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的民族主义抬头了吗?

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常会导致文化冲突。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与尊重、继承、弘扬传统不是同一个概念。民粹主义的根本特点是排斥、抵制、拒绝接受其他文化中可以被吸收的东西。我们现在提倡要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走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的道路。为保持所谓的民粹,在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都曾出现过民粹主义。我们也讲国粹,国粹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精粹,而不是盲目的排外。

现在需不需要担忧民族主义呢?我们需要担忧这种思想倾向,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担忧有些为时过早了。大家并不是只要自己的文化排斥其他国家的文化,而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太缺乏了解、尊重和自信。我们还没有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还没有认同、尊重自己的传统,就要防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担心会不会抵制外来文化,我觉得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这会给阻碍我们认识传统的人和事提供借口,使大家不敢大胆地认同自己的传统。

当下我们需要热情大胆地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建立一种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这才是迫切需要做的。所谓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就是对传统的认同、尊重,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自信,我们才有可能平等地跟其他的文化比较、交流,才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文化的不足和其他文化的长处,反之亦然。

跟近代的先贤们相比,我们有两大缺陷:一是先天不足;二是后天失调。先天不足是指我们没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先贤们是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而我们现在缺乏传统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是指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看到的都是西方表面的现象,而很难把握和体会其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贬低自己的文化传统,很多人都缺乏文化主体意识。如果我们对西方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能够把握其深层次的东西,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许多西方学者对西方文化非常了解,又看到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再对照东方文化,就可以发现东方文化中可以弥补或者纠正西方文化的资源。同样地,如果我们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可以看到西方文化中哪些方面能够真正弥补我们的不足。

在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得还不够深的时候,就要防止出现所谓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是没有必要的。这个问题也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至少二十年前,美国之音就到处在讲中国的民族主义抬头了。可是现在看来还差得很远,如果真的出现了一点儿民族主义还是好事情。二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还没有真正地树立起来。学者们有这方面的担心是正常的,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民族主义真的出现了,那是要防止它泛滥的,但现在所谓的民族主义根本没出现,过分的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国人中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人还很少,可能在学界还可以谈到一些传统文化。前一阵子,李泽厚先生提出,中国需要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因此他写了《论语今读》。他认为,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要从《论语》入手。

文化总要在交流中才能向前发展,中国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百家相互交流,文化才会发展,世界文化也是如此,拒绝交流肯定是错的,那就是民族主义了,可是要很好地交流,必须要有文化主体意识。没有主体意识,丧失了自我,怎么去跟别人交流呢?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是没有前途的。平时我们也经常讲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能够正确分析别人的观点,才会有一个均衡的吸收能力。文化交流中,缺乏主体意识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Z8mxyDI3nTrL9wrHR75ofJD/urjmsjWW2H9n+QSyckR83aUNXqKrOQgRmBDBaf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