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儒家为什么把立身看作为人处世的基础?

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身之本。比方说,有的人以相貌身材立身,有的人以才华知识立身,有的人以技术能力立身,有的人以信仰立身,等等。而儒家所强调的立身,指的是把自己的行为建立在伦理道德之上,并以合乎伦理道德的方式来待人接物,即以道德来立身。那么,该以什么样的道德来立身呢?

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侍奉父母,不能使父母高兴,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使父母高兴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使父母高兴;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己真诚。所以,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这番话表明,儒家立身的思想之本在于真诚。

西晋大臣王祥曾著《训子孙遗令》,从行为方面将立身归结为:“说话做事经得起考核查对,这是诚信的最高境界;把美好的名声让给别人,自己甘愿背上恶名,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通过自己成名来使父母感到荣耀,这是孝敬的最高境界;兄弟之间心情愉快,家族之间和睦相处,这是友爱的最高境界;面对财富能时时谦让。这五个方面是立身之本。”这五个立身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至信、至德、至孝、至悌和让财。

从孟子和王祥的话中,明显可以看出,儒家立身的道德,必须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不是方便与人交往的,也不是出于某种现实需要而临时拿出来应付的,它是出于人的本心,已经融为人的心性的一部分,体现出来就是真诚。有了真诚这个思想基础,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就不会欺骗外人。说话做事一切从诚信出发,经得起考验;不贪慕虚荣,不贪图富贵,并能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这样的人,就过了儒家提倡的立身关。

儒家强调以道德立身,但并不是用其来以德论德的。也就是说,儒家强调的立身,并不是为了让人通过修身养性来明哲保身的,而是要让人投身社会干一番事业。而事业目标对于个人的价值体现就是立德、立言和立功。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人们以德立身,是担有社会责任的。这些责任包括在实践中将自己的美德转化成社会公德;让自己的言论成为引导人性向善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让自己干出的事业有益于社会。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同时也是贫富不一、饱暖不均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坐拥家财万贯,足以让他一辈子吃穿不愁;有的人自生下来就一贫如洗,不得不为了生存而风里来雨里去地拼搏;有的人挥金如土,偏能不劳而获;有的人节衣缩食,依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个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立身处世就显得尤为重要。

明朝有个叫宋濂的人,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吃不饱,穿不暖。到他上学时,因为家里太穷,根本就买不起书。但他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把勤俭作为立身之本。为了读书,他就把别人的书借来抄录下来。不管天寒地冻,他都坚持抄书、读书。书抄完后,他会立刻完好无损地将其归还给对方。遇到自己不懂之处,他有时会到百里外的地方向别人求教。他长期这样坚持着,到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家,还参与了《元史》的编写。

宋濂这种立身精神,实际上就是将儒家所倡导的立身精神运用到了自己身上。他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成为了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同儒家所倡导的以立身来处世的主张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是儒家处世的目标。而由此,也就能理解儒家为什么把立身作为一个人处世的基础了。 ju1IiFc/xDSQaSvAwPa1g2PxENV562G6lbEmIhaX2Yr4xsprplYSANwC8ZDZD9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