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百三
萧韩家奴列传

萧韩家奴(975~1046),字休坚,辽国涅剌部人,一代大儒。萧韩家奴自幼博览经史,通晓契丹文、汉字,历任右通进、章愍宫使等职务。辽兴宗重熙年间(1032~1055),萧韩家奴上书畅言时政利弊,升任翰林都林牙,负责修撰国史。此后,萧韩家奴和耶律庶成共同编写了辽国从遥辇可汗到重熙年间以来的事迹,共二十九卷,萧韩家奴还将《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图书翻译成契丹文字。后出任归德军节度使,有《六艺集》十二卷传世,今已佚失。

【出仕为官】

萧韩家奴,字休坚,辽国涅剌部人。萧韩家奴从小喜欢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博览经史,通晓契丹文、汉字。统和十四年(996),二十一岁的萧韩家奴就已经出仕为官。当时萧韩家奴家中有一头老迈的耕牛,已经不堪驱使,仆人将牛卖了一个高于市场的价钱。萧韩家奴听说了这件事,就对仆人说:“损人利己可不是我的愿望。”于是用原价将牛买回。统和二十八年,萧韩家奴已经官至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四年(1035),升任天成军节度使,调任章愍宫使。由于他文采出众,深明治国之道,辽兴宗非常喜欢和他畅谈国事,把他当成自己的诗文朋友。一次,辽兴宗询问他:“你在外地做官,有什么奇异的见闻吗?”萧韩家奴用炒栗子比喻治国的道理,他说:“我只知道炒栗子的道理,小的炒熟了,大的也许还是生的;大的熟了,小的里面却已经焦了。要大小栗子都熟了,才算完美。”兴宗知道他曾经掌管栗园,所以借用栗子进谏,不禁哈哈大笑。

当时兴宗下诏全国讨论国家事务,萧韩家奴上书数千言,指出国家现在赋税繁重,民众贫困,应该提倡节俭,反对奢靡,应该少游猎,简化驿传,劝农兴桑,轻徭薄赋;应该将南边的宋朝作为国家的防御重点。萧韩家奴的意见让兴宗非常满意,擢升他为翰林都林牙,同时负责纂修辽国国史。此后,萧韩家奴更加得到兴宗的信任和喜爱,每次入宫,兴宗都要赐给他座位。每到喜庆的节日,兴宗和他赋诗饮酒,互相应酬,君臣之间无比默契。萧韩家奴也没有得意忘形,对兴宗是知无不言。重熙十三年春天,萧韩家奴上奏兴宗,希望兴宗仿照唐高宗创立先人庙宇,尊崇四代祖先为帝的例子,追尊契丹先祖为帝。兴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举行追封玄、德二祖的仪式。

【纂修国史】

萧韩家奴每次看到兴宗游猎,没有不进言规劝的。一次兴宗在秋山打猎,侍卫被老虎和熊咬死、咬伤的超过数十人,萧韩家奴就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兴宗看到后让他删去这条记录,萧韩家奴却坚持如实记录,兴宗感叹说:“史笔当如是。”一次,兴宗问萧韩家奴:“我们辽国创业以来,谁是最贤明的君主?”萧韩家奴回答说是辽穆宗。辽穆宗是辽国诸位皇帝最昏庸无能的一位,好酒如命,嗜杀成性,是辽国历史上的昏君,所以兴宗对萧韩家奴的回答感到非常奇怪,问道:“穆宗好酒,喜怒无常,视人命如草芥,你怎么能说他最贤明呢?”萧韩家奴回答说:“穆宗虽然凶残成性,但是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终穆宗一朝,无辜被杀的人还没有在秋山打猎中死去的人多,因此我认为穆宗最贤明。”兴宗听懂了萧韩家奴话中隐含的规劝之意,默默无语。

因为萧韩家奴有才有德,足以承担纂修国史的重任,兴宗就让他记录从遥辇可汗到重熙年间以来的事迹,编纂了实录二十卷。重熙十五年,兴宗下诏说:“古人治理天下,讲明礼仪,修订法度,可以参考古代的制度对照当今的形势,编成礼仪法典。”萧韩家奴接受诏书,广泛考察典籍,编成《礼书》三卷。兴宗又下诏命他翻译各种图书,萧韩家奴希望皇帝能通晓古今成败,先后翻译了《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图书。重熙末年,兴宗因为萧韩家奴年老体衰,经受不住朝会的辛劳,特意让他出任归德军节度使。萧韩家奴不辱使命,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兴宗派使者去慰劳他,萧韩家奴感谢皇帝的关怀。不久,兴宗再次召见萧韩家奴入朝编修国史,在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契丹大字碑文·辽

契丹文字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契丹大字笔画比汉字简单,但字数仍有三千个之多,很难掌握。后来,参照回鹘字对大字加以重新改造,又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小字有三百多个表音符号,称作“原字”,将若干原字拼在一起来记录契丹语,使用起来比大字更为方便。 SOjZf6hLk7Q2xYambOnrWwHgfTUyGJngRa/QeWw5gV4fgLx3jxrZDTb0ZGtpw6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