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习惯——从拿奶瓶到建造摩天大楼

我们人类的基本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想要了解这个问题,还要从幼儿入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要对幼儿进行再一次的观察。

以一个哺乳期的婴儿为例,在他 3 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开始让他看到奶瓶这个东西,我们让奶瓶离他很近,并且几乎一伸手就够得着,这时,我们看到他开始蠕动自己的小身体,四肢都变得更加活跃,眼睛紧紧盯着奶瓶,嘴巴也在动,在努力地发出叫喊。但是,他并没有将手臂伸向奶瓶。而我们每次在实验结束后,都会马上把奶瓶递给他。第二天,我们依旧重复前一天的过程,这时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身体的运动比前一天更为明显。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手臂运动的幅度比较大,躯体、腿和脚的活动范围则较小。而且相较于身体其他部分,手和手臂最先够到奶瓶的机会更大。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人类习惯用手操纵物体,而不是躯干、腿和脚。如果婴儿失去了手臂,或者先天缺失手臂,那么,这种习惯就会通过脚来形成。

为了更好地验证我们的观点,在实验中,我们不仅用了奶瓶,还用了一些食物,如放一块婴儿可以够得到的糖。这时他会伸出小手,将糖抓住并送入自己的嘴里。这个实验一共坚持了 30 天,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给婴儿进行 10 12 次这样的重复实验。 30 天后,这个孩子就已经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习惯——接近一个小物体、获取它并将它送入嘴里。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孩子对奶瓶和糖果的反应,是一种有条件的视觉反应,其前提是,这个婴儿必须一直由奶瓶喂养。不过,这个实验也只在已经经过多次训练的婴儿身上才奏效,如果我们想要他拿起与食物不相关的物体,就必须使实验的时间更长一些,直到他对这一刺激有了反应。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奶瓶这一刺激引发了婴儿更多也更为复杂的活动反应——他从身体蠕动到后来更多的积极活动,尤其是手、手指、手臂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其反应是在不断变化、重组的。

当婴儿的手、手指和手臂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完美时,与手无关的活动,诸如躯干、脚、腿的活动就消失了。也就是说,当手、手指和手臂的活动能够完美整合,自如取物时,其他不相干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就不再出现。伸手抓取东西,是每个婴儿最基本的动作习惯,当这一活动习惯形成后,很快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他不仅能够抓取物体,还能将其扔掉;不仅能抓取面前的物体,还能抓取他身体两侧的物体;然后,他学会了翻转和推动物体。这些复杂的习惯,与其拿东西这一操作习惯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想说的是,那些认为操作习惯是一种本能的人,应该通过这一实验重新对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那真的不是人类的本能。

婴儿在学会了操作物体之后,也学会了操作自己的身体部分。其实,操纵的习惯不仅有手臂、手和手指的活动,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身体任何部位的活动,几乎都能引起身体中任何一块肌肉的顺应,包括内脏部分。而这就是我们所谈到的整体反应,即身体各部位的“完美整合”。不仅是手、手臂、肩膀、脚、腿等的肢体活动,以及呼吸和血液循环等活动,都是依据某种秩序在进行。每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都有着精确的安排,而且在皮肤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完成之前,各组的肌肉能量总和都必须分配妥当。

拿取物体和操纵物体是人类拥有的基本习惯,对于婴儿来讲,他拥有了这一习惯,也就意味着他开始把握世界。而人类从最初的泥土制造工具,到如今使用钢材制造工具;从最初学会用砍下来的树木搭建独木桥,到如今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横跨海洋的大桥等,这些进步无疑都表明了人类动作习惯的发展。 zJ2n9yufQqhAy2FthsNbubQ+3Qj7DNYPylCpGF+2BZ6RTcdQ4W0KSckL+JoVxD3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