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雨去过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那里,当地居民会问:“用我的一千米绒布,可以跟你换一个手机壳吗?”
同学的先生从17岁追她到27岁,家里人一直反对,直到最灿烂的十年呼啸而过,同学的无名指上终于套上了先生送的对戒。
地球上的跨度和经纬,我们永远无法用一辈子去看完。但是,我们可以拍下那些良辰美景,可以分享当下最真实的心境。
生命中最爱一个人的那种情怀,我们永远无法再复制粘贴给第二个人。所以,我们需要文字去记载,去传承,去共鸣。
谁能胜任这样的角色?微博,日记,光盘,还是光凭记忆?
我想,是杂志。1900年,索非亚为世界带来了一句浪漫的城市座右铭:“成长,但永不变老”。我想说的是,我们无法阻止变老,但可以勿忘初心。
小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小小的,树很高,天很蓝,父母的脑袋要吊高手才能碰得到;收音机里的歌不知道名字很焦急,却没办法倒退去听。长大后,个头高过父母,朋友散落四方,网络可以随时搜到几年前的节目。但是,却再也找不回当时的情愫,再也无法静下心来听完一首不快进不早退的歌。
但我们对天发誓,我们对于杂志的热情,从来没有冷却。我们在大雾天提着灯,迫切想要找到那些依然相信爱情、钟爱文字的同类。
至今,我们像一群落伍的人,我们继续书写,继续在纸浆上寻找存在感,在翻飞的书页里做梦。我们烹饪文字的过程,像从一片精肉上沿着纤维切割下口感最佳的部分,制热后端到你的面前。
就像爱情只留给愿意相信真爱的人,《有爱》也只青睐胃口相投的你。
准备好了吗?开动吧。