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正的胎教音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胎教受重视的程度、涉及的范围,与现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汉代成书的《大戴礼记》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胎教的记载:“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胎教的方法,用玉板来书写,用金匮来珍藏,再存放在宗庙之中,警戒后世。这种珍而重之的程度,后世已经远远比不上了。

古人如此重视胎教,那么,他们又是怎么理解胎教,怎么进行胎教的呢?

听音乐,这是如今常见的胎教方法,在传统胎教之中,也有这一项,但古今的选择却有不同。

如今人们给胎儿听音乐,多会精心选择传世名曲。也许因为父母对男孩女孩有不同的期待,所以在选择乐曲时,也有一定的风格偏好。比如希望女孩娴静平和,就多给她听柔美的曲子;希望男孩磊落大气,就多给他听刚健的曲子。古代胎教对于曲子也是有所选择的,但选择的标准和现在稍稍不同,其最根本的原则不是有名、好听,而是“中正”。

“中正”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简单地说,就是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这是传统审美中一个基本的向度:含蓄蕴藉,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无过无不及,是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会背离常理常情;是五分喜就是五分,十分怨就是十分。而想要发出的情感无过无不及,人便先要心气平和,事先没有偏见。不偏不倚,正是对于人发出情感之前的状态的期望。正如一面镜子,若它想要明明清清,分毫不差地映照事物,首先需要自己均平如一,不染纤尘。

音乐在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西周时,人们将乐器按 照制作的材料分为八类,分别是金(金属)、石、丝(丝弦)、竹、土(陶土)、木、 匏(páo,葫芦)、革(皮革),也称为“八音”。“八音”的代表乐器分别为钟、 磬、琴(瑟)、箫(笛)、埙(xūn)、柷(zhù)、竽(笙)、鼓。

古代的人们用“中正”作为标准来选择胎教乐曲,要求乐曲既有“中正”的内容,又有作曲者和演奏者“中正”的心志。曲子的“正”,是由作曲者和演奏者的“中”来实现的。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中正的曲子呢?古人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激烈的鼓点让人气血激荡,颓靡的旋律让人心志消沉,中正的乐曲则会有利于涵养温厚平和的心灵,使听音乐的人内中外正,喜怒得宜,不被情绪左右。胎儿自身调适能力尚未养成,其情绪尤其需要安宁平和,不适合跌宕往复。从这一角度来说,如今的不少名曲固然是杰出的艺术作品,但若在古人看来, 却是不适合作为胎教曲目的。

因此,在古代,王后有孕,希望听乐曲时,乐师只会演奏平正的雅乐。就算王后指定要听某首曲子,如果那首曲子不符合中正的标准,乐师便会推辞说:“对不起,我没有学习过那样的乐曲。”

由选择胎教音乐这一件事情,我们便能看出,传统的胎教, 以养成胎儿的中正情性为根本目的。为此,人们需要使胎儿所接触到的东西无不中正,只有这样,婴儿才会有最厚实纯粹的性情根基,进而开始他的整个人生。

婴儿出生之前,孕妇要在视、听、言、动上加倍谨慎,行为端正不邪僻, 以使婴儿有所感应,使他出生后有好的样貌、心性。古代妇女怀孕之后, 站立的时候不歪斜,坐着的时候不偏倚,笑的时候不肆意放声,独处的时候不散漫,希望能为胎儿营造最好的环境。 Pr4fO5drXLw1T/937Hz8biq2po9QBQF+Ksh90cKkX6/4NGPs0MhRUSeYdKtDpj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