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等价交换不能成为价值观的原则

我最近很关注人文精神的建设问题,这也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才有的,全世界都存在这个问题。近两三百年,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整个世界的科技和人文两大文化体系一直处于失衡状态,科技占主导,人文却总是追赶不上科技。科技可以直接用到生产,是硬实力,而人文作为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近一百年来,一些所谓的落后国家为了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提升经济实力,更多地关注科技文化,而人文文化被抛得更远。中国如果不调整这种失衡状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科技文化在造就了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以经济发展规律来构建整个社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这是由于科技、人文的比例失衡引起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以人为本,不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也不追求付出和收获相等。人文的价值观应该是付出大于收获,甚至是完全地付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上。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讨论等价交换中义和利的问题。在中国这些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在理论上,是理和欲的关系问题;在实践上,是义与利的判别问题;在修养上,是役物还是役于物的问题。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他认为,修养高的人轻视富贵权利。

近些年来,我们在道德伦理上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给我多少的权利,我就尽多少责任和义务,追求责任、义务跟权利完全等价。其实,权利义务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责任、义务是个体的行为,权利是社会赋予的。从道德实践上看,我们应遵循董仲舒提出的原则—“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个体在道德实践上只管正谊明道,而不是谋利计功,社会需要给这些正谊明道的人相应的功利,但个人不是为了功利而去正谊明道的。如果社会对正谊明道的人置之不理,给歪门邪道的人以奖励,社会就失去了公正。如果社会不奖励正谊明道的人,只能说明社会是不公正的,但个体还是要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这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可怕的是我们把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看作价值观的核心,绝大部分人都想着有相应的回报才去尽相应的义务。

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个人尽伦尽职,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把这个位置上的工作做好,并得到一份相应的回报。但是,更高的人文要求是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心甘情愿地去做事,这是人文的价值追求。与物质上的回报相比,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回报。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文的价值追求,而不是以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来衡量一切。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文价值失落的表现。 RsdqI8zoUi9qQ0Z1N4kJttbLNB83vHmRoMR5HOF86q4/Vn1BHIqv59tfgQyDyb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