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百七十二
杨业列传

杨业是宋太宗时守卫边疆的一员猛将。他骁勇善战,令敌军闻风丧胆,却也因此受到其他将领的妒忌。他有勇有谋,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爱戴。在与契丹人的战争中,他对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建议,却被过分轻敌的同僚嘲讽,被逼上战场,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拼死战斗,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忠义场景。最终,失去援助的他战死沙场,用死捍卫了自己对宋廷的一片忠心。

杨业本名重贵,又名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业的父亲杨信是后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刺史,有一身好武艺。杨信有两个儿子,杨业是长子。杨业从小就洒脱不羁、行侠仗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每次跟别人一起狩猎,得到的猎物都比别人多一倍。他曾对伙伴们说:“我将来要当将军,指挥打仗,就像今天用鹰犬追逐野鸡、山兔一样。”

【守边猛将】

杨业20岁左右参军,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勇猛善战闻名,颇受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数次战斗中,他屡立战功,所向披靡,敌人闻风丧胆,国人则称他“无敌”。

当时,宋太祖已经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曾经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奉国归宋”的建议,但遭到反对。不过,他并没有变心投宋,而是依然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太宗征讨太原时,听说了杨业的威名,很想把他招至麾下。不久,太原在太宗的围攻下岌岌可危,成为一座孤城,杨业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刘继元投降后,太宗派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杨业。见到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太宗看到这员虎将威武的模样,不禁大喜,当即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回到朝廷后,太宗认为杨业对边疆事务很有经验,又升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赏赐给他丰厚的珠宝玉器,让他负责边境抗敌。

太平兴国五年(980),契丹朝派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那时候,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杨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于是就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则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来到敌人后方准备偷袭。这之前,契丹军队一路向南进军,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抵抗,正在得意,防备也有些松懈。这时,契丹军队后方突然响起一片喊杀声,转回头一看,只见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扬起漫天烟尘,杀气腾腾地朝着契丹的军队冲过来。契丹兵毫无防备,又探不清对方的虚实,一下子乱了阵脚,军队的阵形乱了,士兵们一个个心惊胆战,只顾逃命,谁还敢还手?于是,契丹军队纷纷向北逃窜。杨业带兵追击,消灭了一大批契丹兵,还杀死了一名契丹贵族,活捉了一员契丹大将。

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契丹军队一看到“杨”字旗号,士气就泄了一半。杨业因战功升任云州(今山西大同)观察使。其他镇守边疆的主将很妒忌他,有人暗中给皇上写诬告信,指责杨业的缺点。皇上看到这些一概不相信,而且还把这些信转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杨业没读过什么书,但在战场上却有勇有谋。无论是带兵训练,还是正式作战,他都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冬天的时候,代州北部非常寒冷,人们大多习惯用毛毡来御寒,但杨业却仅仅用胳膊夹住棉絮,坐在露天的地方处理军事,身旁也不生火。侍候他的人几乎都冻僵了,而他却依然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似乎一点也不觉得冷。他处理政事简练、不拖沓,对部下有情有义,因此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四天王木函彩画(选二)

【战死沙场】

过了几年,契丹国的皇帝耶律贤死去,新即位的耶律隆绪才12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这时,有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宋朝可以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下令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主将,以杨业为副将,并派王 、刘文裕率兵监护这支军队。一开始,宋军打得很顺利,各路军队接连攻下云、应、寰、朔四州,大军进驻桑干河。但这时,曹彬这路军战事遇阻,各路宋军只得撤退,潘美等人退回到代州。

没过多久,朝廷下诏将这四州的百姓迁移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军队护送。这时,契丹国的萧太后与大臣耶律汉宁等人领兵十多万,又攻占了寰州(今属山西)。宋军商量对策,杨业对潘美说:“现在契丹兵这么强大,不能与他们开战。朝廷只命令我们转移百姓,我建议先暗中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的日子,让云州的百姓先离开。我们把大军驻扎在应州(今山西应县),契丹军队必定来挑战,这时立刻命令朔州的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我们派一千名弓箭手守在谷口,用骑兵增援应州,这样,云、朔、应三个州的百姓就可以安全转移了。”王 反对这个建议,不屑地说:“我们有数万精兵,怎么能对辽兵害怕到这种程度。我军只管直奔雁门北川中,击鼓前进,一定能大败契丹。”刘文裕也赞成与契丹开战。杨业苦苦劝阻他们说:“不能这样,我军肯定会失败的。”王 对杨业冷嘲热讽地说:“君侯你不是向来号称‘无敌’的吗,如今怎么看见敌人就不敢前进了,莫非你还有什么别的打算?”杨业愤怒地说:“我杨业不是怕死,只是担心在此不利局面下作战,白白损兵折将。现在你用怕死来责备我,那好吧,我就在各位面前领军作战。”

巢车(模型)

宋代战争器械极为发达,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巢车主要用以观察敌情。

快要出发时,杨业哭着对潘美说:“此次行动必定失利。我杨业是太原的降将,死是分内的事。皇上不杀我,反而信任我,授予我兵权。我并非不敢攻打敌人,只是想要等待便于攻敌的更好条件,立尺寸之功以报答国恩。现在各位以懦弱的名义来责备我,我只能战死沙场,以证明自己。”他指着陈家谷的谷口交代说:“各位请在那里布下弓箭手,等我转战到此,立刻夹击敌人来支援我,否则就将全军覆没。”

于是,潘美与王 率兵在谷口布下阵势,从凌晨一直等到上午,王见杨业迟迟不来,派人登台眺望又看不到军队迹象,还以为契丹已经逃跑,因此他想攻打契丹的残余部队来争功,就领军离开了谷口。潘美本想制止他,但没有成功,于是自己也领兵离开。不久,有消息传来说杨业战败,潘美立即退兵回朝。杨业拼死与契丹军队战斗,一直打到日落时分才引着敌军到达谷口,谁知连增援部队的影子也没看见。杨业大哭不已,只得率领帐下的将士继续奋战,身上十多处地方都受了伤,而身边的士兵几乎都死光了。这时,他的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有父母、妻子和儿女,跟我一起战死不值得,你们逃走吧,回去还可以继续报效天子。”这些将士们流着泪,谁也不肯离去,一个个都战斗到最后。结果,所有的将士全部战死,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杨延玉。最后,由于马受重伤不能前进,杨业被敌人捉住。他叹息着说:“皇上看重我,我本想用讨伐敌寇来报答他,谁知反被奸臣所害,致使战败损兵,我还有什么脸活着呢!”于是绝食三日而死。

太宗听说了这件事的始末,十分痛惜,不久便下诏褒扬杨业的忠义英烈,追授他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赏赐他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同时,下令将潘美降官三级,王 解除官职,发配到金州(今陕西安康),刘文裕解除官职,发配到登州(今山东蓬莱)。

论赞

论曰:《春秋》上记载,从前许子在军中死去,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是为了褒扬臣子的节操而警戒那些身居要职而无所作为者。杨业原本是太原的骁将,感激太宗的宠遇,想有所报答,因此承担了捍卫边城的重托,面对敌人奋力作战,死在战场。他深得人心,在战争的危急时刻,战士们都不忍离去,跟随他直到战死,可见其忠臣义士的风范。 539OSTx43cl05dNawaekADZwqpmsmRhnCwIevSQmuLJ67fpYPc6ewqeNXk1vS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