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十七至卷十八
世宗本纪

古代皇帝高筑祭坛祈求风调雨顺,本是正常之事,但是谁又能比得上世宗朱厚熜这般痴迷呢?在明代十六个皇帝中,他在位时间之长,仅次于其孙明神宗朱翊钧。但当政的四十五年中,他基本上有一半的时间不住在宫中,而是住在他专门用来炼丹、斋醮的西苑中。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嘉靖帝也并非绝对昏君,在当政初期,他还是做出了一定成绩,只不过后期迷信道教,把精力放在寻求长生不老药上,才导致了“壬寅宫变”以及内忧外患的国难,世宗的迷信岂止毁其一人,毁掉一国也!因此他的功绩也遭到后人的褒贬不一,颇具争议,有人称颂他英勇神武可敌朱元璋,亦有人说他昏庸无能,一事无成,痴迷长生不老术的本性至死不改。

【幸运入继,登上帝位】

明世宗名朱厚熜,宪宗的孙子,父亲是兴献王朱祐 ,被册封为兴王。正德十四年(1519),兴王去世,朱厚熜承袭为兴王,他当时只有十三岁。后来,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可以继承皇位,引发了王位继承问题,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经过再三权衡,最终确立朱厚熜继承大统。便派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几位大臣,带着武宗朱厚照的遗诏,奔赴兴王府邸,迎请朱厚熜进京。

在当年夏季四月,朱厚熜从安陆出发。抵达京师之后便停止前进,停留在郊外。此时,负责礼仪的官员准备礼仪,让他以皇太子的身份就地行登基礼。朱厚熜不从,他回过头对府内的长史袁宗皋说:“武宗的遗诏已昭示,不是让我当皇子的,而让我继承皇帝的位子。”大学士杨廷和等人请求他按礼官准备的行礼,从东安门入住文华殿,选择时日登极,他不同意。恰巧在此时,皇太后催促命令众大臣献书劝笺进皇帝位,于是当时就在郊外接受劝笺。这一天中午,他进入皇城拜谒大行皇帝的灵座,朝见皇太后,登上皇帝位,改第二年为嘉靖元年。

【“大礼议之争”】

嘉靖帝继位之后,大臣们坚持嘉靖帝应遵循把生父作为叔父的祖制,即继承武宗的血脉,将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认作皇父,但这个提议却遭到明世宗朱厚熜的极力反对,因此爆发了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大礼议之争”的政治事件,最后朱厚熜获胜,也巩固了他的皇位。

明显陵

明显陵是明世宗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显陵的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这一举世无双的孤例。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正德十六年(1521)秋季七月,进士张璁进言称,皇上继承皇位大统,是继承祖先,传宗接代,请尊奉、崇敬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京城里建立兴献王庙供奉祖先。到这时,皇上把张璁的奏疏发下去,命令朝中大臣集体讨论。杨廷和等人上疏极力争辩,没有人愿意听从这种说法。嘉靖三年(1524),朱厚熜也提出要求,把他的父亲追尊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但是,又遭到两百余大臣的反对。起初,众多大臣商议让皇上尊孝宗为皇考,而改称兴献王为皇上的叔父,这才符合传统与朝代更替的礼制,朱厚熜誓死不答应,因此发生了史称“大礼议”的群臣权力之争的政治事件,此事件持续了三年半之久,前后两百多位文武官员受到不同处罚,其中十七人被杖死。最后,此事以朱厚熜为胜者,这巩固了其帝位,并树立了皇威。之后嘉靖帝又下令,从此以后倘若官员有亲人去世,必须丁忧,不得夺取,并把这个确定为法令。朱厚熜也得以追尊其父为帝,改献陵为显陵,按皇帝陵寝的规模扩建。嘉靖十六年(1537)冬季十月,嘉靖帝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兴献帝,皇上的祖母、宪宗的贵妃邵氏为皇太后,皇上的母亲为兴献后。

【清除弊政,处置佞臣】

明世宗朱厚熜在登基初期,确实是有所作为的,他打击了旧朝臣和皇族贵族的旧势力,把内外大政总揽于一身,皇权达到了高度集中的程度。并且,他非常重视内阁的作用,注意裁减宦官的权力,集中皇帝势力,扩大控制范围。

世宗朱厚熜采取了一些振兴纲纪的改革措施。例如在苛捐杂税方面,他赐免全国第二年一半的田租,还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老百姓感动不已,以为遇上了英明神武的君王。

在赈灾方面,他下令赈济了江西与辽东等地的饥荒。因为南京地区、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大旱,世宗朱厚熜下诏令,要求官员尽快讨论救荒的政策,并落实救荒任务。嘉靖二年(1323)春季正月,明世宗朱厚熜组织人员在南郊祭祀天地,祈求雨水,福佑黎民百姓。四月,灾情尤其严重,他敕令各位大臣一定要修身反省,为什么灾情会如此严重,百姓如此受难。六月,因为灾荒原因,其再次下令免征嘉靖元年全国一半的税粮。嘉靖三年(1524)春季正月,南北二京、河南、山东、陕西同时发生地震。三月,世宗朱厚熜下令赈济淮扬和河南的饥荒。

世宗朱厚熜对待禽兽也比较仁慈,例如他下令释放内苑的众多禽兽,并明文规定全国不能再进贡禽兽,违纪者严惩不贷!

政治上,他除弊政,招纳贤士,如抚恤、录用正德年间被废除的众大臣,梁储被罢官。任命吏部侍郎袁宗皋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征召费宏重新进入内阁。命令礼部大臣集体商议给兴献王的封号问题。钱宁、江彬伏法被杀。又命令各边镇的巡按御史每三年检查一次军兵、马匹和器械情况。汰除军校匠役十万余人,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

剔红四真图方斗杯·明嘉靖

【崇尚道教,迷信丹药】

世宗朱厚熜的父母崇尚道教,这对他产生了影响。因受母亲影响,世宗朱厚熜从十六岁始就开始喜欢上道教的斋醮活动(建坛向神祈福的活动),一生乐此不疲。当上皇帝以后,采纳大臣建议撤除京城佛寺,遣散僧人,停止斋祀。但从嘉靖二年(1523)起,世宗朱厚熜又下令建醮祷祀,以后更是好求长生,日夜不绝。世宗朱厚熜的斋醮活动开始受到群臣的关注与劝谏。可是,此时杨廷和已辞官归里,朝中再没有有威望的大臣能出来劝止。而敢于进言劝谏者则会落得“削职为民,枷禁狱中,重则当场杖死”的下场。

相反,为博世宗的欢心,以换取地位与权力,不少大臣绞尽脑汁地迎合世宗的癖好,其中有一位名叫顾鼎臣的,因进献了几首有关斋醮方面的诗词,大受褒奖,多次升迁官职。

此外,世宗还迷信丹药方术,派人到全国各地收集灵芝,制作丹药,还经常吞服道士们炼制的丹药。道士们利用世宗祈求长生不老的心态,对他百般愚弄,谋求官职。如方士王金、刘文彬等人假冒伪造长生不老秘籍以及丹药制作之术,得以加官晋爵。

有一次,一个预谋已久的道士,花重金收买了世宗身边的太监,让他晚上偷偷将桃子放进宫中,第二天,却装模作样对世宗说:“此乃从天宫掉下来的仙桃,为仙人所赐,吃后能长生不老。”这位道士也得到了世宗的重赏。

更有道士蒙骗世宗,告诉他虐待童女可炼取长生丹药,造成后宫人心惶恐,直接导致宫女企图杀君的“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

嘉靖年间,世宗住在乾清宫,为了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总是借选秀女之名把一些十岁至十三岁的女孩招进宫里,臣民妻妾或者宫女他可以随便霸占,宫女的人身安全很难保证。并且宫女们每天清晨必须采集甘露以制作丹药,实现嘉靖帝长生不老之梦,因此一百多名宫女被累倒,终于,备受折磨的宫女们不堪忍受,密谋要把这个残暴的皇帝勒死。

嘉靖二十一年(1542),正当世宗在乾清宫西暖阁熟睡,宫女杨金英领着两名妃子和十几个宫女,溜进皇帝的寝宫。有的蒙面,有的拉胳臂,有的按腿,另几个把绳子套在世宗的脖子上使劲勒,一心想将其致死。不幸的是,因为一时慌乱,绳子结成死扣,无法勒紧,世宗被勒得气绝但没有死。两名妃子一看大事不妙,就扔下了其他宫女,向皇后报告,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宽恕。皇后立即带人前往乾清宫,最后救下了差点走进鬼门关的嘉靖帝。世宗事后大为震怒,将十几名宫女及打报告的妃子截断四肢,割断咽喉,凌迟处死。其他含冤致死者多达百余人。

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也因此事,世宗搬出了乾清宫,住在西苑宫,一心修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宫变并没有让世宗放弃方术,反之,宫变后,世宗认为正是神灵庇佑才得以大难不死,因此比以前更痴迷于丹药方术。从此他终日修道以求长生,至死不渝。

由于世宗痴迷于道教及方术,小人也乘机当道,朝廷上下政治昏乱。

【小人当道,政治昏乱】

自“大礼议”政治事件之后,世宗朱厚熜便日渐腐朽,不但一改当政初期的雷厉风行,而且滥用民力、铺张浪费、大力兴建,更重要的是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制造丹药,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宫中遍设坛场。嘉靖二十一年(1542),他更移居西苑,一心修道,只求长生,不多过问朝政,直接导致首辅严嵩操纵朝政二十年。

严嵩等小人当道期间,对内吞没军饷,政治腐败不堪;对外,边疆告急,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直到嘉靖末年,在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为数不多的贤人志士的奋勇反抗下,倭寇形势才趋于缓和。但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仍然不断侵犯,嘉靖二十九年(1550),他们甚至发兵到达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国家安全岌岌可危。

宫中图·明

杜堇绘,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她们或自弹自唱,或听乐人演奏,或由画师对人写照,或以蹴鞠、槌球为乐……全卷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巨制。可谓是宫中生活的百态图。

在用人上,随意残杀贤士,如主张收复河套的内阁首辅夏言、总督曾铣,抗倭有功的巡抚朱纨、总督张经,均先后被害。而规劝君德的太仆寺卿杨最、弹劾严嵩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亦被杀。嘉靖四十五年(1556)二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朱厚熜怒不可遏,下诏把海瑞打入大牢。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死于乾清宫,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埋葬在北京昌平永陵。

论 赞

赞曰:世宗登基初期,大力铲除一切弊政,打击朝臣及皇族,削弱皇亲势力,总揽内政大权,使得皇权高度集中,天下安定。但却因为“大礼议”的事件,使得群臣斗争,舆论沸腾,佞幸之臣假冒伪托,于是兴起大狱。至于天性至情,君亲大义,为父追尊号立庙堂,也是合乎礼义的。然而升堂 祭于太庙,而将其置于武宗之上,岂不是过分?那时纷乱多事,将士疲于边事,内有贼人讧乱,而他却崇尚道教,享祀不按常规,大兴建筑,使库藏空虚,百余年富庶太平的基业,因而逐渐衰退。虽然他除掉权奸,掌握了权柄,终究也只是中等之才的君主罢了。 Iow+yUtoTL1xfP7xH3NSIKI++wmjnT//TupJ65jv1d2YuDzgMDqSsyQ6Ol4f00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