知道逃跑,甚至一路逃到海上。虽然他也曾在金人面前勇敢过,但是最终他的转变让人叹息,更让人愤慨。

宋高宗名赵构,字德基,是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被封为康王。赵构从小就天资聪颖、性格开朗,他博学强记,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同时,赵构的身体也很强壮,力大无比,可以不费力地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臂力惊人。可以说,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敢为人质】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入侵大宋的京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西北驻军,并派使者进城,要求宋朝派出亲王和宰臣到金军中议和。当时,宋朝可以说是一见到金军就两腿发软,之前已经答应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割让给金国,此时见金人又提出要求,又一口答应下来。可是,派谁去呢?要知道,亲王和宰臣不是一般的大臣,而前去议和又是凶多吉少,这下可愁坏了钦宗皇帝。这时,康王赵构站了出来,主动要求派自己前去。钦宗一看,高兴极了,于是任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赵构一同前往金营。

赵构和张邦昌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斡离不为了显示金军的威风,便将他们扣留在军中,一连待了十几天。不过,赵构一点也没有慌张害怕的意思,他每天意气悠闲,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也没被金人吓倒。

二月的一天,宋军将领姚平仲夜袭金人营寨,但以失败告终。金军很生气,向宋朝质问此事。身在金营的张邦昌害怕金人惩罚自己,当场就吓哭了,赵构却显得很镇定。斡离不看到赵构这样不同寻常,觉得他不是个适合当人质用来要挟宋朝的人,就要求把赵构送回去,让宋朝的另一个亲王肃王来代替他。钦宗不敢不答应,就派人把肃王送到金军中,和张邦昌留在那里做人质,赵构则返回了大宋。

【登上皇位】

金兵撤退后,钦宗的腰又直了起来,想要收回之前割让出去的三镇。于是当年八月,金兵再次南下入侵,眼看就要包围东京。宋朝出使金国的使者王云回来后,说金国坚决要得到割地,否则就攻取东京。

听到金人的口气如此强硬,钦宗又害怕了。他看到康王赵构之前在金营中表现得很勇敢,就再次派他出使金国议和。赵构接到命令后,立即从东京出发,来到磁州(今属河北邯郸)时,当地的守臣宗泽劝赵构说:“肃王被带到金国后,就再也没能回来,现在金兵已经逼近,您再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请您就留在磁州。”由于王云是和赵构一起前往金国的,磁州当地的百姓认为王云是要把赵构挟持到金国,群情激奋,就一哄而上把王云杀了。

当时,金军统帅粘罕、斡离不已经率兵渡过黄河,相继包围东京。赵构身边的人认为现在不能出使金国,也不能留在磁州,这时,正好相州(今属河北临漳)知州汪伯彦也捎来密信,请赵构到相州去,于是赵构便来到相州。

钦宗知道赵构的下落后,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招募兵马解救京城之急。赵构在相州建了大元帅府,并于当年十二月率军离开相州,踏着冰渡过黄河,驻军大名府(今属北京)。

建炎元年(1127),东京被金军攻破,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走。金人为了灭掉赵氏的江山,就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随后撤军。张邦昌皇位还没坐热,就有人建议他把皇位让给赵构,因为他只有金人做靠山,金人走了,没有人会对他心服口服。张邦昌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去寻找赵构,请他来做皇帝。

赵构一开始表现得很谦让,坚决不接受这个请求,因为他是钦宗的弟弟,并非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不过,比起更加名不正言不顺的张邦昌,宋朝原先的大臣们自然还是更愿意接受赵氏的子孙来继承皇位。宗泽就给赵构写信,认为张邦昌是篡权叛乱,这一点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劝赵构早下决心,及早称帝,好恢复赵宋天下。门下侍郎吕好问也送来蜡封的书信,说如果赵构不立自己为皇帝,恐怕会有不应当皇帝的人篡位。这样一来,赵构才放下心来,接受了这个请求。宗泽又来信说,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是太祖振兴王业的地方,地处中原,漕运尤其方便。于是,赵构就赶往南京应天府,在那里登基做了皇帝。

卧萧照瑞应图卷(局部)·明·仇英

图中绘赵构自磁州北回,渡河时刚上岸冰即坼裂,后随者陷入冰河,赵构幸免于难。

楼舡图

楼舡是宋代水军战船的一种。

【一路南逃】

高宗在位初期,还是很有志气和理想的。他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但没过多久,他开始转向投降策略,罢免了李纲,起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面对金军只知道后退逃跑。

从建炎元年(1127)到绍兴八年(1138)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宗泽一直力劝高宗回到东京,但高宗对此置之不理,只求一时的安稳。

建炎元年秋,金军攻宋。高宗唯恐自己也被金人抓走,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便不顾主战派大臣们的反对,于十月将朝廷迁至扬州(今江苏扬州)。建炎三年(1129),金军奔袭扬州,高宗当时正在后宫寻欢作乐,听到消息,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疾驰至瓜洲(今属江苏扬州),渡江逃跑,辗转来到杭州。

在高宗逃亡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次兵变。建炎三年三月,随从高宗保驾的御营司将领苗傅、刘正彦等人因对高宗身边的宦官不满,包围行宫,诛杀宦官,胁迫高宗让位于年仅三岁的皇子,由孟太后垂帘听政,把国号改为明受。兵变历时两个月,后来由于韩世忠等人起兵,高宗才重归帝位。

不久,金兵的铁骑就突破了长江防线,直扑杭州而来。高宗实在无路可退了,只好躲到了海上,在温州沿海窘迫地漂泊。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四月,高宗在海上听说金军撤兵了,才回到岸上,从温州来到越州(今浙江绍兴)。

危险暂时解除,高宗又开始考虑迁都的问题。越州位置偏僻,漕运很不方便,相比之下,杭州交通方便,又有许多可以抵挡金军骑兵的江河湖泊,同时又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既安全,又富足,高宗很满意。于是,绍兴八年,南宋正式迁都杭州,高宗在这里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过起了“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不辨忠奸】

高宗在政治上不仅窝囊,也很昏聩。当时的宋朝其实是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如岳飞、韩世忠等,如果跟金军打起仗来,并不见得会输,但高宗根本不想尝试抵抗,反而一味压制主战派,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国屈膝妥协。

绍兴十年(1140),金军大举入侵,岳飞率领宋军进行反击,打得金军将领无可奈何,已经准备要撤兵了。就在胜利指日可待之时,秦桧却害怕破坏与金议和,怂恿高宗命岳飞撤军。高宗对大好形势视而不见,与秦桧合伙迫令岳飞等撤军。金军大将兀朮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解除他们的兵权。不久,在秦桧的操纵下,高宗首肯了对岳飞的诬陷和杀害,造成举国震惊的冤案。

一个莫大的讽刺是,秦桧去世后,谥号为“忠献”,高宗赐给他的碑文是“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这个误国的奸臣,却被高宗视为精忠之人,高宗的昏聩可见一斑。

论赞

论曰: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走,高宗在南京继承帝业,号称“中兴”时期。他性格软弱,如果让他做守城之君也许还可以,但由他来重振江山、拨乱反正则不行。在他刚刚即位时,依靠四方勤王之兵,在内以李纲为宰相,在外任用宗泽,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应该还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他逐渐被汪伯彦、黄潜善所误,后来又受到奸臣秦桧的控制,变得懈怠懦弱,坐失抗金的良机。他甚至将赵鼎、张浚相继流放、贬斥,将岳飞父子在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杀害。一时之间,有志之士无不为此扼腕叹息,痛恨得咬牙切齿。高宗只知苟且偷安,忍受耻辱,不讲国仇,忘记亲族,最终免不了被后世所讥笑,真是可悲啊! IGwRF8OrmtyByhh9jPsdEQP9zed7UNxjY6eyeUOvXZMXz/Zd8lJysWKtc3yC1E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