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百五十六
赵普列传

赵普是宋初政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在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前便追随其麾下,陈桥驿兵变中更是积极响应,成为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他曾与赵匡胤、赵光义把酒言欢、畅论天下,虽有君臣之名,实堪兄弟之谊;他曾因位高权重招惹是非,惹怒了赵匡胤,君臣义绝,被迫迁出京城。他刚直、倔强,宁愿得罪皇帝,也要坚持己见。赵光义当政后,他渐渐挽回了失落已久的君臣感情,但可惜已垂垂老矣,只能掬一把辛酸、忆旧的浊泪。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人。后唐时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发动战争,赵普的父亲赵迥就率领全族人迁居常州(今河北正定),后又迁居洛阳。赵普为人寡言、忠厚,看起来颇值得信赖,因此,当地的豪门大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开国重臣】

周显德初年(954),赵普开始踏上仕途,发现他的伯乐是永兴军节度使刘词。最初,刘词将赵普召为从事。等到自己临终之时,刘词还不忘向朝廷上奏推荐赵普。后来,周世宗用兵淮上,赵匡胤带兵攻下滁州(今属安徽),宰相范质又奏请将赵普任命为军事判官。

当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身体不好,在滁州养病。赵普陪伴在他身边,朝夕不离地侍奉他,赵弘殷十分感动,便把赵普看作自己宗族的一员。赵匡胤听说后,也曾与赵普交谈,言语之间隐隐觉出这个人与众不同。一次,官府抓获了一百多名盗贼,按律当斩。但赵普认为这其中有被冤枉的人,于是坚持请赵匡胤重新审讯他们,结果证实赵普所言果然不差。从此,赵匡胤便相信此人不可小觑,连连提升他的官职。

在北征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喝醉了酒,在帐中睡着了。他的属下官兵却导演了一出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就是陈桥驿兵变。众军拥戴赵匡胤做皇帝,赵普与赵光义作为代表来到赵匡胤的帐中告诉他军队的这一决定。听到这一消息,赵匡胤打着呵欠,懒懒地伸展四肢,慢慢起床,半推半就地走出帐外。只见全体官兵披甲带刃,整齐列队,簇拥在“赵”字旗下,对赵匡胤山呼“万岁”。赵匡胤便做了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为宋太祖。在其后的论功行赏中,赵普因辅佐有功,被封为右谏议大夫,充任枢密直学士。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此图是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退朝之后,于风雪之夜造访重臣赵普,并和他策划如何结束十国割据局面的故事。

从此,赵普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春风得意。太祖要亲自带兵征伐李筠,命赵普留守京城,但赵普坚持跟太祖一起出征,平定了上党(今属山西),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还得到一套御赐的住宅。建隆三年(962),赵普又升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乾德二年(964),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时被罢免,赵普被任命为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当时,没有了宰相,许多工作无法进行,例如签署敕令之类。赵普将这件事禀告太祖,太祖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只管把敕令呈上来,我来签不行吗?”赵普正色答道:“这是相关部门的官吏应尽的职责,不是帝王做的事。”于是,太祖便将赵普升为宰相,视其为左右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向他咨询。

太祖喜欢穿着便装出其不意地到一些大臣家里去。赵普为了方便接驾,每次退朝之后,也不敢穿得太随便。一天傍晚,下起了大雪,赵普以为天气这么恶劣,太祖不会出来微服私访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敲门声。赵普赶紧去开门,发现竟然是太祖冒着风雪来自己家了,于是诚惶诚恐地拜见。太祖的兴致却很高,说自己还约了赵光义一起来。果然,赵光义不久也到了,赵普在地上铺上厚厚的垫子,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炽热的炉火上烤肉吃。赵普的妻子来给太祖敬酒,太祖以“嫂子”相称,可见对赵普的器重。觥筹交错间,三人谈起攻伐太原的事宜。赵普谏言说:“太原正当西、北二面,如果攻下,那我们就必须单独抵挡这两面,恐怕会耗费过多。不如等到削平其他诸国之后,再来攻伐太原。到时候,攻下这一弹丸之地,一定不在话下。”太祖听了这番话,频频点头,笑着说道:“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特意来试探一下你罢了。”

赵普塑像

赵普(922~992),北宋政治家,其所参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影响了大宋三百年的统治状况。

【宠疏两重天】

最初,太祖对赵普一直器重有加、关怀备至。赵普病了,太祖会亲自到他家里去看望他,并加倍给他赏赐。可是渐渐地,这种宠爱有了变化。有一次,钱王派人给赵普送来了一封书信和十瓶海产品。赵普把这些瓶子暂时放在了廊房下。这时,太祖突然来了,赵普匆忙之间没来得及把瓶子收起来,被太祖看到了。太祖好奇地询问这是些什么,赵普只得如实相告。太祖兴致勃勃地说:“这些海产品一定很不错,不如打开看看。”谁知道,打开瓶子一看,哪有什么海产品,里面装满了金子。赵普慌忙下跪叩头,连声谢罪,说:“臣还没看那封信,实在不知道是这样啊!”太祖叹了一口气说:“算了,你就收下吧,这不是你的错,是他们那些人还以为国家大事全是由你一个书生来裁决的。”

虽然太祖看起来原谅了赵普,但这件事无疑使太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赵普了。再加上赵普性格倔强,得罪了朝中许多大臣,也有不少人借机离间太祖与赵普的关系。当时,官府明令禁止私人贩卖秦、陇二地的大木材。赵普曾经派手下的小吏到市场上购买木材,运到京城盖房子。这个小吏偷了一些大木材,散布消息说是赵普要在京城附近卖这些木材。有官员听说后,就向太祖禀告。太祖大怒,甚至准备下诏驱逐赵普,幸亏王溥上奏才作罢。

按照当时的制度,宰相、枢密使每次在长春殿等候皇帝召见时,本是可以在一起等候的,但太祖听说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了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妻,就命令他们分开等候。

赵普用空闲的土地私自换取皇家的菜地,来扩建自己的住宅,还私下里开起客店做生意。翰林学士卢多逊经常在上朝时攻击赵普。恰逢有人向太祖告发几个官员受贿枉法之事,经过调查,这些人都曾受到赵普的庇护。太祖非常生气,除了处罚这几个人之外,对于赵普的恩宠也渐渐淡了,下诏让参知政事分夺赵普的权力。不久,又把赵普调离了京城,到外地为官。

宋太宗赵光义当政后,赵普重新回到朝廷,担任太子太保,但仍经常被卢多逊诋毁,郁郁不得志。之后,赵普又要被调离京城。太宗写了一首诗,与他饯别。赵普捧着诗,痛哭流涕地说:“陛下赐给臣诗,臣应该把它刻在石头上,跟臣的这把老骨头一起埋在地下。”太宗被这番话感动了,次日与宰相宋琪谈话时感慨地说:“赵普对国家有功,以前我总是跟他在一起,现在他老了,牙齿头发都掉了,我不能再用政事来烦扰他,应该找个好地方让他安享晚年,所以才送给他一首诗。没想到他感激地哭了,我也忍不住流泪啊。”宋琪回答说:“昨天赵普正好来中书省,手里拿着御诗,还在哭泣,对我说:‘此生余年无法报答皇上,只希望来世再为皇上效犬马之劳。’今天又听到皇上您的这番话,感到您君臣二人之间的情分,可以说是善始善终啊。”

从此,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太宗都公开表示,赵普是开国元勋,是自己所尊重、倚靠的人。赵普对于太宗也常感激得潸然泪下。端拱元年(988),赵普年事已高,太宗特意免除了赵普朝见的礼节,遇到重要的事情才找他询问。冬天,赵普病倒了,太宗多次到他家看望他。赵普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于是三次上表请求辞官,太宗勉强答应了,但还是任命他为西京留守、河南尹。赵普再次上表推辞,太宗赐给他亲手写的诏书,上面说:“开国元勋现在只有你一个人了,你跟别人不一样,不要再推让了,等你出发那天,我亲自去你家跟你道别。”赵普捧着诏书哭泣,请求带病与皇上面谈。两个人聊了很久,谈论的大多是国家大事。等到赵普即将出发赴任时,太宗果然来家里送他。

淳化三年(992)春,赵普的身体状况恶化,再次向朝廷上书请求辞官。太宗任命他为太师,封他为魏国公,赐给他宰相的俸禄,让他安心养病,并在给他的诏书中写道:“我把你当做老师看待,等你病好了,再来见我。现在赐给你这些酒肉,希望你能保养精神,注意治疗、吃药,加强饮食,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挂念。”但这年七月,赵普还是去世了,终年71岁。

听到赵普的死讯,太宗非常悲痛。他对亲近的大臣说:“赵普跟我是故交,是一个能决断大事的人。我以前跟他有过不愉快,但我自登基以来,一直都用优厚的待遇对待他,他也倾尽所能为我效力,为国家尽忠,真称得上是国家重臣啊!我对他的死真是痛惜。”说着说着,太宗泪流满面。左右大臣无不为之感动。

【刚正直言】

当初,太祖身份尚卑贱之时,赵普就与他交好。等到太祖打下了江山,赵普还经常把太祖卑贱时的种种不足之处当做话柄来谈论。太祖知道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对赵普说:“如果在茫茫人海中那么轻易就能认出谁将是天子、谁能当宰相,那么每个人都会孜孜不倦地去寻找了。”听了这话,赵普从此闭口不谈往事。

赵普从小就学习过如何处理官府的事务,但对于学术却知之不多。他当了宰相之后,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因此,他晚年手不释卷,每天下朝回家后,就关起门来读书,经常读到很晚。他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柜一看,发现他生前反复研读的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深沉,胸有城府,虽然有时会对别人忌恨刻薄,但能以天下政事为己任。宋朝初年,官居宰相的人大多都拘于小节,循规蹈矩,但赵普却常常坚持己见,甚至不惜得罪皇上。有一次,他上奏举荐某人为官,太祖不同意。第二天,他再次举荐这个人,太祖还是不同意。第三天,赵普依然举荐此人,太祖大怒,把奏折撕碎了扔在地上,但赵普面不改色,跪在地上把这些碎片捡起来,第二天把碎片粘起来再次呈交给太祖。最终,太祖同意任用此人。

还有一次,有一个大臣应当升官,但太祖不喜欢这个人,不想给他升官。赵普坚持请太祖三思,太祖生气地说:“我意已决,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拿我怎么样?”赵普正义凛然地说:“刑罚是用来惩处恶人的,赏赐是用来酬谢功臣的,这个道理古今相通。况且刑罚赏赐是由国家决定的,而不是由陛下一个人决定的,您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生气了,起身就走,赵普紧紧跟随其后。太祖进入内宫,赵普就站在宫门口,久久不离开。太祖见赵普这么倔强,最终只得给那位大臣升官。

宋太宗赵光义当政时,曾经听信弭德超的谗言,怀疑曹彬有不轨行为。当时赵普正好又当了宰相,便坚持替曹彬辩白,最终使事情的真相得以澄清。事后,太宗感叹道:“都怪我听信谗言,险些误了国家大事啊。”于是,当天就驱逐了弭德超,依然像往日那样对待曹彬。

祖吉当郡守的时候干了坏事,败露后被关进监狱。当时,国家的郊祀即将举办,按照法令要进行大赦,但太宗痛恨祖吉贪暴,派人下命令说:“大赦可以把祖吉排除在外。”赵普听说这件事后,马上上奏说:“做坏事的官吏应该按照法律受到惩罚,这没有错,但是国家即将举行郊祀,要向天地神明祷告祈福,为什么要因为祖吉这一个人而破坏了陛下的赦令呢?”太宗认为赵普言之有理,于是收回成命,依然赦免了祖吉。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赵普被追封为韩王。

论赞

论曰:自古以来,在帝王登基前就尽心辅佐的旧臣,一代又一代可以说从来没有缺乏过。然而,要想做到君王与大臣始终一心、休戚与共,像一家人一样,就像宋太祖对于赵普那样,可以说太难了。陈桥兵变,人们说赵普与太祖是早有预谋,从当时的情况看也许是这样。事情成功之后,赵普作为重臣在朝多年,但很久之后才当了宰相,太祖并不急于酬谢他的功劳,赵普也并不急于执政。等到他任宰相时,除旧布新、施展政策,从未以有功老臣而自居。在他的辅佐下,三百多年的宋朝,就像早已定好一样,很快就踏上正轨。 XdEW+SbY/WQU/KypUTo8p/rRXM+gfVqJC/1dbbGCWgOMfJwxnE4dftOS6hKwl7Y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