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在北大国际MBA的毕业典礼上,马云发表了演讲。在这次的演讲中,马云却说出了一段让人惊讶的话:“等你们知道了别人为什么会失败的时候,才能真正懂得成功是如何开始的。刚刚有人跟我说,现在成功的企业家都流行自己写书,但是从来没见过我写的书,也没见过采访我的书。所以我想,假如我以后有了机会,就写一本名叫《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的书,把我曾经犯过的错都写进去,给更多的人带来启迪。”
一般情况下,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在受到邀请做演讲报告的时候,都会分享一些正面、积极的内容。比如自己当初是怎样走向创业之路的,又是如何挑选创业方向的,在遇到困难之后是如何奋斗,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除此之外,很少有人会讲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即使有人问起,一般也都是淡淡一笑,敷衍过去。
但是马云却不按常理出牌,不仅在演讲的时候主动揭开自己的伤疤,还打算将这些错误集结成册,供后来者引以为戒。这就是同样是成功的企业家,马云受到的尊敬要远远超出别人的原因。
马云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在阿里巴巴成功之前,也曾经借鉴了很多其他先行者失败的经验。但是因为当时的人普遍对自己的失败避而不谈,所以能够了解到的内容非常有限。更有很多企业家在走出困境之后,对自己当初还不够致命的错误进行无底线地美化甚至抹杀,导致自己的失败失去了参考价值。面对这种社会环境,当时的马云就有了将自己的错误记录下来的想法,为的是给大家“带来启迪”。
那为什么要记录错误,不记录正确的决策呢?除了因为错误具有不可避免性和规律性,还是因为错误的决策往往会带来企业的悲剧。在文学艺术方面,喜剧通常只会让受众感受到快乐,放松心情,很难产生进一步的思索;而悲剧却能够在受众心中产生波澜壮阔的情感起伏,深深地触动受众的内心。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给人看。”这种心灵上的震撼会让人没齿难忘,并反复回味。
与文学艺术同理,通常情况下,对自己成功的宣传和回忆就像是一出喜剧,可以鼓舞人心,激发斗志,但却很难让人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对错误的总结就像是悲剧,可以让人看到一个项目功败垂成,看到一个公司由盛转衰,看到一个企业家跌宕起伏的一生,这些才是真正有助于后来者反思的经历。
在马云看来,只有坦然面对错误,才能够正视错误。能否将自己的错误讲述出来,考验的是自己和自己员工的责任心。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只有承担得起失败考验的人,才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除此之外,对待错误的态度还展现了一个人的反省意识。通常情况下,犯过错误的人会做出三种选择,这三种选择就代表了三种心态,体现了三种不同级别的反省意识,它们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誓死不承认自己曾经犯过错。马云始终觉得这种人是不够坦诚的,也是他不喜欢的。
马云曾经非常欣赏一位CEO,认为他的商业头脑和战略眼光是首屈一指的,在公司的管理和用人方面也很有一套,直到这位CEO接受了凤凰卫视的采访,马云对他的这个印象才发生改变。在采访中,这位CEO表示,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之前设计好的,所以自己几乎没有犯过错误。而马云认为,无论事先想得多么周全,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些意外,可能这些意外没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但不能因此而不承认这些错误的存在。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员工、对用户的欺骗,还会给后来的创业者留下“成功者不会犯错”的错误印象,导致创业者不能坦然面对错误,甚至产生恐惧心态,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种,自己承认错误,并在内部进行反思,但是对外却不主动提起,被问到的时候也基本都是敷衍了事。
这种心态不只存在于创业者中,有很多普通人也在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错误。诺基亚的衰落明显就是高层的骄傲轻敌所导致的决策失误,但是决策者却迟迟不肯承认。虽然高层也对企业的商业策略进行了反思,但是碍于行业领跑者的身份,为了保持自己高傲的自尊,一直不肯跟市场妥协,几番挣扎之后仍然不温不火。
第三种,不仅承认错误,还会向外界披露自己的错误,让舆论监督自己改正。
2011年,阿里巴巴因为出现欺诈事件辞退了当时的CEO卫哲和COO李旭辉,并且在媒体报道之前主动披露事件的真相,不仅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还重新取得了用户的信任。对阿里巴巴来说,发现错误绝对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事后,阿里巴巴对这次涉事的员工进行了惩戒,并对B2B管理层进行了整顿。
马云想要写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能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守住自己最开始的准则,用舆论来督促自己,永远不停下奋斗的脚步。另一方面,他也是希望用自己犯过的错,为后来者选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假如我成功了,我会去哈佛教书;假如我失败了,我会去北大教书。”马云在这次演讲的最后说,“我希望将我为什么失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们。阿里巴巴走到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了别人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