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形成一定的礼仪规范,才能养成个人品德、实现理想的国家秩序,所以礼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礼的繁体写法是“禮”,左边是“示”,右边是“豊”,“示”即 “神的启示”,“豊”又由“曲”和“豆”组成,“豆”是礼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高脚盘,“曲”则表示供奉给神明的祭品,礼的本意与向神明祈祷有关。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意义逐渐从“神” 转向了“人”,古人在个人修养、社会秩序上也对礼越来越重视。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有不同的地位,上下高低互不相乱,同样,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如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 对不同关系的人应当区别对待。如何合宜地对待他人,这就涉及礼仪了。

现在人们常常说“礼仪”,但在古代,“礼”与“仪”二者却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仪所强调的主要是外在的仪节规范;而礼则不仅仅强调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其在遵照仪节而行时内心的敬意。如在相见礼中,宾主见面不苛求礼物的丰美,而是更注重内心对对方的尊重。又如在丧礼中,人们宁愿不能制作出完备的仪节,但是不能没有内心的哀伤之情。古人制礼,无不本着人情而制,所以战国时代的孟子在推导葬礼起源的时候说:人们如果无法忍心见到亲人的遗体被野兽分食,就一定会考虑安葬亲人的遗体。虽然情由心生,但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呈现才能让人心的喜悦、哀戚等情感合适地表达,这就是礼仪的主要内容了。

存世的礼仪著作中,最为根本的是《仪礼》《礼记》《周礼》,这三部著作后来被统称为“三礼”。《仪礼》是现存最早的记载礼仪制度的典籍,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大型礼制,如冠礼、 昏礼等。《礼记》内容驳杂,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冠义》《昏义》等,是直接对《仪礼》中《冠礼》《昏礼》礼义的解说,但也有与具体礼仪无关,而与儒学义理阐发有关的,如《大学》《中庸》 等。《周礼》主要叙述了天子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 冬官)及其分属官职的具体职责。虽然《周礼》侧重于讲官职和政治制度,但其中所涉及的礼制内容也十分全面。《周礼》将大小礼仪统归为五类,称作“五礼”,这五礼分别为吉礼、凶礼、宾礼、 军礼、嘉礼。吉礼即祭祀之礼,以古人祭祀祈求吉祥而得名;凶礼是指逢凶事时所行的哀吊礼,如丧礼、吊礼等;宾礼为相互交往的礼仪,其中包括人际交往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军礼是与战争、军队相关的礼仪;嘉礼所包括的范围就比较广了,比如饮食礼仪、冠昏之礼、庆贺礼等都属于嘉礼。“三礼”奠定了古代的礼制基础,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以《仪礼》中所涉及的部分重要礼仪为主干,以《礼记》为主要参考,涉及《周礼》的部分较少,当然,除了 “三礼”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经典文本也有所涉及,如《管子》 中的《弟子职》篇就详细地描述了先秦时期弟子洒扫的具体步骤和细节规范,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古人洒扫的仪节度数。其他如南宋时期朱子编写的《童蒙须知》和《家礼》,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也多有引用,以见不同时代礼仪的差别与变化。

虽然历代人们敬老尊贤、乐生哀死的情感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各个时代的表达方式也不尽一致,但是其中总有不变的东西。这也正体现了礼文和礼义的区别:礼文根据礼义制定,而表现礼义;礼文应合于时宜,礼义则是基本不变的。正因此,《论语》中记载,当子张问孔子“三百年以后的事情我们可以知道吗” 的时候,孔子回答说:“商代因循夏代礼仪,所增加减损的,我们可以根据文献知道;周代因循商代礼仪,所增加减损的,我们可以通过文献知道;如果将来的国家终究承继周代文明,那么,即使是三千年后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知晓。”可见在古代中国,礼仪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唯有把握其中不变的礼义,礼仪才会真正地世代传承。

礼仪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因革变化,礼俗与礼仪的关系是互动的。礼仪虽然已经成文,但也会随着人们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有时礼俗会变为礼仪,有时礼仪又会降为礼俗,也正是在这两者的互动中,礼仪才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时至今日,不少传统的礼仪已经逐渐消亡或者变异,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已经不同于古代。虽然人们还会遵循礼貌的交往原则,也有不少琐碎的常见的基本礼俗,但传统礼仪的面目已渐渐模糊。这本小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看到鲜活的、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古代传统礼仪,认识到传统礼仪不单纯是外在的规定和约束,而是根本于人心,使人能够合宜地表达心意和情感。时代变化,仪文度数很可能改变良多乃至再难重现,但人心人情,即使相去千年,也能相感动、相应和。

传统礼仪庞杂而详密,并不是这一本小书能够讲明道尽,所以本书并没有按照传统礼仪的种类一一作详尽介绍,而是描述了古代贯穿人们一生的礼仪,包括了诞生礼、成童礼、拜师礼、成人礼、婚礼、相见礼、饮食礼、日常礼仪、祝寿礼、丧礼、葬礼、祭礼等,所讲述的礼仪也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希望读者读了这本小书后能够对传统礼仪有更亲切的认识和理解。古今对比, 有所感发。

作者学力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斧正。

程学轩 樊丽娟 BOfXYZA87JBUlvz3ZchCHAVg59OLtO+pGTT8hPnp0GN6z07Q5j6OsyD0IhWthZ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